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认识到,要维持行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必定有某种力在起作用,他认为这种力类似磁力,距离越远,这种力的强度越小。开普勒曾企图用磁力机制解释椭圆轨道的产生。他还以月球与海水间的磁性吸引解释潮汐现象——老天爷,这真是一颗让人羡慕嫉妒恨的脑袋!他是怎么想到的? 1634,勒奈•笛卡尔(法国伟大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就算你和他不熟,他的“我思故我在”你也应该很熟)在《论世界》中提出物体运动的三条法则:一是如果不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物体将保持运动的起始状态;二是宇宙间运动量总和是常数,冲撞的物体运动总量是守恒的(this is 大名鼎鼎的动量守恒定律);三是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沿直线匀速运动。笛卡尔还认为太阳的周围有巨大的漩涡,带动着行星不断运转——我总感觉这和后来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有点相像。 1645年,法国天文学家布里阿德提出一个假设:“开普勒力的减少,和离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是第一次提出平方反比关系的思想。 1659年,惠更斯(荷兰天文学家、数学家,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在力学、光学、数学、天文学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从研究摆的运动中发现,保持物体沿圆周轨道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胡克等人认为那是引力,并且试图推导引力和距离的关系。 1661 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研究重力问题。成员也是些牛人: 胡克:天才,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科学家、建筑学家,后来人们还发现他还可以做个画家。他首次用显微镜看到并命名细胞;发现双星;首次测量恒星的视差;发明的N多东西现在还在用,如车辆传动轴的万向节、钟表的游丝、相机的可变光圈等等。胡克定律记得不:F=kx。 雷恩:数学家、天文学家、英国著名建筑师,伦敦标志性建筑圣保罗大教堂出自他手。 哈雷: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哈雷彗星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们在引力问题的研究上都曾做出过贡献。据说早在1661年,胡克就觉察到,引力和地球上物体的重力应该是有着同样的本质。 1664年,胡克发现彗星靠近太阳时轨道弯曲是因为太阳引力作用的结果。 1673年,惠更斯推导出向心力定律。 1674年,胡克在题为“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的演讲中提出,要在一致的力学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宇宙学说,为此提出了以下三个假设: 第一,据观察,一切天体都具有倾向其中心的吸引力,它不仅吸引其本身各部分,还吸引其作用范围内的其他天体。太阳、月亮、地球以及其他行星都在互相影响。 第二,凡是正在作简单直线运动的任何天体,在没有受到其他作用力使其改变运动轨迹之前,它将继续保持直线运动不变。 第三,受到吸引力作用的物体,越靠近吸引中心,其吸引力也越大。一旦知道了为什么会这样,就很容易解决天体运动的规律了。 1679年,胡克和哈雷从向心力定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维持行星运动的万有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后来科学史家发现,胡克距离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只有一步之遥,只是在数学计算上没取得成功——他不会微积分。当时他和牛顿之间还进行了万有引力定律发明权的持久争夺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