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西医学合参 话说查病与看病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8:54:15 | 只看该作者
例八:某男,26岁,自述家中有查出乙肝的人,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求化验是不是乙肝。

查毕,乙肝小三阳,但肝功能正常,肝脏彩超结构也未见异常。

患者说:大夫,我这肝炎有传染吗?怎么治呢?

医者说:你这不是肝炎,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但有传染,不用吃药,也不用治,生活中忌酒,戒恼怒生气。定时复查就可以了。
患者又问道:我这能转成肝炎吗?能得肝癌吗?

医者回答说:不好确定。没有乙肝携带的,有时还得肝炎呢,甚至得肝癌。只不过乙肝病毒携带者患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几率,可能要大点。

患者再问道:电视、报纸宣传说,有治疗方法和转阴的药物,管用吗?


医者答道:你如果相信,你就试试,试了以后才知道是不是管用。你如果不相信,就别试。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

点评

附:取消“乙肝五项”体检 功莫大焉 无论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结婚,还是正常体检,有相当多的一部分群体要求查“乙肝五项”,即“两对半”血清免疫学检查。 “乙肝五项”是指乙型肝炎①表面抗原(HBsAg)、②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3 21:52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8:54:49 | 只看该作者
金栋按:临床观察,仪器检查患病的阳性率大约占20%-30%。老百姓有时到医院不会看病,不知道这个病怎么看,而是盲目地要求检查这、检查那,甚至检查半天而与本次患病无关,到医院不是来看病,而是来查病。再就是把手一伸,让你摸摸脉,看有什么病,是不是有病?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18:56:49 | 只看该作者
附: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并非无病

(《中国医药指南》杂志2012年第10卷第24期)

李保华  金栋

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身体稍有不适或患病后,便到医院要求仪器检查是否有病?到底是什么病?

是否有病并不是仪器说了算,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者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

1疾病概念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即什么是疾病?

目前一般认为,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发生作用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在此过程中,机体对病因及其损伤发生抗损伤反应,组织细胞发生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患者出现各种症状、体征及社会行为的异常,人们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和劳动能力减弱乃至消失。简言之,疾病是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和或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
2、仪器检查概念


其次要知道什么是仪器检查?

所谓仪器检查,是指通过实验室检测、器械检查等,对患者身体进行辅助查病的一种诊断方法,是临床诊断疾病不可或缺的准确、可靠方法之一。


3、仪器检查并非万能

目前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诊断领域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影像诊断(头CT/MRI)血管造影、介入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给临床诊断带来巨大的帮助,使临床医生能够更及时、准确的诊断疾病。但是据有关研究认为,目前大规模应用高、精、尖检查技术诊断疾病,虽能解决不少问题,但尚不能完全取代问诊、一般的物理检查和常规的实验室检查,更不能取代临床诊断思维[1],这也充分说明了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许多疾病仍是查不出来[2,3],是阴性结果,而最终尚需临床医生的诊断思维给予诊断。另外,仪器只能查出器质性疾病,即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却不能查出功能性疾病,即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检查终究是辅助检查,有时既不能单靠某项检查结果而诊断疾病,也不能因一、二次阴性结果而排出疾病。

3.1功能性疾病: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患病后,根据是否有病理形态(结构)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如果有病理形态学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则称为器质性疾病;如果无改变的,只是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则称为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用仪器可以查出来,是有病;功能性疾病虽然仪器不能查出来,也是疾病,也是有病。对于“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可以检查出来;而对于“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是查不出来的。
功能、神经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仪器是查不出来的[2,3]。这是临床最常见的一大类群体,是不可忽视、能影响工作和生活,而积极要求仪器检查的。这也是本题目主要所指,如心内科中的心血管神经症、消化内科中的功能性胃肠病、精神科疾病中的神经症性障碍、妇科疾病中的更年期综合征、特发性水肿及中医的名词术语如肾虚、上火、心气弱等等。
   
精神科的神经症性障碍(焦虑症、抑郁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神经衰弱),一般认为是一种功能性的精神障碍。而所谓“功能性精神障碍”则是指根据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未能发现肯定的相应病理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精神疾患[4],病人非常痛苦难受,到医院强烈要求用仪器检查,但是查无异常,阴性结果,未见阳性发现。

3.2器质性疾病:仪器检查阴性结果

器质性疾病,仪器检查是确诊的依据,但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特别在某些疾病,或是在疾病的早期,机体只是处于功能或病理生理改变的阶段,还缺乏器质性或组织、器官形态学方面的改变,而患者却可以更早的陈述某些特殊的感受,如头晕、乏力、食欲改变、疼痛、失眠、焦虑等症状,在此阶段,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甚至特殊检查均无阳性发现[1],是阴性结果。如在神经科疾病中的脑梗死,症状与体征虽已出现,但发病后24小时以内,影像学检查头CT/MRI可能查无异常,是阴性结果[5];亚急性、慢性硬膜下、硬膜外血肿,头外伤后即可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少量或微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头CT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有时必须作腰穿检查才能确诊;原发性癫痫,头CT/MRI检查可能是阴性结果,而脑电图检查又不在发病当时;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检查第一周可能正常,而蛋白-细胞分离现象的特征性脑脊液改变,则在发病后第2-3周[6]。心内科疾病中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暂时性心电图ST-T心肌缺血性改变,而发病过后静息时心电图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7],可能查无异常;不典型或轻症病毒性心肌炎,心肌酶的异常改变则是确诊的主要依据,而其改变则多在病毒感染后1-3周内明显。风湿免疫科中的风湿、类风湿疾病,有时症状明显、关节畸形,而风湿三项或四项检查是阴性结果。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阶段,发热已多日,可能查无异常等。

综上所述,对于功能性疾病,由于仪器检查未见异常是阴性结果,便误认为没有病,而不积极主动使用药物治疗,有时会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期。对于器质性疾病,由于受检查时机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仪器检查也是阴性结果,所以必要时必须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5
[2] 金栋.医院不是单纯的体检单位[N].健康报·村医导刊,2009-10-31(3版)
[3] 金栋.乡医转诊别指定检查项目[N].健康报,2009-11-20(8版)
[4] 江开达主编.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5] 金栋.脑CT无异常  也有可能是脑卒中[N].健康报,2010-02-09(8版)
[6] 吴江主编.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8
[7] 叶任高,陆再英主编.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5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7:48:5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4
例二:某女,48岁,发作性心慌心烦,偶尔憋气、出虚汗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想做个心脏彩超查查心脏, ...

上述病例释疑解惑举隅

例二:某女,48岁,发作性心慌心烦,偶尔憋气、出虚汗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想做个心脏彩超查查心脏,做了好几个心电图都没查出病来。

查毕,心脏结构未见异常。又要求做心脏造影检查,未满足其要求。最后说,大夫你给我摸摸脉,看是什么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医者诊脉毕,说道:你这病中医叫心悸,西医称心血管神经症,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什么原因呢?西医认为与更年期有关,中医则认为是心气虚弱。不用摸脉就知道是什么病。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7:51: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5-13 17:54 编辑

附:中西医学合参,话说心脏亚健康


(《中医药与亚健康》杂志,2013年6月第11期)


金栋  杜宝良  李冬梅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所谓亚健康,目前认为是一种介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也就是既非有病,也不是健康的临界状态。换句话说,亚健康是指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性改变,也可以称这种状态为“第三状态”,我国则称为“亚健康状态”。


王锡民说:“严格地讲,人体只有健康和疾病两种不同的状态,没有第三种状态,不是健康,就必定是疾病。也就是说,无论是器质性改变,还是功能性改变,都是疾病才有的表现。据此可知,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第三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其真实的本质是‘没有达到器质性改变程度的轻度功能性疾病’。”(见《中医药与亚健康》2012年12月第8期)


仪器检查阴性结果者并非完全无病。“患病后,根据是否有病理形态(结构)学和病理生理学的改变,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器质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如果有病理形态学和或病理生理学改变的,则称为器质性疾病;如果无改变的,只是生理功能障碍或紊乱的,则称为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用仪器可以查出来,是有病;功能性疾病虽然仪器不能查出来,也是疾病,也是有病。对于‘引起机体形态结构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可以检查出来;而对于‘功能异常的生命现象’,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第10卷第24期)


“中医的藏象(五藏)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纯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四川中医》2012年第30卷第8期)

所谓心脏亚健康,是指有心脏系统的症状,如心悸怔忡(心慌、胆小害怕、易惊吓),心烦失眠,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隐痛、刺痛、串痛,潮热出虚汗,头晕无力等,每因情绪波动、劳累过度、饮食不当及气候异常等因素而发作或加重,经仪器检查如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肌酶甚或心血管造影等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者,即属心脏亚健康,西医叫心血管神经症,中医泛称心气弱。


中医诊断方法是依靠四诊。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病同因别论》说:“凡人之所苦,谓之病。”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说:“疾病,是在一定致病因素作用下,人体稳定有序的生命活动遭到破坏,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机能失常或心理障碍,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所以这些亚健康的人也是有病,也应当给予积极治疗。但截至目前,西医对这类病人没有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则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可成为优势,应予以充分采纳应用。

1、心血管神经症


心血管神经症虽经检查未发现有重要病理意义的阳性体征,但发作时可发现心率增快,心音增强,或有早搏,血压轻度升高等。心血管神经症大多发生在中青年人,以2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更年期妇女。每因感冒、劳累、情绪波动(如大怒生气、着急、精神紧张、惊吓)、睡眠障碍、饱食饥饿及酗酒等因素发病或诱发。

心血管神经症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二种改变,即非特异性ST-T改变和功能性早搏。所以有医者将其诊为所谓的“心脏病”而按器质性病变予以过度医疗。


心电图ST-T改变分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所谓ST-T特异性改变者,是指能明确做出诊断的,说明此人有器质性病变;ST-T非特异性改变者,是指和正常虽然有区别,但不代表有器质性病变,可能属神经功能性改变。

功能性早博又称“生理性早搏”,早搏的出现多为偶发性,可由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睡眠障碍、腹胀、消化不良、酗酒、喝浓茶或咖啡后等诸多因素诱发。由于这些因素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从而引起心肌兴奋性增高而出现早搏。这种早搏的特点是在运动后可减少或消失,多见于中青年,对人体无害,预后良好,因此又称“良性早搏”。功能性早搏临床较为常见,一般在消除原因或镇静剂治疗后可减少,部分病人在病因去除后仍不见好转,可以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调治。

2、心气与心气弱


心气是中医名词,指心脏的功能。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脏(心气)具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以滋养脏腑组织官窍的作用;心又主神明(藏神),主管精神和意识、思维、情感活动,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藏神是以心脏所主的血液为物质基础的。


心气弱,是指由于心脏功能虚弱,即心脏的阴、阳、气、血诸不足所引起的病证。心气弱,既可以是心脏的阳、气不足,也可以是阴、血不足。心气虚弱,心血不足,血不养心,则出现心悸、胸闷气短;血不养神,心神失养则见心烦失眠、睡眠障碍;血不养头面,则头晕、面色苍白;血不养全身,则周身无力;阴血不足,虚热内扰,则周身烘(潮)热汗出等。气血不足,营卫虚弱,经脉运行不畅,卫气阻滞,“不通则痛”,则心前区不适、隐痛、刺痛、串痛等。


心气弱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如五脏的寒、热、虚、实、阴、阳、盛、衰等概念,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据临床观察,心气弱既可能是心脏的功能性疾病,也可能是器质性病变。心气弱如果是由心脏的(神经)功能性病变所引起,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但该检查时必须检查,以除外器质性疾病和明确诊断;但是心气弱的症状如果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引起的,如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等所引起,则仪器肯定能查出来。


3、中西合参,各有优点

心脏亚健康者多首选西医求诊或多要求仪器检查,但因经仪器检查未发现异常,西医大夫或患者本人多认为是无病而放弃治疗,从而形成“重检查轻治疗”的临床现象。也有西医大夫建议找中医摸摸脉,看看是否有病。是否有病既不是完全靠脉诊,也不是仪器说了算,而是“凡人之所苦,谓之病”。而到底患的是什么病,则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结果及鉴别诊断等综合分析而定。

临床观察发现,这类患有心气弱的心血管神经症者,神、色、脉基本正常,偶有脉结(代)或数而无力、沉细无力者,如果自己不述说苦楚,又有谁知道其有“病”呢?仪器也无奈之!但经与其谈话发现,有些患者真是非常痛苦。而且有些人既盲目检查还盲目治疗,陷入了“有病乱投医”的困境。


对于这类属于心气弱的心血管神经症者,根据其发作时的表现,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选用中成药治疗。


⑴.心的阴血不足证


表现为心悸、心烦、焦虑、失眠、多梦、头晕眼花,脉细无力或细数(心率>90次)。代表药物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生脉饮口服液、参松养心胶囊等,可筛选应用。


⑵.心的阳气不足证


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多汗、手足发凉、尿频、大便次数增多,脉沉细无力、虚弱或脉结(早搏脉)。代表药物如补心气口服液、复方丹参片、冠心苏合胶囊、黄芪精口服液等。


⑶.卫气阻滞证


中医理论认为,“不通则痛”,如卫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轻度心脉瘀阻,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可为窜痛、隐痛、刺痛等不适表现。此时可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轻剂,如血府逐瘀软胶囊、元胡止痛片、复方丹参片等。因属于心血管神经症的心前区疼痛,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同,故速效救心丸和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等基本无效。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所以如果单从阴阳两方面考虑诊断,上述心血管神经症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阴虚与阳虚。但是临床患者发病往往是错综复杂,或是虚证,或是实证,或是因虚致实,或是因实致虚,或是虚实夹,所以临床用药也是配合使用,但多以血府逐瘀软胶囊作为基础药之一,再配2-3种中成药,有时也同时配以西药,如谷维素、维生素B1、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及镇静剂(地西泮、艾司唑仑)等,效果很好。真可谓“中西合参,各有优点”。


为何将血府逐瘀软胶囊作为基础用药呢?


血府逐瘀软胶囊是根据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制成的中成药制剂。临床观察证实,该方所主治的病证(症),与心血管神经症非常吻合,临床使用效果很好。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8:00:18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7
例五:某男,29岁,自述肾痛半年余,要求查肾。想做个肾脏彩超,查查肾功能,化验化验尿常规。
查毕,肾 ...


附:浅议腰痛与肾脏疾病及肾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第9卷第22期)

康素芝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河间062450)

民间百姓认为,腰痛和肾虚有关,所以患了腰痛后,便喜欢找中医大夫摸摸脉,看是否是肾虚。如果中医大夫诊断为肾虚,便又到医院检查是否为肾虚,如化验尿常规、血生化肾功能和肾脏彩超等检查,结果查无异常。患者或多困惑,肾虚为什么仪器检查不出来?实际上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

腰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一组以腰部疼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患病率和复发率都相当高,并且很容易转变成慢性疾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腰痛,其中局部病变占多数。按引起腰痛的原发部位可分为:①脊椎疾病(如脊椎骨折、椎间盘突出、增生性脊柱炎、感染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脊椎肿瘤、先天性畸形等);②脊柱旁软组织疾病(如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组织炎、风湿性腰肌炎);③脊神经根病变(如脊髓压迫症、急性脊髓炎、腰骶神经炎、颈椎炎);④内脏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如肾输尿管结石、炎症、结核、肿瘤等及盆腔、直肠、前列腺、子宫附件炎症均可引起放射性腰痛[1]。

腰痛如果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话,患者有相应的症状如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和或体征如颜面浮肿等,同时结合常规检查如尿常规化验、血生化肾功能检查和或肾脏彩超大部分便可确诊。实际上急性肾炎和肾病并没有腰痛症状,而慢性肾炎可能有腰部疼痛,但也并非诊断依据。

据《健康报》报道,“腰痛正确诊治率仅为15%……近四成慢性腰痛为椎间盘源性腰痛。”[2]临床确实如此。据临床观察和不完全统计,腰痛最常见的原因是脊椎病变和脊柱旁软组织疾病,而慢性腰痛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并不占首位,即大多数慢性腰痛患者并非由肾脏疾病所引起,但若中医诊断,多数诊为肾虚。为什么呢?

肾虚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并非单纯仅凭摸脉一诊而定;而仪器检查是西医辅助查病的方法,不可或缺。中医诊断的名词术语,如五脏的寒、热、虚、实、阴、阳、盛、衰等概念,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这是因为中医的五脏(藏象)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天人相应的结果,不单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3],所以用仪器是查不出来的,但临床可配合使用。
   
中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位于腰部脊柱两侧,如中医经典《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说道:“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肾具有藏精、主生殖及主水等多项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若肾的功能正常,肾的精气就会充盛,肾精既可以滋养、温煦腰部而使腰府不惫,还可促进生长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而具备生殖功能,又可化气行水而使水液代谢正常。若肾的功能虚弱则肾精不足即肾虚,既不能很好的滋养、温煦腰部使腰府衰惫而腰痛;还可导致性器官功能障碍如阳痿,又不能很好的化气行水则水液代谢紊乱、水溢肌肤而水肿并以下肢为甚。所以临床上如果出现腰痛、水肿及性功能障碍者,中医多倾向于诊为肾虚,用补肾的方药治疗,或以补肾为主再配以其他疗法。
临床及实践观察,腰痛并非皆由肾虚引起。一般来说,“腰痛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仆损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精气亏虚则肾精不充,偏于阴虚则腰府不得濡养,偏于阳虚则腰府不得温煦,故发生腰痛。……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4]因为腰痛“其发病常以肾虚为本”,而且“腰为肾之府”,所以对于某些腰痛患者来说,多认为腰痛和肾虚有关,而中医则多诊为肾虚,但是如果腰痛并非由肾脏疾病所引起而去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病变,更谈不上能查出中医的肾虚。

   
综上所述,腰痛如果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仪器检查可以查出阳性结果,但查不出肾虚;腰痛如果不是由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而用仪器检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疾病,也查不出中医的肾虚。因为肾虚是中医名词,依靠望、闻、问、切四诊辨证而定,西医仪器检查是查不出来的。


参考文献:
[1]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诊断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5
[2] 王丹,张献怀.腰痛正确诊治率仅为15%[N].健康报,2009-05-26(6版)
[3] 余云岫,恽铁樵.灵素商兑与群经见智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7:113,160
[4] 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96-500
5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18:03:0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47
例五:某男,29岁,自述肾痛半年余,要求查肾。想做个肾脏彩超,查查肾功能,化验化验尿常规。
查毕,肾 ...


别用西医检查 印证中医病名
(文章来源:《健康报》;发布日期:2015-02-25)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 栋

有水肿、腰痛及性功能障碍等问题的患者若看中医,大夫多将其诊为肾虚。此类患者到医院要求做相关检查,如查肾功能、尿常规或肾脏彩超等,结果多无异常。患者很困惑,肾虚为啥仪器查不出来?

  
肾脏是中医五脏六腑之一,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属于中医藏象学说的范畴,与西医脏器的概念不同。中医之脏(腑)是中医学特有的概念,读《内经》则会发现,中医的五脏(藏象)概念,更多的是指四时、五行、气化的五脏,是象思维理论的五脏,而不单纯指血肉解剖的五脏,所以它并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肾虚是中医名词,若用西医仪器检查的方法去印证诊断的中医病名,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中医理论认为,腰为肾之府,肾具有藏精、主生殖及主水液代谢等多种功能。若肾的功能正常,肾的精气就会充盛,肾精既可以滋养腰部而使腰府不惫,又可促进生长发育、性器官发育成熟而具备生殖功能,还可化气行水使水液代谢正常。若肾的功能虚弱则肾精不足,即肾虚,可导致腰痛、性功能障碍;若化气行水功能失司,水液代谢紊乱、水溢肌肤会出现水肿,并以下肢为甚。若单纯水肿而无其他任何表现,西医认为与肾脏无关,或属特发性水肿,即原因不明;此单纯水肿查肾,既查不出西医的肾脏病变,更谈不上能查出中医的肾虚。若患者除了水肿之外,还有其他表现,可通过西医的相关辅助检查帮助确诊。所以,中医诊断的病名虽用仪器查不出来,但并不能否认仪器在临床中的作用。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1:36:2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2
例六:某女,26岁,产后调护不慎,周身关节疼痛半年余,打针服药、也吃了汤药,效果都不好,天气一变、一着 ...


附:检查结果阴性 不能排除风湿病

在临床经常遇到周身关节酸痛、肿胀的病人,每因气候变化、着凉受风,或居住潮湿、从事潮湿作业、劳累等发作或加重,便到医院就诊,要求风湿病检查,如风湿四项(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和或补体C3/C4等,结果未见异常(全部阴性),便认为不是风湿病。实际上真正患上风湿病的人,上述风湿病检查未必都是阳性结果。

风湿性疾病简称风湿病,它是一组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包括:⑴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多肌炎、皮肌炎、混合型结缔组织病等;⑵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⑶骨骼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等;⑷晶体性,如痛风、假性痛风等;⑸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等;⑹其它如风湿性肌炎、纤维肌病、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继发于其他系统的关节、骨病等。

风湿一词是指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骼出现的慢性疼痛。这些症状除见于各种风湿病外,还可见于肿瘤、内分泌系统、精神系统、遗传病或一些尚不明原因的情况。

风湿病相当与中医的“痹证”范畴。中医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如《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现在许多中医专家学者建议将“痹证”改称为风湿病,与西医的风湿病或可等同。

风湿一词,中医指病因而言,即感受风寒湿邪或风湿热邪,如久居潮湿之地、从事潮湿作业、汗出当风、着凉受风、冒雨涉水等,从而出现肌肉、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及骨骼的慢性疼痛。但在民间,很多百姓对医学的认知是源于中医的理论和中医的名词术语。因着凉受风、从事潮湿作业、劳累或气候变化等因素,出现了周身肌肉及骨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或游走不定等,民间百姓认为这就是风湿或称风湿病,道理浅显易懂。传统中医治疗此类疾病从未做过风湿性检查。现在倡导中西医结合,现代中医学者多主张作风湿类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风湿四项检查,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和血沉,若检查结果阳性可为诊断风湿病提供确切的证据,但若检查结果阴性也不能排除风湿病。为什么呢?


抗链“O”(ASO)全称为抗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其数值增高表示近期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常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另外,某些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无明显关系的疾病,抗链“O”值也可增加,如少数肝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病、高胆固醇血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某些过敏性紫癜等病人。在风湿病活动期中有60%~80%的病人抗链“O”值增高;另20%~40%的病人则为阴性。

类风湿因子(RF)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只有70%可见阳性,另30%则为阴性。临床观察,有些指(趾)关节明显肿胀疼痛甚至畸形的病人,RF检查结果未见阳性。另外RF阳性,也可出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病、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慢性肺结核、寄生虫病、恶性肿瘤等其他疾病中。

C反应蛋白(CRP)为炎症过程中出现的急性期蛋白之一。CRP值增高主要见于化脓性感染、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器官移植急性排斥等。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感染:细菌性感染CRP值升高,非细菌性不升高。鉴别风湿热活动期和稳定期:活动期CRP值升高,稳定期不升高。

血沉(ESR)是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血沉增快,临床可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两种。病理性增快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而在患风湿热、结核病时,血沉可明显加快。组织损伤及坏死、恶性肿瘤、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固醇增高等,血沉亦见增快,因此一般情况下无特异性。
(《健康报》2011-08-30)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1:39:3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


附1:脖子疼别忘测血压

(《健康报·村医导刊》2011-01-22)

患者,男,38岁。因出门经商旅途劳累受风,导致项部板紧不适,在本村卫生所按“劳累受风”给予按摩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后因应酬饮酒致项部板紧不适加重并有疼痛(俗称为脖子后面的两根大筋疼),未经任何检查,又在本村按摩及对症治疗,未缓解。村医建议其到医院检查。经头CT、颈椎X片、血脂、血流变等,都未见异常,最后测量血压为180/120mmHg。经头颅多普勒检查报告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加快、脑血管痉挛。考虑患者有高血压家族史,而高血压可能导致椎-基底动脉痉挛、供血不足。于是予以降压治疗,患者血压恢复正常,项部疼痛才逐渐缓解。

体会:高血压患者大多数起病缓慢、渐进,一般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见症状有头痛、头晕、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呈轻度持续性,在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多数症状可自行缓解,也可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约1/5患者无症状,仅在测量血压时或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极少数患者急骤起病。


部分高血压患者出现颈项板紧疼痛或疲劳时,首先考虑是“劳累受风”而予以相应处理,并不没有想到是由高血压引起的,就诊医生也忽略测量血压。这是在农村被医患双方普遍认同的一种观点。因此,当出现项部板紧疼痛时,别忘了测量血压。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3 21:41:15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5-10 18:53
例七:某男,41岁,高血压头痛头晕半年余。
患者说:大夫我这么吃药,而且还输了液,这血压老是降不下来 ...


2:乡医转诊别指定检查项目

(《健康报》2009-11-20)

在临床经常接诊到由乡村医生转诊上来做检查的病人,这些患者往往根据乡村医生的建议给医生“点”检查项目。像头痛就要求做头颅CT检查,胸痛要求做胸部CT检查,心慌要求做心脏彩超检查,腰痛和下肢水肿要求查肾等等。但是有些乡村医生列出的检查项目与患者病情明显不符。

如本是一个单纯高血压的病人,每因劳累、生气着急后出现头痛、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在本乡经过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好转,血压控制不达标,乡村医生便提出让患者到县医院检查血脂、血液流变学,或头颅CT等。其实,血压不达标,或症状未缓解的原因很多,如使用降压药是否合理,病人服药是否规范,是持续服还是间断服,生活中是否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诱发因素是否仍然存在等。


医院是医疗机构,不是体检机构。病人来到医院应该要求看病,而不是要求检查。虽然仪器检查是必须的,但具体做哪项检查、哪些检查,应由接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决定。否则患者既花了钱,却未查出病变,或未实现要求检查的初衷与效果。此外,仪器检查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病变仪器是查不出来的。如病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功能神经性疾病,或某些疾病的早期阶段等。所以,乡村医生在转诊病人时,尽量不要指定检查项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4 07:24 , Processed in 0.3349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