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五积散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4-12-9 12:14:39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中药治疗白血病



作者:佚名    健康频道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82    更新时间:2004-5-7


对于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初发病且症状轻者均可以选用平消散、补金丸、参楼散、参术丸、重参丸之一与蛋矾散共同内服(以上方剂均出自《中医癌瘤学》),并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针对具体症状加入其它药(参考7.6——7.11)。另请注意,含有雄黄的方剂只适用于白血球高者。

(1)平消散:

枳壳 30克 硝石 15克 五灵脂 15克

郁金 18克 白矾 18克 仙鹤草 18克

干漆(炒) 6克 制马钱子 12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5—6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2)补金丸:

料姜石 50克 郁金 30克 红硇砂 9克

清半夏 30克 制马钱子 30克 重楼 15克

仙鹤草 30克 补骨脂 100克 蟾酥 6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3)参楼散(此方只适用于白血球高者,不得用于白血球低者):

茅苍术 40克 苦参 100克 明雄黄 30克

重楼 100克 清半夏 100克 蜈蚣 3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次服1.5—6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4)参术丸:

重楼 30克 莪术 60克 天南星 30克

土鳖虫 30克 料姜石 100克

仙鹤草 300克(熬膏后干燥) 黄芪 300克(熬膏后干燥) 苦参 300克(熬膏后干燥)

制法及服法:将以上药及干燥的药膏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3—6克,日服3次,开水送下。

(5)重参丸:

红人参 50克 重楼 20克 莪术 50克

冰片 10克 苦参 100克(熬膏后干燥)

制法及服法:上药及干膏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3—6粒,日服3次,开水送服。

(6)蛋矾散:

鸡蛋壳(焙黄) 60克 料姜石 60克 皂矾 50克

红人参 30克 山慈姑 5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共研为细粉,装入胶囊。每服1—3克,日服3次。开水送服。

(7)以下治疗各种急性白血病的处方均出自名医周霭祥:

(7.1)以下处方适用于症状不明显,病情尚不严重的早期病人,症状为疲乏无力、发热、出血、关节痛、肝脾轻度肿大、面色苍白等:

白花蛇舌草 20克 龙葵 30克 半枝莲 20克

青黛 10克 土茯苓 10克 山慈姑 20克

莪术 10克 川芎 10克 赤芍 15克

黄芪 40克 当归 30克

(7.2)以下方剂适用于症状有所发展者,主要症状为发热,伴有贫血、轻度出血、骨痛或有肝脾肿大,无明显感染灶,舌苔黄:

白花蛇舌草 20克 七叶一枝花 10克 山豆根 10克

青黛 15克 土茯苓 15克 石膏 20克

知母 15克 山栀 15克 丹参 20克

黄芪 30克 当归 20克

(7.3)以下方剂适用于症状比(7.2)所述有所发展者,主要症状为发热及出血。发热为中、低烧,出血为鼻、齿龈、皮肤出血,舌或有血泡。淋巴结或脾可能肿大,舌苔薄而黄:

白花蛇舌草 20克 广角 20克 山豆根 15克

生地 20克 赤芍 10克 丹皮 15克

紫草 30克 栀子 15克 旱莲草 20克

黄芪 40克 女贞子 15克

(7.4)以下方剂的适用症状为: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发低烧,伴有贫血、舌有出血点或瘀斑:

川芎 10克 赤芍 15克 三棱 10克

莪术 15克 夏枯草 15克 山慈姑 15克

黄药子 30克 川贝母 20克 生牡蛎 20克

黄芪 30克 当归 20克 鳖甲 15克

(7.5)以下方剂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主要症状为贫血,头晕,疲乏无力,面色苍白,低烧,手脚心热,自汗,盗汗,舌质淡无血色:

黄芪 40克 党参 20克 当归 20克

生地 15克 熟地 15克 天门冬 10克

首乌 20克 龟板 20克 浮小麦 10克

土茯苓 15克 半枝莲 15克 龙葵 10克

制法及服法: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以上五方可视为五类病人的基本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以下(7.6)——(7.11)所述的具体病情对药方进行调整:

(7.6)白细胞过高可选用:

龙胆草 20克 贯众 10克 马鞭草 15克

忍冬藤 15克 青黛 20克 雄黄 20克

寒水石 20克

(7.7)白细胞过低可选用:

党参 30克 女贞子 30克 山萸肉 40克

补骨脂 40克 紫河车 40克 鸡血藤 15克

丹参 15克 黄芪 40克 首乌 30克

(7.8)血小板过低可选用:

黄精 40克 玉竹 10克 仙鹤草 40克

柿树叶 15克 景天三七 20克 卷柏 20克

土大黄 10克 花生仁衣 40克

(7.9)贫血严重者可选用:

黄芪 40克 当归 30克 熟地 20克

紫河车 50克 阿胶 40克

(7.10)肝脾明显肿大可选用:

桃仁 10克 红花 10克 赤芍 10克

当归 20克 三棱 10克 莪术 5克

鳖甲 15克 穿山甲 15克 生牡蛎 20克

(7.11)淋巴结明显肿大可选用:

夏枯草 15克 黄药子 30克 山慈姑 15克

川贝母 20克 海藻 20克 昆布 15克

以下方剂均出自公开出版的医学杂志,患者可根据本人具体情况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试用,最好请教中医。

(8)治疗各种白血病:将老鹳草全草制成浸膏,内服,不拘量。

(9)治疗各种白血病:苦豆子(西豆根)全草或根粉碎后装入胶囊。每服1.5—3克,日服3次。或种子每次1克,每日三次。

(10)治疗各种白血病,尤其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取灵芝100克,干燥粉碎,装入胶囊。每服4粒,每日3次,温水送服。

(11)治疗各种白血病:

板蓝根 30克 半枝莲 30克 羊蹄根 30克

猪秧秧 50克 制黄芪 15克 当归 15克

党参 10克 三棱 10克 莪术 1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煮两次得药液300ml,一日内分两次服完,每次服150ml。

(12)治疗急、慢性白血病,其主要症状为发热,口干,口苦,心烦燥,皮下、鼻、齿龈出血,便血:

女贞子 250克 旱莲草 250克 蜂蜜 100克

制法及服法:先用约2500 ml 水将女贞子及旱莲草熬成稀浆状,再加入蜂蜜,用文火熬成稠膏,装瓶。每服20—40克(约1—2汤匙)。可加热水冲化后服用。

(13)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生大黄 10克 丹皮 3克 玄参 10克

生地 10克 大青叶 10克 蝉蜕 5克

天花粉 6克

制法及服法:水煎两次,共得300 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 150ml。

(14)治疗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浮小麦 30克 山萸肉 30克 牡蛎 30克

生地 30克 沙参 30克 党参 30克

人参须 12克 山药 15克 生白芍 10克

炙甘草 10克 麦冬 10克 龙骨 10克

酸枣仁 10克 五味子 4克 大枣 10枚

制法及服法:将牡蛎壳及龙骨装入纱布袋内与其它药共煎;或单独煎,再将煎汁合并到煎其它药的水内。其它与上同。

(15)治疗有发烧,出血,便血症状的急性白血病:

茜草根 30克 地榆 20克 马蔺子 20克

黄连 20克 黄柏 20克 黄芩 20克

当归 20克

制法及服法:将以上药干燥,粉碎,混合均匀。每次取药粉3克入杯内,加沸水100 ml浸泡,稍凉后将上清液及药渣一并饮完。每日三杯。

(16)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猪秧秧 25克 狗舌草 25克 紫草根 25克

羊蹄根 25克 生地 15克 黄精 15克

当归 6克 丹参 6克 赤芍 6克

川芎 6克 甘草 3克

制法及服法:以上各药以水煎煮两次,共得药液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150ml。

(17)治疗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取焦山栀子28个,加水煎成50—100ml的汤药,一日内分两次服完。次日再加20个与前日煎过的28个同煎,服法同前,如此操作及服用4——5天后将药渣倒弃,重煎新品。连服3——4周,停药一周。

(18)治疗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核桃树皮 90克 党参 15克 当归 15克

白芍 12克 黄芪 12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两次得药液300ml,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完,每服150ml。

(19)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青黄散,名医周霭详方):

青黛9份,雄黄1份(或青黛8份,雄黄2份,为重量之比)研碎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

服法:超初每服3克,日服3次,饭后服用。如无不良反应,则可增加到每服5—6克,日服3次。

(曾用此药方治疗54例慢性白血病患者,结果完全缓解38例,部分缓解15例,无效1例。服药后20天可自觉症状减轻;35天左右肝开始缩小,两个月左右可缩至最小;20天左右脾开始缩小,80天左右缩至最小;15天左右白细胞开始下降,20天左右可下降一半,70天左右可降至正常。随着白细胞的下降,幼稚细胞亦开始减少乃至消失,血小板开始增加乃至接近正常值;骨髓象的变化与血象变化基本一致。副作用为恶心、腹痛、大便次数多而稀,尚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手脚掌皮肤增厚、疼痛,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当出现便血及皮疹时应停止用药。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为防止砷中毒,可在服药过程中每两个月用二巯丁二钠1克加入5%葡萄糖40毫升进行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天,以促使砷的排泄,收效较好。临床观察未发现青黄散对造血机能有明显影响。故其效果优于马利兰。另据报道,曾用此方治疗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健康存活5年以上。注意此方仅适用于白细胞增多型白血病,白细胞低者绝对不能用。)

(20)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当归 30克 黄柏 30克 黄芩 30克

龙胆草 30克 栀子 30克 青黛 15克

芦荟 15克 大黄 15克 木香 1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干燥粉碎,混合均匀,装入胶囊。每服3克,日服3—4次。该药可能引起腹泻或腹痛。

(21)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蒲公英 30克 生地 30克 半枝莲 30克

猕猴桃根 30克 银花 25克 石膏 25克

当归 15克 板蓝根 15克 玄参 15克

苦参 10克 天冬 6克

制法及服法:将石膏打碎,用水200ml煎20分钟。将石膏弃去,将煎得的水加到熬其它药的水中再煎两次,得药液300ml。一日分两次服完,每服150ml。

(22)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将青黛干燥粉碎,装入胶囊。每服3—6克,日服3次。

(23)治疗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

野百合 15克 地榆炭 15克 熟地 15克

党参 30克 天冬 30克

制法及服法:将上药以水煎两次得药液300ml,日服一剂,分两次服,每次服150ml。

62
发表于 2004-12-9 12:15:27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白血病的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病人的完全缓解,而致力于最终使病人长期无病存活乃至痊愈的研究,目前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有化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骨髓移植、生物调节剂治疗、基因治疗等方面。
  一、化疗
  1946年6月国外第1例化疗药物治疗白血病获得缓解,开辟了白血病治疗的新纪元。70年代后联合化疗、维持、巩固治疗等策略逐渐完善,近年来随着新的抗白血病药物的应用,白血病的治疗疗效有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儿童ALL完全缓解(CR)率已达85%-95%。5年无病存活≥50%-70%。成人ALL的CR率接近75%-85%。5年无病存活期≥40%-50%,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CR率65%-85%。60岁以下长期无病存活可达40%-50%。随着白血病治疗研究的进展,疗效还在不断提高。为根治白血病带来了希望。为达此目的,必须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特点,综合现代化治疗手段,充分认识到白血病的治疗是一个整体,特别要分析、认识每例病人自身的特点,如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血液学特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白血病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等。在此基础上为病人设计最佳的治疗方案,合理利用现代化治疗手段,如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及基因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多种手段互相配合、相互协调,最大可能的避免各种毒副作用。杀灭白血病细胞,使病人达到长期存活乃至治愈的目的。
  化疗一般分为诱导缓解治疗(白血病初治为达CR所进行的化疗);巩固治疗(CR后采用类似诱导治疗方案所进行的化疗);维持治疗(是指用比诱导化疗强度更弱,而且骨髓抑制较轻的化疗);强化治疗(是指比诱导治疗方案更强的方案进行的化疗)分早期强化和晚期强化。
  化疗的重要原则是早期、足量、联合、个体化治疗。化疗剂量和强度的增加是白血病人CR率和长期存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白血病人CR时骨髓形态学分类白血病细胞虽然<5%,但机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总数仍可高达106-9,如不尽早进行CR后的早期强化,白血病细胞会很快增殖、生长、导致复发并产生耐药性,故白血病人应尽早进行足量有效的CR后治疗。
  80年代以来白血病的化疗多采取联合化疗、联合化疗注重细胞周期和序贯用药,一般选择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并可相互促进、加强杀灭白血病细胞能力但毒付作用不同或能互相减轻毒副作用及相对选择性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
  白血病化疗的个体化原则是白血病治疗研究的需要发展,其原则强调四个方面①对不同的白血病类型应选择不同的化疗方案,对ALL应选择和AML不同的药物、剂量、疗程。②对具有不同预后因素的白血病个体其治疗方案应有所侧重和不同,如对T-ALL和B-ALL除常规方案治疗外,加用CTX或MTX及Ara-C可明显改善其CR率和生存期。③病人化疗前的健康状况亦是化疗个体化要考虑的问题。对肝肾心脏功能不全者化疗药物应减量。④严密观察化疗中病人的血象骨髓像变化、区别不同情况及时增加或减少化疗剂量。
  白血病化疗失败的原因:化疗失败主要是化疗期内因感染和出血引起早期死亡,或白血病细胞耐药而无效果。一般失败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白血病细胞完全耐药,表现为化疗后骨髓增生抑制但白血病细胞不减少;②白血病细胞部分耐药,表现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部分减少,但不理想而随之白血病细胞又再增生;③骨髓增生不良,化疗后四周骨髓造血未恢复;④骨髓增生不良并在四周内死亡;⑤化疗中因出血、感染等不能控制早期死亡;⑥化疗后CR但髓外白血病存在。尚有少数病人,化疗后白血病细胞迅速减少,骨髓、血象亦迅速抑制,但不久白血病细胞及WBC再度快速倍增,病情迅速恶化,此类病人处理困难、预后差、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取长补短,中医中药能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药耐药的问题,同时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本来白血胞、血小板很低,经不住强力的化疗药,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缓解病情,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以下形式。
  1.单纯中医中药治疗,适用于低增生性的白血病,不能耐受化疗,可用中药。再是患病之初始终未用化疗药,尚未产生耐药性者,可用中医中药,中医药治疗适于幼稚细胞不是很高的患者。坚持每日服药,经过一段时间(一般在3-4个月)可达到CR。我院治疗本病,提出"细胞逆转法"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细胞逆转"雷同于西医的诱导分化。其内容是以祛瘀,清血、扶正、解毒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地控制白血病细胞的增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同时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再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出体外。通过如上对人体整体调节和针对性、综合性作用,达到治愈白血病的目的。传统中医给我们治疗白血病带来了曙光。我们在此方面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寻找更安全有效治疗白血病的方法。
  2.中西药结合,即化疗期后配合扶正中药。以升提白细胞、血小板、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及抗感染。止血的功能,在化疗缓解期仍可使用中医药,一是促进人体的恢复,二是巩固化疗的效果,延缓下一次化疗时间。
  三、生物调节剂治疗
  随着免疫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生物调节剂治疗已被用于临床,其中白介素Ⅱ、多种造血刺激因子如GM-CSF、G-CSF、M-GCSF红细胞生成素,肿痛坏死因子,干扰素等,经临床验证,白介素Ⅱ,LAK细胞等对白血病有一定疗效,G-CSF、GM-CSF等用于化疗后骨髓抑制病人,可明显缩短骨髓和血象的抑制,加速缓解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四、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就是向靶细胞(组织)导入外源基因,以纠正补偿或抑制某些异常或缺陷基因,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治疗方式可分成四类:①基因补偿:把有正常功能基因转入靶细胞以补偿缺失或失活。②基因纠正:消除原药异常基因,以外源基因取代之。③基因代偿:外源正常基因表达水平超过原药的异常基因表达水平。④反义技术:用人工合成或生物体合成的特定互补的DNA或RNA片段或其化学修饰产物抑制或封闭异常或缺失的基因表达。
  基因治疗白血病作为一个新的方法正逐步从理论研究向临床试验过渡,在美国已通过Ⅱ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基因治疗主要是应用反义寡核基酸封闭原癌基因的研究。反义技术因不需改变基因结构能对目的基本及其产物进行治疗。故是基因治疗方法中最简单明了的手段。CML是目前应用反义核酸技术研究最多的白血病,通过现有技术的改进,使用递转杀病毒公导包括BCR/ABL融合基因在内的多种反义DNA/RNA和辅助基因系统,有望不久CML基因治疗取得突破。
  五、骨髓移植(BMT)
  1.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是对病人进行超大剂量放疗,化疗预处理后,将健康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植入病人体内,使其造血及免疫功能获得重建的治疗方法。
  采用骨髓治疗疾病始于1891年Brown-Sequard给病人口服骨髓治疗贫血,1939年Osgood首次静脉输注骨髓,1951年Lorenz等首次成功进行了骨髓移植试验,20世纪70年代来内HLA组织配型技术的发展,移植
免疫学等基础医学研究的深入,使BMT的临床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地相继建立了一批BTM中心。我国的BMT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我国异基因BMT病例已达300多例,疗效也基本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Allo-BMT治疗白血病的长期无病生存率达约在50%左右。据1993年国际BMT登记处统计结果,BMT治疗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为:急淋(ALL)第一次完全缓解期(CR1)为50%左右,ALL第二次完全缓解期(CR2)或第二次以上完全缓解期为32左右,ALL复发其为18%左右,急性髓性白血病(AML)CR1为52%左右。CR2或>CR2为35%左右,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慢性期为45%左右,加速期为36%左右,急变期6%左右,可见白血病人化疗CR后应尽早进行BMT治疗。
  BMT治疗风险在哪里,主要有两点:一是BMT中存在许多移植相关并发症,二是BMT后仍有白血病复发问题:主要的移植相关并发症有:肝静脉闭塞病,其发病率为25%,死亡率为80%,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10%-80%。BMT后白血病复发率大约为15%-30%。
  Allo-BMT的步骤:
  1)选择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完全相合的供者,选择顺序是同胞间HLA基因型相合,其次是HLA表型相合的家庭成员,再次则是一个HLA位点不合的家庭成员或HLA表型相合的无关供者,最后是选择一个HLA位点不合的无关供者或家庭成员中二个或三个HLA位点不相合者。
  2)受者的准备,应核实和确定白血病的诊断和分型,一般年龄应限制在45-50岁以下,重要脏器的功能基本正常,要清除体内多种感染灶,进行全面体验和必要的化验,辅助检查一般十几项。受者提前一周住进无菌层流病房。
  3)进行组织相容性抗原与基因配型。
  4)BMT预处理应达到三个月的,一是摧毁受者体内原有的造血细胞,给植入的造血干细胞准备植入生长的空间。二是抑制受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和功能,利于骨髓的植活。三是大量清除和杀灭受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
  5)骨髓的采集、处理和输注:在输注骨髓的当天在手术室内无菌条件下采集供者骨髓,经过过滤后尽快经静脉输注给受者,避免造血干细胞损失。对ABO血型不合者的骨髓要进行处理后才能输注。
  6)BMT过程中经常必需的营养和支持治疗。
  7)早期防治BMT并发症,排除消化道毒性反应,控制多种感染,出血及其他主要并发症。
  8)防治BMT晚期并发症,如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
  9)BMT造血重建和植入证据,BMT后病人要经历原有的造血系统衰竭和新植入骨髓的造血重建的过程,BMT后网织红细胞的逐渐增高被视为骨髓植入的一个较早出现的指标。外周血象恢复正常,一般需3-6个月。另外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的检测细胞遗传学的分析等可直接证明BMT植入是否成功。
  10)BMT后白血病的复发,一般的说年龄大者复发率高,非第一次完全缓解和CML非慢性期者复发率高,BMT预处理中TBI(全身照射)剂量偏小者复发率高,其复发大多数为(95%)受者型复发。复发原因主要是BMT时白血病细胞清除不彻底,即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较多和BMT后移植物抗白血病作用不强有关。  
  2.自体干细胞移植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所谓"自体干细胞移植"是指在大剂量放化疗前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使之免受大剂量放化疗之损伤,并在大剂量放化疗后回输,自体造血干细胞可来源于骨髓,亦可采集于患者外周血。自体干细胞移植由于无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合并症,可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其步骤是将造血干细胞采集后,在零上和零下温度保存,然后解冻回输,移植前首先需要进行自体干细胞的纯化和残留白细胞的净化。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放化疗预处理,移植后要予控制感染、出血等支持治疗,自体干细胞移植效果优于常规化疗,有报告认为是急性白血病CR后有效的巩固治疗措施之一,其缺点是复发率高,对于其存活时间及原因尚无统一说法。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988年进行了世界第1例,以后投入此项研究的学者很多。与BMT相比,脐血移植植入时间略错后,二是HLA配型在1-2个位点不合时移植后严重GVHD发病率较低,三是造血因子对植入应响不大,四是由于脐血细胞数有限,受限体重不要过大(<40kg)目前脐血造血细胞库已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我国开展例数尚少,结论有待于评价,但作为一项研究,仍充满着曙光。
63
发表于 2004-12-9 12:16:07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白血病的中医药治疗
山东淄博延强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黄衍强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其特征为骨髓或其它造血组织中白细胞及幼稚细胞恶性增殖,浸润全身各种组织与脏器,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并有周围血中白细胞质和量的变化。根据血细胞的类型可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按自然病程和幼稚细胞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但慢性非急性的缓解期。白血病患者在临床上有贫血、出血、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口腔溃疡、紫癜等特征。
在中医学中无白血病这一病名,但据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在中医学中属急劳、热劳、虚劳、血证、癥积、温病的范畴。《圣济总录》中云:“热劳之证,心神烦燥面赤,头痛......身体壮热、烦渴不止,口舌生疮,食饮无味,肢节酸痛,多卧少起或时盗汗,目渐赢瘦青者是也。”《诸病源侯论》中说:“虚劳而热者,是阴气不足,阳气有余......”《类治证裁》中说:“血从清道出于鼻为衄,症多火迫血逆,亦有因阳虚至衄者。”
白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迄今未被完全认识,仅认为其发病与物理、化学、遗传和生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如电离辐射,苯及衍生物,氯霉素、保泰松等均能引起白血病。
白血病的病理表现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非特异性病变则表现为出血及组织营养不良和坏死,继发感染等。白血病细胞的增生和浸润主要发生的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和脏器中,但也可出现在全身其他组织中,如肾、肺、心脏等,致使正常的红系、巨核细胞显著减少。总的来看,急性白血病浸润组织脏器比较集中且严重,破坏组织能力也大。慢性白血病浸润一般比较弥散,其摧毁组织脏器能力也较小,浸润部位主要在造血组织中。白血病过程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任何部位的出血,多见于造血组织、皮肤粘膜、心膜、脾、胃及中枢神经等。
目前西医对白血病的治疗主要是化疗、骨髓移植等方法,虽然病人的缓解率较20年前有很大提高,但存在副作用大、费用高、骨髓配型困难、易复发等弊端。
《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白血病的病因不外乎外邪及内伤两个方面。外邪主要为温热毒邪,内伤则主要为气虚或阴血不足。本病的发生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致使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虚弱,邪毒内侵,损及骨髓。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病。邪毒侵袭人体由表入里致脏腑受损,加之正气不足,气血亏损更甚,内热熏蒸,热伤脉络,迫血妄行。或由瘟毒耗气伤血,日久致气虚或脾虚,气虚则不能摄血,脾虚则血无统摄,则发生出血诸症。由于正气不足,瘟毒、邪毒侵袭营血,血热炽盛,阴伤血败,则见高热不退,故有热劳、急劳之称。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行不畅,日久则气滞血瘀或脉络瘀阻,结于胁下等,形成癥积,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白血病的整个疾病过程中,正邪的分争贯其始终。
我们通过临床实践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实验和报导,提示白血病系一种病毒性疾病。美国MavvinRioh氏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抗白血病细胞的抗体与缓解无关,而抗白血病毒的抗体则与缓解有关,如果具有这种抗体,则动物保持缓解,如果没有这种病毒抗体,或这种抗体含量很低,则动物在缓解后会复发。这一发现,揭示了正确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是消除引起此症的病毒因素,而不是杀灭白血病细胞。换言之,治疗应当针对病毒而不是针对幼稚细胞。最近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分离和克隆到了若干新病毒基因,而且证实了新病毒基因在人急性白血病细胞中呈特异性表达。这项研究取得成功后,将为深入研究人急性白血病病毒学和应用抗病毒疫苗防治白血病奠定了基础。而病毒病因学一旦得到证实,治疗策略也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从目前应用化学杀灭细胞转向抗病毒治疗。
我们根据白血病患者的热毒证侯,多年来运用清热解毒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疗效。该类药物和方剂经现代医学验证认为大多为抗病毒药物,有的已从分子结构——动物试验——临床得到证实。如现在砷剂(砒霜、雄黄)的应用,经医学工作者的验证,此药通过诱导坏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且纯度越高,副作用越小。再如青黛,早年因当归芦荟丸治疗慢粒有效,而发现青黛是其中的有效药物,继而从青黛中提取有效成份靛玉红,用于临床治疗慢粒,疗效提高,但有消化道的副作用。以后又用全合成靛玉红的类似物异靛甲治疗慢粒,缓解率大大提高且消化道副作用小。研究表明,靛玉红分子进入细胞浆,对DNA聚集酶A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使白血病细胞发生形态改变,出现核溶而产生疗效的中药性味、功能、主治现代研究(血液病方面)证实该药对急淋患者有一定疗效。
六神丸可提高小鼠白血病抑制率,减低白血病引起的染色体畸变。紫金锭、西黄丸有明显杀伤小鼠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并具有缓解白血病细胞对肝脾浸润的作用。梅花点舌丹能明显抑制白血病细胞。
目前中医对急性白血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温热型,热毒炽盛型、热入营血型: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等。
2、痰热瘀毒型,痰血瘀毒型、痰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化痰,方用龙肝泻肝汤、消瘰丸,复方马钱子散等。
3、湿热型:冶宜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当归龙荟丸、二陈汤加减。
4、癥瘕型:治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方用桃仁四物汤,鳖甲煎丸、小金丹等。
5、阴虚型、阴虚内热型、肝肾阴虚型:治宜养阴生津、滋阴清热,方用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6、气血两虚型,心脾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血,补益心脾,方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等。
7、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归脾汤、益胃汤、生脉饮等。
对慢粒也可分为以下三期:
1、邪盛正实期,此时邪气盛而正气不衰,治宜速攻。
2、毒邪壅盛期,此时正气渐衰而邪气更甚,治宜攻补兼施。
3、毒盛期,此时正气大虚而邪气更甚,当以补虚为主兼以攻邪。
中医治疗慢粒,应重视邪毒入侵血脉的实质,因此治疗原则应以清热解毒贯穿始终,同时辅以活血化瘀、补益正气,扶正固本等药物。
我们在临床上所见各型白血病患者大多均以西医化疗为主,少数患者辅以中药治疗。经过多次化疗,虽患者幼稚细胞下降或缓解,但体质却大大下降。故在缓解期间,以中医药增强患者免疫力、平衡血象,抑制白血病细胞为主进行治疗。至于化疗,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如幼稚细胞过高,骨痛剧烈,适当配合化疗。这样,可避免骨髓抑制太过,免疫力能抑制太过,否则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丧失,不死于白血病而死于化疗药物过量所引起的难以控制的感染和出血,岂不惜哉。
地 址: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松龄西路153号
电 话:0533-5180730
邮 编:255100
网 址:http://www.Songling.com.cn
E-mail:hyq@public.zbptt.sd.cn
64
发表于 2004-12-9 14:58:42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请SARS先生继续贴白血病的照片
65
发表于 2004-12-10 08:06:42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雄黄”有望治愈白血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陆道培院士一项长达6年之久的研究成果显示,四硫化四砷(中药雄黄的主要成分)可成功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10位接受治疗的患者目前全部生存了5年以上,实际无病生存率达到95.8%。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肿瘤大会上,陆道培院士首次报告了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易发生严重出血导致死亡,临床上视其为一种十分凶险的血癌。近年来,有关该病的治疗研究很热,但无论是骨髓移植,还是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化疗,尽管疗效尚可,都存有这样或那样的弊端,就连最新文献报道的三氧化二砷药物,也必须采用静脉给药方式,无形中给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添了不少痛苦。那么,能否有一种可达到相同药效,使治疗更简便、经济,适宜巩固和维持治疗的口服制剂呢?陆道培院士报告说,研究发现,口服雄黄与三氧化二砷相比,毒性明显降低,而且四硫化四砷的纯度越增加,药物的副作用也越少。于是,陆道培院士将经过高度提纯的晶体状四硫化四砷,采取单一口服的给药方式,对110例年龄在14岁以上的不同病期的急性早幼粒细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血液学的异常变化也分别在22天至110天内明显好转。特别是20位初次治疗患者,用药1个月后,体内的早幼粒细胞和原始粒细胞数量就开始减少,残留的早幼粒细胞不再分化,出现了退行性变化和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标志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
    值得提醒的是,四硫化四砷并不是对所有白血病都有如此满意的疗效。据了解,该研究选择的病例是很严格的,几乎都是染色体易位t(15;17)和RARa-PML阳性的患者。
    《生活时报》 2000年10月28日

66
发表于 2004-12-10 08:07:34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砷剂启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途径


??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北京儿童医院胡亚美院士谈到,我国白血病的治疗为什么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就因为有协作———临床与基础的协作,学科之间的协作。现在各地与各地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协作很多方面是空白,只有本学科和跨学科的交流协作,才能使我们走在世界前列。
  
??下面,就请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振义院士谈一谈,他和他的学生陈竺院士与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合作开展用亚砷酸治疗白血病,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因从分子水平上阐明其治疗机制而得到各国同行的公认,进而在国际上掀起一股“砷剂热”,各国及我国肿瘤学界不仅将其用于白血病的治疗,并且已采用多中心协作方式,将亚砷酸扩大到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种实体瘤的治疗,显示出令人欣喜的前景,更显示出我国临床学界正在形成一种团结协作、共同前进的新的学术氛围。
??砷剂已成功地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包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并已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回顾砷剂的临床应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的研究途径是一个有益的启示。
  
??一、砷剂临床应用的回顾祖国医学应用砷制剂治疗各种疾病始于500年以前。李时珍《本草纲目》(1518~1593)中已有砒霜(白砒)的记载,主要用于治疗某些皮肤病,哮喘及促伤口愈合等。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毒物对待砒霜,应用十分谨慎。另一种砷剂名为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秦汉期间),含硫化砷,加热220~250℃时生成氧化砷(As2O3)。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中医学院的吴翰香根据中医理论中白血病属于邪毒,雄黄有解毒化瘀的功效,乃选用雄黄治疗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一定疗效。后天津中医院在20世纪60年代曾用六神丸,上海市白血病防治研究组曾用牛黄解毒片,周霭祥等用青黄散,黄世林等1995年报告以复方青黛片,陆道培等1994年用口服雄黄主要成分四硫化四砷治疗APL,均表现出一定疗效。
  
??关于白砒治疗癌症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哈尔滨医科大学以张亭栋为首的研究组,研究了白砒的水溶解制剂(主要含As2O3)代名为713或癌灵一号,治疗各种癌肿,尤其是食管癌、淋巴瘤、白血病等,取得良好效果,尤其对APL及慢粒疗效显著。该研究组乃用纯As2O3溶液治疗APL,在1992年所报告的32例患者中,CR(完全缓解率)为65.6%。张鹏、马军用As2O3治疗,CR达73.3%~87.1%,我所在1997年及1999年先后报告了15例及47例复发APL用As2O3治疗的效果,CR率分别达93%及85.1%。在国外,美国的Soignct分别在1998年和1999年报告以As2O3治疗复发及难治APL12例及40例,CR%分别为92%及85%,证实了哈医大研究组的结果。
  
??在国外,有关砷剂临床应用的研究始于1865年,当时介绍应用亚砷酸钾Fowler溶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及霍奇金淋巴瘤,有一定疗效。但Fowler溶液已不再在临床上应用。其他有应用砷制剂治疗锥虫病,近年来试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未获明显效果,而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较强。印度曾用一种砷剂,名为Ayurveda治疗慢粒,将近100年,现已废用。
  
??二、砷剂的作用机制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知道砷剂的毒性作用因其能与巯基(SH)相互作用有关,三价砷发挥效应的机制与巯基化合物相互作用有关。砷剂的毒性作用可被含有巯基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所阻断。我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指出,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决定血液肿瘤细胞对As2O3敏感性的重要因素。由于As2O3对APL有特异的疗效,缓解率极高,故有关As2O3的作用机制归纳如下:(一)临床观察:每天静脉滴注As2O310mg,外周血中可见白血病细胞的核染色质浓缩,有时可见凋亡小体的形成,但多数细胞停滞在中幼粒样细胞的阶段,未见终末分化的现象。
  
??(二)体外研究:1、应用APL细胞株NB4细胞,在高浓度下(1~2μm),可见明显的细胞变化,有凋亡小体的形成,说明As2O3的作用是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进一步研究凋亡的机制发现:下调或上调某些基因,可在分子水平上诱导细胞凋亡。
  
??PML-RARα融合蛋白的降解以及PML的恢复正常定位,是As2O3治疗APL奏效的重要机制。
  
??2、As2O3与ATRA有协同作用,合用时,PML-RARα融合基因消失早,有望根治此病。
  
??三、砷剂对其他恶性肿瘤的研究综上所述可见,过去十多年里砷剂用于APL疗效显著,尤其对复发的病人有效。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砷剂对其他恶性肿瘤的体外研究,有的已用于临床:
  
??1、体外研究证明:As2O3可诱导许多肿瘤细胞凋亡,包括食管癌、神经母细胞癌、胃癌、淋巴系恶性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等。据报道,As2O3在1μm浓度下,明显抑制以下细胞的增殖与存活:NB4、NOP-1(骨髓瘤细胞)、NOL-3(淋巴瘤细胞)、NKM-1(髓细胞系)、其他非何杰金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我所曾对8株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细胞株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前B-急淋、Burkitt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T细胞急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说明As2O3对不同的肿瘤细胞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凋亡,为As2O3用于治疗这些肿瘤提供了实验依据。
??2、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应用As2O3发现可促进K562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并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最近我所发现As2O3可使慢粒的CD34+细胞形态出现凋亡特征,提示As2O3可抑制慢粒的恶性克隆。此外,As2O3可以提高慢粒CD34+细胞内的反应氧化物水平,使相关基因表达下调。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解释砷剂为何对慢粒有治疗作用。哈医大的张亭栋以亚砷酸As2O3治疗慢粒34例(10mg×58天),取得满意的疗效,CR为73.5%,PR(部分缓解率)5.85%。
 
??3、肝癌:在体外,As2O3有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肝癌协作组介绍,70例晚期肝癌用As2O3治疗,70%的患者疼痛改善,部分患者肿块明显缩小。
  
??4、多发性骨髓瘤:体外实验证明,As2O3对骨髓瘤细胞有促凋亡及抑制生长的作用,Munshi等报道9例晚期多发性骨髓瘤用As2O3治疗,在治疗超过30天的4例患者中,2例异常蛋白减少50%以上。其余5例的疗程未超过31天,2例病情稳定。说明As2O3对骨髓瘤治疗有良好前景。
  
??四、砷剂研究的启示
??1、必须在临床治疗有效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其机制,并扩大其应用。砷剂的研究首先基于其临床疗效,对APL治疗的CR率已高达85%~95%,且对用ATRA治疗后复发的病例有效。阐明其促凋亡和分化作用以及它们的机制,在国际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后,得到国内外公认和重视,通过对肿瘤细胞株的体外研究,证明其对其他肿瘤治疗也有效,如慢粒、多发性骨髓瘤、肝癌,从而扩大了它的应用指征,给癌肿瘤病人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2、坚持不懈,直至从分子水平阐明其有效成分及机制。从白砒的粗制水溶液至初步纯化的713制剂,最后至提纯的亚砷酸As2O3溶液,哈尔滨医科大学经过了将近30年的努力,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得知白砒治疗APL的有效成分是As2O3,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在国内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亚砷酸溶液。一年多以前,美国的FDA批准砷剂的临床应用。从此以后,有关As2O3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美国NCI现正在开展全美多中心协作,系统评估其对多种恶性血液病(如APL、AML、ALL、CML、HD、NHL、CH、MDS和MM)以及多种实体瘤(如肝癌、胃癌、肺癌、食管癌、宫颈癌等)临床疗效。
  
??3、取长补短,搞好协作,中西医结合,走出国门,争取国际公认,是砷剂研究取得很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重要因素。
  
??1996年我所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发表“开展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评述,并指出“如能有组织和有计划地对这种疗法(指砷剂)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并阐明其机制,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将为我国在这领域中的研究作出重大贡献”,从此之后,我国从1997年先后在国际上发表多篇协作研究的论文,提出促进凋亡诱导分化是砷剂治疗的重要机制。砷剂研究的临床应用和机制乃被国际所接受和认可。今年5月18日,美国的《纽约时报》还专程采访了哈医大附一院的张亭栋教授,并以“中国的癌肿治疗震惊了西方”为
题,作了专题报道,说明砷剂的研究由于走上协作的道路,推向世界,才为国际所公认。
王振义
健康报
67
发表于 2004-12-10 08:08:21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厉病还需厉药治 (2002-42)



  听说中医医生们用含有毒药砷的制剂,治疗白血病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这项技术在西方也引起了医学专家的重视。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这样不仅中国的白血病人,国外的白血病人,也一样可以分享我们中医的最新成果了。所以这几天拆读着观众的来信感觉就不一样。我手里这封信是江西省南昌市陈先生写来的,他为他在台湾的姐姐向我们求助,他说:"我姐姐得的是地中海贫血病,经常头昏、失眠、无力,目前情况更不好,有心脏病,还昏迷几次,经抢救脱险。请你们帮忙找一位名医,不胜感激。"正好,我们在大连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做了一期节目,那里的医生说,地中海贫血就是白血病的一种,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毒药到底是怎么治疗白血病的。
  【解说】李世卿是辽宁大连人,8年前,她发现腹部越来越大,检查发现是脾脏异常增长,后来腹部庞大到了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经医生诊断,他患的是白血病的一种。
  【患者】一点也不能睡,就那么跪着,就是躺不下,不能吃饭,吃一口就胀得受不了,我确实都有死的考虑,我觉得我活得太难了。
  【解说】大连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是中国最早研制用砒霜药治疗白血病的几家医疗机构之一。砒霜是一种剧毒药物,现代医学认为这种物质一般不能出现在药品中,但是中国古代就有用含有砒霜的矿物药--雄黄来治疗疾病的,该院的黄世林教授在八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一药物,而九十年代后期,中医界研究发现用雄黄治疗白血病疗效较好。
  【患者】我就住到了这个医院了,住到了这个医院,黄主任就给我中西合治,中西医合治以后,效果一天比一天好。
  【解说】这里的医生经过研究,把中药雄黄、青黛、太子参等组成一个复方,用于临床治疗白血病,疗效比较明显。
  【大连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 黄世林】根据我们的研究,它对白血病细胞,它有选择的杀伤作用,它选择杀伤白血病的细胞,但对正常的造血细胞和正常组织没有什么别的影响,因此就是中医一个道理,祛邪而不伤正气。
  【患者】住了两年医院,这一次做骨髓穿刺检查,比原来更好,那脾呢,几乎是很小了,再缩就缩到肋板条里边,就变正常了,而且血呢,组织造血73%,就是说几乎细胞全产生好细胞了。
  【解说】大连北方血液病医院的专家,用砒霜成功治疗白血病的消息,引起了世界医学界的关注,黄世林这项研究成果也受到了国家的嘉奖,许多绝望的白血病病人在他的治疗下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患者】我现在再到别的医院去检查,大夫都觉得奇怪,觉得我活到今天,就是一个很罕见的情况,我这个病,按书上讲,从确诊以后,只能活3到5年,我现在已经七年了,从确诊以后七年了,而且病是越来越好了。
  【主持人】陈先生你好,如果您正在收看我们这期节目,这种方法不知能否治疗好您姐姐的病,专家说白血病有许多分型,对有些类型疗效显著,对有些类型疗效一般。但这种方法,还被公认为是治疗白血病的一项重大突破,我们给您留下大连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的地址,您可以与他们联系。
  黄世林  主任医师  辽大连北方中医血液病医院 大连市西岗区胜利路80号
  电话:0411-3785817  3785473
  邮编:116021   E-mail:hsl@dlptt.ln.cn
  编导:孙海 摄像:姜可千
68
发表于 2004-12-10 08:15:01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亚砷酸注射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所属地区:中国大陆

张 春 胡晓晨 赵晓刚 李金梅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 150001)
  亚砷酸(癌灵1号)注射液是由哈尔滨伊达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中药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白血病。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50例,采用该药治疗均取得了较高的缓解率,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CML均符合《血液病诊断与疗效标准》,其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1~68岁,平均35岁;初发32例,复发18例。入院时情况:50例血红蛋白在8~14g/L;白细胞计数均>30X109/L,最高达560X109/L;血小板计数>300X109/L39例,<100X109/L6例(均为CML加速期);骨髓象示:均为增生极度活跃,以晚幼及杆状核细胞增多为主;脾大42例。
2 治疗方法
  应用亚砷酸注射液(由砒石、轻粉等组成)10ml(小儿为2~5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50ml中静点,每日1次,28d为一疗程,间隔7d进行下一个疗程。每周查血象1次,每个疗程结束查骨髓象1次,直至完全缓解。根据不同阶段的特殊表现,服用辨症口服中药汤剂;对血粘度增高者静点刺五加注射液;必要时配合输血;感染者应用抗生素治疗。注意口腔护理,每日应用口泰含漱液含漱及双黄莲口服液雾化吸入。
3 结果
  按1978年全国血液病防治协作会议试行草案疗效标准,于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50例中39例完全缓解(CR),占78%;4例部分缓解(PR),占8%;无效7例,其中3例为CML加速期,4例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
4 讨论
  CML是骨髓恶性增生性疾病,占白血病的20%,年发病率为1/10万。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其它白血病长,易发生急变及骨髓纤维化。目前,治疗CML药物马里兰和羟基脲仍在广泛应用,虽能缓解症状,却不能延长慢性期,阻止进入加速期或急变期;常规化疗只能改善临床症状而不能延长生存期;干扰素治疗虽然可使部分患者生存期延长,但绝大部分患者不可逆地发生急变或骨髓纤维化;异基因骨髓移植虽能治癒CML,因其价格昂贵并受供体限制而不易在国内广泛应用。我们应用亚砷酸注射液治疗CML取得较高的缓解率,本组观察总缓解率为86%,且副作用较小,不产生耐药,长期应用不抑制骨髓造血,不导致骨髓纤维化。经多年研究证实,亚砷酸注射液对白细胞膜的破坏,DNA、RNA合成抑制及克隆增生能力的丧失具有较强作用,促使细胞凋亡。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亚砷酸注射液为治疗CML的一种有效药物,其有效机理尚须进一步研究。
(收稿日期:2002-10-08)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年3月 第10卷 第3期》
69
发表于 2004-12-10 08:25:06 | 只看该作者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请看一个秘方的历程   01年02月21日17:50
  回复|修改|删除|帮助
   各位好,我是一名中医工作者。我认为:中医学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与疾病进行不懈斗争的智慧结晶,是人类对付疾病的有力武器,是经得起现代科学验证的科学。今转栽一则报导,告诉诸位举世公认的“毒药”在中医的手中早就是“治病良药”,让诸位看一下“毒药”成为“堂堂正正救命良药”的轨迹。你们的梁药现在也正在努力“转正”,这个经历也请你们作为参考。
   转栽全文如下:
以毒攻毒,从砒霜到“砷剂”—— 血癌有了克星
2000-10-28 11:08:00
  一位西医注意到一个民间秘方
  谁能想到,进入90年代末期,恶性血液病终于有了克星!一种通过静脉给药,用于治疗“血癌”的从砒霜中提取出来的亚砷酸注射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且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
  一边是其毒无比的砒霜,一边是让人生畏的白血病,谁构思得这么巧妙:“以毒攻毒”,“血癌”终于被征服!
  中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医科教授张亭栋,成为一个耀眼的人物。
  张亭栋是个地道的西医大夫,60年代掀起的“西学中”热潮,使他成为我国首批中西医结合专家。
  1971年暮秋,黑龙江省肿瘤防治办公室接到反映:林甸县民主公社卫生院采用一有毒药物治疗恶性肿瘤,因效果很好引得众多患者前往求治。当时全省卫生系统正在广泛收集、整理抗癌中药及民间验方、秘方的工作。得知上述消息,中医科主任张亭栋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采风访贤”,了解实情。
  果然,乡间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蟾蜍配制的,最初用来下药捻治疗鼠疮——淋巴腺结核,后来被人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治疗各种癌症。这个方剂就被命名为“713”或“癌灵”,但慢慢被弃之不用。
  张亭栋是血液病医生,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他将原方分成两组作体外抑瘤实验,一组由砒霜、轻粉组成,另一组由砒霜、蟾酥组成,分别命名为“癌灵1号、2号”注射液。观察发现,1号、2号都有疗效,但1号连续用药常出现蛋白尿,说明对肾脏有损害,因为轻粉是汞剂,影响肾功,所以去掉了轻粉;而2号注射后会使血压立即升高,病人头痛剧烈,显然是蟾酥在“捣乱”,故而将其除名。单一留下砒霜,仍有显著作用。砒霜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或亚砷酸,有剧毒。人们用它内服治哮喘,外涂治恶疮、顽癣。但历代医家用砒霜治疗时,均慎之又慎。张亭栋将砒霜提纯,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就这样,此药物组成由复方迈向单方,又到化学纯品三氧化二砷;给药途径由肌注通过动物实验摸准剂量,大胆而科学地向静注、静点发展;治疗病种由慢性白血病向急性白血病拓展。
  关隘被攻取,目标被锁定。20多年来,哈医大一院收治了来自全国17个省2000多例各类白血病患者,发现砷剂尤其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效果最佳,完全缓解率达91%。在对244位患者长期随防中,有126位已存活5年以上,其中有19人已存活10年以上。1995年6月,哈医大一院举办了一个别开生面的M3型康复病友联谊会,来自6省11市的46位康复者,再次回到张教授的身边。他们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只有16岁。无论老少,欢歌笑语,畅叙未来。这当中,董秀芝堪称是M3型白血病世界长寿冠军。1974年,22岁的她已怀有7个月的身孕,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把她击倒:口腔里出血,鼻子里出血,连尿里都是血,皮肤颜色如白纸一般。送到一院后,被确诊为M3型白血病,入院第二天孩子就流产了。但她在静点砷剂4个月后,出现了奇迹。连身都不能翻的董秀芝,竟慢慢站了起来,并能下地行走了。同年底,小董出院回家,按医嘱吃药、点滴、复查。1976年她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1979年重返工作岗位。到现在的26年里,她一直安然无恙。
  砷制剂一炮打响了,张亭栋教授等人从1987年至1995年间,先后获省卫生厅、省中医局奖和省政府、国家中医局的科技进步二等奖。
  假如张亭栋医生最初对民间中医药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或不去借鉴静脉注射的西药制法而只是循古炮制,就不会有今天的注射剂;假如没有得到领导的有力支持,假如没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20多年积累和观察2000多个病历,一个有苗头的治疗方法可能还会被搁置多年。有苗头的疗法尽管被挖掘出来,并不等于能够走向世界。正如张亭栋教授所说:“药的确是好药,但如果没有后期与上海血研所的进一步合作,不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提示血癌细胞凋亡机理,就不能促进中药现代化,那么,‘癌灵1号’恐怕仍只能停留在院内制剂室水平,又怎能获得今天的成功呢?”
  基础医学专家向临床专家伸出合作之手
  每当回忆起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王振义、陈竺两位院士的友谊与合作,张亭栋就感慨不已。正是那段沪、哈两地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真诚互补的合作,使祖国医药快速抢占了世界医学科技制高点,从而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白血病俗称“血癌”,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死亡率较高。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伴有特殊染色体异常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上以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程短促、易于感染、易伴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特征,且强烈化疗往往诱发DIC加重病情而死亡。自1986年以来,上海血液学研所由王振义领衔,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M3型获成功。只可惜维甲酸治疗有两个缺陷,一是有少部分病例会发生维甲酸综合症,病人可因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多脏器衰竭而死亡;二是部分病人会发生维甲酸耐药性。一旦因耐药而出现复发,则患者的存活希望就很小了。
  当王振义院士从杂志论文中了解到哈医大一院用砷剂治疗M3型白血病有显著疗效后,1995年5月他热诚地邀请张亭栋教授一行三人到上海作客。抵沪第二天,张教授在血研会议室“闪亮登场”,娓娓讲述了“癌灵1号”的来龙去脉,临床观察所得。陈竺所长、王振义教授诚恳地说:“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们解决了;但机理的深入研究,也是我们所关注的。既然临床有效,就一定有科学道理,应该尽快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方向上突破,最终得到科学界的公认。陈竺、陈赛娟夫妇说:“让我们携手攻关吧,你们做临床观察,研究病例,筛选病种,扩大治疗范围,我们揭示机理,好吗?”
  就这样,在愉快的科研合作中,上海方面的专家很快发现砷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并使癌细胞凋亡——即,使其走向程序化死亡的“自杀”之路。陈竺教授还在临床应用砷剂对15例复发、对维甲酸化疗耐药的M3型病人给予治疗,结果有14例取得完全缓解。世界著名的《血液》杂志发表由张亭栋和陈竺撰写的论文,并在封面刊登了通过DNA染色观察治疗前后对比的骨髓象论文附图,该杂志编委评价说:“这是篇创造性论文,首次发现氧化砷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结论,是继维甲酸之后,中国学者在血液学研究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突破。”世界驰名的《科学》杂志也以“古老的中医学又放出新的光彩”为题予以报道。
  1996年12月,在美国奥兰多城召开国际血液病学术大会,与会者逾万人,由上海陈竺院长代表课题组宣读论文,题目是《三氧化二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及其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报告一结束,陈竺院士立即将在场的张教授介绍给大家,代表们轰动了,轮番上来握手致意,连大会执行主席也走下台来与张教授合影留念。
  复会时,再出高潮。法、意两国科学家相继登台宣读论文,不约而同地证实砒霜的有效性。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肿瘤实验室主任维斯曼教授称赞说:“那么毒的药物,竟敢注入血液中。这说明中国人胆量大;而胆大不是蛮干,胆大来自聪明、来自见识、来自科学。”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王振义院士曾因采用反式维甲酸治疗白血病获得成功,于1994年获得国际“凯特琳”肿瘤学奖。这位年逾七旬的大医学家完全可以躺在荣誉上休息了。但当他和他的学生陈竺院士从学术刊物中看到张亭栋教授的论文后,并没有采取“同行生嫉”的态度,而是以真正科学家的胸怀,接纳和尝试了别人的方法,当发现该法确实对白血病复发有所帮助,弥补了自己的某些不足后,他们想到的是更长远的大目标:把中国有效的药物推到国际学术讲坛,打出我们“中国旗”来。他们热诚相邀张亭栋教授到上海共商大计,合理分工,各展所长,成果共享。张亭栋教授感慨地说:如果没有陈竺院士在发病机制上的高水平研究,我们的工作恐怕只能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仅凭中医药“以毒攻毒”的朴素原理去说服国际学术界,没有与国际共通的科学语言,砷剂就不可能获得国际的认可。陈竺院士1989年从法国留学归国时有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基础理论工作一定要与具体疾病联系,为解决疾病而开展研究。他把研究地点放在瑞金医院也主要是出于这个动机。
  沪哈两地专家、两所大学、两家医院的精诚合作,可谓我国科研界一个成功合作的典范。
  砷剂进入多病种多医院的二期临床
  中药家族中的剧毒之物砒霜,终于在“血癌”的治疗中脱颖而出。由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伊达药业公司从中提纯的亚砷酸注射液,去年7月16日获国家发明专利。
  1999年6月在向国家药监局申报时,哈医大一院还较保守地只将此药报为四类新药,但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发明成果,却引起了国家药监局高度重视,他们组织多位“两院”院士对该药重新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该药有民间基础,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治疗费用低,不失为M3型白血病的特效药物。国家现在提倡技术创新,应予大力扶值。国家药监局慧眼识珠,果断地将该药作“升格”处理,由原来的四类新药,提升为二类新药,为中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创造了条件。
  90年代后期,临床上逐渐兴起一股“砷剂热”。来自国内外众多反馈信息表明,砷剂对胰腺癌、胃癌、巨核细胞白血病、B细胞性淋巴瘤、肝癌、肺癌也已显露出可喜疗效,被称为是“继维甲酸使每个人感到震惊之后,又一个令人感到惊奇的发现”。哈医大一院博士刘连新,在本院导师姜洪池教授、中国医科院吴 院士的共同指导下,首次证实了砒霜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他在实验中分别观察被不同浓度的砒霜处理后肝癌细胞的变化,不仅发现较低浓度的砒霜即可明显让肝癌细胞自杀,还首次提示了砒霜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基因作用位点是在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酶前体水平而非转录水平。这一重大发现,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砒霜可能成为治疗肝癌的一剂良药的设想,使本已身价陡增的砒霜又添新彩。
  中国医科院的研究人员进行了砒霜对白血病以外的实体瘤疗效的观察,证实砒霜对多种动物移植性肿瘤有效,并能抑制多种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的生长。本研究还发现,同对M3型白血病细胞一样,砒霜对肺癌的细胞株亦有促其凋亡的作用,为肺癌的治疗展现了光明的前景。
  另据了解,由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孙燕院士牵头,并由国内8家著名医院参加的一项大规模合作项目,还将就砷剂治疗肝癌、肺癌、恶性淋巴瘤进行系统的二期临床观察。
  从张亭栋医生个体的临床科研活动开始,上升到从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其治疗机理的揭示,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回响形成“砷剂热”,进而在临床上组织起全国多家医院进行群体的二期临床——这正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临床科研路线。
  从个体到群体,从临床到基础再回到临床,从一地到多地,从一个病种扩大到数种疾病,白血病治疗和“砷剂热”在螺旋式的上升中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启示。可以预见,在这样的科研路线和科研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让“中国旗”飘扬在国际学术大舞台上的一天,指日可待。
                                                  衣晓峰 
消息来源: 重庆晚报

70
匿名  发表于 2004-12-10 16:30:32

要实事求是的看问题

这个讨论看来也要无疾而终了。
讨论不起来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0 19:24 , Processed in 0.0644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