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耀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8:00:35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下面引用由知易子2008/08/09 09:36pm 发表的内容:
如果是只求个离婚,我也是求之不得,但看近来的架势,她们是要置于我们死地啊!
************
那是你不注意养生。年纪大而不老。
什么花心萝卜嫩苗子。统统啃个干干净净。
哈哈哈
哈哈,我被先生的这两个帖子(58、59楼)弄得一头雾水啦。吃了一些醒脑药也无济于事,嗨!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8-14 18:10:52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关系好比是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一样,中医药是道德,西医药是法律;中医药像思想工作,西医药像规章制度;中医药注重的是道德观念、道德范畴的调理、调治,西医药注重的是法律条文的贯彻、执行;中医药是引导人们远离违法,西医药是惩治人们违法行为;中医药针对道德的共识和约定,比较模糊宽泛,西医药参照的是既定法律条文,比较清晰明确(但不精确、不健全、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在用法律惩治罪犯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感化工作,对于罪犯的改造和预防再次犯罪有较好的效果,如果这些手段运用在犯罪之前,可以降低犯罪的发生率,因为很多犯罪往往是在一念之差间发生,打牢这个防范底线,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西医治疗疾病的同时,用中医药调治和愈后的调理,是预防疾病发展和复发的一个重要措施。
中医药的作用好像是在提高人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人的思想不是绝对纯洁的,随时都有私心杂念、善恶之争、甚至有犯罪欲望,犯罪心理,我们的目的是不让他滑向犯罪,不让他跨过道德底线、临界状态。所以,提高人的思想水平、思想境界,拥有高尚情操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中医药的一整套预防、调理人体的理念、方法,不正好和我们的法制宣传、普法教育、思想工作、预防犯罪等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西医药对病人的整个诊治过程,就好像公、检、法对犯罪嫌疑人的处理过程。询问、调查、侦查(是否有前科)、取证、庭审、辩论、合议庭合议、第一审判决、第二审判决等和西医药的问诊、观察、病史病史采集、(是否有既往史)、化验、各种检查、思维、会诊、病例讨论、初步诊断、最后诊断等等,丝丝入扣、不谋而合。西医看病强调证据,抓“现行”,如果证据不足就“放人”,和公检法的做法非常相似。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律、法规建设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中医药和西医药的关系也大概如此。
————————摘自拙作《破解中医药》
63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09:24:1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中医药与西医药最终会融合到一起而不分中西医,是一种为人类健康与疾病服务的学科,所以,不承认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和做法是不合适的。
64
发表于 2009-8-13 09:3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下面引用由王耀勋2009/08/13 09:24am 发表的内容:
中医药与西医药最终会融合到一起而不分中西医,是一种为人类健康与疾病服务的学科,所以,不承认中西医结合的说法和做法是不合适的。
    <中西医融合观>已经完全解决了融合的思路及方法问题,已经把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融合为<外感染热病证态学>,实现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这是一个成功的突破口.
     上世纪60年代开始,全国展开证本质研究,以西医为参考系寻找证的客观指标,由于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终于失败。“证”无法用近代西医的客观指标表示,按照数学的表述:中、西医的“比”是一个无理数,如果西医是有理数,那么中医就是无理数,反之,西医就是无理数。理论研究的失败使我们认识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能以西医或者中医为参考系,应当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以高于中医与西医的视角审视中西医才能使之融合。
基于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效提高的成功经验以及以西医为参考系理论研究的失败,我们站到了更高的位置,寻找别的道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与准备,1999年开始我们连续发表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融合性探讨”,“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等论文。2003年出版了《伤寒论现代解读》,从理论上解决了两大理论体系具有不可通约性同时具有可融合性的问题,找到了融合的方法及途径。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中西医融合观》,成功的实现了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成为中西医融合的突破口。中西哲学的融合与中西医的融合始终是伴行而且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中西医融合会成为东西方哲学、艺术、文化融合的突破口。
65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0:21:2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中西医融合观——“理论研究的失败使我们认识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能以西医或者中医为参考系,应当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以高于中医与西医的视角审视中西医才能使之融合。
基于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效提高的成功经验以及以西医为参考系理论研究的失败,我们站到了更高的位置,寻找别的道路”
是的。说得非常好。只是还没有见到你的大作,希望知道你著作的获得方式。
如果方便,可以送给你我的作品《破解中医药》。
66
 楼主| 发表于 2009-8-13 10:28:3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更重要的是,一些人由于认识的无知或者少知、或者出于某种目的,反对中西医结合,这可能才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大障碍!
67
发表于 2009-8-20 08:47:5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下面引用由王耀勋2009/08/13 10:21am 发表的内容:
中西医融合观——“理论研究的失败使我们认识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融合不能以西医或者中医为参考系,应当找到它们的共同参考系,以高于中医与西医的视角审视中西医才能使之融合。
基于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疗效提高 ...
    希望能够交流著作,进一步深入交流。
   《中西医融合观》与《伤寒论现代解读》两本书我可以与先生的《破解中医》互赠!
请告诉我先生的地址与邮编。
68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8:00:3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8/20 08:47am 发表的内容:
    希望能够交流著作,进一步深入交流。
   《中西医融合观》与《伤寒论现代解读》两本书我可以与先生的《破解中医》互赠!
请告诉我先生的地址与邮编。
你好李先生:我的地址与邮编已经发到你的邮箱里,盼望早日拜读你的大作。祝好!
谢谢!
69
 楼主| 发表于 2009-8-27 10:39:4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患者男,三十六岁, 急性阑尾炎经西医保守治疗临床治愈,后因劳累、生气、饮食不节复发数次,每次间隔时间数月至一年多。西医力主手术治疗,患者有一些医学知识,知道阑尾是一个免疫器官,不愿意切除。又一次急性发作时,我们用西医药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以中医药调治,方剂为大黄、丹皮、当归、白芍、柴胡、元胡、茯苓、金银花等,嘱咐患者注意情绪、饮食、劳逸、起居。近十年没有复发。单纯使用西医药没有这样的效果;而单纯使用中医药效果也比较慢、控制细菌感染有些被动。
70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14:02:3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中西医是能够很好结合的,但是很困难。

经过与“不吐不快”先生的讨论(这种讨论非常好,有利于思维的扩展,理论的提升),看到“中西医融合观”先生有关高血压病因、病机的提示,受到“悉尼张有和”先生的启发,把即将录入《破解中医药》(修订版)的有关中西医结合的一些草稿段落登出,与大家讨论。
中医虽然没有提出过高血压的概念,但是,已经认识到血压和高血压的存在,比如血热妄行、迫血外溢就与血液压力的升高有关。中医从脉象的洪、大、弱、细、脉微欲绝等可以大致判断血压的高低。中医已经认识到这些,像随机、双盲、可重复、模糊思维、广义亚临床等一样,只是先人没有首先提出这个概念而已。
恣甘(甜、高热量、‘高盐’)厚肥(脂类),运动过少,可以增加血液粘稠度;肝阳上亢可以导致阴虚火旺,阴虚火旺可以出现津液亏损,津液亏损往往导致血液粘稠;粘稠的血液流速变慢,增加了血液对血管的侧压,加快了胆固醇等在“脉”管壁的沉积而加重动脉硬化;痰浊淤阻也可以加大血管阻力,促使其“硬化”,使得管腔变细、弹性降低、阻力增加,继而血压增高。
发怒、忧郁导致气机紊乱,血压调节机能受到抑制;气血瘀滞、气滞血瘀同样可以导致血管阻力增加;
紧张是导致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它与七情有密切关系,尤其是惊、恐、怒等等。它们可以导致心火上炎、心肾不交、肝肾阴虚、甚至损伤“肾脏”,导致肾脏缺血,引起高血压;
肝风内动导致小脉管挛缩,也是高血压的成因之一。
“气”壅脉满、“络”脉绌极失柔、弹性下降、阻力增加,“微循环”障碍,更是高血压的重要病机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23:06 , Processed in 0.05073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