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治疗肺癌骨转移
上星期因有点发热,似感冒,感觉气虚体累,吃东西还出现呕吐,家里就急送到医院,想做些检查。一到医院,医生们就说胸部有罗音,肺部有感染,又要吊针消炎,交涉不同意,结果就打了一瓶能量,还开了消炎药,我不知道是什么。做了个血常规和B超,主要结果是:血红蛋白85,偏低,红细胞2.99偏低,白细胞11.10偏高,血小板507,较高。B超显示还有胸水,高度45,上次出院时大约是35,两个多月上升了10。不过还好,没有压迫感,精神状况不错,说话有力,行动自如,还可以自己煮药,洗些简单衣服,我已吩咐,不要干,担心劳累再伤正气。饮食每餐勉强一小碗饭,睡眠每天手臂肩摆放得当不是太疼时能睡一阵子,发作就难入睡,大便烂,有屁风,显然与脾肾阳虚有关。现在咳嗽大大减轻,很少重咳,有时还整天无咳,但偶尔还会咳血。手臂肩病情有加重,常有如蚁行般的钻痛,肩背凝重感,行动比以前更约束。从中医看,阳气受损的主因莫过于寒邪,受伤则易形成阴症、积症。所以肿瘤之形成与气血瘀滞、痰凝、蓄毒、饮食、体虚等有关,可见寒邪因素的重性。因此,癌瘤的主要病理为寒邪之症,法当重在温阳散寒。骨转移是癌瘤转移的最后一道防线,本因是正气亏虚,瘀血阻络,戕伐正气,必损肝肾,则肝不能主筋而藏血,肾不能主骨而生髓,筋骨失养,骨枯髓虚,脉络不畅,瘀阻筋骨,为癌瘤旁窜,痰毒蕴结,腐蚀骨骼,而聚结成瘤。现正气亏损更甚,累及肾阴,肾精亏虚,骨失所养,痰、毒、血瘀结于骨骼,腐骨蚀髓,变生剧痛。另一方面,由于脾肾阳虚,脾土未安,脾之气不能升发,津液不能得输,肺失精助,伤损宣发肃降,易造成气道不畅,胸感紧实,咳嗽。因此,思想继续用温阳补气通络祛风止痛,即补正气,又可通络以散骨中之寒。心想这应该涉及到骨中经脉,想查阅有关股络方面的知识,可惜论述很少。于是查到有关治疗阴疽的阳和汤,企图加味一试,以盼通络止痛,一旦好转,即刻停用,因担心通络味药大都有活血的成分,不能多用。再转而从脾土开始,逐渐整体调整身体的阴阳五行。拟方熟地30g、 肉桂3g、 麻黄2g、 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 、生甘草3g、党参15g、黄芪15g、寻骨风15g、桑枝15g、葛根30g、威灵仙9g、鹿衔草15g、桑寄生15g,(备补:细辛3g,仙鹤草40g)。原方用于一系列虚寒表现所致的阴疽。法以温阳补血,散寒通滞。重用熟地,滋补阴血,填精益髓;鹿角胶,血肉有情,补肾助阳,强壮筋骨,两者合用,养血助阳,共为君药。姜炭、肉桂温热之品为臣,可温通化寒凝湿滞。佐以麻黄,辛温达卫,宣通经络,引阳气,开寒结;白芥子祛寒痰湿滞,可达皮里膜外,两味合用,既能使血气宣通,又可令熟地、鹿胶补而不滞。甘草生用为使,解毒而调诸药。以党参、黄芪补气之品增加药效,用寻骨风、桑枝、威灵仙祛风湿热,通络止痛,葛根甘平,轻浮,归脾、胃经,入阳明之路,生用可升阳生津,升发脾胃清阳之气。鹿衔草、桑寄生合用既能袪风,又能入肝肾而强筋骨,还可填精补髓。综观配伍特点是补血药与温阳药合用,辛散与滋腻之品相伍,宣化寒凝而通经络,补养精血而扶阳气,祛风止痛,强筋壮骨。没想到大前天使用第一剂,就感觉手臂疼痛加剧,有喉哽感,还咳出黑血块,因痛夜不能寐,暂停用再分析。另外,两服药一起用,就会出现腹泻,看来脾虚胃气弱,要助阳升,也应该养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