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讨论】经典理论探讨:中风病风中哪里?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7-10-29 06:33:56 | 只看该作者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正是利玛窦在中国讲授西医的时代。

点评

您这个假设有点道理,不过要证明,就是考证。本来金栋先生就是擅长考证的,这个您提出来得您考证。 得考证这么几个问题; 1,利玛窦来中国时,西方的生理学对大脑认识到了什么程度?这是西医史的内容,您估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05
《本草纲目》1578年封笔,利玛窦1582年以后才至中国传教,从时间上来说,李时珍《本草纲目》怎么会受利玛窦的影响呢?这种附会西说的想法是否太牵强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09:28
虽如此,但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没有证据证明李时珍说的“脑为元神之府”是受利玛窦西说的影响。而《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及《素问·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08:52
52
发表于 2017-10-29 06:42:30 | 只看该作者
    脑卒中、脑中风都是现代中医或者中西医结合创造出来的四不像,其本质就是肝风内动,而不是脑风内动。在这里西医的脑包括小脑,其本质就是肝。
53
发表于 2017-10-29 06:55:59 | 只看该作者
         肝风内动:肝风内动属于内风范畴,多是肝阴阳气血失调,发展至极期的病理变化。临床上以眩晕、震颤、抽搐等动摇不定的症状为主要特征。有热极生风、肝阳化风、血虚生风、阴虚风动之分。多由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致。
      热极生风:热极生风又称热盛动风,多因邪热炽盛所致。其病理特点为:发病急骤,多在里热、实火情况下出现,常见于温热病邪人营血阶段,或某些发热性疾病的极期,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为其临床特征。
       肝阳化风:肝阳化风,系肝阴不足,肝阳失去制约,阳亢无制,妄自升动而致。其病理变化多有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候,继之出现眩晕欲仆、肢麻震颤、筋惕肉困等,甚则昏仆、偏瘫,发为中风。
        血虚生风:血虚生风系阴血不足,筋脉失养所致。一般是在血虚基础上发生的,阴血不足症状比较明显,风胜则动之表现轻微,或仅见于肌表,如皮肤瘙痒、手足发麻等,少有抽搐现象。
        阴虚风动:阴虚风动多是在温热病末期:病人下焦肝肾阴血不足所致,以手足蠕动、心中儋儋大动为特征。
       总之,肝风内动,以肝肾阴虚,不能制约阳气,肝的阳气升动太过者为多见。

        是肝风内动,不是脑风内动!还是老老实实把中医理论学习好吧!西医脑的本质是中医的肝。没有异议吧。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是治疗肝风内动的三宝。还有神犀丹,等等。

点评

李先生说“西医脑的本质就是中医的肝,没有异议吧”——有异议!怎么会没异议呢? 比如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与肾有关系吧?心藏神而主神志,与心有关系吧?脑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故有“五神脏”之称。读《内经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33
是肝风内动,不是脑风内动!还是老老实实把中医理论学习好吧!西医脑的本质是中医的肝。没有异议吧。紫雪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是治疗肝风内动的三宝。还有神犀丹,等等。 --------------------------------------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31
54
发表于 2017-10-29 06:56:41 | 只看该作者
         治疗法则: 清热凉肝熄风。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羚角钩藤汤:羚羊角粉0.3~0.6克(冲服)、桑叶10克、贝母12克、鲜生地15克、钩藤10克、菊花10克、茯神木10克、生白芍10克、生甘草4克、淡竹茹15克。本方适用于邪热陷入血分所致的动风证。亦可加减变化,应用于各种热极动风者。
(2)白虎汤加味:生石膏30克(研)、知母15克、白粳米15克、生甘草15克、羚羊角12克、钩藤12克。本方适宜于阳明气分热盛而致动风者。
(3)调味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0~15克、芒硝10~15克(后下)、羚羊角粉0.3~0.6克(冲服)、钩藤l0~15克;菊花15克、僵蚕l0克,本方适用于阳明有形热结而致的动风证。
(4)清营汤加味:犀角粉0.3~0.5克(冲服);生地15克、党参10克、竹叶心6克、麦冬10克、丹参10克、黄连5克、银花10克、连翘12克、羚羊角粉0.3~0.5克、丹皮15克、钩藤10~15克。本方适用温热邪气内陷入营,耗损营阴而致的动风者。(5)清瘟败毒饮:用法同前。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毫升,分2次服,日1~2剂。2.加减变化:若为热入心包而动风者,可用紫雪丹与清营汤同服,或与羚角钩藤汤同服;若方(2)、(4)证中兼腑实便秘,可酌情加入生大黄12克。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08:52:57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9 06:3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正是利玛窦 ...

虽如此,但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引用书目,没有证据证明李时珍说的“脑为元神之府”是受利玛窦西说的影响。而《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及《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头者精明之府”,难道李时珍不是受此经典理论的影响吗?!

点评

李时珍的认识是纯中医认识,此时西医还未引进。  发表于 2017-10-29 09:56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09:28:01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9 06:3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正是利玛窦 ...

《本草纲目》1578年封笔,利玛窦1582年以后才至中国传教,从时间上来说,李时珍《本草纲目》怎么会受利玛窦的影响呢?这种附会西说的想法是否太牵强了?

点评

这个事实证明,李同宪先生说的不对,有些主观臆测,不符合事实。  发表于 2017-10-29 09:57
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09:44:2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8 22:36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脑为元神之府。”神之窍,脑也!

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一词,见于《本草纲目·辛夷》条下。从条文中当时的语言环境分析,皆是中医脏腑、经络等纯中医术语,与西说无关。而“元神”一词,并非源于解剖,或是道家名词。

点评

元神虽是道家(教)术语,内丹家(或气功)修炼名词,然与“脑为元神之府”之义迥异!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06
58
发表于 2017-10-29 09:59:1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9 09:44
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一词,见于《本草纲目·辛夷》条下。从条文中当时的语言环境分析,皆是中医脏腑 ...

元神是道家练功名词,有的医家也练功。引用完全可理解。

点评

道家、佛家的词汇、概念引入中医是常有的事,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也是外来的。古代中医没有纯中医、铁杆中医一说,一直到民国年,大家还热衷于中西医汇通呢,偏偏就这几年,中医界攻击中西医结合,提倡纯中医,提倡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37
59
发表于 2017-10-29 10:05:50 | 只看该作者
李同宪 发表于 2017-10-29 06:33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万历(1573年9月4日-1620年8月18日)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正是利玛窦 ...

您这个假设有点道理,不过要证明,就是考证。本来金栋先生就是擅长考证的,这个您提出来得您考证。
得考证这么几个问题;


1,利玛窦来中国时,西方的生理学对大脑认识到了什么程度?这是西医史的内容,您估计清楚吧?我不知道。
2,利玛窦到这个传授西医知识,是讲课还是出版著作?
3,李时珍在著《本草纲目》之时,有没有机会听利玛窦讲课或者学习利玛窦的著作。


如果这三条能落实的话,您的假设就有了间接证据。当然,如有直接证据,这三条不说也行。

点评

本人主业是临床,考证只是爱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10-29 10:54
56楼有我的简单说法,基本否定了《本草纲目》与利玛窦有关系。  发表于 2017-10-29 10:18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9 10:06:1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10-29 09:44
李时珍说“脑为元神之府”一词,见于《本草纲目·辛夷》条下。从条文中当时的语言环境分析,皆是中医脏腑 ...

元神虽是道家(教)术语,内丹家(或气功)修炼名词,然与“脑为元神之府”之义迥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2:29 , Processed in 0.07398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