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脾主运化的命题成立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7-9-29 20:40:4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2
发表于 2017-10-2 17:38:09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脾主运化,我前面说的结论就是:中医的脾,其实是运化功能的代名词。
脾就是运化,中医只能认识到人的生理功能,只能认识到人有运化这个生理活动过程以及这个疾病对这个生理影响。
所以脏腑学说,是中医的生理学。
再进一步的话,就要把运化功能的全部内容梳理出来。

点评

Well,准确地说,脏腑学说是中医在宏观层面(~吃饭拉矢)的生理学;但现代生理学已经深入到分子以至于DNA/蛋白质表面构造反应等微观层次,因此,对脏腑学说无论再怎么梳理,也不可能突破其建基于宏观层面所带来的局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21:54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3
发表于 2017-10-2 18:26:4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 17:38
关于脾主运化,我前面说的结论就是:中医的脾,其实是运化功能的代名词。
脾就是运化,中医只能认识到人的 ...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extra=&page=15
     
64
发表于 2017-10-2 21:54:1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10-2 17:38
关于脾主运化,我前面说的结论就是:中医的脾,其实是运化功能的代名词。
脾就是运化,中医只能认识到人的 ...
Well,准确地说,脏腑学说是中医在宏观层面(~吃饭拉矢)的生理学;但现代生理学已经深入到分子以至于DNA/蛋白质表面构造反应等微观层次,因此,对脏腑学说无论再怎么梳理,也不可能突破其建基于宏观层面所带来的局限。

因此,我认为对中医理论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关键不在于按照现代生理学的知识去重新构建一套中医生理学,而在于对脏腑证候理论与方剂药物的连结,需要有一个更为坚实的、经得起现代验证规范检验的客观评价系统。譬如药物的归经属性,本来应该是从脏腑学说到实际应用方药治病的最关键连结,但很可惜,到现在看起来还只是按照古人几百年前所说抄来抄去,十分的简陋,令人沮丧不已。



点评

作为中医生理学的脏腑学说,其价值就是指导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您说的研究,是进一步的事,是提高。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本来就应该向您说的这个方向发展。 我的理解,中西医结合,从中西医合用,有啥用啥,进一步,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 22:01
65
发表于 2017-10-2 22:01:13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7-10-2 21:54
Well,准确地说,脏腑学说是中医在宏观层面(~吃饭拉矢)的生理学;但现代生理学已经深入到分子以至于DNA/ ...

作为中医生理学的脏腑学说,其价值就是指导中医药的辨证论治。您说的研究,是进一步的事,是提高。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本来就应该向您说的这个方向发展。
我的理解,中西医结合,从中西医合用,有啥用啥,进一步,中西医配合,再进一步,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再进一步,现代医学吸收了中医的精华,再进一步,消灭了中医西医之分。

这个过程中,脏腑学说会逐步融合到现代医学科学里面。
66
发表于 2017-10-4 15:04:59 | 只看该作者
           中医理论是一个不能分割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脾主运化解决了,其他四脏也就明白了。
           心主神明,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肺主气,肾藏精,“主”是指主要、重要、重点,与西医的解剖学结构与生理功能一对一的相对应,结构决定功能的思路不一样。五脏皆有神、精、气、运化、疏泄的功能。五脏皆有神,以心为主;五脏皆运化,以脾为主;五脏皆疏泄,以肝为主……。


67
发表于 2017-10-4 15:20:52 | 只看该作者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里牵扯出一个哲学问题: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问题。结构与功能是统一的,是一一对应的,结构决定功能,这是西方科学的规律、定律、规则,(这是机械唯物论)。这个定律已经被西医学的发展否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论也否定了这个规则。
          关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在将要出版的的新书中详细论述,结论是:结构与功能不对称;功能决定结构。
          这个问题暂且不说,再说脾主运化。
68
发表于 2017-10-4 15:29:09 | 只看该作者
       脾主运化,是不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回答是否定的,严格地说脾主运化与胃主受纳不是一回事。这个问题清朝叶天士已经说明白了,他提出:“太阴阴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和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又说:“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完成了“脾主运化”学说。
69
发表于 2017-10-4 18:56:41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4 15:29
脾主运化,是不是指西医的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回答是否定的,严格地说脾主运化与胃主受纳不 ...

      请教李先生一个问题:
      
      中医八纲认为:虚为阴、实为阳,寒为阴、热为阳。
      中医又说:阴虚生内热。人体表现的是热。
      请问阴虚是阳证,还是阴证?

70
发表于 2017-10-4 21:07:22 | 只看该作者
        阴虚生内热,是阴证。内热是虚热而不是实热。热证与寒证是一对阴阳关系,在热证中实热与虚热是一对阴阳,虚热属于阴,实热属于阳。所谓阴阳之中有阴阳。
       请指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30 16:18 , Processed in 0.05549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