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十五期——陈斌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09-4-5 17:59:27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王不留行大力支持,踩一脚。
现在论坛的秩序明显好转,论坛能有今日,陈斌总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这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捷径。本来我书中侯沉写的序言有很大一段说的这个东东,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商议以后又删去了。现在想想删去是不合适的,应该更清楚地说一说,相信陈斌总版也许能把这中间的思路说得更清楚一些。


52
发表于 2009-4-5 18:04:0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个人认为“辨证论治”不能代表中医的全部,中医是病、证、症三位一体的。中药方剂也是三个层面的。
53
发表于 2009-4-5 19:08:5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260秒的限制,是谁发明的?


关于发表回复的详细原因:
灌水预防机制已经使用,您必须再等待 5 秒钟才能再次发表!
您是否需要查看帮助文件?
产生发表回复错误的可能原因:
密码错误
用户名错误
您不是注册用户
54
发表于 2009-4-5 21:02:5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下面引用由王不留行2009/04/05 05:59pm 发表的内容: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这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捷径。本来我书中侯沉写的序言有很大一段说的这个东东,怕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商议以后又删去了。现在想想删去是不合适的,应该更清楚地说一说,相信陈斌总版也许能把这中间的思路说得更清楚一些。
就我的具体思路言,是借用中医诊治病症的思维模式或思维程序来重组西医的实证知识的。
一、借鉴中医分类处理外感病与内伤杂病的方式,将西医的流行传染性疾病与非流行传染性疾病分开来诊治。前者在诊治时,强调对病因的认识处理(西医的方式);后者在诊治时,强调对内在病理状态的认识与干预处理(中医的方式)。
二、在处理诊治内伤杂病时,具体又借鉴了中医的脏腑辨证体系及辨证论治程序或步骤。通过症状,司外揣内,去定病位,定病性,定彼此的轻重缓急、标本转化关系,再在此基础上,推测病因,预测转归预后,决定治疗方法与手段。
可参阅:临床病症诊治思维改进之我见
http://www.gtcm.info/cgi-bin/topic.cgi?forum=27&topic=2729&show=0
补充说明一下,上述两点,我个人认为,是我的所有学术观点的核心。是我上论坛前十数年工作与学习的一个纲领性的总结,也是我上论坛后学术方面继续发展完善的一个起点。
55
发表于 2009-4-7 08:37:1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这是目前中西医结合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捷径。
===========================================================================
    二位先生认为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临床实践方面,可能吗?!
    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已经失败,证明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你们再以中医为参考系研究西医,有成功的可能吗?!
    用西医研究中医此路不通,用中医研究西医,同样此路不通!怎么办?
    出路只有一条,创造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涵盖、包容中西医,实现中西医融合!不管个人有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管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唯一一条路,没有捷径!
  
56
发表于 2009-4-7 09:13:4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这个贴子最后由caoxibai在 2009/04/07 09:16am 第 1 次编辑]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我认为是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西医的检查数据,许多并不是西医本身独有的事物,而是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比如最常见的温度,血压,X光,PH值等,只不过是西医拿来利用了罢了!这些东东,西医可以利用,为什么中医就不可以利用呢?张锡纯先辈早就在这方面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可谓是“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的一代先河!先生主张“中西医融合”,如果你坚持认为“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让中西医保持老死不相往来,那么你要搞所谓“中西医融合”,岂不是在忽悠吗!
57
发表于 2009-4-7 10:12:2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下面引用由中西医融合观2009/04/07 08:37am 发表的内容:
二位先生认为 【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临床实践方面,可能吗?!
   以西医为参考系研究中医,已经失败,证明中西医具有不可通约性,你们再以中医为参考系研究西医,有成功的可能吗?!
   用西医研究中医此路不通,用中医研究西医,同样此路不通!怎么办?
   出路只有一条,创造一个新的理论体系,涵盖、包容中西医,实现中西医融合!不管个人有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管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需要多少时间,这是唯一一条路,没有捷径!
我懂融合观老先生的意思,【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并不等于“以中医为参考系研究西医”,陈宾先生好像也不是这个意思。
所谓“中医的思想';,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就是“营卫”,陈斌先生好像是“病证结合”吧。不管以什么为切入点,可以统而概之曰系统观,我认为这是所谓中医思想的灵魂。有些人可能不同意,那无所谓的,呵呵。
由于各种原因,中医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蜕变,理论还停留在《内经》的古朴形态,甚至连《内经》讲得什么都还没搞清楚。在我看来,中医《内经》以后理论的发展基本是停滞的,几千年来实质性的进展根本没有。
现代我们有了各种工具,发展出了各种可以更好探查人体奥秘的技术,可以测量一些古人测不到的东东,可是研究思路基本上还是错位的。看看现在的中医的各种杂志,简直就是垃圾。虽然也测量了一些数据,可是很多可以说是盲目的,无意义的,所以对中医的贡献极少。一个学科到了二十一世纪还得崇拜几千年前的典籍,这就是中医界的怪现状。
所以对中医来说,最重要的是先要正确认识中医,正确解读中医。只有在对中医理论正确合理解读的基础上,才能谈中医的发展问题,这也是自己不揣浅陋,努力写这本书的原因。没有对中医理论正确的解读,去整合西医的数据简直就是天方夜谈。
如果在解读上达成了共识,在发展问题上,去整合西医的数据还真是个捷径。西医的数据还是还原、分析的指导思想下取得的,这几十年研究人体,真是海量的数据。很多研究就是个数据报告,简单的分析一下就发表了。当然很多数据还是要自己一点一点测出来,毕竟系统和还原所要求的数据是不一样的。
这也只是坐而论道。大家都在坐而论道。呵呵。【用中医的思想,整理西医的数据,】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误解,各人可能有各人不同的理解,所以我发表时删去了这部分内容。
当然,中医现在的身体盛不下西医,西医也包容不了中医,两者只能是个融合过程,必须有个新的身体来包容它,创造一个新的医学。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虽然只有一个,去的路却不一定相同,是吧

58
发表于 2009-4-7 15:55:21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陈先生中西医兼修,在实践中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摆在其位置的路子我十分赞同。

   
59
发表于 2009-4-7 16:04:14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中西医汇通的基础是中西医的区别。

    中医能办到的西医办不到,西医能办到的中医办不到。同一个病,有的中医有办法治疗,有的西医有办法治疗,有的中西医 都有办法治疗而疗效不同。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完整的医学。
60
发表于 2009-4-7 16:26:5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期——陈斌

    木材不能代替水泥砖瓦和钢铁,水泥砖瓦钢铁也不能代替木材。建一所房子既需要水泥砖瓦钢铁也需要木材。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质的医学,各自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生命和基础 的本质,指导临床实践。几百年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融合、中西医汇通成效甚微的原因是或企图用西医取代中医,或中医排斥西医,没有摆在两者的关系,没有用对方之长来补自己之短,使各自都停留在不完整的医学的水平上。就像水泥砖瓦和木材一样,各自有其不同的特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建筑起一栋坚固完整的房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0:12 , Processed in 0.27462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