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东义师徒每日一讲散记

[复制链接]
651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20:4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9年2月13日)继续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体质辨识学说的内容。《史记-扁鹊传》曰:“人之病,病疾多;医之病,病道少”。中医学看待健康与疾病的关系是这样的:健康,就是心身和谐的一种状态。即使是形体稍有不正常,也不能就认为属于不健康,甚至于“带病生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只要是我们可以达到正常的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命活动,其实就已经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疾病,则首先就是神明所苦,心理问题,也就是精神忧虑,思想负担。躯体病变导致心理的忧虑、焦急状态,才能称为疾病。许多中医养生的方法,比如中药汤剂调理,中药膏方调理,中药外涂湿敷,中药药浴,中药药泥,针灸,艾灸,拔罐,按摩,气功,导引等等都可以选用,杂合以治,并且可以达到无毒、高效的目的。因此可以说“健       康”是一个大概念,完全可以包容“疾病”,甚至可以包容很多同时存在的疾病,健康地生活。
                       体质学说是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一种以人为本、形神合一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新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我,因人制宜。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体质的特点有先天遗传性,差异多样性,形神一体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动态可变性,连续可测性,后天可调性等八大特点。比如父母的体质对子女的体质影响很大。父母身体的强弱、胖瘦、肤色,父母的性格、气质都会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而父母的先天性生理缺陷和遗传性疾病,也很有可能遗传给后代。但是先天因素所形成的体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后天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将逐步发展和变化,中医称之为“先天促后天,后天养先天”。体质的分类有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九大类。所以说,体质学说对于指导临床辨证和治疗以及养生保健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病,各类癌症等慢性病持续高发,国民健康素养大幅下降,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每个家庭同时也是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大问题。全面大健康,中医大复兴的时代已经来临,上工治未病,让我们从认清自我,体质养生开始吧!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刘敬章讲述中医体质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辨识体质的有关内容。
          中医重视人体的个体差异性,这就是《内经》所说的阴阳二十五行人,是用阴阳与五行来分类人的体质。
       《素问·异法方宜论》虽然主要讨论不同治疗方法,都能治愈疾病的道理,但是,其基础是时空对于人体体质的影响,砭石、九针、毒药、火灸、导引从不同地区发明出来,也是基于不同地区时空条件对于体质的影响,这里既有治病的道理,也有养生的原则。
        健康是人体的完满状态,是人类的追求;疾病是人体状态失衡的表现,是需要解除的痛苦。
652
 楼主| 发表于 2019-2-14 21:42:0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2月14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医外科疾病“发”。本病多由外感风温,客于肺胃;或患痧痘、麻疹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或素体虚弱,口齿生疮、咽喉糜烂等感染邪毒,导致痰热上蕴结喉,气血凝滞,热盛肉腐发为本病。今晚我们涉及到具体疾病的有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等病种。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wkx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锁喉痈、臀痈、手发背、足发背等病种的有关内容。

痈病漫肿无头,来势凶猛,一般面积大、范围广,危害重。
所谓“锁喉痈”,就是咽喉部的红肿疼痛,吞咽不能,或吐脓血,儿童与成人都可以发病。有人畏惧外科“割治”,高明的中医“笔里藏针、以针代刀”,巧妙地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手术”治疗。

臀痈,西医臀部注射化脓感染与此相似;再就是“做板疮”加重、肛周脓肿,都可以变成臀痈。
手发背、足发背,都是化脓感染,多在正气严重不足的时候发生,因此,扶正祛邪,解毒清热,托毒生肌等中医治疗方法,常被选用。
653
 楼主| 发表于 2019-2-15 21:47:2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2月15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刘敬章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
      可能涉及到的部分内容:第24节,游新加坡,海外中医接薪火;第25节,再次创业,风湿病医院新起步;第26节喜带高徒,与邓老携手走南北。”朱良春现象”和“中医的朱家军”很值得我们深思。
         请大家届时收听,一起期待刘敬章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jzlc
        祝贺敬章讲述《走近中医大家朱良春》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朱老,感受国医大师的风范。
      第24节,游新加坡,海外中医接薪火;
新加坡的学生很高明,把老师朱良春先生请到家里,手把手地教,一点一滴地学。朱老也希望了解海外中医发展的状况,把中华大医的真正绝活,在海外展示出来。他治疗尿毒症患者的药方,就像我们先人崇尚“海上方”一样,被新加坡的西医视为珍宝,逐一研究。

第25节,再次创业,风湿病医院新起步;
研究所的规模已经狭小了,容不下那么多病人,也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因此,朱家军里的铁娘子朱琬华,一定要办一所医院。在朱老90岁的时候,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成立了。卫生部正副部长都写来了贺信,海内同道共襄盛举。
654
 楼主| 发表于 2019-2-16 21:42:40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2月16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王群才继续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
         本书路志正先生讲述,曹东义、路喜善、张波三位老师整理。以曹东义老师和路志正老先生对话的方式成稿。
        我们接着了解和学习下面几节内容:第3节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第4节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第5节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道丽天成真妙手
           具体内容今天晚上细细讲解!http://www.ynjkcy.com/zjlzz
            祝贺王群才讲述《走近中医大家路志正》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走近路老,感受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不同寻常的大师风范。
        今天学习的内容:
第3节,虚惊一场,旁听私塾好学天性初展露
五六岁正是贪玩的年岁,路志正先生年幼的时候,对于世界也是充满好奇。在一个偶然的机遇里,他跟着一群大孩子,来到了私塾学堂,当起了旁听生。他的父亲并未因此看成荒唐之事,没有喝斥与嘲笑,而是加以引导,培养他善学好思的能力,引他走进知识的殿堂。

第4节,进入医校,先文后医刻苦研习历五年
路志正先生的家乡,不仅读书之风很盛,而且济世救人的高明医生,也出在本家族之中。因此,他能够在十几岁的时候,近水楼台先学医。在乡间几间陋室之中,路志正先生既学到了古典文学,也学习了岐黄救人之术。

第5节,十七抄方,笔走龙蛇遒丽天成真妙手
          学业初成尚无施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经来到冀中平原,路志正先生与他的老师一起,为多灾多难的人民大众,施诊舍药,做起了慈善事业。贫苦和疾病缠身的民众实在太多了,日夜地忙碌练就了他一双治病救人的妙手。当然,他的书法成就,也因此而奠定了基础。
655
 楼主| 发表于 2019-2-17 22:00:53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2月17日),由曹传龙接着讲《永远的大道国医》。他讲的小标题是:一代医家丁甘仁。
      丁甘仁,名泽周,字甘仁,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卒于1926年,江苏武进县孟河镇人,为清末民初著名医家、中医教育家,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与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并称为“孟河四大家”。著有《喉痧症治概要》《药性辑要》《沐树德堂丸散集》《诊方辑要》《丁甘仁医案》《百病医方大全》等。正如其长孙《丁济万医案》一书中写到:“‘吴中医生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十九世纪前后,武进孟河名医辈出,而在……诸多名医中,丁派创始人丁甘仁的名望最高。”丁甘仁不仅授教育人,传播中医,而且临证经验丰富;临床上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灵活变通,用药和缓轻灵,并重视顾护脾胃,善用祛湿之法;学贯古今医界,融合寒温辨治,倡寒温统一。特别是在国破山河在,中医遭到千百年来前所未有的被歧视、排斥、消灭的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丁甘仁那种历尽千辛万苦,来捍卫中医,复兴中医的民族精神很值得当今中医人士去学习继承。而今,在这中医面临式微、民间中医几近消亡的黯然时期,如果能多出现几位像丁甘仁这样的中医人士,中医何愁不复兴!http://www.ynjkcy.com/ddgy
              祝贺曹传龙讲述《永远的大道国医》成功!他大家一起讨论了近代医家丁甘仁(1866-1926年)先生的学术成就。
丁先生与章太炎(1869-1936年)同为清末民初的人物,他们都是中医教育家,章太炎首先是大政治家,虽然他自称“医学第一,小学第二”;丁甘仁主要是孟河医派的代表人物;与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并称为“孟河四大家”。
1915年4月,丁甘仁、夏应堂、谢观联合发起,成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他们向北洋政府递呈了备案申请,其《呈大总统文》说:“教育为国家之基础,医学实民命之攸关。我国光复以来,各省学校林立,恩准奉行,仰见我政府陶铸医学真才,为四百万兆生灵造仁寿无疆之福。洵乎民之强,即国之强也。”
丁先生无愧学界英才,一番颂扬之辞,使北洋政府的官员也许会因此而重新认识中医。但是,下文话锋一转,他就说到了中医教育漏列的严重问题,“但查各省之内容,类皆偏向西医,而中医徒袭其名。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恐数十年后,中国数千年神圣之医学,日就式微,甚可痛也”。丁先生把中医称为“神圣之医学”,这样崇高的医学,这样关系到民命的教育问题,竟然漏列了,是在没有批评北洋政府的文辞之中,已经包含了严厉地声讨。
经过筹备,上海中医专门学校1917年正式开学,1931年改名为“上海中医学院”,1937年抗战爆发后迁入租界,1941年停办,1945年恢复招生,1946年受国民党政府取消中医政策影响而被勒令停办、取消。丁甘仁与夏应堂先生,还在上海广益中医院内,创办了女子中医专门学校,1927年并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656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22:0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一(2019年2月18日)由马京雪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儿科学》。
                     本周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流行性腮腺炎”“过敏性紫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余下的内容属于自学内容,所以今天是《中医儿科学》内容的最后一讲。
                     敬请期待马京雪的讲述。http://www.ynjkcy.com/zyekx
                     祝贺马京雪讲述《中医儿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流行性腮腺炎”“过敏性紫癜”“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有关内容。
      “流行性腮腺炎”过去说是“大头瘟”,不够准确。李东垣用普济消毒饮治疗的“大头瘟”,有专家说是腺鼠疫。当然,用它治疗腮腺炎也有效。

       “过敏性紫癜”与热病过程的热入营血发斑疹不一样,前者多数为虚寒、脾不统血;后者多数属于如入营血。二者治疗有别,一个属于内伤,一为外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这样的患儿,多为“五软”、“五迟”病,与脾肾两虚关系密切。
65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0:06:23 | 只看该作者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2月19日(周二)我们继续有请中医名家曹东义教授,为我们深度解读温病经典第46讲。

    曹东义,主任中医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师带徒指导老师,师承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现任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中联一技之长分会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会会长,出版著作41部,发表论文80多篇,文字累计500余万。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正月十五晚上,我们学习《温病条辨》的内容:
七八、疟伤胃阴,不饥不饱,不便,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津液不复者,麦冬麻仁汤主之。
       暑湿伤气,疟邪伤阴,故见证如是。此条与上条不饥不饱不便相同。上条以气逆味酸不食辨阳伤,此条以潮热得食则烦热愈加定阴伤也。阴伤既定,复胃阴者莫若甘寒,复酸味者,酸甘化阴也。两条胃病,皆有不便者何?九窍不和,皆属胃病也。
       麦冬麻仁汤方(酸甘化阴法)
       麦冬(连心,五钱) 火麻仁(四钱) 生白芍(四钱) 何首乌(三钱) 乌梅肉(二钱) 知母(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七九、太阴脾疟,寒起四末,不渴多呕,热聚心胸,黄连白芍汤主之;烦躁甚者,可另服牛黄丸一丸。
       脾主四肢,寒起四末而不渴,故知其为脾疟也。热聚心胸而多呕,中土病而肝木来乘,故方以两和肝胃为主。此偏于热甚,故清热之品重,而以芍药收脾阴也。
       黄连白芍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三钱) 枳实(一钱五分) 白芍(三钱) 姜汁(五匙,冲)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温服。
       八十、太阴脾疟,脉濡寒热,疟来日迟,腹微满,四肢不暖,露姜饮主之。
       此偏于太阴虚寒,故以甘温补正。其退邪之妙,全在用露,清肃能清邪热,甘润不伤正阴,又得气化之妙谛。
       露姜饮方(甘温复甘凉法)
       人参(一钱) 生姜(一钱)
       水两杯半,煮成一杯,露一宿,重汤温服。
       八一、太阴脾疟,脉弦而缓,寒战,甚则呕吐噫气,腹鸣溏泄,苦辛寒法不中与也;苦辛温法,加味露姜饮主之。
       上条纯是太阴虚寒,此条邪气更甚,脉兼弦则土中有木矣,故加温燥泄木退邪。
       加味露姜饮方(苦辛温法)
       人参(一钱) 半夏(二钱) 草果(一钱) 生姜(二钱) 广皮(一钱) 青皮(醋炒,一钱)
       水二杯半,煮成一杯,滴荷叶露三匙,温服,渣再煮一杯服。
       八二、中焦疟,寒热久不止,气虚留邪,补中益气汤主之。
       留邪以气虚之故,自以升阳益气立法。
       补中益气汤方
       炙黄芪(一钱五分) 人参(一钱) 炙甘草(一钱) 白术(炒,一钱) 广皮(五分) 当归(五分) 升麻(炙,三分) 柴胡(炙,三分) 生姜(三片) 大枣(去核,二枚)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温三服。
       八三、脉左弦,暮热早凉,汗解渴饮,少阳疟偏于热重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少阳切近三阴,立法以一面领邪外出,一面防邪内入为要领。小柴胡汤以柴胡领邪,以人参、大枣、甘草护正;以柴胡清表热,以黄芩、甘草苦甘清里热:半夏、生姜两和肝胃,蠲内饮,宣胃阳,降胃阴,疏肝;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使表者不争,里者内安,清者清,补者补,升者升,降者降,平者平,故曰和也。青蒿鳖甲汤,用小柴胡法而小变之,却不用小柴胡之药者,小柴胡原为伤寒立方,疟缘于暑湿,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变通其药味,以同在少阳一经,故不能离其法。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领邪,青蒿较柴胡力软,且芳香逐秽开络之功,则较柴胡有独胜。寒邪伤阳,柴胡汤中之人参、甘草、生姜,皆护阳者也;暑热伤阴,故改用鳖甲护阴,鳖甲乃蠕动之物,且能入阴络搜邪。柴胡汤以胁痛、干呕为饮邪所致,故以姜、半通阳降阴而清饮邪;青蒿鳖甲汤以邪热伤阴,则用知母、花粉以清热邪而止渴,丹皮清少阳血分,桑叶清少阳络中气分。宗古法而变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热不同也,此叶氏之读古书,善用古方,岂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语哉!
       青蒿鳖甲汤方(苦辛咸寒法)
       青蒿(三钱) 知母(二钱) 桑叶(二钱) 鳖甲(五钱) 丹皮(二钱) 花粉(二钱)
       水五杯,煮取二杯。疟来前,分二次温服。
65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21:46:1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2月19日)的‘’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中医基础理论》脏腑病机内容。
     脏腑病机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发生失调的内在机理。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是密切联系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会影响到整个机体,而使其他脏腑发生病理改变,脏病及脏、脏病及腑、腑病及脏、腑病及腑,产生了脏腑组织之间病变的传移变化?因此,在研究脏腑病机时,不仅要注意脏腑本身的病理变化,而且要重视脏腑之间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今天晚上将由朱胜君为大家讲述脏腑病机。请大家一起期待朱胜君的讲述与分享。http://www.ynjkcy.com/zyjc
     祝贺朱胜君讲述《中医基础理论》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脏腑病机的有关内容。
     脏腑病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中医重视整体“大道从简”、“大制不割”,生命的整体性,是非常重要的机制,脏腑是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内经》说:“五脏者,身之强也”。
任何疾病的发生,无论是外感还是内伤,都势必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因此,脏腑失调的病机,在病机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辨证论治的主要理论依据。
     《汤液经》是中医“经方”的来源,其治疗杂病,就是按照五脏虚实,而流传下来五脏的补方与泻方。
虚实,有轻重;因此,补方,有大补,有小补;泻方,有大泻,也有小泻。
规矩严整,如堂堂之阵。
只是因为,东汉后期,黄巾军奉行“中黄太乙之教”,破坏了医学与道教之间的界限,也影响了《汤液经》的传承。
因此,华佗临死“出书一卷,曰:此可以活人!”狱吏竟然“畏法不受”,让古老的医学书籍,逐渐失传了。
《汤液经》的失传,是不幸的。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了《汤液经》不敢说;改造了《汤液经》,传承和发展了古人的经验,可以说是“因祸得福”。

有价值的医学,是不会灭亡的。
659
 楼主| 发表于 2019-2-20 21:40:33 | 只看该作者
       本周三晚上(2019年2月20日)“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由武宁讲述《中医内科学》,她和大家一起讨论郁证的有关内容_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沦述。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  “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指出了治疗大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我们期待武宁的讲解与分享,敬请聆听。http://www.ynjkcy.com/zynkx
       祝贺武宁讲述《内科学》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讨论了“郁证”的有关内容。

      中医重视气机运行的顺畅,一有脏腑虚实,就容易形成郁证。
    《丹溪心法》提出气血痰火湿食“六郁”的问题,并且可以用越鞠丸一方统领治疗。

      由此可见,治疗郁证需要抓住主要病机,随证加减,活法巧治。而不一定按照六郁,分别设方。

     合而制之,发挥中医大智慧,体现活法巧治灵魂。
660
 楼主| 发表于 2019-2-21 21:5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周四(2月21日20:00)"一技之长空中课堂”继续由李源中医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医外科学》。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中医外科疾病“无头疽、流注、发颐、丹毒等这几个常见外科病种。

       敬请期待李源中医师的讲述,欢迎各位同道批评指正。http://www.ynjkcy.com/zywkx
       祝贺李源中医师讲述《中医外科学》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讨论了外科疾病“无头疽、流注、发颐、丹毒等外科病种的有关内容。

         中医所治疗的“外科病”,大多病灶在体表,是“脏腑之外”的病。可以“外病外治”,用手术切开引流,外用药水、膏药、艾灸,药捻,药粉、熏洗等,拔毒、去腐,生肌长肉的“外治法”进行治疗;也可以进行“外病内治”,不做手术,不进行外部治疗,单靠内服药物进行治疗。
     这是在“五脏相关、内外相关”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治疗,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20:36 , Processed in 0.0518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