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五行配五脏的由来-《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5-7-16 10:43:1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7-15 22:22
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内经》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内经》以阴阳五行说为最高理论。读《内经》则会发现, ...

如果说“五行是汉代的思想律,《内经》是那个时代的作品”,众人皆知,汉代文字已经隶变,请问内经出现的“籀文”如何解释?
62
发表于 2015-7-16 10:45:5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7-15 22:26
“天有日月,人有两目”,难道人长两个眼睛就是为了与日月相配吗?读读《内经》那个时代的经书、子书等,是 ...

希望对““天有日月,人有两目”正确理解,否则就没有标准了,也就不存在是非了。
63
发表于 2015-7-16 10:46:56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7-16 02:30
考证不能说与是非无关,就怕瞎考证,本来是猫,考证说是虎,这是最可怕的,也是最忽悠人的。

很欣赏先生的这个评议,赞一个!这个评议比较公允,比较可观。
没有是非,考证还有意义吗?关键是,考证的时候,不能无事生非,更不应颠倒是非。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15-7-16 10:48:52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16 10:24
黄帝内经—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商时期,它的标志是五方观念的产生;形成于西周时期 ...

“天食人以五气”,画龙点睛的说明五脏受五气的影响,
65
发表于 2015-7-16 11:22:4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16 02:17
原文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黄帝问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 ...

    谢谢先生,我正在找这两段话呢,学生发出来了。
   考证,一定要符合原文的内容!
   
66
发表于 2015-7-16 16:35:53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7-15 22:31
赵先生说:形式逻辑有三种推理方法,即演绎、归纳和类比。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属于必然性推理。即只要前提 ...

太白侠按,赵洪钧老先生,蛮有趣的。把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只具有或然性联系,只能用概率论解决,说成了前提真,推论不一定真。薛定谔猫不一定是真?测不准定理可能是假的?摘录一段归纳推理发展史一段话,让赵洪钧老先生,看看归纳逻辑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赖兴巴赫早年曾受I.康德哲学的影响。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出现和牛顿力学(见牛顿,I.)为相对论所代替,促使他后来抛弃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他认为,康德哲学把18世纪的科学当作普遍必然的真理,但在现代物理学出现以后它就站不住了。他指出,康德对D.休谟归纳问题的解决是失败的,必须运用概率论来解决归纳问题,从而为经验科学建立可靠的基础。为了表明统计方法用于描述物理实在的有效性,赖兴巴赫提出了概率概念与因果原则、归纳原则的联系。他认为,严格的因果陈述只是概率陈述的极限情况,科学中尤其是量子力学中的因果概念,并不一定要求概率接近于 1。概率陈述必须以归纳原则为前提,因为归纳原则是确定陈述概率值的唯一根据。在他看来,如果世界可被预测,归纳原则即是科学为作出预测所必须采用的预设。这就是赖兴巴赫所谓的归纳原则之正当性的实用辩护。在他那里,一切科学陈述均是概率陈述,理论陈述与观察陈述之间的关系是概率蕴涵,科学的逻辑不是两值逻辑,而是取值为区间0~1上的全部实数的概率逻辑。赖兴巴赫提出这套概率推理规则,与数学上的概率演算法则是相容的。
67
发表于 2015-7-16 20:33:46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还是回家吧,在蒙古国的大草原弹琴,角宫商徴羽,……,不是自娱自乐嘛!风吹草低见牛羊啊!
68
发表于 2015-7-16 23:20:49 | 只看该作者
杨鹏举 发表于 2015-7-16 06:21
融合观、千秋雪二位先生:是的,原文没有讲过他们之间存在“配”的问题,原文大意是其气通五脏,也就是 ...

是的,原文没有讲过他们之间存在“配”的问题,原文大意是其气通五脏,也就是说其气的变化,则五脏功能随之变化,也就是其气通于天的依据。
——————————————————————————————
气不通,能相配属?既然相配属,能不通?气通与相属,还不是换了换说法?

点评

首先,在内经中,作为五行与五气的关系而言,请仁海请确认一下相配属与相属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不是同一概念,然后请你各自解释一下他们的意义,免得我错误理解你的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7 04:07
69
发表于 2015-7-16 23:5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5-7-16 20:03 编辑

金栋先生:求真、求是、求理也!


千总版老先生,用朱元璋军师刘伯温:“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让我们共勉吧。
————————————————————————————————————————
       上述两位先生说得何等好呵!


       今天大家在这里探讨中医学术问题,不管是通过临床实例来证明,还是根据考证史实来甄别,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求真、求是、求理”;同时,不管您为中医说了多少,还是为中医做了多少,归根结底,都要“无愧我心”,也就是无愧我们的子孙后代。
       因此,中医学术争鸣首先无需忠实于原著,因为这不是翻译什么作品,所以应该是即是,非即非,无需看古人的眼色行事,我们的宗旨,是要为后人负责。其次不要感情用事,因为人们的一切努力,只是为了揭示自然与社会的客观规律。换句话说,人们之所以创造、使用丰富的词汇,是为了更好地描述、反映客观规律的,而不是要扭曲客观规律以适应人们的任性所行。
        ——即:人们的思想言行要服从于客观规律,而不是相反,不是要让客观规律服从于人们的思想言行。

点评

五行与五脏的关系,虽然其有存在着关联性,但是五脏是五脏,五行是五行,他们分别是不同的事物,脏腑怎么由其其演绎出来呢?连问你的问题你就回答,难道你这是搞什么学术争鸣吗?所以你不要打着学术的旗号来反中医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7 10:00
“中医学术争鸣首先无需忠实于原著,”不论古代文学作品,还是古代其他内容,解释要准确,最好的标准的雅、达、信,如果不要“达、信”,就不会“是即是,非即非”,而是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的信口雌黄,把是说成非,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17 04:25
70
发表于 2015-7-17 04:07:1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5-7-16 23:20
是的,原文没有讲过他们之间存在“配”的问题,原文大意是其气通五脏,也就是说其气的变化,则五脏功能随 ...

首先,在内经中,作为五行与五气的关系而言,请仁海请确认一下相配属与相属是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不是同一概念,然后请你各自解释一下他们的意义,免得我错误理解你的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4:32 , Processed in 0.0609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