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灵异怪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骨伤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47:4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幼儿无移位骨折或青枝骨折可用三角巾悬吊患侧上肢,轻
  度移位者用背侧“oo”字绷带或双圈固定1—3周。
    ①背侧“oo”字绷带固定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
  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
  再绕对侧肩前上方,回到背部至患侧腋下,反复包绕8—10层
  (图5—17),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②双圈固定法:在两腋下各置棉垫,选择大小适合的布圈
  分别套于双肩,胸前用布带绑缚双圈,然后在背后将双圈向中
  拉,使双肩后伸,再用布带在双圈上、下将双圈系牢。  (图5—/
  18)
    (3)练功活动
    初期可做腕、肘关节屈伸活动,中后期逐渐做肩部练功活
    动,重点是肩外展和旋转运动,以防止肩关节粘连而功能受限。
    (4)药物治疗
    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内服活血止痛汤,外敷消瘀止痛膏或双柏散;中期宜接
    骨续筋,内服新伤续断汤、续骨活血汤等,外敷接骨续筋药膏;后期着重养气血、补肝肾、
    壮筋骨,内服六味地黄丸,外贴坚骨壮筋膏。儿童患者骨折愈合迅速,一般不需用药。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3肋处的骨折。肱骨外科颈相当于大、小结节下
    缘与肱骨干的交界处,是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处,在解剖上是一弱点,最易发生骨折,故称
    为外科颈骨折。
    (一)病因病机
    肱骨外科颈骨折多因间接暴力所致,直接暴力所致者较少见。多因跌倒时手掌或肘部先
    着地,传达暴力作用于肱骨外科颈引起。上臂在外层位手掌着地则为外展型骨折,若上臂在
    内收位肘部着地则为内收型骨折。其中以外展型多见。肱骨外科颈骨折以老年人较多,亦可
6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48: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发生于成年人。
    临床分类:
    1.裂缝骨折:骨折多无移位,多为骨膜下骨折(图5—重9)。
    2.嵌插骨折:骨折断端互相嵌插。
    3.外展型骨折:断端外侧嵌插而内
侧分离,多向前内侧突起成角。常伴有
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图5—20)。
    4.内收型骨折:此型较为少见。断
  端外侧分离而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
  角(图5—21)。
    5.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受外展外旋传达暴力所致。若暴
  ;力继续作用于肱骨头,可引起前下方脱位(图5—22),骨折面
  向外上,位于远端的内侧。若处理不当,常容易造成患肢严重的功能障碍。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接近关节的骨折,周围肌肉发达,而肩关节的关节囊和韧带比较松
  弛,骨折后容易发生软组织粘连,或骨折后结节间沟不平滑而损伤肌腱,易并发肱二头肌长
  头肌腱炎、冈上肌腱炎或肩关节周围炎。
    (二)辨证论治
    1.辨证
    伤后肩部疼痛、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肩关节功能障碍,局部有环状压痛和纵轴叩
  击痛,非嵌插性骨折可出现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正位、穿胸侧位(或外展侧位)照片可
  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论治
    (1)整复方法
    患者坐位或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一助手用布带绕过腋窝向上提拉肩部,另一
  助手握其肘部,沿肱骨纵轴方向牵拉,纠正缩短移位,然后根据不同类型再采用不同的复位
  方法。对外展型骨折,先外展牵引,对内收型骨折,先内收牵引。
    ①外展型骨折:术者先外展牵引,然后双手握骨折部,两拇指按于骨折近端的外侧,其
  他各指抱骨折远端的内侧向外捺正,助手同时在牵拉下内收其上臂直到取得良好对位。
6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48: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②内收型骨折:术者先内收牵引,然后两拇指压住骨折部向内推,其他四指使远端外
    展,助手在牵引下将上臂外展即可复位。如成角畸形过大,还可继续将上臂上举过头顶,此
    时术者立于患者前外侧,用两拇指推挤远端,其他四指挤按成角突出处,如有骨擦感,断端
    相互抵触,则表示成角畸形矫正。
    ③骨折合并肩关节脱位:可先持续牵引下,使肩关节极度外展、上举3—5分钟,利用   
    关节囊的约束力使肱骨头复位,然后再整复骨折。
    (2)固定方法
    无移位的裂缝骨折或嵌插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1—2周即可开始活动。
    ①超肩关节夹板固定:长夹板三块,下达肘部,上端超过肩部,长夹板上端可钻小孔系
    以布带结。短夹板一块,由腋窝下达肱骨内上髁,夹板的一端用棉花包裹,呈蘑菇头样,即
    成蘑菇头样大头垫夹板。助手维持牵引下,将棉垫3—4个放于骨折部的周围,短夹板放在
    内侧,若内收型骨折,大头垫应放在肱骨内上髁的上部;若外展型骨折,大头垫应顶住腋窝
    部,并在成角突起处放一平垫,三块长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前、后、外侧,用三条横带将夹板
    捆紧,然后用长布带绕过对侧腋下固定。
    ②夹板固定配合皮肤牵引:移位明显的内收型骨折,除夹板固定外,尚可配合皮肤牵引
    3周,肩关节置于外展前屈位,其角度视移位程度而定。
    ③其他固定:目前有腋管夹板固定法、钳肱骨固定法、“O”型石膏塑型固定法等。
    (3)练功活动
    肱骨外科颈骨折愈合后,常遗留有肩关节功能障碍,应争取早期练功活动,初期先让患
    者握拳,屈伸肘、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等活动,3周后练习肩关节各方向活动。活动范围
    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但初期外展型骨折忌作外展活动,内收型骨折忌作内收活动。一般
    在4周左右即可解除外固定。后期应配合中药熏洗,以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4)药物治疗
    初期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内服和营止痛汤、活血止痛汤,外敷消瘀止痛药膏、双柏
    散;老年患者则因其气血虚弱,血不荣筋,易致肌肉萎缩,关节不利,在中后期宜养气血、
    壮筋骨、补肝肾,内服可选用接骨丹、生血补髓汤以舒筋活络、通利关节,外敷接骨续筋膏
    和接骨膏等。解除固定后可选用海桐皮汤熏洗。
    三、肱骨干骨折
    肱骨干为管状骨,上端与外科颈相接,下端与肱骨髁相接。肱骨干骨折指肱骨外科颈下
    lcm至内外髁上2cm处的的骨折。肱骨干古称孺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说:“闹骨,
    即肩下肘上之骨也。自肩下至手腕,一名肱,俗名肮膊,乃上身两大支之通称也。”肱骨干    ,
    上部较粗,自中1乃以下逐渐变细,至下1/3渐成扁平状,其中下1乃交界处后外侧有一桡
    神经沟,桡神经紧贴沟内通过,故中下1/3交界处骨折易并发桡神经损伤。肱骨干的营养动
    脉在肱骨中1乃下部进入髓腔,再分为升、降支,若肱骨干骨折损伤营养动脉可影响骨折愈
    合。肱骨干骨折较为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80%的病例发生在30岁以下。
    (一)病因病机
    肱骨干上1/3及中1/3骨折多因直接暴力引起,以横断或粉碎骨折多见。肱骨干周围有
    许多肌肉附着,由于肌肉的牵拉,故在不同平面的骨折会造成不同方向的移位。上1/3骨折
64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48: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三角肌止点以上)时,近端因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的牵拉而向前、向内,远端因三角
    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外。中1/3骨折时,近端因三角肌和喙
    肱肌牵拉而向外、向前;远端因肱三头肌及肱二头肌牵拉而向上。肱骨干下1/3骨折多由间
    接暴力所致,常呈斜形、螺旋形骨折。由于骨折后患者常将前臂置于胸前,可使远侧端发生
    内旋畸形。
    (二)辨证论治
    上.辨证
    有明显外伤史,局部肿胀、压痛明显,伴有纵轴叩击痛和活动功能障碍。有移位骨折,
    上臂有短缩或成角畸形,并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正侧位片可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和
    移位情况。
    检查时应注意伸腕和手指及相应区感觉的功能,以便确定桡神经是否有损伤。
    2.论治
    以手法复位,局部外固定为主,无移位的骨折,仅夹板固定即可。
    (1)整复方法
    患者坐位或平卧位。一助手用布带通过腋窝向上提拉,另一助手握持前臂在中立位向
    下,沿上臂纵轴对抗牵引,一般牵引力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断端分离移位。重叠移位完全
    矫正后,根据骨折的移位情况进行整复。
    ①上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上):维持牵引状态下,术者一手小鱼际抵住骨
    折远端外侧,另手四指环抱近端内侧,将近端托起向外。纠正移位后,术者捏住骨折部,助
    手徐徐放松牵引,使断端互相接触,微微摇摆骨折远端以纠正成角。
    ②中1/3骨折(骨折线在三角肌止点以下):维持牵引状态下,术者以两手拇指抵住骨
    折近端外侧推向内,其余四指环抱远端内侧拉向外,或从前后内外以两手掌相对挤压骨折
    处,可感到断端摩擦音逐渐减小,骨折处平直。
    ③下1/3骨折:多为螺旋或斜形骨折,仅需轻微力量牵引,矫正重迭移位及成角畸形,
    将两斜面挤紧理正,使骨折复位。
    (2)夹板固定
    无移位肱骨干骨折仅用夹板固定3—4·周,早期进行练功活动。
    前后内外四块夹板长度根据骨折部位而定:上1/3骨折要超肩关节,下1/3骨折要超肘
    关节,中1/3骨折不要超过上、下关节,并应注意前夹板下端不能压迫肘窝。如果移位已完
    全纠正,可在骨折部的前后方各放一长方形大固定垫,将上、下骨折端紧密包围。若仍有轻
    度侧方移位时,利用固定垫两点加压;若仍有轻度成角,可利用固定垫三点加压,使其逐渐
    复位。注意防止皮肤压迫性坏死,在桡神经沟部位不要放固定垫,以防桡神经受压而麻痹。
    成人固定时间约6—8周,儿童约3—5周。固定后肘关节屈曲90。,以木托板将前臂置于中
    立位悬吊于胸前。
    必须注意,中1/3骨折是迟缓愈合和不愈合的好发部位,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经X线
    复查见有足够良好骨痂生长才能解除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时,如过度牵引、反复多次整复
    或肌力弱的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在固定期间可因上肢重量悬垂作用,逐渐发生分离移位。
    如处理不及时或不恰当,则可致骨折迟缓愈合,甚至不愈合。定期作X线透视或拍摄照片,
    及时发现在固定期间骨折端是否有分离移位。若断端已分离,应加用弹性绷带上下缠绕肩、
6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49:0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肘部,使断端受到纵向挤压而逐渐接近。
    (3)练功活动
    固定后即可作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有利于气血畅通。中期除继续初期的练功活动
    外,应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骨折愈合后,应加强肩、肘关节活动,并配合药物熏洗,
    使肩、肘关节活动功能早日恢复。
    (4)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骨折迟缓愈合者,应重用接骨续损药,如土鳖虫、自然铜、骨碎
    补之类。闭合性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可将骨折复位,夹板固定,内服药加入行气活血、通
    经活络之品,选用骨科外洗二方、海桐皮汤熏洗。必要时可手术处理。
    观察期间应注意防止前臂屈肌群挛缩及手指关节僵硬,可安伸指及伸腕弹力装置,使届
    肌群能经常被动伸展。
    四、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干下端与肱骨髁交接处的骨折被称为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下端较扁薄,后有鹰嘴窝,前有冠状窝,两窝之间仅为一层极薄的骨片。儿童时期
    此部位结构最为薄弱,而前关节囊及侧副韧带相对较坚固,故在肘部外伤后易造成骨折,是
    小儿肘部最常见的损伤。肘关节在正常伸直位时,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一15。外翻的携带
    角,骨折移位可使此角改变而呈肘内翻或肘外翻畸形。
    (一)病因病机
    根据产生骨折暴力形式的不同,肱骨髁上骨折分为伸直型、屈曲型两种,其中以伸直型
    最为常见(图5—23),约占髁上骨折总数的90%以上。
    图5—23  肱骨髁上骨折类型
    1.伸直型:若在伸肘位跌仆,手掌先触地,因地面反作用力经前臂将肱骨下端推向后
  上方,由上面下的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形成伸直型骨折,并容易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骨
  折线多由前—F斜行到后上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向外移位为桡偏型,向内移位为尺偏型,
  以尺偏型多见。
    2.屈曲型:若在屈肘位跌仆,肘后侧先触地,则引起屈曲型骨折,暴力从肘后侧经过
  尺骨鹰嘴把肱骨髁由后下方推向前上方,很少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其移位方向与伸直型相
  反。骨折线多由后下方斜行到前上方,此型较少见。
66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50:5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二)辨证论治
    1.辨证
    有明显外伤史,无移位骨折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有环状压痛,功能障碍。
    移位大者,症状严重,畸形也明显,临床诊断较容易,多数骨折可以根据临床特有畸形作出
    诊断。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肱骨髁上骨折时肘后三角(肘后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关系)仍保持正常,这
    一点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
    应注意桡动脉的搏动,腕和手指的感觉、活动、温度、颜色,以便确定是否合并神经或
    血管损伤。
    2.论治
    无移位或移位很少的骨折用夹板及三角巾固定即可,两周后开始活动。
    (1)整复方法
    伸直型、屈曲型及肱骨髁间骨折两髁未分离者,手法复位均相同。
    ①患者仰卧,两助手分别握住其上臂和前臂,在前臂中立位对抗牵引,纠正重叠移位。
    若远段旋前(或旋后),应首先纠正旋转移位,使前臂旋后(或旋前)。纠正上述移位后,若
    整复伸直型骨折,则以两拇指从肘后推远端向前,两手其余四指重叠环抱骨折近段向后拉,
    同时用捺正手法矫正侧方移位,并令助手在牵引下徐徐屈曲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时的
    骨擦感。整复屈曲型骨折时,手法与上述相反,应在牵引后将远端向背侧压下,并徐徐伸直
    肘关节。整复伸直型尺偏型骨折时,术者以一手拇指按在内上髁处,把远端推向桡侧,其余
    四指将近端拉回尺侧,同时用手掌下压,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在持续牵引下徐徐屈肘。这
    样,桡偏或尺偏和向后移位同时可以矫正。
    尺偏型骨折容易后遗肘内翻畸形,在整复肱骨髁上骨折时,应特别注意矫正尺偏畸形,
    以防止发生肘内翻。
    ②开放性骨折则应在清创后进行手法复位,再缝合伤口。整复后固定不稳定者,可在屈
    肘45。一90。位置进行尺骨鹰嘴牵引或皮肤牵引,重量l一2KG,一般在3—7天后再进行复
    位。
    (2)固定方法
    复位后固定肘关节于屈曲90。一110。位置3周。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部水平,内外
    侧夹板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稍短,下端是月牙形。为防止骨折远端后移,可在鹰
    嘴后方加一梯形垫;为防止内翻,可在骨折近端外侧及远端内侧分别加塔形垫。夹缚后用颈
    腕带悬吊。屈曲型骨折应固定肘关节于屈曲40。一60。位置2周,以后逐渐屈曲至90。位置1
    —2周。
    (3)练功活动
    固定期间多作握拳、腕关节屈伸等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伸屈活动。
    (4)药物治疗
    肱骨髁上骨折的患者以儿童占大多数,且骨折局部血液供应良好,愈合迅速。内服药早
    期重在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肿胀严重、血液循环障碍者加用三七、丹参,并重用祛瘀、利
    水、消肿药物,如茅根、木通之类。合并神经损伤者,应加用行气活血、通经活络之品。解
    除夹板固定以后,可用中药熏洗。
67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2:51:22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五、肱骨外髁骨折
    肱骨外髁骨折主要是指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或肱骨外髁带肱骨小头和部分滑车骨骺的关
    节内骨折。因其中部分患者仅单纯是肱骨小头骨骺部骨折,故又称为肱骨小头骨骺分离。肱
    骨外髁骨折比内髁骨折多见,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的儿童,发生
    率略低于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包含非关节面(包括外上髁)和关节面两部分,前臂伸肌
    群附着于肱骨外髁。肱骨外髁骨折后,由于伸肌群的牵拉,骨折块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跌倒时手部先着地,外力沿桡骨向上撞及肱骨外髁而引起骨
    折。骨折线由内下向外上、后延伸,骨折块可包括肱骨外上髁骨骺、肱骨小头骨骺、滑车外
    侧部及属于肱骨小头之上的一部分干骺端。根据骨折块移位的情况,可分为无移位骨折、轻
    度移位骨折和翻转移位骨折三种。
    ①无移位骨折:暴力的作用较小,仅发生骨折,如裂缝骨折或移位很小的肱骨外髁骨
    折。
    ②轻度移位骨折:骨折块向外移位,或有45。以内的旋转移位,骨折块仍位于肱骨小头
  和肱骨近段骨折面之间。    ·
    ③翻转移位骨折:翻转移位骨折又可分为后移翻转型和前移翻转型。后移翻转型又被称
    为伸直翻转移位型,此型相对多见;前移翻转型又被称为屈曲翻转移位型,此型少见。
    (二)辨证论治
    ,
    1.辨证
    肘外侧疼痛、肿胀,肘关节多处于轻度肘内翻及微屈位,功能活动障碍。有明显移位
    者,在肘外侧可摸到活动的骨折块或骨擦感。肘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
    位方向。
    2.论治    ;
    骨折无移位者,仅屈肘90。,前臂悬吊胸前即可。有移位的骨折,在适当的麻醉下,争
    取解剖复位,最好争取于软组织肿胀之前,予以手法整复。
    (1)整复手法
    患者仰卧,屈肘,前臂旋后,将骨折块推向内侧,使骨折块进入关节腔而复位。有翻转
    移位者,凡属前移翻转型的,先将骨折块推向肘后,使之变为后移翻转型,然后再矫正旋
    转,推人关节内,术后用外固定。
    (2)固定方法
    骨折整复后,肘关节置于伸直150。,前臂旋后位,外髁处放固定垫,尺侧肘关节上、
    下各放一固定垫。随后用超肘小夹板包扎固定。
    (3)练功活动
    l周内,可作手指轻微活动,不宜作强力前臂旋转、握拳、伸屈腕关节活动。1周后,
    逐渐加大指、掌、腕关节的活动范围。3周后解除固定,逐渐进行肘关节届伸活动。
    (4)药物治疗    .
    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    ·
    若肱骨外髁骨折后时间超过1周或闭合复位不满意,应切开复位。晚期未复位者,则视
68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3:51:2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肘关节的外形和功能而考虑是否手术。如晚期肘外翻引起牵拉性尺神经麻痹,可施行尺神经
    前置术。
    附:肱骨内髁骨折
    肱骨内髁骨折远较肱骨外髁骨折少见。骨折后,尺骨上端随滑车向上向内及向后移位,
    桡骨也随同尺骨移位,使肱桡关节发生半脱位或脱位。肱骨内髁骨折容易合并尺神经损伤。
    肱骨内科骨折临床症状与肱骨外髁骨折基本相同,仅表现于肘内侧,治疗方法也相似。复位
    时先将肘关节伸直牵引,将骨折对位,脱位亦随之复位,固定肘关节于90。位。肱骨内髁切
    开复位较外髁困难,应注意勿损伤尺神经,必要时将尺神经向内髁内前方搬移,并固定在皮
    下。儿童一般中立位固定3周,成人适当延长,治疗中应注意尺神经相关症状。
    六、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内上髁骨折主要指前臂屈肌群急骤收缩,而将其附着的内上髁撕脱的骨折。较外上
  髁骨折多见。
    (一)病因病机
    肱骨内上髁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肱骨内上髁为前臂屈肌群和旋前圆肌的附着处,跌
    仆受伤时,肘关节处于伸直、过度外翻位,前臂屈肌群急骤收缩,而将其附着的内上髁撕
    脱。根据骨折块移位的程度一般可分为三类。
    ①无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裂缝骨折无移位或仅有轻度移位·。    ·
    ②有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块有分离和旋转但仍位于肘关节间隙的水平面以上。
    ③明显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骨折块明显分离和旋转移位且旋转超过90·者。骨折块被
  肱骨滑车和尺骨上端半月切迹关节面夹住。
    (二)辨证论治
    l,辨证
    伤后肘内侧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皮下瘀血,肘关节活动受限,肘关节内可伴不同程度
    的血肿。有分离移位时在肘内侧可扪及骨折块及骨擦音,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
    向。但6岁以下儿童该骨骺尚未出现,只要临床检查符合即可诊断。
    2.论治
    无移位的肱骨内上髁骨折无需特殊治疗,用夹板固定屈肘90。约3周即可。有移位肱骨
  内上髁骨折一般采用手法整复,若手法复位不成功,则切开复位。
    (1)整复手法
    有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法整复时,在屈肘45·前臂中立位,术者以拇、食指伺定骨折
  块,拇指自下方向上方推挤,使其复位。明显移位肱骨内上髁骨折手法整复时,在屈肘屈腕
  各45。左右,前臂中立位,术者以拇、食指推按骨折块内侧缘向上以纠正旋转移位,然后拇
  指自下方向上方推挤,使其复位。若手法复位不能成功,则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复位后
  应及时进行X线复查。整复后,应常规检查尺神经有无损伤。
    (2)固定方法    ?
    对位满意后,在骨折块的前内下方放一固定垫,再用夹板超肘关节固定于屈肘90。位,
69
 楼主| 发表于 2006-1-20 13:52:08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儿童2—3周,成人3—4周。
    (3)练功活动
    1周内只作手指轻微屈伸活动;1周后可逐渐加大手指届伸活动幅度,禁忌作握拳及前
    臂旋转活动;2周后可开始作肘关节屈伸活动;解除固定后可配合中药熏洗并加强肘关节屈
    伸活动。
    (4)药物治疗
    与肱骨髁上骨折相同。
    附:肱骨外上髁骨折
    肱骨外上髁骨折较肱骨内上髁骨折少见。如发生在儿童,则为肱骨外上髁骨骺分离。其
    发生主要是由于前臂过度旋前内收,伸肌急骤收缩而造成的肱骨外上髁撕脱性骨折。治疗方
    法与肱骨内上髁骨折相似。
    七、尺骨鹰嘴骨折   
    尺骨鹰嘴是肱三头肌的止点,是构成肘关节滑车的一部分。尺骨鹰嘴骨折指尺骨鹰嘴部
    半月切迹、冠状突近侧部的骨折,是肘部常见的损伤之一,多见于成年人。
    (一)病因病机
    尺骨鹰嘴骨折多由间接暴力造成。跌倒时,手掌着地,身体重量经肱骨作用于尺骨半月
    切迹,同时肱三头肌强烈收缩,前臂屈曲将尺骨鹰嘴撕脱导致骨折。直接暴力亦可造成尺骨
    鹰嘴骨折,如肘后部受直接打击,可造成尺骨鹰嘴粉碎性骨折,多数无明显移位。
    (二)辨证论治
    1.辨证
    尺骨鹰嘴部疼痛显著,局限性肿胀明显,肘关节主动伸肘功能障碍。X线片可明确骨折
    类型和程度。
    2.论治
    (1)整复方法
    尺骨鹰嘴骨折系关节内骨折,要求解剖复位。整复前先抽出血肿,以两拇指推迫其近端
    向远端靠拢,两食指与两中指使肘关节徐徐伸直,即可复位。若手法整复不成功可切开复
    位。无移位骨折或老人粉碎性骨折移位不显著者,不必手法整复。
    (2)固定方法
    无移位骨折,用直角托板将肘关节固定于屈曲20。一60。位3周;有移位骨折手法整复
    后,在尺骨鹰嘴上端用抱骨垫固定,以防止断骨再移位,并用前、后侧超肘夹板固定肘关节
    于屈曲0。一20。位3周。
    (3)练功活动
    3周以内,禁止肘关节屈伸活动,只作肩关节及手指的功能锻炼,第4周以后才逐步作
    肘关节主动屈伸锻炼。    ·
    (4)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解除固定后给予中药熏洗。
70
发表于 2006-1-20 15:31:25 | 只看该作者

中医骨伤

啊!辛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20:20 , Processed in 0.05605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