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继承,怎样创新?没有传统,哪来现代?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0:49:1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2
发表于 2016-8-1 21:1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1:37 编辑

                                                    仲景医学的价值
《伤寒论》在古代确实是一个治病学说。它以治病而名冠历史。但它仍处在中医学发展的初级阶段,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教育条件所限,说到底它只是一个“套古方”治病的学说。
王叔和为什么要将《伤寒论》编写成一本“套古方”的医书呢? 原因是他充分考虑到当时医疗普及的可能性和低文化人员学习的适应性。王叔和避开了复杂的人体疾病,将其简化为“证”。只是为了使低文化从业人员便于学习掌握。只要观察到“证”这一信息,就能套古方治病。受古代教育条件所限,民间绝大多数人都不识字。极少数被称之为“高文化者”,也不过是“读两年私塾,认千八汉字”而已。充其量相当于现在初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文化水平。王叔和针对当时条件,提供了适合于民间学习的实用医学。民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需要医生的数量。学习难度过大,大家无法学会。就难以满足社会需求数量。王叔和创立的“仲景医学”---《伤寒论》,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大批“读两年私塾,认千八汉字”的“半文盲”培养成中医师。甚至将不识字的“全文盲”都能培养成“半医师”。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千百万劳苦大众的就医需求量。今天我们眼中的“半文盲”,在古代也算是很有知识的文化人。
仲景之所以被誉为千古医圣,并不在于他个人临床医术的登峰造极,而是近两千年来,在极端低劣的文化条件下,他为最广大劳苦民众普及了医疗。仲景医学能够在当时如此低劣的文化教育条件下大批量培养中医师,可算是千古伟业,万世奇功。     
今天我们不惜穿越了时空,回归古代,潜心学习研究《伤寒论》。暮然回首,才发现我们从来就没有学会过看病。今天套古方,医生会套,病人也会套;病人套了没有疗效。医生套了同样没有疗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大家套得不对,还是另有玄机?
其实大家套的都没有错,只是套不出什么疗效。看来,套古方之中另有玄机。而这一玄机,大家几乎都不知道。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那我就不得不怀疑,仲景医学在两千年里,培养出的那一批批、一代代不知玄机的中医师,究竟会不会看病,临床水平有多高?
时代已离我们远去,实在无法知到他们究竟会不会看病,有多高的医疗技术。传说中的古代“神医”就在他们中间。这一定会让我们相信,认为古代中医师的医疗水平都很高,大都是神医。其实这只是一个错觉。
我从一些老年人那里得知建国前民间中医医疗情况,由此推至古代大致情形。如果将中医师的医疗水平仿照围棋选手段位等级来比拟, 那么,古代民间99%的从医人员的临床水平是不入段的。临床水平入段者,就可算一方名医;2段者,可成为宫廷御医;3段者,可称“神医”,4段者,可称“圣医”。
自古至今的医学大家,在临床医学上堪称“3段国医圣手”者,其数量屈指可数。平均一百年才出一个。能称得上4段者可谓“亚圣”,一千年才能出一人。
我实在不敢相信,仲景医学培养临床高端人才的速度为什么那么慢? 或者说,它根本就不是培养临床高端人才的学说。临床高端人才都是时代造就的天才,仲景医学对广大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普及教材;而对医界天才而言,只是一个启蒙教材。



63
发表于 2016-8-1 21:2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1:39 编辑

                                                  仲景时代已经过去
随着中国教育的普及和文盲、半文盲的消失,培养“半文盲”中医师的仲景医学也就走到了尽头。我国建立、健全了全面医疗保障体系。上至都城,下到山村。都有医院和诊所。从业人员大都受过高等医疗教育,至少受过中等教育。
广大患者,有病都是先看西医,当西医治疗乏效时,才来求诊中医。这就给中医提出了新的要求,问题和困难也就接踵而至。就连当今“无所不能”的西医及科学都无能为力了,“不入段”的“半文盲”中医师还能有什么作为。所以说,这样的中医当今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大家一向认为,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含师承博士、师承博士后),赶不上古代中医的医疗水平。这其实是对时代和事物的误解。要说他们赶不上中医界百年一出的名家或神医倒是事实。要说赶不上古代“半文盲”普通郎中,那就是对古代中医师的一种误解。
就普遍水平而言,我们时代的中医师远远超过古代中医师的临床水平。然而现时代对中医提出更高的要求。 现代硕士、博士出身的中医师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反倒被误认为今不如古。难道古代“不入段”的“半文盲”中医师就能治愈西医治不了的病?
在治愈西医治不了的病为准绳,现代中医师和古代中医师哪个临床水平高,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今中医师不能治愈西医治不了的病,他们的临床水平即便超过古代,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超过西医,才有意义。
可以肯定,现代中医高等院校毕业的学士、硕士、博士,远远超过了古代“半文盲”医生的医疗水平,然而他们依旧没有超出《伤寒论》。他们拥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基础,却依旧学着套古方低级医疗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和技术很不匹配。高文化者学习低技术,和低文化者学习低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超过不超过古人都没有意义。
近年出版过两本书。一本名为:《其实中医很简单》;另一本名曰:《中医百日通》、还有近期出版的《三个月学会中医》等书籍,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简单的中医三个月就能学会。这个中医就是指以《伤寒论》为标志的中医。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始终围绕着仲景医学《伤寒论》大做文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精力,编制了大堆的教材和课题,培养了大批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其实只不过学习和研究了一个古代中医“套古方”的普及教材、速成教材和启蒙教材。其层次不高于《三字经》和《百家姓》。
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定位仲景医学,误认为它是一门高端绝学,那就太错了。要想学会中医的高端绝学绝技,要想能治愈西医治不了的疑难疾病,不能仅仅局限于《伤寒论》。《伤寒论》只不过是一门基础医学和启蒙医学。我们今后的任务是研究中医两千年来达到最高境界的医疗绝学和临床绝技。同时还要创造出新的中医高端医疗技术,才能应对时代对中医新的需要。 让现代学子将自己所学科学文化基础都能派上用场,临床尴尬情行才能得以扭转。


64
发表于 2016-8-1 21:3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1:43 编辑

                                                       中医应当向前进
医圣仲景之前,固然有更多的神圣。但他们多处在“巫卜医学”时代。距我们太远,大约三千年至五千年之远。我们很难考证他们的医疗技术。能考证的仲景已经为我们考证过了。如果越过仲景继续向前考证,那就不再是为了学习医疗技术,而是在为历史陈列室里增添考古文物资料。
大家从理智上都知道,从感情上不愿意接受的一个事实就是,作为医疗技术,无论《周易》、《内经》还是《伤寒》,早已经过时了。
就《伤寒》而言,不是今天才说过时了。继王叔和之后,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医学创新大家一再修改伤寒学说,将其《伤寒论》中的“寒”,发展到“凉”;又从“凉”发展到“热”;又从“热”发展到“温”。在一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中医学进行了多次刷新,创立了多种学说,将中医学推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清末“汇通医学”的诞生,是继中医多次变革之后,中医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变革。这一次变革之所以“伟大”,是它架起了从古代中医学通向现代和未来的一座桥梁。
中医如果以清末张锡纯“汇通医学”为坐标原点,向前进还是向后退,是中医发展的方向性重大问题。
我们如果将精力集中投在“汇通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上,要比压缩时空,跨越时代,追索“巫卜医学时代”的《内经》和《周易》更有价值,比研究汉晋《伤寒》也有价值。
我始终认为,无论古代出过多少圣人,无论多么高的境界。对中医界当前摆脱困境都毫无意义。与其跨越时空,拼命挖掘虚无的古代圣人,倒不如眼光转回到发现近代和现代中医医学史上来。近代“汇通医学”已经为我们开辟了新的道路,我们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向前走。若是没有走通,还得继续开辟新的道路。决不能向回退。


一件事物不可能没有历史,如果没有历史就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然而一件事物不可能全是历史,如果全是历史,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这件事物已经死亡。中医界不少人面对着一件已经死亡的事物大肆渲染,只能让自己的情感及思维成为旧事物的殉葬品。那么,对待新事物既没有情感,也缺乏思维。
我们的目的是让中医从古代医学走向未来医学。古代医学虽可借鉴,但更重要的是开辟未来。中医学的任务是要研究超越古人“最高段位”的临床绝技,将其提高到古人无法达到的水平。而且具有可普及性,让更多的人学会和掌握。这样中医才能从古代走向未来。
现代人面临的问题,还得现代人自己来解决。遗留到未来的问题,需要未来人去解决。这些难题都不可强迫古人代为解决。古人没有这个能力。无论黄帝、岐伯、越人、仲景都不行,伏羲、神农更不行。所以我们提出:饶过古人,放弃“恋古情结”,勇敢的面对现实。中医学需要一次深刻的革命,需要开辟历史新纪元。我们伟大的时代,一定还会为我们造就出新一代创新大家。近代和现代中医师里,可能蕴藏着更杰出的人物。他们的学术思想和高端绝技,会对中医学的生存和发展会产生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65
发表于 2016-8-1 21:5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1:53 编辑

      一件事物不可能没有历史,如果没有历史就是无缘之水,无本之木。      

       然而,一件事物不可能全是历史。如果全是历史,那就只有一个解释:这件事物已经死亡。
       仲景医学除了“伤寒”、“金匮”,剩下的就是历朝历代的“注经”。虽过千年,没有任何新鲜或进取。
       时至今日,中医界仍有一些人对一件已经死亡的事物饶有兴趣,让自己的情感及思维为旧事物殉葬。这才是现今中医界最可悲的事!
       我还要继续激声呼吁:醒醒吧!
      


66
发表于 2016-8-1 21:57:3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思考值不值一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旧医已经死亡!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已经成为死亡事物的殉葬品。
否则,你不会如此恼羞成怒。
67
发表于 2016-8-1 22:00:31 | 只看该作者
早年张仲景也是一位政府公务员。
他和医学一点关系都没有,他说什么当时的人也不认可。
后世还不是把他推到医圣的位置。
68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3:01: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9
 楼主| 发表于 2016-8-1 23:06:1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0
发表于 2016-8-1 23:4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8-1 23:56 编辑
民国之后无中医 发表于 2016-8-1 23:01
旧医已经死亡-------------------------

你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精神不正常的胡言乱语,“意淫强国 ...

旧医已经死亡
你这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精神不正常的胡言乱语,“意淫强国、手淫强身”说的就是你这种有精神疾患的人。再看证据抽你嘴巴: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加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建设。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建立中医古籍数据库和知识库。加快中药标准化建设,提升中药产业水平。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支持民族医药发展。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中医药服务走出去。

再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抽你嘴巴:
第四章 人才培养
第四十三条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以中医药内容为主,注重中医药理论教育和中医药临床实践,注重现代教育方式和传统教育方式相结合,注重体现中医药特色文化。
看到没有?你知道什么是法律吗?这里的传承是指什么??
-----------------------------------------------------------------------------------------
先生不要激动,有话慢慢说!
理论是理论,实际是实际。这就是你们这些弱智者所不懂的知识。劝你还是抽抽自己的嘴巴吧!
马谡熟读兵书,要屯兵于山上,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虽然符合兵法,但没有破得了竹;
又说“至于死地而后生”,也完全符合兵法,却全军覆没而没有后生。
中医说,先继承,后创新。完全符合常规思维。但学子继承不了。
古代经典里究竟有些什么?谁知道?
连里面有什么都不知道,你又继承什么?
岂不是马谡纸上谈兵?

继承,已经喊了多少年;衰败的趋势丝毫未减。
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谁知道中医人才的成长规律是什么?
是“师承”吗?
别忘了,中国原先360技术行业的人才成长,古代都是“师承”,古代人才都是遵循古代的成长规律。
试问:现在是古代吗?现代360行的人才都遵循什么规律?
现在“师承”出来的恐怕都是最不入流的“人才”吧?

不要对“师承”抱有什么幻想!更不要对“古代
人才成长规律”抱有幻想!
古代中医既缺乏人才,又缺乏成长规律”。
古代那一套,在中国半个多世纪前就淘汰了。
就是一个厨子,都要读厨师学校。这个你不知道吗?


如果只会按照常规思维去思考问题,即便把这些问题写到法律条文里,也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法律保护的是行业,并不保护落后。不要过度依赖法律保护。法律只能保护一时,不可保得万世。
中医要万世长存,就要遵循生命法则,遵循生存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不断更新,不断纳入新的基因。
一直保持旧基因,近亲繁殖,必然导致物种退化。
看看你们都退化成什么样子了?自己感觉不来。就像一个醉汉,是感觉不出来自己喝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6 03:13 , Processed in 0.0571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