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节 《内经》与卜筮、巫祝、风角、星占-《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01:50 | 只看该作者
⒀贼风邪气:泛指外感病因。如上高校教参所云“贼风,又称为虚邪贼风,也可称之为虚风”,何也?

邪气简称为邪,又称为“虚邪”、病邪等,是对一切致病因素的统称。《内经》为什么将致病邪气称为虚邪呢?“虚邪”概念的发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条件。

“虚邪”一词,《内经》凡23见,均指自然界四时不正之气。但是,邪气何以言“虚”?虚,非《素问·通评虚实论》等篇所言的病机之“虚”,亦非证候之“虚”,是四时不正之气乘人体正气虚弱之时始能伤人致病者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之王冰所注云:“邪乘虚入,是谓虚邪。”就《内经》而言,“虚邪”概念的形成有其较为复杂的认识背景,其与“虚风”一词密切相关,也可以说,“虚邪”派生于“虚风”。
虚风是八风之一,凡与节令所应方位完全相反的风(即反节令气候)皆谓之“虚风”。由于人体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与四季气候变化节律同步,无论在哪一节令中,如果有与该节令所应方向相反的气候(即风)出现,人体都可能因不适应这种反季节的气候而发病,那么这种反季节的气候(即虚风)便成为邪气,这种邪气即是“虚邪”。这一认识集中体现于《灵枢·九宫八风》篇中。该篇云:“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也。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内经》作者在此处将“虚风”与“虚邪”作为互词对待,可见,“虚邪”即是“虚风”。
“虚风”相对于“实风”而言。所谓“风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如张介宾(《类经·卷二十七》)就认为“月建居子,风从北方来,冬气之正也。月建居卯,风从东方来,春气之正也。月建居午,风从南方来,夏气之正也。月建居酉,风从西方来,秋气之正也。四隅十二建,其气皆然。气得其正者,正气王也,故曰实风,所以能生、长、养万物。”所谓“从其冲后来为虚风”,是指与月建节令的相反方向所来之风。“冲后”指北极辰(即太一)所居的相反方向。“冲者,对冲也。后者,言其来之远,远则气盛也。如太一居子,风从南方来,火反胜也。太一居卯,风从西方来,金胜木也。太一居午,风从北方来,水胜火也。太一居酉,风从东方来,木反胜也。气失其正者,正气不足,故曰虚风,所以能伤人而主杀主害,最当避之。”(《类经·卷二十七》注)。可见,“虚风”即非时之气,也即是反季节气候,因其极易成为伤人致病的邪气,故此处经文上言“虚风”,下谓“虚邪”,均云“避之”,故二者在此处有等价效果。若从源流关系认识,“虚风”属八风范围,是形成“虚邪”概念之源,
由于“虚风”较之“实风”更易成为致人于病的邪气,于是将其以“虚邪”名之。“虚邪”源于“虚风”之论还可以从《灵枢·岁露论》中找到依据,该篇说:“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本段经文有三点重要的提示:
其一,“虚风”是指与节令所应方位相反(即前篇之“冲后”虚乡)来的风。
其二,“虚风”极易伤人致病,故称为“虚邪”。言“邪”,是因其能致人发病。以“虚”命“邪”之意有二:一是此邪从“冲后”虚乡而来,即指反节令气候;二是在人体恰逢虚时,即人体处于对此反节令气候的不适应状态时伤人,这就是以“虚”命“邪”的理由。
其三,“虚邪”又称为“贼风”。贼者,伤害之义。节令性气候即“实风”,“主生、长、养万物”。“虚风”即为反季节气候,极易伤人致病,故曰“虚风,贼伤人者也”。所以《素问·上古天真论》将“虚邪”“贼风”叠用。由此观之,《内经》中“虚邪”一词源于“虚风”而又等价,又称之为“贼风”,《素问·生气通天论》称为“贼邪”,此四者皆可用“四时不正之气”(《黄帝素问直解·卷一》)释之。
……综上所见,《内经》中“虚邪”概念源于“虚风”而又等价同功,又谓之“贼风”、“贼邪”,四者义同名别,均指四时不正之气,也称为外邪,或外感之邪。两者在《内经》中均指原发之邪。(张登本《内经的思考》)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03:24 | 只看该作者
⒁鬼神:内伤情志病病因之一,即“鬼神”邪气,俗称邪巴气。

鬼神者,何谓也?

《说文·鬼部》:“鬼,人所归为鬼。”段玉裁注:“古者死人为归人。”《汉语大字典·鬼部》:“鬼,迷信者以为人死后离开形体而存在的精灵。”可见鬼者,乃人死后之灵魂也。

神者,《正字通·示部》:“神,阳魂为神,阴魄为鬼。”《礼记·乐记》:“幽则有鬼神。”郑玄注:“圣人之精气谓之神,贤智之精气谓之鬼。”即所崇拜之圣人死后其精灵也。

因鬼神邪气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恐遭致相信科学之人的诋毁或误导,故如今诸多教材和大型中医工具书多避而未载。但翻阅故纸,历代医籍确有“鬼神”邪气致病说。

明确提出鬼神邪气者乃清·莫枚士《研经言》,说道:“百病之因有八……三鬼神,……鬼神之属,有冲击,有丧尸,有精魅,有祸祟。”其他如

《肘后备急方》:“今巫实见人忽有被鬼神摆拂者,或犯其行伍,或遇相触突,或身神散弱,或愆负所贻。”

《诸病源候论·鬼邪候》云:“凡邪气鬼物所为病也,其状不同。或言语错谬,或啼哭惊走,或癫狂惛乱,或喜怒悲笑,或大怖惧如人来逐,或歌谣咏啸,或不肯语”,《鬼魅候》云:“凡人有为鬼物所魅,则好悲而心自动,或心乱如醉,狂言惊怖,向壁悲啼,梦寤喜魇,或与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热,心腹满、短气,不能饮食,此魅之所持也”。

《千金要方·客忤》:“客忤病者,是外人来气息忤之,一名中人,是为客忤也。虽是家人,或别房异户,虽是乳母及父母,或从外还衣服、经履,鬼神粗恶暴气,或牛马之气,皆为忤也……中客为病者,无时不有此病也。”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疰忤中恶证治》云:“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为邪鬼所击,或复附着,沉沉默默,寝言谵语,诽谤骂詈,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或悲泣呻吟,不欲见人,其状万端,如醉如狂,不可概举。此皆鬼神及诸精魅附着惑人,或复触犯忌讳,土地神灵,为其所作。”

《丹溪心法·厥》云:“尸厥、飞尸、卒厥,此即中恶之候,因冒犯不正之气,忽然手足逆冷,肌肤粟起,头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错言妄语,牙紧口噤,或昏不知人,头旋晕倒,此是卒厥、客忤、飞尸、鬼击。吊死问丧、入庙登冢,多有此疾。”

《医学源流论·病有鬼神论》:“人之受邪也,必有受之之处……凡疾病有为鬼神所凭者,其愚鲁者,以为鬼神实能祸人;其明理者,以为病情如此必无鬼神。二者皆非也。夫鬼神犹风寒暑湿之邪耳。卫气虚则受寒,荣气虚则受热,神气虚则受鬼。盖人之神属阳,阳衰则鬼凭之。……若神气有亏,则鬼神得而凭之。”

吊死问丧、入庙登冢,此等活动多与死人有关,而人死后之灵魂曰鬼。“鬼神”为何能致病?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神虚则受鬼”的缘故。如《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刺法论》:“正气不足,邪不可干”、“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等,即徐大椿所说“神气虚则受鬼”。若人体正气不足、心神虚弱,或精神不全、心志多恐,或情志不当、所愿不遂,此时出门吊死问丧、入庙登冢最易遇“鬼”,或“鬼”附邪气而入则正不胜邪,致祸祟邪气或鬼神亡灵附体。祸祟邪气扰心则心神失守,神不归位,人体就会精神不定、魂魄游离、志意不存,或神昏魂荡、心中烦闷,或神志恍惚、迷蒙、痛痒不知,或痴癫发狂等似“鬼神”缠身,或以死人的口气说话,莫可名状,甚至神散精竭而亡。

又,《素问·五藏别论》:“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虽有其说,然本篇所云“似鬼神,先巫可祝而已也”,民间仍间或有之而取效。故张介宾《类经·论治类》说:“祝由者,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谓非鬼神而何?……巫祝之用,虽先王大圣未始或废,盖借以宣诚悃,通鬼神而消灾害,实亦先巫祝由之意也。故其法至今流传,如……邪祟神志等疾,间或取效。”

5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04:01 | 只看该作者
“似鬼神”句:《灵枢注证发微》:“病似鬼神,而非鬼神也。”

《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三十三》:“故邪者,言其先有病邪,如上文之湿气堕坠喜怒寒温之类,留而未发之谓也。恶者,恶其所憎也。慕者,慕其所好也。故邪未发而新邪复触之,则五志为邪所凭,血气因而内乱,邪正先后,两气相搏,而邪妄之病生矣。但病所从来者,其机甚微,有非闻见可及,故人以鬼神为疑。不知迹似鬼神,而实非鬼神之所为也。”

《灵枢集注》:“此言病在内而伤其精气神也。……此病气而不病形,故视之不见,听而不闻,若有似乎鬼神。夫魂游为神,魄降为鬼,随神往来为之魂,并精而出谓之魄。精神内伤,则魂魄飞扬,而有似乎鬼神也。”

5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06:30 | 只看该作者
⒂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古代的巫医,本来知道百病是有相互克制的,但首先要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然后可以用符咒禁禳的方法治愈。

先巫:《内经》成书之前,亦或五帝时代传说的上古之巫者,如巫彭、巫咸之属。

《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音亚于yayu)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注:“皆神医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世本·世本作篇》:“黄帝……巫彭作医”,“尧……巫咸初作医。巫咸,尧臣也,以鸿术为帝尧之医。巫咸作筮。”

《尚书·周书·君奭》:“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yi)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孔安国《传》:“巫咸治王家,言不及二臣。……贤,咸子,巫氏。”孔颖达《疏》:“贤是咸子,相传云然。父子俱称为‘巫’,知‘巫’为氏也。”

《吕氏春秋•卷十七·审分览•勿躬》:“巫彭作医,巫咸作筮。”

《说文·酉部》:“醫者,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醫。”段注:“此出《世本》,巫彭始作治病工。”

刘向《说苑·卷第十八·辨物》:“吾闻上古之为医者曰苗父。苗父之为医也,以菅(jian)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发十言耳。诸扶而来者,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

韩婴《韩诗外传·卷十·第九章》:“吾闻上古有茅父,茅父之为医也,以莞(guan)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十言耳,诸扶舆而来者皆平复如故。”郝懿行曰:“此盖后世符咒治病之始。”

《中国医学大辞典》:“巫彭,《路史》:‘黄帝命巫彭、桐君处方盄(音招zhao)饵,湔浣刺治,而人得以尽年。’《逸周史》:‘巫彭初作医,周官曰:五谷五药养其病,五气五声五色视其生,观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五脏之动,遂有五毒,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气,养之以五味,节之以祛百病。’”(按:个别句读有误

《中医大辞典》:“巫彭,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黄帝之臣。”

祝:音义通咒(zhou)。《类经十五卷·疾病类三十三》:“祝,咒同。”

金栋按:诸注多释为“祝由”,祝说病由之义,误矣。《素问考注》及本节补注所“附:祝由术-祝由考识”已详考,见上注文“祝由”。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20:01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4-23 16:41
⑷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至)不愈:见《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这句话是说天子汉武帝在鼎湖病了,而 ...

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公羊·隐四年·传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曰觋,女曰巫。’案:巫、觋对文异,散文通。《周官》:‘司巫,中士二人。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是男女皆称巫也。《说文》:‘医,治病工也。’《周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是巫医皆以士为之,世有传授,故精其术,非无恒之人所能为也。《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郎,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食服。’杨泉《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不可讬,非聪明达理不可任,非廉洁纯良不可信。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又云:‘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知天地神祗之次,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理,原疾量药,贯微达幽。’观此,则巫医皆抱道怀德,学彻天人。故必以有恒之人为之解者,或以巫医为贱役,非也。”

就上述刘宝楠《论语正义》所云,本书原著赵洪钧先生有按语。

洪钧按看来《说文》时代,巫祝已经分不很清。但医、巫完全是两回事。在中国历史上医家的地位(在国家制度、主流文化和民众心目中)不高,文学形象中的医生常常是丑角,但总的来说,如上文所言,巫医不被视为贱役。不过,自《内经时代》开始,甚至更早,中医认为自己比巫祝要高尚。现在似乎更是这样。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06:23:12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5-4-23 16:38
⑵祝由:即祝礻由(礻留),向神祈祷、求福愈疾之义。由者,即“礻由”之省“示部”而为“由”也,乃古文的 ...

《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巫与医药的关系》:“禁咒:在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语言,如咒枣治疟之术。其方式与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语言配以模仿巫术活动进行。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祝由: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并辅以一些仪式的祛除病邪的巫术。《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术上古已有之。《灵枢·贼风》中探讨了祝由问题:‘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行术者与患者都想通过祝说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疗的某种成分。”

洪钧按:把祝由、咒禁说成巫术,似乎不太准确。盖巫是通鬼神的而巫祝和咒禁似乎都不借重鬼神。

57
发表于 2015-4-24 09:36:52 | 只看该作者
       【吊死问丧、入庙登冢,此等活动多与死人有关,而人死后之灵魂曰鬼。“鬼神”为何能致病?主要是人体“正气不足,神虚则受鬼”的缘故。】
====================================================
        回复:“神鬼”之事,应当区分而论,不可同作“封建迷信”而论。古代社会里,人们头脑中充满了“神鬼”这个参照物,这是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反复灌输、学习、强化建立起来的参考系(条件反射)。一个人处于悲哀、恐惧、不愉快等等不良的、负面性心理情绪的时候再叠加一个【吊死问丧、入庙登冢,与死人有关】的不良刺激,与头脑中的“神鬼”参照物叠加,就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精神创伤,足以引发大脑皮层的功能紊乱,造成精神紊乱。这种情况在古代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我的童年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而且敲锣叫魂、求神拜佛也有成功者(暗示治疗)。解放后打击了封建迷信活动,通过普及科学教育,实际上是通过建立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消除了“神鬼”这个参照物,这种现象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祭祀活动的舞蹈、音乐、咒语、道场、法事等等所谓的封建迷信活动,都曾经用来治病,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些方法只能够在当时的环境氛围中治疗一些精神性、功能性的一些疾病,现代社会中就失去了意义,因为头脑中的“神鬼”参照物没有了,这些“象”进入大脑之后找不到神鬼这个参照物,归不了类,没有可比性了,因此引不起共鸣。
5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01:03:44 | 只看该作者
三、关于九宫八风太一占
6【原文】《灵枢·岁露论》全篇都是讲九宫八风占术的。《灵枢·大惑论》讲八节气及太乙所在日禁针,也从此推演而来。《内经》讲“八风”“太一”之处甚多。说清这两个名词的来历颇费事。先说有关占术内容怎么会编入《内经》。
比较系统的八风占术,首见于《史记·天官书》,是汉初人魏鲜的发明。他的办法是“集腊月正月旦决八风⑹”。八风就是八方之风。其中只有“东南,民有疾疫,岁恶”,与疾病有关。占法很简单。《灵枢·大惑论》中有与此基本相同的占法。太一占至迟在汉武帝时已有,上文提到过。具体占法不详,因可用于定婚事日期,可能与八风无关。九宫应从天文学的九野来,不会早于汉,第六节已说过九野,不再述。总之,九宫、八风、太一,原应是三种占法。

5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5 01:04:53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岁露论:《灵枢·岁露论》第七十九篇篇名。经文中有“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之自解。

《中医大辞典》:“《灵枢经》篇名。杨上善:‘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者也;二曰秋露,主衰万物者也。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万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本篇主要论述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同时论述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所以人体在遇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的三虚时容易发病的道理,特别是遇到四时八节气候反常时往往会造成疾病的流行。”

《太素·卷第二十八·八正风候》:“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者也;二曰秋露,主衰万物者也。今岁有贼风暴雨以衰于物,比秋风露,故曰岁露焉。”

《灵枢注证发微》:“末以‘逢其风而遇其雨者’,为遇岁露,故名篇。”

《灵枢集注》:“风者天之气,雨者天之露,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

《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本篇主要讨论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对人体的危害。所以名曰‘岁露’,是因为‘露有其二,一曰春露,主生万物,二曰秋露,主衰万物,比秋风露’,因此篇名岁露。”

6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22:09:45 | 只看该作者
⑵全篇都是讲九宫八风占术的:不确。只能说部分是讲九宫八风占术的,因“文中首先介绍疟疾的病机和症状”,见注⑴便知。

若“全篇都是讲九宫八风占术的”,当为“《灵枢·九宫八风》篇”。如《中医大辞典》:“本篇主要阐述九宫的方位和八风的区别及其导致的病变,故名。”《灵枢注证发微》:“内论九宫八风,故名篇。”《黄帝内经灵枢校注语译》:“本篇所谓‘九宫’,是指四方四隅中央九个方位,‘八风’是指八方之风。它的内容,是就九宫的方位,讨论八风对人体的危害,并提出风能病人,避之应如避矢石,这是示人一种预防疾病的警戒。”并且经文明言“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风,以占吉凶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2-1 00:34 , Processed in 0.05516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