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24 06:46 请你看看灵枢经九针是干什么的?
使用道具 举报
董建军 发表于 2015-6-24 07:13 唐·王冰次注:"砭石,谓以石为针也。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6-23 20:58 医经,就是谈治疗原理的。针灸、砭石、按跷工作量相对少,无须单独成立一个学科。而毒药、方剂,在阐明原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6-24 07:09 董建军 哪有病按摩哪,这叫按摩法,搞笑!那部中医书说了砭石有刺的内容?是你想象的吧? 发表于 15 分钟 ...
王锡民 发表于 2015-6-24 06:43 看来太白侠于先生对于灵枢、素问的原文读的也不多啊。
查看全部评分
南京陈斌
钱超尘:您说的太对了。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那个时候都是抄写,所以容易散失。幸好魏国有一个医官王叔和把张仲景的著作进行了整理,他写了《脉经》,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关于摸脉、诊脉的一个经。在《脉经》卷七,卷八,还有卷九的少部分,把《伤寒论》里边大部分的条文都记录下来了。但是《脉经》记录了只有140条,,不足《伤寒论》398条的二分之一。 ... 梁冬:西晋之后,《伤寒杂病论》被王叔和改造成了《脉经》,所以在《脉经》里边有所记载,我们很多观念都以为一本书写完了一直到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版本,其实完全不是如此,我们要追本溯源,了解这个知识在世间的轮回史。 钱超尘:魏亡了以后,就是西晋。...
第二现在的《伤寒论》是按照三阳三阴而排列。所谓“三阳”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现在的《伤寒论》的结构就如此。 而《脉经》不是这么排列的,这个太重要了,它是按照可吐,可下,所谓“下”包括通小便、通大便,有的可汗,可以发汗,不可汗,都是按照可与不可,大概十几个排列的。这个才是张仲景的原始结构。一些医学家不同意我的观点,但是,我可以讲张仲景当他写出来《伤寒论》的时候不是按照三阴三阳排列的。而是按照可与不可排列的。我举例加以证明。在西汉和东汉时期,所有的医生诊病,没有一个大夫使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用三阳、三阴来进行辩证,而是使用可与不可。
南朝,就是东晋之末,刘宋一个叫做陈延之,他写了一个《小品方》,记载有张仲景《辨伤寒并方》9卷,《杂方》8卷,由此可以看出,这本书和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非常严密的关系,是后世《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原始版本。后来《小品方》在中国丢了。 ... 现在根据着《小品方》来判断,他是东晋之末,刘宋时代的人,《小品方》早就丢失了。唐人见过,北宋的时代已经见不到了,但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小品方》12卷又出现了。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8 08:41 , Processed in 0.06779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