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气凌心证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5-6-1 15:02:19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1 15:00
谢谢先生关注,并指出缺点。
   心阳虚、水气凌心、阳虚水泛三个证之间具有演变关系,同时需要鉴别 ...

如果,水是水液,肾是肾脏,肾阳是气化功能,那么,气化不足,应该是肾脏的水液不能气化到四肢百骸,四肢百骸的水液不足,呈现脱水症状才对,而肾脏的水液要逐渐增多,只有肾脏积水才对。阳虚只能肾积水,何来阳虚水泛?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5:08:17 | 只看该作者
     根据太白侠的意见,更改如下:

   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肺脾肾功能失调,阳虚气化失职,以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形成水气。当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时,水气可上逆凌心,使心阳阻遏,功能减退。心受水气侵凌,故心悸怔仲;胸阳不振则胸闷喘满、气急气短。水气病即水肿、浮肿。
        中医认为:肾阳虚,肾水过盛,过克心火,引起心气不足,心阳不振,肾水乘心(五行相乘),引起心悸、怔忡、眩晕、站立不稳等等功能障碍。
         心阳虚,甘草桂枝汤是苓桂术甘汤证的轻型,心阳虚是水气凌心的病机过程中的一个条件,或者说一个因素,二者息息相关。
            心阳虚、水气凌心、阳虚水泛三个证之间具有演变关系,同时需要鉴别。《伤寒论》中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

点评

要出书吗?若是的话,很不错了,毕竟和现代中医教材能够比较衔接,中西医人员都能看懂。只是,若有可能,还是更深入些,当然这是后话。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 15:18
53
发表于 2015-6-1 15:18:08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5-6-1 15:08
根据太白侠的意见,更改如下:

   病因病机: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肺脾肾功 ...

要出书吗?若是的话,很不错了,毕竟和现代中医教材能够比较衔接,中西医人员都能看懂。只是,若有可能,还是更深入些,当然这是后话。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5:28:29 | 只看该作者
       阳虚水泛证
   病因病机   本证多由久病损伤肾阳,或素体阳气虚弱,气化无权,水湿泛滥所致。
     辨证要点    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泛滥肌肤,故身体浮肿;肾居下焦,阳虚气化不行,水湿趋下,故腰以下肿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水气犯脾,脾失健运,则腹部胀满;水气凌心,抑遏心阳,则心悸;水寒射肺,肺失宣降,则咳嗽气喘,喉中痰鸣;阳虚温煦失职,故畏冷肢凉,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为阳虚水停之征。
     临床表现     腰膝酸软,耳鸣,身体浮肿,腰以下尤甚,按之没指,小便短少,畏冷肢凉,腹部胀满,或见心悸,气短,咳喘痰鸣,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     温肾助阳,化气利水。
     方剂    真武汤加减。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5:35:11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6-1 07:18
要出书吗?若是的话,很不错了,毕竟和现代中医教材能够比较衔接,中西医人员都能看懂。只是,若有可能, ...

      水气凌心证,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证,把它与西医相应的病理状态搞清楚了,心、肺以及心肺相关的许多证之间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6:18:55 | 只看该作者
     水气凌心证、阳虚水泛证、寒水射肺证是相关而不同的证,三者的关系及其鉴别非常重要。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6:21:30 | 只看该作者
      “水气”是什么意思?在《金匮要略》中的水饮篇,对于痰、饮、水气作出了非常详细的解答。
58
发表于 2015-6-1 17:01:29 | 只看该作者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此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59
发表于 2015-6-1 17:02:28 | 只看该作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
  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
  水在脾,少气身重。
  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
  水在肾,心下悸。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 17:30: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先生关注。
     以上两篇,在《中西医融合观续》中,已经逐条逐句作了解读,与西医相应的病理状态进行了融合,在本论坛中已经全文发表过了,是否要求在此重新转载。

点评

不用转载,我没明白这个帖子的主题,以为是想征求一下意见,多方意见以备参考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 17: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1 13:24 , Processed in 0.05150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