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以提几个问题吗?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11-30 21:47:0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30 13:25
呵呵,知道,请继续。

比如,治神,要不要知道谁主神?比如治失眠、脏躁等等。

业医不知脏腑,犹盲子夜行。

点评

仿照清代名医说的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2-3 12:20
62
发表于 2013-12-1 05:53:46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1-29 22:51
中医的特色,不知道肾精藏在哪里照样能治病,换句话说,肾精藏在哪里并不重要。李老师是教书的,所以喜欢 ...

不知道肾精藏在哪里,照样能治病。而且这还是“中医的特色”!一个不懂内经,不懂伤寒,不懂阴阳五行,不知道脏腑经络的人,照样能治病,这真是“欲练神功,必先自宫。"了。照这样来,恐怕中医不被别人消灭,自己也要断子绝孙、呜呼哀哉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13-12-1 06:19:3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1-29 11:29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全靠悟性。过去很多中医文化很差,就跟师学一点中医,临床也能应付。中医读 ...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全靠悟性。过去很多中医文化很差,就跟师学一点中医,临床也能应付。”  照这样说来,东方不败和岳不群只要自宫了,只要成娘娘腔了,连《葵花宝典》也不用学,(因为文化很差,根本看不懂)全靠悟性,就可以练成神功了,就可以去开药,且基本有效,就可以行走江湖,无敌于天下了!!!怪不得张悟本们也能够兴风作浪,名扬江湖啊!!!
64
发表于 2013-12-1 06:46:40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30 21:53
不知道肾精藏在哪里,照样能治病。而且这还是“中医的特色”!一个不懂内经,不懂伤寒,不懂阴阳五行,不 ...

知道肾精藏在哪里又如何,老百姓病人看疗效。书读得多固然好,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证多更要熟读王叔和。
65
发表于 2013-12-1 06:51:15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1-30 22:19
“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全靠悟性。过去很多中医文化很差,就跟师学一点中医,临床也能应付。”   ...

中医有葵花宝典吗,中医的葵花宝典就是四大经典,四大经典可以说大多数学中医的人都读过,但是,效果如何还得看悟性,千总不能否定吧?伤寒论是中医公认的经典吧,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书中说过肾精藏在哪里吗?

点评

三阴三阳的少阴就是肾精藏的地方。  发表于 2013-12-1 08:41
66
发表于 2013-12-1 15:18: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2-1 07:22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1-30 22:51
中医有葵花宝典吗,中医的葵花宝典就是四大经典,四大经典可以说大多数学中医的人都读过,但是,效果如何 ...

“伤寒论是中医公认的经典吧,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书中说过肾精藏在哪里吗?”
请看:
伤寒杂病论/温病脉证并治第六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此皆发于伏气,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冬伤于寒,其气伏于少阴,至春乃发为温病,名曰春温。
  夏伤于湿,其气伏于太阴,至秋燥乃大行,发为温病,名曰秋温。
  气不当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内收,其气伏于厥阴,冬至后,天应寒而反温,发为温病,名曰冬温。
  春秋病温,此其常,冬时病温,此其变。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蓄其气,及时不病,至春乃发,名曰大温。此由冬不藏精,气失其正,春时阳气外发,二气相搏为病则重,医又不晓病源为治,乃误尸气流传,遂以成疫。
  病春温,其气在上,头痛,咽干,发热,目眩,甚则谵语,脉弦而急,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主之。
  小柴胡加黄连牡丹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栝蒌根四两 黄连三两 牡丹皮四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秋温,其气在中,发热,口渴,腹中热痛,下利便脓血,脉大而短涩,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主之;不便脓血者,白虎汤主之。

  地黄知母黄连阿胶汤方
  地黄八两 知母四两 黄连三两 阿胶一两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冬温,其气在下,发热,腹痛引少腹,夜半咽中干痛,脉沉实,时而大数,石膏黄连黄芩甘草汤主之;不大便六七日者,大黄黄芩地黄牡丹汤主之。

再说,张仲景博览群书,你怎么能说他只是临证多呢?请看他的自序:“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67
发表于 2013-12-1 17:51:58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2-1 07:18
“伤寒论是中医公认的经典吧,用于临床行之有效,书中说过肾精藏在哪里吗?”
请看:
伤寒杂病论/温病 ...

张仲景説了肾精藏在哪里了吗?我没有说张仲景不读书啊。
68
发表于 2013-12-1 17:54: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3-12-1 10:00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 09:51
张仲景説了肾精藏在哪里了吗?我没有说张仲景不读书啊。

张仲景不懂得肾精藏在哪里?你知道就可以了啊,你是后起之秀,肯定超越古人了。
69
发表于 2013-12-1 18:35:0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3-12-1 09:54
张仲景不懂得肾精藏在哪里?你知道就可以了啊,你是后起之秀,肯定超越古人了。

张仲景也认为,肾精藏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减轻病人的症状,让病人减轻痛苦。
70
发表于 2013-12-1 19:06:09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3-12-1 10:35
张仲景也认为,肾精藏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减轻病人的症状,让病人减轻痛苦。

对啊,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古人比我们懂得更多。实际上,有时候,有些地方,我们还没有古人懂得多。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的治学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永远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典范。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他并不是只重视临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0:53 , Processed in 0.0540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