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权威解读——真实《伤寒论》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5-6-24 07:05:44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24 06:46
请你看看灵枢经九针是干什么的?

九针讲的是针刺。
52
发表于 2015-6-24 07:09: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6-24 07:19 编辑

董建军 哪有病按摩哪,这叫按摩法,搞笑!那部中医书说了砭石有刺的内容?是你想象的吧?  发表于 15 分钟
————————————————————————————————————
     《说文解字》的注释,你也不顾了?是谁搞笑啊?

       我给你这个答案,超出了你原来的理解,一时不愿接受,倒是实情。
      
       痈疡,就是长的疮一类的感染灶,一旦疮熟透了,就要用砭石切开放脓。
       东海的渔民以打鱼为生,光脚赤足,容易划破感染。常吃鱼,鱼是发物,产内热,所以易生疮痈溃疡之类。怎么治啊,有脓了,就得用砭石放脓。砭石的应用,是在新石器时代。那时没有金属。只能用这种石料。
53
发表于 2015-6-24 07:23: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5-6-24 07:27 编辑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24 07:13
唐·王冰次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


王冰是唐代人,灵素和说文解字是汉晋代书。当然不能以王冰的错误解释为准。而是以说文解字和灵枢素问为准。
你要找一个清代的注解,与汉代的相比,更没有价值。
小董真能犟,打死不认帐。

54
发表于 2015-6-24 07:35:51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6-23 20:58
医经,就是谈治疗原理的。针灸、砭石、按跷工作量相对少,无须单独成立一个学科。而毒药、方剂,在阐明原 ...

医经的内容不只是医理,还有几个方面。  发表于 26 分钟前
王锡民
这个地方我就不多说了。我已在书中用大篇幅详谈过这个问题,但不是你说的那样,你的理解还较初步,其中还有更深入的东西在内。
????????????????????????????????????????????????
王教授啊,什么叫初步?是跟你的观点一致,但不如你深入是吧?我说的是,医经和经方是中医不同学科,共同组成了中医整体体系,并不是什么观点和技术不同的流派,你也是这样认为并且更加深入?
55
发表于 2015-6-24 07:42:18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6-24 07:09
董建军 哪有病按摩哪,这叫按摩法,搞笑!那部中医书说了砭石有刺的内容?是你想象的吧?  发表于 15 分钟
...

王教授,能不能不以自己的猜测当证据啊,砭石不是石器时代留下的工具,而是预防破伤风的,稳婆不用铁器而用陶瓷器械也是这个道理。
56
发表于 2015-6-24 07:47: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6-24 06:43
看来太白侠于先生对于灵枢、素问的原文读的也不多啊。

讨论医经和经方到底是分科,还是不同流派,你讨论的内容是否偏题了啊?王教授。
57
发表于 2015-6-24 10:19:12 | 只看该作者
哈哈哈哈!二位的问题到此打住。这样的讨论不会有什么结果。
58
发表于 2015-6-25 16:19:09 | 只看该作者
医史文献研究,考镜源流,溯本求源,有利后学,增长学识,可谓功莫大焉!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9
发表于 2015-6-26 16:00:07 | 只看该作者
       钱超尘:您说的太对了。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那个时候都是抄写,所以容易散失。幸好魏国有一个医官王叔和把张仲景的著作进行了整理,他写了《脉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关于摸脉、诊脉的一个经。在《脉经》卷七,卷八,还有卷九的少部分,把《伤寒论》里边大部分的条文都记录下来了。但是《脉经》记录了只有140条,,不足《伤寒论》398条的二分之一。
...
       梁冬:西晋之后,《伤寒杂病论》被王叔和改造成了《脉经》,所以在《脉经》里边有所记载,我们很多观念都以为一本书写完了一直到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版本,其实完全不是如此,我们要追本溯源,了解这个知识在世间的轮回史。
       钱超尘:魏亡了以后,就是西晋。...

不大了解梁冬这个人,但这里看他做访问,显然没有用心听人家讲,却把自己不知那里来的成见当成话题。

这篇报道真正有意思的部分有两处,大家似乎反而没多大兴趣。其一:
第二现在的《伤寒论》是按照三阳三阴而排列。所谓“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现在的《伤寒论》的结构就如此。
而《脉经》不是这么排列的,这个太重要了,它是按照可吐,可下,所谓“下”包括通小便、通大便,有的可汗,可以发汗,不可汗,都是按照可与不可,大概十几个排列的。这个才是张仲景的原始结构。一些医学家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可以讲张仲景当他写出来《伤寒论》的时候不是按照三阴三阳排列的。而是按照可与不可排列的。我举例加以证明。在西汉和东汉时期,所有的医生诊病,没有一个大夫使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用三阳、三阴来进行辩证,而是使用可与不可

不知钱老举了什么例来证明。我相信钱老对此是有做过认真的考证的。这反过来说明我们现在看到的仲景伤寒论其实是被后人阴阳化了的。当然,大家可以说这是医理的进步,但实事求是,不应把医圣原来没有说的硬塞到他嘴里去。

南朝,就是东晋之末,刘宋一个叫做陈延之,他写了一个《小品方》,记载有张仲景《辨伤寒并方》9卷,《杂方》8卷,由此可以看出,这本书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非常严密的关系,是后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始版本。后来《小品方》在中国丢了。
...
现在根据着《小品方》来判断,他是东晋之末,刘宋时代的人,《小品方》早就丢失了。唐人见过,北宋的时代已经见不到了,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小品方》12卷又出现了。

按钱老的说法,《小品方》应是现今最早最接近原本伤寒论的,而且他有一本,就不知道钱老有没有发表与现版伤寒论的比较研究?到时候难免又会令一大批叶公现身了。

60
发表于 2015-7-7 20:46:04 | 只看该作者
温故知新,中医典籍流传下来真是充满传奇。从本文学到很多知识。
铁骨先生最近可好,我很就没登录本站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8:41 , Processed in 0.0677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