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盲正侃时间史(转帖)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7:10:2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评委会成员觉得,对这种荒唐的结论做实验实在没什么必要,但大家都是搞科研的,十分清楚这个要求再合理不过了。实验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嘛。
  实验就实验,反正影子中间是不会出现亮斑的,这回让你死个心服口服!
  然而,我们已经不意外了,大自然和人类开的玩笑太多了:影子中间居然真的出现了一个亮斑!围观的大师们眼睛和嘴顿时圆了起来。
  亮斑像一只无辜的眼睛,莫名其妙地看着目瞪口呆的大师们,难道我走错了吗?我本来就应该在这儿,你们瞪什么眼?
  光,是横波。
  泊松是一个胸怀宽大、治学严谨的科学家,但这次,他郁闷了一把。
  让泊松同志郁闷的,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人们给这个亮斑起了个名,叫“泊松亮斑”。
  这大概是史上最尴尬的一个科学命名了。就好比把滑铁卢战役命名为“拿破仑战役”。
  
  这场比赛的结果比戏剧还戏剧:在粒军的精心组织、广泛参与、奋力拼搏和大力帮助下,波军胜利了。小菲单枪匹马,勇夺金牌,摘取了这次论文大赛的最高奖。
  战斗一点也不激烈,围观者纷纷表示这仗打的不过瘾。就好像下凡为怪的青牛精,不论哪路神仙,什么法宝,他就一招:取出一个亮灼灼白森森的圈子来,望空抛起,叫声:“着!”什么金箍棒啊、风火轮啊、金丹砂啊、水呀火呀的,一律套走,动作简单,台词单调,Pose难看,两个字:没劲。
  但是,科学不是表演,理论预测与实验观测普遍相符,这才是王道。
  想反对吗?拿出与观测符合得更精细、更普遍的理论来!否则,说什么都是笑谈。
  
  小菲一战成名,他以一套完整、严密的横波理论击溃了微粒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一跃成为在光学领域可以和牛顿、惠更斯这些顶尖高手平起平坐的大人物。
  只是可惜了阿果,他与小菲合作,相互启发,在光的横波理论建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关键时刻,他对波动说的怀疑,让他失去了与小菲共享荣誉的机会。
  
  到此,波粒大战暂时降下帷幕。但光学的发展,只是从此走上了更新的一条道路,前面,依然荆棘密布。
  最大的一个障碍,来自一个古老的问题:横波是吧?好吧,你是以什么为介质传播的?
  如果没有介质,你能想象一个物体——就比如铅球,嫌重那就棉花团——会在空中像袋鼠一样跳跃前进吗?凭什么?
  这个问题先按下不提。因为刚刚打下江山的波军,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完善。
  
  科技。其实这是两个词的概括。就好比马列、英美、锋芝……
  为什么我们总是把科学和技术绑在一起?因为科学和技术是互促互进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下面出场的,正是这样一个集工艺技术、科学理论于一身的强人。
  夫琅和费。
  德国物理学家。自学成才。他是一家光学工厂的技术合伙人。后来成为慕尼黑大学教授,慕尼黑科学院院士。
  1814年,小费用他制造的玻璃棱镜,发现太阳光谱中有许多暗线。
  同样是棱镜,为什么观察力超强的牛顿当时没发现呢?因为棱镜中那怕有一点细小的缺陷,也会使这些暗线模糊不清,这就是棱镜制造的技术问题了。
  其实,早在12年前,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沃拉斯顿就曾观察到7条这种暗线,但当时没引起人们注意。他自己也没当回事,放在一边不了了之了。
  沃拉斯顿可以潇洒地走开,因为他发明了加工铂的秘技,可以赚很多钱来养活自己。
  但小费不能不研究,除了兴趣以外,他还得解决光学元件的技术问题。
  为了精细分解太阳光谱,精确测量各种光学玻璃的折射率,提高光学元件的精密度,小费制造了精密元件:光栅。
  光栅的构造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偏振片大致差不多,不同的是,它的梳子齿不是由分子线构成的,比偏振片的梳子齿和齿缝都粗一些,不足以造成光的偏振。
  1821年,小费把细金属丝绕在两根平行的细螺丝上,第一个光栅问世。它的工作原理和双缝实验的原理差不多,不同的是,光栅的缝更多,光透过这些金属丝之间的缝产生衍射,N多衍射相互交叠、干涉,就能产生比三棱镜还精密的色散,形成精密的太阳光谱。
  因为衍射和干涉都与光的波长密切相关,所以,通过光谱中各色条纹的尺寸,还可以精确计算各色光的波长。
  光栅的齿缝越细、越密集,产生的光谱越精密、越明锐清晰,拿现在的话说,“像素”和“分辨率”就越高。因此增大缝数,是光栅技术的关键。
  小费最初制造的光栅有260条平行线。1823年,他用金刚石在玻璃上刻成了精密光栅,精密度达1300条/厘米(现在光栅线每毫米几十到几千条都有)。他精确计算了光的波长,给出了至今通用的光栅方程,还观察到576条暗线(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1万多条),并编制成表。光谱学从此奠基。这些成就有3个直接意义:
  
62
 楼主| 发表于 2016-9-21 17:10:53 | 只看该作者
 1.利用这些谱线,使光学玻璃折射率的测量达到从未有过的精度,解决了大块高质量光学玻璃制造的难题。
  2.光学玻璃精密度的提高,直接推动了科学观测的发展,当然也就推动了科学发展。
  3.进一步完善了波军理论,让横波坐定了光学领域的王位。
  小费注意到,不管是阳光、月光还是其他行星的反射光,其光谱线总是出现在光谱的同一部位上;其他恒星与太阳相比,它们光谱中的暗线,样式有些不太一样。一个伟大的发现近在咫尺,可惜与他擦肩而过,也与那时所有地球人擦肩而过。当时,他公布了这个发现,但是,大家只是看了一眼,就都忙着打酱油还房贷去了。谁也没细想,这个现象意味着什么。
  直到1859年,基尔霍夫(德国物理学家。著名的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的缔造者)和罗伯特•本生(德国化学家。铯和铷的发现者,本生灯以他命名)利用这个原理,制造了光谱分析仪,发现不同的物质,分别对应光谱上不同的条纹,就像人的指纹一样!1860年,他俩用这种方法发现了铯,1861年,又发现了铷。
  这么好用的工具,当然不用白不用。1861年,英国化学家克鲁克斯用它发现了铊;1863年,德国化学家赖希和李希特用它发现了铟,然后镓、钪、锗……相继被发现,工具也是它,大家用了都说好。是不是很牛?
  更牛的是,我们还可以用光谱分析法,研究遥远的太阳,以及更遥远的其他恒星的化学成分!只要能看见你,离得再远,我也能知道你是啥组成的!
  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巴伐利亚国王的赏识,夫琅和费被封为贵族。这个苦孩子从一出生,命就不好,穷。小时候当然靠父母,可父母双亡;打工糊口,作坊倒塌,捡回一条命。幸亏一位好心的贵族帮他解决了生存问题,他靠着天分与不懈努力,终于获得成功。可惜的是,1826年,39岁的他因肺病逝世。
  菲涅耳比夫琅和费晚生一年,晚亡一年,都是肺病。天妒英才啊!
  小费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使波军的统治地位固若金汤。粒军偃旗息鼓,纷纷倒戈。拉普拉斯学派的诸多科学家由粒方转向波方。
  大家现在目标一致:寻找光波的介质。
  以太说活跃起来。
  以太,光的介质,它布满虚空,但看不见、摸不着。职业:当光波的介质。
  菲涅耳发现一个大问题:能产生如此快速横波的介质,应该是一种十分坚硬的类固体,但如果以太果然是这样,布满空间的它,是怎么做到让物质自由穿行的呢?
  泊松发现一个更大的问题:如果以太是一种类固体,在光的横向振动中,必然伴有纵向振动,这与整个横波理论体系相矛盾!
  为了让以太合法存在,1839年,法国数学家柯西提出,以太是一种“消极的”可压缩性的介质;1845年,英国力学家、数学家斯托克斯又进一步指出,以太是类似石蜡、沥青或某些胶质一样的东西。它既硬得可以传播横向振动,又可以消除纵向振动,还可以让别的东西穿行。
  ……
  你信吗?好像他们自己都不信。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在寻找介质的高山丛林中穿行,似乎比在波粒大战的战场上前进更加困难。此后的过程,因为与相对论、量子论密切相关,所以在这里简短列举一下。以后再详说。
  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光的粒子性又一次浮出水面,露出诡异的微笑。
  1900年年底,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推导辐射公式时,发现必须假定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才能得到正确的公式。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完美解释了光电效应。他认为对于时间的平均值,光表现为波动;对于时间的瞬间值,光表现为粒子性。也就是“波粒二象性”。
  Stop!等等,人仰马翻地打了将近三百年,你一出来,说了句“光是波,也是粒”,就完了?和稀泥呢吧?还有没有点原则性了?
  这个问句论据充分,简短有力,结构严谨,一气呵成,很有道理。但是,波粒二象性后来被无数实验证实了无数次,直至现在,还没被证伪。
  跌宕起伏的波粒大战,居然以“波粒二象性”签约言和,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孙悟空PK六耳猕猴!
  老天爷真会开玩笑啊!此正是:
  百载拼争,敌居然即我,一朝弃戈硝烟尽;
  双身合并,俺究竟是谁,片刻无暇歌舞平!
  路,还长得很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4 03:21 , Processed in 0.08806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