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易学] [原创]
其实不能解释“用九”“用六”,并不丢人。
历史名人朱熹尚且如此说:““熹盖尝以康节之言求之,而得其画卦之次第。方知圣人只是见得阴阳自然生生之象而摹写之,初未尝有意安排也”“至于文王八卦,熹尝以卦画求之,纵横反复竟不能得其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之说”——摘自《周易本义》卷首九图考辨 作者:郭 彧
本人于十七年前始,先是读内经,不能解;“继而因为有"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买两种版本的易经,思想是否可以相互参照辅助理解。然易辞与中医全不相干。古文难解,大意可以看出,有教识人、治政、战事、布防等,多方面内容。
待品药而渐渐能理解一些《内经》旨意,五脏各有配数,再留意易经。略有所获。
待看见 [《周易》的来龙去脉] 一文,豁然清晰:如孙殿文先生引用《周易.系辞》“《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易经》经历了多次的历史变迁.
姚信曰,连山氏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歸藏氏得河图,殷人因之曰歸藏,伏羲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
皇甫谧曰:夏人因炎帝曰连山,殷人因黄帝曰歸藏。又曰,文王在羑里,演六十四卦,著七八九六之爻,谓之周易,
其后又经历了秦朝始皇焚书坑儒,孔子儒道之争.
以及今人的哲学文化化,
期间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思想目的,也赋予 易经 不同的含义与指代.因为时代的不同需要,又添加不同的迷彩.
今日读易,因为欲想全面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一股脑儿把这么一个揉合品不加分割,实有预测学家见神奇,哲学家见哲理,政治家见争夺.中医以传统文化为立场,见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