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期——马文辉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9-1-29 18:03:4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近代医家往往把一分为二和一分为三混为一谈,过分强调了阴阳学说,忽略了一分为三的时空观念。另外,把《内经》的针灸经络体系和《伤寒论》的汤方辨证体系的基础理论三阴三阳变成了简单而具体的手足六经,从而失去了其对中医的指导意义。
62
发表于 2009-1-29 18:09:0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zhongyiao2009/01/29 05:55pm 发表的内容:
64排CT没有检查冠状动脉是无创检查。
个人认为这是证明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最好证据。
如果谁认为自己可以治愈冠心病,最好让病人检查对照。
只要拿出证据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的与西医探讨问题了,毕竟到今天为止西 ...
又学到了新知识!如果搞冠心病的临床观察,可以考虑应用CT的诊断标准可能性
63
发表于 2009-1-29 18:10:4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伤寒论》与《内经》“无渊源关系”吗?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1月29日 06:12pm 时添加 -=-=-=-=-
文辉也这样看?
64
发表于 2009-1-29 18:25:5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1/29 06:10pm 发表的内容:
《伤寒论》与《内经》“无渊源关系”吗?-=-=-=-=-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1月29日 06:12pm 时添加 -=-=-=-=-
文辉也这样看?
主要是说《内径。热论》和《伤寒论》不是同一体系,内径的三阴三阳对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伤寒论》不是六经辨证。仅此而已。
65
发表于 2009-1-29 18:29: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哦!那句话总觉得有“矫枉过正”味道!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1月29日 06:31pm 时添加 -=-=-=-=-
谢谢回答,明白人!
66
发表于 2009-1-29 18:34:08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却波渔翁2009/01/29 06:29pm 发表的内容:
哦!那句话总觉得有“矫枉过正”味道!-=-=-=-=-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 在 2009年01月29日 06:31pm 时添加 -=-=-=-=-
谢谢回答,明白人!
谢谢石兄的指导,再次向老兄拜年!
67
发表于 2009-1-29 18:45:51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生理的三阴三阳与病理的三阴三阳,其排序及其对应关系和六时阴阳是相同的,其一脉相承,源渊流长,至今仍有效指导着中医的临床辨证用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必须加以发掘提高。

68
发表于 2009-1-29 21:30:39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mawenhui33662009/01/29 06:25pm 发表的内容:
主要是说《内径。热论》和《伤寒论》不是同一体系,内径的三阴三阳对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在哲学上是一脉相承的。《伤寒论》不是六经辨证。仅此而已。
把〈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对立起来,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不是同一体系,也是不妥的,而是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应该用十二经和六经的关系看。另外,针灸学的十二经也和内经的十二经是同一体系,这应该从经络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不同作用看。药物的归经也是如此。在中医学领域,只有一个经络系统。十二经和六经不是对立的,把十二经的手六经和足六经按同名经合并,即是六经。六经和十二经都有时空的内涵。

-=-=-=-=- 以下内容由 哲医2009年01月29日 09:38pm 时添加 -=-=-=-=-
六经是三阴三阳,十二经实际上也是三阴三阳,《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的十二经,以及《灵枢》论述针灸时的十二经,实际上没有任何矛盾,也没有任何冲突。
69
发表于 2009-1-29 22:08:1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下面引用由哲医2009/01/29 09:30pm 发表的内容:
把〈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对立起来,认为《伤寒论》的六经和《内经热论》的十二经不是同一体系,也是不妥的,而是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应该用十二经和六经的关系看。另外,针灸学的十二经也和内 ...
发一篇1979年的文章与先生切磋。
70
发表于 2009-1-29 22:12:5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期——马文辉

论“六经”当为“六病” 刘绍武 胡连玺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一书,其辩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并对后代医学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故该书为历来医家所重视。就是在今天,仍不失为发掘祖国医学的宝藏之一。对大搞中西医结合,指导临床实践仍有很大的衫价值。但由于此书成书年代久远,又几经显晦,数为变易,已非仲景旧貌。其中又杂以他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另一方面,经过许多医家的注释,虽然对我们的学习提供了不少方便,但有一些玄学思想也掺了进来。如假借运气,附会岁露即是。就是以《内经》之六经学说解伤寒,也给学习增加了不少麻烦。本文将就此问题予以讨论:
   
《伤寒论》原著中的"经"不是"六经"辩证之"经"   
考"六经"之说创于朱肱,其在《活人书》中明确指出:"六经"是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并说:"治伤寒先须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张景岳、汪琥等从而和之,并推广至手足十二经。倡无论古代或近代,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种看法,如方有执、柯韵伯、恽铁樵等。
   
要讨论太阳、阳明等是"六经"还是"六病"的问题,还得从《伤寒论》原著上做一番研究。在现行之赵开美本的398条中,粗略统计:言"太阳病"者55条;言"阳明病"者36条; 言"少阳病"者1条;言"太阴病"者2条;言"少阴病"者41条;言"厥阴病"者2条;共计137条。而单高谈阔论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者尚未统计在内。涉及"经"字者只有14条,其中第143、144、145三条为经水之经,与"六经"之"经"无关,当除外,余仅得10条。现对10条中经的含义讨论如次:
   
第30条:"……附子温经,亡阳故也……"中之"温经"是说明附子的功用不是"六以"辩证之"经"。
    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芩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中的"发汗则动经"是谓发汗而伤动经脉,其症即"身为振振摇"。此"经"字虽为经脉之经,然此处为谈病理,非指病属何经。
    第124条:"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 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大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淤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此条中之"经"指经络言。是谈病理变化为表热通过经络而入于里。但说明是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而入于 其腑,观小便自利即可知,由"少腹当硬满"与"下血乃愈"说明热淤在肠(参看237条)。 从这一条亦可明显地看出太阳病不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病。
    第160条:"……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经脉动惕",或以为即67条之动经, 或以为全身经脉跳动,惕惕不安。前一解是谈病理,后一解是叙症状,但都不是说其病在哪一"经"。
    以上四条中的"经",或谈药理,或讲病理,或叙病状,都不能作辩证之"经"的根据。
    第103条:"太阳病,经过十余日,……"第105条:"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第217条:"汗出谵语者,已有燥屎在胃中,此为风也,须下者, 过以乃可下之。……"此三条之"过经"均指太阳病已罢。然不称太阳以已过,或病已过太阳经,可知仲景对于辩证只称太阳病或太阳证,或迳称太阳。第217条虽为阳胆病,其"地经"仍指太阳病已罢。 对于其余五病不复见此词,故"过经"一语或为太阳病已罢之专用语。以文义看,此"经"字只能作界限或范围来解,柯琴所说"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大概即指此而言。若推而广之于其余五病,"六经"只能作六种范围,即六类证候解,不能作六条经络解。所以此四条亦难以作 为"六经"立论之依据。
    第8条:"太阳病,所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第114条:"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燥,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第384条:"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似大便,而反矢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硬,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硬,硬者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以上三条所言之"经"最符合"六经"之"经",但细释此三条难解之处甚多。
    1.第8条之"行其经尽",按《素问·热论》所说:"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 此为按日传一经,六日传三阳三阴尽,故七日当愈。另一解谓"头痛"一症除太阳一经病外他证少见,故七日是太阳一经行尽之期,不是六经传受之日,"行其经尽"是行完了太阳本经。此两种说法就孰是孰非,故置不论,但都没有经络的含义,"经"只作为界限、范畴的意思。第384条:"到后经中"的"经",包含了第二周期的六个"经",这种意思就更明显了。
    2.第114条之"到经",注家多遵成注以七日复太阳"到经"。第8条以七日为"经尽"。它们\par都是行了一个周期,而第384条却已行完了两个周期为经尽,此种妙义殊难明了。 实际是无法明了的,以我五十多年来的大量临证,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按"六经"顺序周而复始传变的情况。可以说这样的学说是经不起实践的检验的,以这种不切实际的理论是难以做为解《伤寒》的指导的。
    3.《伤寒论》第5条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第4条说:"脉若静者为不传"。仲景既已批判了这种日传一经的学说,不当复用此说,所以对于这样的条文完全可以怀疑其非仲景所作。
    4.此三条之辩证仅拘于日数而略于脉证,这是不符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的辩证精神的。
    由于这三条本身存在这样多的问题,其所谈之"经"虽为"六经"之"经",也难以作为"六经"立论之依据。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伤寒论》的原著中找不到"六经"立论的有力依据。相反地倒有137 个条文在谈"病",这些条文明白地指出为"太阳病"、"阳明病"、……,况且各篇之标题就是称"病"而不作"经"的,依照原著称作"六病"在学习中反到觉得明白晓畅,应用上简捷方便,这是我们认为"六经"当为"六病"的一个理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5:48 , Processed in 0.10654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