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中医的科学化与现代化需要中国哲学的支持
就这个主题而言, 首先, 所谓"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提法, 有两个前提: 一是肯定这是中医发展的方向; 二是承认中医整体上目前并未达到现代、科学的标准. 无需讳言, 中医界很有些人根本否定这个方向, 或不认同中医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标准 - 所以才会有人挖空心思炮制所谓"东方科学"的怪胎. 与这些人讨论, 就像无神论者与教徒讨论上帝是否存在一样, 已经讨论了几百年, 再讨论几百年都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我自认是个很实事求是的人, 当然要尽量避免把宝贵的光阴浪费在这种毫无意义的争辩上. 所以, 后面的讨论, 只是在对这两个前提都认同的条件下的进一步探索.
第二, 所谓"哲学支持"至少有两个含义:
1) 直接拿某种哲理(如天人阴阳五行)作为解释研究对象(病因/药性)之理
2) 用[某种]哲学来指导中医进行科学研究
含义一所代表的, 是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要科学化、现代化, 就不能拿哲理作为说事的根据. 这一点, 前面所说过对科学化、现代化前提持否定态度的人当然不会同意. 但不要说相关的专家, 只要在现代社会生活/受教育的人, 绝大部分都不会接受这种用哲理代替实验数据的所谓"科学" - 这对那些立志要打国际市场的人尤其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对此, 我相信即使邓老也明白(尽管还保留了一些尾巴), 所以才有用五脏相关说取代五行学说之举. 故在这一点上, 除了希望国医大师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外, 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议的了.
至于含义二, 则是我前一帖子所针对的. 也许可以再补充两点. 第一, 哲学作为人类各种知识的最高抽象思维, 对科学研究本身的规律性总结, 应该说历史上曾起过一定的指导作用(譬如库恩关于科学革命结构的研究). 但随着科学研究方法学的成熟, 表现为从选题到实验设计到数据搜集到结论评估等一系列研究方法的规范化, 实在看不出在科学研究上还有多少需要受哲学指导的空间. 别的不说, 在国外, 大学里各类科技研究专业, 从没听说要专门修完哲学课才能做研究的. 大部分教授没有, 学生更没有, 在这种情况下, 哲学如何指导具体的科学研究? 实事求是的说就是没有.
第二, 科学化、现代化所依靠的, 不是什么哲学支持, 而是科技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来自科技研发, 而现今的科研主体, 是大学和企业等机构, 因为现代科技所需的资源, 已经不是十八、九世纪稍有经济能力的个人所能负担的. 而如何保证大学等科研机构能有效运用公共资源, 在培养人才的同时产出创新成果, 与空谈哲学支持一点关系都没有. 中医喜用医案来说明问题. 我这里就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大学科研案例:
博士论文题目:逍遥散抗心理应激损伤学习记忆的有关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
作者:徐志伟
导师:邓铁涛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那些主张哲学指导科学的人, 请给大家讲讲, 哲学在这个科研案例中如何起了"指导"作用? 就请先从选题开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