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四节《内经》和《内经》时代阴阳五行说——《<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0:51 | 只看该作者
⑵今寒气在外……故寒栗:“寒气在外,阻遏阳道,故上焦不通,卫气不温于表,即寒气独留,乃为寒栗,此阳虚则外寒也。”(《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
洪钧按:人受寒而栗——即冻得发抖,是人人都有的经验常识。阴阳学说的解释却很复杂且矛盾。按今生理,寒栗不过是横纹肌剧烈舒缩以加速产生热量,抵御寒冷。病理情况下之寒战,不是外界温度太低,而是因为细菌毒素刺激人体做出的抗菌反应。这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呈高代谢率加速消灭病原体。寒战以及随之出现的发热只是高代谢率的外部表现。
62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1:51 | 只看该作者
⑶形气衰少:“形气,指形体肌肉之气。形气衰少,即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等。《素问集注·卷七》注:‘夫饮食劳倦则伤脾,脾主肌肉,故形气衰少也。’又张介宾、吴崑等认为形气乃‘阴气’,《类经·疾病类·二十》注:‘今劳倦不慎,而形气衰少,伤脾阴也。’并进一步解释说:‘本节言劳倦伤形,指脾胃也。’前言脾气,后言脾阴,阴为阳之基,阳为阴之用,故二说宜后(合)参。’”(高校教参《内经》)
洪钧按:教参之说不妥,主要是形体不限于躯干四肢肌肉。形体消瘦,四肢无力之人岂有脏腑不损(即衰少)之理。教参承袭了《集注》和《类经》之说,而不全面。试看《类经》有伤脾阴之说,便知教参不善继承。其实,张介宾之说也不全面。盖劳倦必然伤五脏,只是有先后轻重之别。
63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3:20 | 只看该作者
⑷谷气不盛:“谷气,水谷精气。不盛,虚衰之意。水谷不盛,指脾胃运化无力,水谷精气不足。”(高校教参《内经》)
⑸上焦不行……故内热:“热气,指胃中谷气郁滞所化之热。胸中,指胸脘之间。《素问集注·卷七》注:‘上焦不能宣五谷之味,下焦不能受水谷之津;胃为阳热之府。气留而不行,则热气熏于胸中,而为内热矣。’此脾虚运化无力,郁而化热。李东垣制甘温除热法,理本于此。”(高校教参《内经》)
⑹上焦不通……故外热:“上焦之气,主阳分也。故外伤寒邪,则上焦不通,肌表闭塞,卫气郁聚,无所流行而为外热,所谓人伤于寒则病为热,此外感证也。” (《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
⑺厥气上逆:“指下焦或中焦的阴寒之气逆行于上。”(高校教参《内经》)
⑻温气去:王冰注:“温气,谓阳气也。”去,消散。
64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4:06 | 只看该作者
⑼脉盛大以涩:“寒邪积留胸中,脉象紧而有力,故为实大;气血运行不利,故脉见涩象。”(高校教参《内经》)
洪钧按:盛大之脉,无涩之理。经文不可从。又,盛大不能解作“脉象紧而有力”。
65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4:53 | 只看该作者
⑽中寒:“胸中寒盛,故称中寒。《素问集注·卷七》注:‘阴寒之气,积于胸中而不泻,则中上二焦之阳气消而寒气独留于上。寒则血凝泣而不通矣。阴盛则脉大,血凝泣,故脉涩也。阳热去而寒独留,故中寒也。’”(高校教参《内经》)
洪钧按:“中”不限于胸中,中寒不限于“胸中寒盛”。腹中寒盛亦属中寒。无论胸腹寒盛均不应见脉大。无他,盖凡寒盛必血凝泣而见脉紧或涩。如此解释不仅于理通顺,证之临床尤无不验。
66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5:52 | 只看该作者
⑾五邪所乱:即五脏阴阳为邪气所乱。
金栋按:“所乱”二字,《太素·卷第二十七·邪传》只作“入”一个字。
67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6:27 | 只看该作者
⑿邪入于阳则狂:王冰注:“邪居于阳脉之中,则四肢热盛,故为狂。”“邪入阳分,则为阳邪,邪热炽盛,故病为狂。《生气通天论》曰:‘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二十五》)
洪钧按:人身无非阴阳。邪气中人,不入于阴则入于阳。故不得谓入于阳则狂。至于“邪热炽盛,故病为狂”则是。此即为高热昏迷谵语也,乃正邪交争剧烈的结果。
68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7:38 | 只看该作者
⒀邪入于阴则痹:王冰注:“邪入于阴脉之内,则六经凝涩而不通,故为痹。”“邪入阴分,则为阴邪,阴盛则血脉凝涩不通,故病为痹。《寿夭刚柔篇》曰:‘病在阴命曰痹。’《九针论》曰:‘邪入于阴,则为血痹。’”(《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二十五》)
⒁搏阳则为巅疾:“本条搏阳则为巅疾,此巅疾正是昏乱之癫狂病,搏阳正是两阳相搏,即阳邪搏于阳分。与《生气通天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合。……上文‘邪入于阳’是与‘邪入于阴’相对,此‘搏阳’是与‘搏阴’为对。故《太素》作‘邪入于阳,搏则为癫疾’,邪入于阳四字与上文重可证。邪入于阳为狂,搏阳亦为狂,即‘癫疾为狂’之类,不能以《难经》阴癫阳狂之说绳之也。”(《素问补识》)
69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8:14 | 只看该作者
⒂搏阴则为瘖:“邪搏于阴,则阴气受伤,故声为瘖哑。阴者,五脏之阴也。盖心主舌,而手少阴心脉上走喉咙系舌本;手太阴肺脉循喉咙;足太阴脾脉上行结于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厥阴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而筋脉络于舌本;足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故皆主病瘖也。”(《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二十五》)
金栋按:瘖,读如音,别本作“喑”。《素问吴注》:“喑,哑也。”《汉典》云:“喑,哑,不能说话。”
70
 楼主| 发表于 2016-6-19 02:58:52 | 只看该作者
⒃阳入之阴则静:“简按: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盖阳病在外则躁,若入而变阴则静。下文出之阳意同。王训之为往,似未妥。”(《素问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9 07:08 , Processed in 0.05715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