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方国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35: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3、半夏泻心汤治心下痞满案:
    孙某,男,37岁。初诊日期:1993年9月26日。一年前患胃病,曾诊为“浅表性胃炎”。现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腻,脉弦而带滑。自诉有嗜酒之癖,辨证为酒湿伤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调,阴阳之气痞塞不通,而又痰气胶结,吴谦称为:“痰气痞”者是也。由于此证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因此治法若单纯治寒、治热、治虚、治实皆搔不到痒处。只宜调和脾胃,协 调中州阴阳。《金匮要略方论》指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疏方: 半夏[木中土]15g,  黄连[水中火]10g,  黄芩[水中木]6g,  干姜[木中土]10g,  党参[木中土]10g,  炙草[土中木]10g,  大枣[土中火]7枚。
患者服药4小时许,大便排泄出痰絮物,似涎如胶甚多,而恶心与噫气随之大减。服药3剂,病告痊愈。
解析:
    “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腻,脉弦而带滑。自诉有嗜酒之癖,辨证为酒湿伤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调,阴阳之气痞塞不通,而又痰气胶结,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为太阳是动,太阴是病”。
    脾(胃)病用土体,是病为脾土五行中之水亢太过,而金、木、火则虚,克肾水中之火、木。“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为木中土,黄连为水中火,黄芩为水中木,干姜为木中土,党参为木中土,炙草为土中木,大枣为土中火。以肾水“水体”之子“木体”中之重土(水体之火生木体之土),承而制(化解甘土克苦水)之“土体”中之水;以“水体”之木反侮转化甘土克苦水;以“土体”中之木、火扶助“土(本)体”中之木、火,方证见(图5—58)。
    “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腻,脉弦而带滑。自诉有嗜酒之癖,辨证为酒湿伤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调,阴阳之气痞塞不通,而又痰气胶结,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为太阳是动,太阴是病”,按“脾实‘土体’之水亢太过,而金、木、火则虚”论治,方用“半夏泻心汤”,半夏为君,干姜、党参为臣,黄连、黄芩、甘草为佐,大枣为使,化苦除滞,治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之病。是方一君二臣三佐一使。
62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37:0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3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38: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刘宝华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错杂痞的代表方。方中用芩、连苦寒以降胃气;用干姜之辛以温脾;用参、草、枣以补虚;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以消痞。可见该方集寒热补消之药于一体,清上温下,辛开苦降甘补,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之目的。尤以半夏重用为君,独具涤痰开结,和胃降逆之功,正是针对痰气痞而设。故患者服药后大便排出痰絮物是不足为奇的。
64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3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以上医案引自(全球中医药论坛 → 古籍研究 → 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治验),其中小标题为笔者所加。从上述医案方证图解中,验证了以《汤液经法图》解析《伤寒杂病论》“经方”之组方遣药法则、之组方规律是完全可以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65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0:2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综上所述,《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乃至《伊尹汤液经》之组方法则可以管窥矣,《汤液经法图》之作用可以明了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之组方遣药规律、之组方方法可以解析、可以掌握矣。
           白沙游子无闻居士曰:
                      《经法图》为揭开中医药五行属性之钥匙,
                       她揭开了《伊尹汤液经法》之神秘面纱,
                       昭示了《伤寒杂病论》之组方规律与方法,
                       乃中医药组方法则千古不朽之元始图也!
66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1: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卷四  《汤液经法元始图》与变体图
    根据以上材料验证,笔者复原《汤液经法图》之元始图(图6)如下:
67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2:4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8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3:3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笔者复原《汤液经法图》之元始简化图(图7)如下:
69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4:5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0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3:45: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破解《汤液经法图》千古奥秘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法则解析


    《辅行诀》曰:“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
    根据推测的《桐君采药录》体系之药性“五行属性归类法”规律,笔者绘制变体图——《五行化生汤液经法图》(图8)如下(此图即是《昆仑六兽汤液经法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1 20:40 , Processed in 0.097269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