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医的“脾”脏(藏)究竟是什么?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7-10-17 08:23:5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0-16 23:33
关于脾脏的现代解读,我还是更同意王锡民教授的意见---即中医所谓的脾脏是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脏。仅 ...

谢谢王教授谬奖,其实我并不是什么聪明人,而是一个痴呆的老朽。
我只是感到先生的观点有道理,先生的观点比较符合临床事实,也符合理论逻辑,故而直言不讳了。鲁莽之处,敬请批评。

52
发表于 2017-10-17 08:53: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同宪 于 2017-10-17 08:56 编辑

  2001年出版的《中医基础理论》185页,明确说明解剖学的脾脏与胰腺都属于中医的脾。这是教科书,按照一般规律,这个提法应该在此之前提出来的,怎么是先生率先提出来的??你有什么证据证明是你率先提出来的?
      而且这个提法,还没有成为定论,受到了批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3
发表于 2017-10-17 09:11:0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7 08:18
请问:西医的脾脏与胰腺怎么样“化失其正”形成中医的痰饮血瘀?
----------------- ...

        请先生看看中西医融合观专栏《中西医融合观续》42楼,45楼

           非感染性炎症: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外伤及手术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风湿痹证中的免疫性炎症等等均与慢性非感染性炎症关系密切。某些非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属于急性非感染性炎症。参看脾失健运-代谢综合征证态。
54
发表于 2017-10-17 09:14:30 | 只看该作者
         (1)炎症与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症
Reaven GM在1988年首先提出了代谢综合征的概念,最初的描述是包括高血压、肥胖、脂质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并指出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引起代谢综合征中其它异常改变的基础。胰岛素抵抗(IR)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下降,即正常剂量的胰岛素产生低于正常生物学效应的一种状态。目前认为,IR不仅是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基础,更是贯穿多种代谢相关疾病的主线,是连结它们的纽带,为这些疾病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中医药对IR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的研究渐趋活跃,并逐渐成为中医药防治糖尿病科研的热点。
     胰岛素抵抗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
     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机制:尽管多年来对代谢综合征中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
     血浆游离脂肪酸(FFA)浓度的升高无论是在正常、还是肥胖的个体,除引起胰岛素抵抗外,还可以导致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血管反应性的异常。
     研究表明,炎症反应本身可以引起胰岛素信号传导过程的异常,从而引起胰岛素抵抗的产生。研究发现,肥胖是导致这种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脂肪组织具有表达肿瘤坏死因子TNF-a的作用,在肥胖动物可以出现脂肪组织TNF-a的高表达,并介导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该研究还进一步证实,采用TNF-a受体中和血浆中高表达的TNF-a后,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由此得出结论,肥胖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而脂肪组织高表达的致炎症因子TNF-a是胰岛素抵抗发生的重要介质。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高能量饮食摄入也可以引起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Mohanty等的研究发现,在糖耐量试验中,75g葡萄糖可以导致白细胞产生过氧化物的能力增高140%,大量的脂肪摄入也被证实具有促炎症反应作用。相反,限制能量的摄入可以降低氧化应激和炎症介质的产生,在正常受试者,连续空腹48小时可以使ROS(反应性氧物质)的产生减少50%以上,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
     ②胰岛素抵抗是一种致炎症反应的状态:近年来,胰岛素在代谢以外的作用受到人们关注。研究发现,胰岛素是一种抗炎症反应的激素,而过多的能量摄入具有促炎作用。胰岛素可以抑制数种致炎症反应的转录因子,如NF-kB、Egr-1和AP-1。当胰岛素抵抗存在时,胰岛素的作用受损可以激活这些致炎症反应的转录因子,从而增加受这些因子调节、介导炎症反应的相应基因的表达。胰岛素可以抑制NF-kB连接活性、反应性氧物质(ROS)的产生,并增加单个核细胞IkB的表达,并抑制血浆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浓度;此外,胰岛素通过抑制AP-1和Egr-1这两种致炎症反应的转录因子;动物试验还发现,胰岛素还可以抑制包括IL-1B、IL-6、MIF、TNF-a在内的炎症因子的表达。因此,胰岛素具有广泛的抗炎症和抗氧化作用。
      近期的一些临床研究也证实了胰岛素的抗炎作用。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为期两周的胰岛素治疗,发现C反应蛋白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血浆水平显著降低;Stentz等将胰岛素用于明显高血糖,且炎症介质明显升高的糖尿病患者,发现治疗后炎症介质的水平明显降低。因此,胰岛素抵抗状态也是一种致炎症反应的状态。(大柴胡汤、白虎汤的适应症。)
      近年来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低度炎症性疾病,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以及对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都与血管炎症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参看高血压。
      (2)肥胖与炎症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人类肥胖也是一种炎症状态。脂肪组织可分泌IL-6及PAI-1等多种炎症介质物质,且内脏脂肪分泌量高于皮下脂肪。肥胖患者血浆中TNF-a、白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和其它炎症介质的水平明显升高,脂肪组织可以表达多种上述的炎症介质;此外,在脂肪组织沉积的巨噬细胞也是致炎因子的重要来源,并调节脂肪细胞的分泌活性。此外,在肥胖个体,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促炎症反应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的蛋白质瘦素增加,相反,脂肪组织分泌的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蛋白质脂连素减少,由此引起的炎症反应的增强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内分泌研究领域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证实了白色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及其在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囊病、骨关节炎、乳腺癌、子宫肿瘤、结肠癌、月经不调、因排卵因素引起的不育等,与肥胖相关疾病发病中的作用。白色脂肪组织既可合成和分泌瘦素(LEP)及胰岛素抵抗素(RST)等激素、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同时,在白色脂肪组织内,又存在一个完整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中,特别是瘦素,其作用非常广泛,具有经典的内分泌、旁分泌及自分泌功能。因此,白色脂肪组织的内分泌功能已成为当代内分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们现在这样认识人体脂肪:人体脂肪是一群和大脑、肝脏、骨髓、骨骼肌、肾上腺皮质、交感神经系统等整个免疫系统相互交流的细胞。而且,它还影响着我们的食欲、能量消耗和我们的免疫系统。人体脂肪之分泌脂肪氧化激素,其实是一些蛋白质,脂肪氧化激素能在全身范围引发慢性炎症。
     体内脂肪堆积过多(痰湿),系统会难以承受,脂肪细胞就必须分泌出激素类物质来促进血管的生长,血管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脂肪细胞的增长速度,导致脂肪细胞缺氧。脂肪细胞一缺氧,就会释放出有毒的促炎化学物质,以促进血管的生长。它非常独特,是惟一向全身器官系统发出有毒促炎等破坏性信号的内分泌器官。(中医认为:湿可以生痰,痰可以生毒)
     总之,脂肪组织能够以旁、自分泌和远距分泌方式产生生物活性因子或因子样分子,称为脂肪因子。它们影响胰岛素敏感性、血压水平、内皮功能、纤溶活动及炎症反应,参与多种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脂肪组织已由过去单纯作为能量储存的器官而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分泌系统。生理学这一重要的概念更新对生命科学及临床科学均将影响深远。
      (3)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  
       过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假说有两种占主导地位,一种强调动脉内膜细胞的增生作用,另一种强调血栓的机化和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现代观点把过去的假说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合起来,提出损伤应答学说,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对内皮细胞损伤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通过氧化修饰的脂蛋白、单核源性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与动脉壁的正常细胞成分相互作用促进病变的进展。此学说核心如下:①慢性内皮细胞损伤,常伴有功能障碍。引起通透性增加、白细胞粘附和血栓形成的潜能。②含高胆固醇的LDL在血管壁蓄积。③脂蛋白的氧化修饰。④血液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迁入内膜,转化成巨噬细胞和泡沫细胞。⑤血小板粘附。⑥激活的血小板、巨噬细胞或由中膜迁入内膜的SMC等释放多种因子,⑦内膜SMC增生。胶原和蛋白聚糖等细胞外基质蓄积。⑧细胞内外脂质蓄积增加。
55
发表于 2017-10-17 09:21:09 | 只看该作者
       复制过来,出现了混乱,还不如先生直接到中西医融合观专栏中看。
       结论就是:痰-炎症证态。中医的痰就是西医的炎症。特别是非感染性炎症与中医的痰浊是一致的。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胰岛素抵抗、动脉硬化、血粘度升高……代谢综合征都与非感染性炎症关系密切。
56
发表于 2017-10-17 09:48: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7-10-17 02:10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7-10-16 12:27
以上是中医传统的观点,结合清末及近代中医名家的观点与现代医学的认识,关于中医脾脏到底是什么?浅谈拙见 ...

关于脾脏的现代解读,我还是更同意王锡民教授的意见---即中医所谓的脾脏是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脏。仅仅一个胰脏解释了中医脾脏的全部功能的。

一一与其追问中医的脾是什么,不如去追问中医的运化是什么。把运化的内容或内涵搞清楚了,中医的脾是什么,结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57
发表于 2017-10-17 10:17:59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7-10-17 07:33
关于脾脏的现代解读,我还是更同意王锡民教授的意见---即中医所谓的脾脏是现代解剖学的脾脏和胰脏。仅 ...

又吹牛呀,你不知越吹越错,越说明你不懂中医。中医是气化和生化学说,重在整体。《本脏》说的明白,“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六节脏象论》指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癝之本,营之居也,名曰气,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脾也好,胰也行,都是六腑的气化表现,你正的是什么本?清的是什么源?
58
发表于 2017-10-17 13:2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7-10-17 13:29 编辑

脾是脾胰是胰,脾怎么会是胰呢?

同样的问题还有,心是心脑是脑,心怎么会是脑呢?

为什么?因为胰和脑它不够格啊!

……

这样的问题见仁见智讨论争论的如此热闹、如此持久,中医概念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中医界的中医理论水平由此可见一斑,中医理论现代化和中医理论科学化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请问中医界,其奈西医何,其奈科学何,其奈中医理论现代化和中医理论科学化何?!
59
发表于 2017-10-17 14:02: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0
发表于 2017-10-17 15:18:57 | 只看该作者
叶苗 发表于 2017-10-17 14:02
中医的脾是藏象光色幅射场的脾,它是由五脏场共同作用,合成五色谐调力学,组合相互作用,而构成的脾。西医 ...

中医的脾是“主运化”之脾,为“神形兼俱”之脾,西医之脾是肉质脏器的脾脏。叶先生从光色角度来说明,也是正确之思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8 07:55 , Processed in 0.05441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