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阜新汪海升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13:50:2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3:高血压胀满
杨某,男,77岁,威县方营村人,2002年12月1日初诊。
食欲好,可食,但食后1~2小时饱胀不适。不疼,无此病根。发病约3年,多次服药无显效。二便、睡眠可。体型中等,神可。脉沉滑有力,舌苔白厚润。血压190/120mmHg。从不知血压高。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陈皮10g、半夏8g、茯苓10g、桂枝15g、苍术5g、香附5g、淡豆豉5g、三仙各10g。常规水煎日1剂。
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甲氰咪胍片0.2g日3次
2003年9月18日再诊:上次一诊即愈。近日复发。中药仍守上方。给西药复方降压片100片,嘱坚持服用。
9月23日再诊:病大减,重按脉仍有实象。守上方。
按:如此高年,一向少病。主诉是上腹不适,最明显的脉象和体检发现是严重高血压。必须把二者联系在一起。高血压可以引起任何系统的紊乱。当然,降压的同时,也要调理胃,因复方降压片也可以有胃肠反应。又,利血平对消化性溃疡不利,但如此高年少见新得此病。如果高度怀疑溃疡,又要服用利血平,需和甲氰咪胍、香砂养胃丸同时服用。
62
 楼主| 发表于 2009-8-8 20:46:5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4:要求服中药调理高血压
   
刘某,男,52岁,威县东关人,2004年1月4日初诊。
有典型家族性高血压史,本人最高时190/140mmHg。平时140/110~100mmHg。身体健壮。立即测血压180~170/140mmHg。正在服西药,要求中药调理。处方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钩藤20g、菊花15g、茵陈10g、茯苓10g、白芍15g、黄芪15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3g。常规水煎日1剂。
2006年5月20日再诊:上次疗效较好,欲再服中药调整血压。一般情况好,脉舌象正常。血压140/90mmHg。处方如上。
5月25日再诊:血压120/90mmHg。此后断续服药至6月中旬,血压一直如此。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1:08:28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5:高血压发作性头晕
陈某,男,60岁,威县麦子乌营村人,2002年7月23日初诊。
3个多月来,经常发作性头晕,3~5日一次。劳动时最易发作, 静立不久即好转。卧位时不发作。静坐时也偶犯。发作时有天旋地转感,并有颈后发热而沉。服药几次无效。一般情况可,饮食、二便、睡眠可。脉舌象大体正常。血压160/10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菊花10g、钩藤20g、茯苓10g、生地10g、丹皮10g、白芍15g、沙参10g、丹参10g、生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逍遥丸6克日2次;龙胆泻肝丸6克日2次
心痛定片10mg日2次
7月29日再诊:自觉大好,再未犯头晕,偶有心悸。血压170/90mmHg。上方加复方利血平1片日2次。
8月4日三诊:诸证悉退,脉象略见弦滑。血压160/90mmHg。嘱心痛定、复方利血平改为每日各3次。5日后停服煎剂。
按:患者从无高血压史,中药为主解除了眩晕,但降压不满意。患者的眩晕应该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的缘故。
64
 楼主| 发表于 2009-8-9 15:43:17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6:顽固产后高血压
王某,32岁,威县西堂村人,2003年11月16日初诊。
自20岁怀孕后患高血压至今不愈。一直间断服药——无不适即不服。近来有一过性头晕,头痛、头不清爽。无其他不适。一般情况可,脉象沉细,重取有力。舌嫩。血压180/140mmHg。
处理如下:
川芎15g、怀牛膝20g、五味子19g、当归8g、香附8g、白芍10g、熟地15g、附子5g、吴茱萸3g、陈皮10g、茯苓10g、半夏8g、桂枝15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金匱肾气丸9克日2次。
自备西药继续服用。
9月6日再诊:自觉大好。再未头晕、头痛等。脉沉,不再有力。血压160/120mmHg。守前方。
按:患者没有再诊。这种情况我都要反复告知患者:舒张压120mmHg是危险状态。很难保证2年内不出现严重后果,平稳渡过5年就是奇迹。当然,该患者平时、特别是夏天,血压可能没有这么高。不过,冬天的舒张压可达140mmHg,已经随时可以出现意外。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17:07:04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7:心脾两虚型高血压
本村村民王某,女,58岁,2004年1月5日初诊。
发现高血压5、6年,间断服用西药。近2年,经常头晕、乏力、食少,惊悸、难眠,并常发作心慌不支。于是经常卧床。患者本来身体相当好,只是近年家庭多事,病情渐重。也曾经找我看过,但不愿意服中药。此次决意服中药调理。体型中等,神情焦躁、恐惧。脉象滑弱,舌可。二便可。血压190/100mmHg。
处理如下:
西洋参30克单煎或开水泡代茶饮。
党参15g、黄芪15g、五味子10g、川芎10g、怀牛膝15g、钩藤15g、白芍15g、茯苓10g、陈皮10g、川朴6g、枳实6g、龙骨粉1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人身归脾丸9克日2次;天王补心丸9克日2次;复方利血平1片日3次。
心痛定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次日血压156/86mmHg,自觉好转。两周后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至1月底,血压正常。西药减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20:50:4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8:高血压心悸并中气不足
王某,男,54岁,威县王陵村人,2004年2月27日初诊。
年前10月份血压突然升高至210/140mmHg,当即服用丹参滴丸、降压药并输液半月。经治血压下降,但心悸、头晕、气不接续至今不愈且越来越重。饮食、二便、睡眠可。体略丰,神可。无明显下肢水肿。脉滑,舌暗红润,苔不厚。血压140/90mmHg。
处理如下:
党参12g、黄芪10g、五味子5g、川芎6g、怀牛膝12g、茯苓10g、柴胡4g、桂枝15g、陈皮10g、半夏6g、白术5g、当归8g、白芍10g、三仙各10g、生甘草5g。常规水煎日1剂。
补中益气丸9克日3次;人参归脾丸9克日3次;金匱肾气丸9克日3次。
3月2日再诊:自觉心悸、头晕、气不接续改善。脉滑而频见结代,约10动一代。上方加地戈辛0.25mg、双氢克尿塞25mg各日1次。
3月7日再诊:自觉大好,脉象极少结代。守上方。
3月13日再诊:自己骑自行车就诊,脉约30动一代。守前方。
67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20:23:22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49:高血压头晕
路某,女,44岁,威县沙柳寨村人,2000年3月27日初诊。
头晕,右手麻木年余。饮食、睡眠可。断经3年。上年发现高血压,一直在服降压药。体略丰,神可。脉沉弱,舌可。血压130/90mmHg。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2g、钩藤10g、葛根10g、五味子8g、茯苓10g、半夏8g、黄芪15g、龙骨粉10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4g。常规水煎日1剂。
嘱坚持服用降压药。
4月4日再诊:头晕、手麻均大好。脉象正常,舌梢嫩。守上方。
按:正在服用西药,血压在临界水平,却头晕、手麻日久不愈。故高血压常需中西医结合治疗。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7:04:3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50:高血压头痛
张某,男,46岁,威县张王母村人,2000年6月4日初诊。
头痛年余,伴血压高,多方治疗效不佳。体型中等,神可。睡眠不好。脉重按有力。血压146/106mmHg。处理如下:
怀牛膝15g、川芎10g、五味子8g、白芍15g、枣仁10g、远志8g、陈皮10g、半夏8g、菊花15g、当归8g、丹参10g、钩藤15g、龙骨粉10g。常规水煎日1剂。
天王补心丸9克日2次
6月7日再诊:头痛大减。血压140/90mmHg。仍守前方。嘱坚持服用降压西药。
按:治疗高血压引起的头痛,首先是控制血压。但有时血压降至临界水平,头痛仍不止,这时最好同时使用中药。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8-12 19:38:11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51:中药缓解高血压
本村村民王某,女,42岁,2005年3月30日初诊。
患高血压10年,最高时的血压在200/110mmHg以上。基本上一直在服降压西药。近来服西药血压接近正常即头晕、恶心、乏力。服药不足则血压较高。要求服中药调整。一般情况可。脉沉细无力,舌淡。血压190/110mmHg。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茯苓10g、半夏8g、陈皮10g、桂枝20g、五味子10g、白芍15g、三仙各10g、生甘草6g。常规水煎日1剂。
4月4日再诊:脉仍沉细。无明显头晕。血压180/96mmHg。守前方。
如上处理至4月22日,血压130/80mmHg。无不适。
8月5日再诊:血压170/100mmHg。仍守前方。
按:头晕、恶心、乏力就是脑缺血之故。上方煎剂显然可以在降血压的同时改善脑供血。当然,血压下降主要是同时用着西药。但只用西药对某些老高血压(必同时有脑血管硬化),不能降到正常水平。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7:35:33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医学中西结合录 第五章 循环、造血系统疾病

案52:高血压腿疼
赵某,女,53岁,未记里居,2000年10月29日初诊。
右大腿外侧疼向下放射并有麻木感10余日。发病前曾经臀部肌肉注射。食欲不佳,睡眠、二便可。体型中等,面色萎黄。脉弦滑略数。血压200/136mmHg。无高血压史。处理如下:
川芎10g、怀牛膝15g、丹参10g、白芍10g、五味子8g、钩藤20g、菊花10g、龙骨粉10g、党参10g、黄芪10g、茯苓10g、当归8g、陈皮10g、三仙各10g、生甘草3g。常规水煎日1剂。
复方降压片1片日3次;心痛定10mg日3次;脉通丸1粒日3次。
11月5日再诊:脉转柔滑而稍弱。腿不再痛麻,但双下肢乏力。血压130/90mmHg。中药如前,西药改为日2次。
如上处理至12月3日,下肢再无不适。血压再未大反复。但出现上腹疼。多年前,患者有饥饿疼痛。故加用甲氰咪胍0.2g日3次,香砂养胃丸6克日3次。如此处理是因为利血平可以加重溃疡病。患者服降压药出现双下肢乏力,是复方利血平中的双氢克尿塞所致。初服此药大多可有此表现,但不重,也会数日内自动缓解。
该患者血压如此之高,前医完全不知道。如果继续使用止痛药或皮质素,就可能诱发脑意外。现在看来,最好让患者断续服用金匱肾气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3 11:25 , Processed in 0.05679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