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却波渔翁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03:2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开膏滋并非名贵药材堆砌


资料图片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时下热衷于膏滋进补的人群越来越多。一料膏滋价值不菲,至少都要近千元,贵的要四五千元。冬至将近,膏滋热愈加热烈,众多医院、药店都在红红火火地忙着赶制膏滋。贵重药材越多,膏滋就越补吗?专家认为,膏方不是名贵中药的堆砌,开得好、药材地道、制作认真讲究,才能保证一料膏滋的高质量。
  膏方首先要辨证施补
  据知名肾脏病专家、博士生导师、南京博大肾科医院院长王钢教授介绍,一料好的膏滋应该是有质有量,真正因人辨证施补、药效高倍浓缩,能够吃到2个月左右的量。这样才能够起到“有疾者得治,无病者早防”,治疗与保健兼有的功效。
  膏滋的质量需要由膏滋的每一道环节组成,一个环节不到位,都有可能影响到膏滋的质和量。首先是用的药材要地道,“药材好,药才好”。譬如很多省份都产黄芪,但正品蒙古黄芪只产自内蒙、宁夏、甘肃一带,补气升阳的功效为最好。
  开出好膏方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膏方开得好,才能做得好,吃得好。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根据病人个体体质,辨证施补,讲究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补。这需要中医师有深厚的辨证施治功底,没有多年的中医临床积累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一般都是高年资的中医师才有开好膏方的水平。据悉,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出的膏方有时候具有六七十味中药,且每味药分量不等,配伍讲究,是多层次分明的一个大复方。
  药材配伍很有讲究
  “膏方不是各种补药的简单堆砌”,王教授认为,药材相生相克,用药配伍、分量都很有讲究。否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此外膏滋不应是贵重药材的简单堆砌,补益药的选择因人而异。譬如阴虚的人就不能开红参;阳虚的人就不可吃六味地黄丸类药物;收膏的辅料也有讲究,如糖尿病就不可用蜂蜜或冰糖,而应以适量木糖醇替代;肥胖的女性就不可再补或少用阿胶,因为阿胶含大量脂肪酸。
  调理主辅也有讲究。王钢说,一代名医邹云翔老先生认为膏滋应以“补益先天之本(肾),调理后天之本(脾)为主,安六腑,治中补,补中治”才能达到多脏器兼治,气血阴阳同调的整体调理效果。专科医生在开膏方时,除了治疗病人的慢性疾病,还应注意在其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调理气血、阴阳、脏腑的复方,才能纲举目张,药到病除。
  此外,膏滋制作工艺繁复,火候、时间都很有讲究。必需谨遵膏滋熬制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才能保证膏滋的最佳药效。药材一定要经充分浸泡后,分三次煎煮取汁,再浓缩收膏。现在有的地方为了省时间,药材煮一次就倒掉了,根本没有煮透煮烂,药的成分还没有完全煮出来。一方面浪费非常可惜,另一方面药汁不够多和浓,膏滋没法浓缩精华。浓缩时火候也不宜过猛,以免药性挥发过量,损失药效。快报记者 金宁
  ■小贴士
  吃膏滋的注意事项
  吃膏滋时一是忌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下气,通便的作用,会降低药效;二是不要用茶叶水冲服膏滋;三是生冷的东西不要吃,尤其是脾阳虚和肾阳虚的病人;四是忌吃辛辣刺激和温性的食品,尤其是阴虚火旺的病人,此类病人要滋阴;五是如果在服用膏滋的过程中遇到感冒、咳嗽、发烧等病症时,暂时停服,可以等病好后继续服用。

www.kuaibao.net/html/2008-12/15/content_6
52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05:19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安徽省中药资源优势和永续利用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7-31 21:33:06
查看( 1 ) / 评论( 0 ) / 评分( 0 / 0 )
安徽省中药资源优势和永续利用
王德群,彭华胜,韩邦兴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系,安徽合肥230038)
摘要:介绍了安徽省中药资源的地理、人文等环境特点,尤其对安徽地道药材、优质药材以及特
色民间药作了概述,并提出了永续利用中药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中药资源;地道药材
中图分类号:$56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2219(2004)01—0051—03
1 安徽中药资源优势
1.1 地理优势祖国医药学发祥和发展于黄河和长江流域,安徽北有黄河故道,中有长江横贯,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而使历代名医辈出,地道及常用药材荟萃。安徽南北狭长,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境内地形复杂,山水相间,优越的生态环境为药用动植物生长繁衍创造了优厚的条件。安徽中药资源丰富,总种数居于华东六省一市之首,在全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人文优势在历史上,安徽医药学家辈出,如东汉的华佗、左慈,西晋的嵇含,南朝的徐叔响、徐嗣伯,宋代的陈文中、窦汉卿、张杲等,明代的朱柿、汪机、徐春甫、吴昆、汪昂、陈嘉谟等,清代的程文囿、郑梅涧、吴谦、程国彭等。众多的医药学家促进了地方中医药的发展。
1.3 地道药材和优质药材安徽南有皖南山区,西有大别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药资源,江淮之间和沿江的丘陵盛产常用中药,淮北平原有悠久的栽培中药材习惯。自古到今,形成了很多有名的地道和优质药材,如产于皖南山区的祁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蕲蛇(Agkistrodon acutus(Guenther))、宁前胡(Peucedanum praeruptorum Dunn)、覆盆子(Rubus chingii Hu)、山茱萸(Com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贡菊花(Dendrathema morifolium(Ramat.)Tave1.‘Gongju’)、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Delar.ex Redoute)、宣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var.brevisepala W .T.Wang et Hsiao)等;产于沿江丘陵的凤丹皮(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宣木瓜(.Chaenomeles speciosa(Sweet)Nakai)、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t Pax et Hoffm.)等;产于大别山区的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天麻(Gas.trodia elataB1.)、皖贝母(Fritillartia anhuiensis S.C.
Chen& S.F.Yin)、麝香(Moschus berezovskiiFlerov)、蔓荆子(Vitex trifolia L.var.simplicifoliaCham.)、鹿衔草(Pyrola decorata H.Andr.)、霍山石斛(Dendrobium huoshanensis C.Z.Tang et S.J.Cheng)、海螺望春花(Magnolia denudata Desr.)、潜厚朴(M.officinalis suhsp.hiloha(Rehd.et Wils.)Law)、咸秋石等;产于江淮丘陵的紫丹参(Salviamihiprrhiza Bunge)、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Wolff)、春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Willd.)、蜈(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Koch)、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猫爪草(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酸枣仁(Ziziphus jujuba Mil1.var.spinosa(Bunge)Hu exH.F.Chow)、滁菊花(Dendrathema morifolium(Ramat.)Tave1.‘Chugju’)、马勃(Calvatia lilacina(Mont.et Berk.)Lloyd)、南沙参(Adenophora stric.ta Miq.)等;产于淮北平原的亳菊花(Dendrathemamorifolium(Ramat.)Tave1.‘Boju’),亳白芍(Paeo—nia lactiflora Pal1.)、辫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ex Franch.et Sav.CV.Hangbaizhi)、板蓝根(Isatis indigotica Fort.)、亳花粉(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毫桑皮(Morus alba L )、颍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等。
1.4 民间药 在安徽民间,蕴藏着丰富的民间药物,如近年来发掘的止痛药江南牡丹草(Gymnosper—mium kiangnanense(P.L.Chiu)Loconte);治疗咳嗽药小青草(Lithospermum zollingeri DC.);治疗骨髓炎药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Miq.)w.T.Wang);治疗蛇伤药紫葳(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Loisel ex K.Schum.);治疗风湿病药土黄芪(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止血药断血流(Clinopodium umbrosum (Bieh.)C.Koch);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药吼子草(Crotalaria sessilifloraL.)、灯笼草(Physalis angulata L.);植物抗菌药百蕊草(Thesium chinense Turcz.);治疗心脏病的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Lour.)Harms);治疗肺化脓药白毛夏枯草(Ajuga decumbens Thunb.);抗炎药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l1.);治疗咽喉肿痛药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Br.);活血祛瘀药一枝箭(Ophioglossum vulgatum L.);调经止痛药物支柱蓼(Polygonum sufultum Maxim.);清热解毒药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 ex
Ying);补虚强壮药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散瘀止痛药珠子参(P.japonicus C.A.
Mey.var.major(Burk.)C.Y.Wu et K.M.
Feng);蛇伤要药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var.chinensis(Franch.)Hara);活血止痛药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滋阴药麦if,}r Epi.geneium fargesii(Finet)Gagnep.);跌打损伤药扇子七(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滋补和解毒药盘龙参(Spiranthessinensis(Pers.)Ames)等。
2 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
2.1 稳定我省中药资源优势 对我省中药资源进行全面整理研究,制定我省中药产业的发展规划,突
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中药资源发展原则。如我省的地道药材滁菊、贡菊、亳菊、祁术、霍山石斛等是我省的特产资源,应重点研究和发展;木瓜、丹皮、半夏、白芍、茯苓、天麻、板蓝根、桔梗等,全国各地均可生产,有的产量较大,而我省的宣木瓜、凤丹皮、颍半夏、汇半夏、毫白芍又以最优的质量占据鳌头,茯苓、天麻、板蓝根、桔梗,不仅量大,而且质优,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2.2 加大科研投入 近年来,已对我省地道、名优药材不断地进行深入研究,但投入力度不大,适应不了中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关于我省中药资源,有非常多的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如霍山石斛的人工栽培、百蕊草的生物学特性、断血流分类学问题、亳白芍和宣木瓜的栽培品系问题、舒州术和祁术的驯化栽培、历史名药宣黄连的崛起? ?,这些均是需要集中科研力量、加大投入、加快研究步伐以促进安徽中药振兴的重要问题。
2.3 讲究生态效应 中药的种植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区别。农业生产是单品种或少品种的大面积种植,这种种植模式容易产生病虫害蔓延。在中药种植中应注意生态效应,中药的规模效益不等于单一,中药品种的大面积种植。如能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结合起来,利用中药生态多样性,采用农.药、林.药间作,立体种植,这样既增加了效益,又保护了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2.4 根据省情,讲究实效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均重视中药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根据安徽省情和自己的资源特点,找明白的人而不是名人,共商中药发展.大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2.5 固定道地产地,避免盲目引种近年来,各地均看好中药材种植行业,看到别人种药赚钱,不根据自己的情况,盲目引种,往往失败者多,成功者少,一哄而上,悄然而下。损失和受折腾的是农民。中药生产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并有特殊的生产技术,加上历史、人文、市场诸多因素才形成地道药材,并且中药市场容易饱和,少了是宝,多了不如草。不__象粮食生产,只要生产出来,就可利用。盲目引种者,往往美其名曰“农业结构调整”,违背科学规律,步入了“越穷越种药,越种药越穷”怪圈之中。凤丹皮是我省铜陵一带的名产药材,如盲目引种到平原地区,则不成为凤丹皮了,并且以其劣质药材低价冲垮了优质药材凤丹皮的市场,造成了两败俱伤的悲惨局面。近年来的贡菊花各地纷纷引种,导致劣质贡菊花充斥市场,优质贡菊花难以销出的被动局面。
2.6 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 目前,对野生中药资源往往是掠夺式的采集,导致了安徽的野生白术、霍山石斛、短萼黄连、天麻、凹叶厚朴、杜仲(Eucommiaulmoides 0liv.)、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天目贝母、安徽贝母等一些地道药材或名贵药材等出现了濒危,甚至濒临灭绝。近年来,对野生资源毁灭性的滥采滥伐有增无减。如天竺桂(Cinnamomumjaponicum Sieb.)、细叶香桂(C.subavenium Miq).等常被砍伐剥皮;竹节参、珠子参等名贵药材,价格高昂,部分药农以采挖谋生;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大叶唐松草(Thalictrum faberi U1.br.)、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粉防己、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丹参、桔梗、明党参、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L.)DC.)、徐长卿(Cynanchum paniculatum (Bunge)Kitag.)、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Makai)等曾被大量收购,采挖者一哄而上,整个山体被搜刨一空,漫山遍野是挖过的大小洞坑,生态破坏,目不忍睹,导致了20多种药用植物在短时间遭受灭顶之灾,处于濒危状态。如再不加强保护,一旦种质资源丧失,我们这代人将是历史的罪人,更谈不上名贵中药资源的永续利用。安徽的地道优质药材,尤其是野生的优质地道药材,要建立保护区,使其有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以保永续利用。如大别山的霍山石斛、野生天麻、白前、骨碎补等;皖东的明党参、柴胡、桔梗、丹参、百蕊草、白薇等;皖南山区的白花前胡、祁术、蕲蛇、宣黄连等。
2.7 加大对安徽地道优质药材的宣传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除重视质量外,还要对地道优质药材进行广泛宣传,以便在当前市场经济中能被人发现和利用。我省的古代名贵药材宣黄连已被埋没近千年,优质地道药材宣木瓜、滁菊花、亳菊花因缺乏宣传,销路不畅,而致种植规模极度萎缩,使得其他省区的非地道品种占据了本该属于安徽地道药材的市场,这些均是惨重的教训。另一方面,安徽的一些名产药材在市场流通中却常冠以外地名称得以销售,如随着江苏茅山的茅苍术的历代开采而濒危,滁州产的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多集散南京作“茅苍术”供应;安徽大别山区的罗田苍术(A.1ancea(Thunb.)DC.subsp.1uotianensis S.L.Hu et X.F.Feng)已经有一定的种植规模,量大质优,常年出口日本等国,但商品名仍然沿袭以前苍术在汉口集散的品名“汉苍”;宣州太子参由于质量优异,栽培发展迅速,现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但缺少宣传,部分商品被冠以他名从江浙一带销往全国;大别山区盛产茯苓、天麻,往往流入湖北,成为他省的名产药材。由于对安徽地道优质药材的认识和宣传不够深入,影响了销售,阻碍了地道药材的进一步发展。在中药产业发展的今天,这种悲剧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2.8 深度开发 目前我省的中药材主要是以原料药提供市场,因而效益很低。对我省名贵、地道药材,在加大深度开发,生产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成药,以做到“药材好,药才好。”至少也要将安徽地产优质药材采用精加工、包装,以提高品质,增加效益。另外,在民间药中,有众多有效的药物值得深度开发,已开发出的断血流、百蕊草的成药就是很好的先例,还有很多民间药宝库等待我们去研究。
2.9 重视中药资源人才培养 中药资源研究的深入以人才为本,目前,全国中药资源人才奇缺。谁能掌握中药资源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谁就能在中药开发中占有主动权。因此,我们要重视和加快中药资源人才培养,并能很好地发挥人才的优势,以便科学合理地发掘和利用安徽中药资源宝库,振兴安徽地方经济,造福于人类健康事业。
my.zyy123.com/1343/viewspace-1797 25K
53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06:5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九芝堂:品质成就品牌  

     清朝顺治7年(1650年),一个叫劳澄的文人,从邻居家借来300两银子,开了一个无名牌的小药店,这就是九芝堂的前身。劳澄的长子劳楫继承家业,使药铺生意日益兴旺之时,方才觉得应该给药铺取个名字,于是劳楫就取意于其父劳澄晚年所绘《天香书屋图》(图中:植双桂,桂生九芝),以画中“九芝”为名,将药铺正式称作“劳九芝堂药铺”。
    “南有九芝堂,北有同仁堂”——说明了九芝堂在我国中医药界的地位。注重药材品质和质量,是劳九芝堂一脉相承的传统,劳九芝堂从原料采购到制作、包装上都力求货真价实、精益求精。对于成药原料,劳九芝堂通常是选用地道的上等好药材,如肉桂选用越南产的上桂,鹿茸多用西茸,制丸散用的麝香多选自四川万县,广皮则用潮州所产。为了保证成药原来的品质,还从采收季节上加以注意,如薄荷必用秋叶,蜂蜜则在冬季就将一年所用的全部收进,因为冬蜜含水分少、浓度高。同时,在成药制作工艺及包装上也非常考究,如熬制膏药的葱油要预先熬成黑色膏状油质,黄丹按季节下料,熬炼时掌握火候,药料须待油料熬至滴水成珠时方可拌入,收膏时趁热洒水入锅,让水蒸气把油烟带走,如此制成的膏药有明如镜、黑如漆、热天不流汁、冬天不硬不脱、香味浓郁等优点。此外,劳九芝堂不墨守成规,匠心独具地整理出了一本成药配方,品种多达320种,这是对我国中医药的一大贡献,已成为中华医药宝库中的灿烂瑰宝。
    改革开放以来,九芝堂与时俱进,完成了兼并、联合、合资、上市和改制改革创新五大步,从一家传统国有企业转变成一家具有创新先进体制和科学管理机制的上市公司,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九芝堂是一家浸润300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其品牌优势无与伦比。品牌的生命在于品质,今天的九芝堂对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对成药的品质要求更为苛刻,遵照“药材好,药才好”的原则,九芝堂非地道的上等好药材不用。他们在国内首创的“双盲采购招标法”,在供应商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在原材料采购上遵循“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原则,将原材料的质量放在首位,在药品生产中的10余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监控措施。
    九芝堂于2005年整合检验、现场监督、质量标准制定等多项职能组建而成的质量中心,其核心任务就是完善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实施、检查GMP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符合GMP要求。同时制订了原辅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内控质量标准,检验人员严格执行取样、检验、留样等标准操作规程,为生产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九芝堂还斥巨资,按照GMP规范设计建设的高科技制剂大楼,具备全封闭式的工艺布局,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在严格的质量管理规程下,虽然隔着玻璃闻不到熟悉的中药芳香,听不到惯有的机器轰鸣,但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九芝堂人的质量观。  
    今天九芝堂人的眼光更为宽广和深远。公司拳头产品“驴胶补血颗粒”(著名电视主持人李湘广告代言)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絮凝澄清与薄膜包衣技术在中药颗粒防潮中的应用研究”已于2005年成功申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与中药现代化,并申报了相关专利。“浓缩六味地黄丸”(著名影视演员张国立广告代言)是中国较早出口海外的中药,“六味地黄丸”的二次开发研究已通过国家“863计划”中的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的验收。高科技的生物制剂产品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创造出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免疫调节剂。九芝堂的产业目标是:继续以中成药为主,努力向生物制药西药等领域迈进。为了给大众造福,振兴民族中药,九芝堂拟建一座“中国中药博物馆”,旨在将中医中药文化进行传承与弘扬,此举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社会民众的积极拥护。   
  “九州共济、芝兰同芳”。三百年呕心沥血,化作九芝大树的根深叶茂;三百年孜孜以求,践行着始终如一的承诺:禀九州之胸怀,炼绝世之好药,拥旷代之孤诣,获芝兰之馨香。“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修德三百年,存心天自知,顺天意民心,报天地民生,九芝堂自当奋勇向前,无往而不胜!
                                              (2008年第9期 中国高新区)

www.cshtz.gov.cn/webkey/index.do?id=6485& ...
54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10:0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熬制膏方要到正规医家
2008-11-11 15:18:50  作者:  来源:丹阳日报  浏览次数:59  文字大小:【大】【中】【小】
熬制膏方要到正规医家
      11月7日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也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民间就有冬令进补,来春打虎之说。据了解最近几年来,不少市民对传统的中医药膏方进补尤为热衷,他们认为膏方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原支、原汁、原味,纯天然补品,针对性强,副作用少,非常适合年老体弱者、亚健康人群,以及长期工作疲劳者、免疫力低下者、体弱多病者冬令进补。
      但对于膏方进补,却不可过于随意,要讲究“三好”,首先是要选择有丰富经验的中医师开好方,针对个人的病证特性和体质特征,辨证论调补。其次是药材要地道。有句广告语,药材好、药才好。出药一定要到有信誉的正规医家或规模大的药店。中药材在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方面都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这样质量好的药材,才能保证有好的疗效。第三是熬制膏方一定要有好的规范的加工技艺和设施。有些市民可能贪图省事或加工费便宜,随便委托一些小药店或私人加工熬制,这样的膏方卫生质量,进补功效是不可能有保障的。比如说正规的医家熬制膏方都采用紫铜大锅,经过浸泡、文水煎熬、去渣、辅料收膏等一系列过程科学加工而成,尤其是最后收膏阶段特别讲究火候,既要保证药性充分析出,特别是一些滋补类贵重药品,又要谨防“硬、霉、焦、甜”等问题,确保膏方香酽可口。而市面上有些不规范的药店或个人为抢占市场,用煤气灶或小煤炉架起大铝锅或大铁锅熬制膏方,要知道铝锅在高温下特别容易氧化,铝还会与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分解出有害物质,这样的膏方,不仅起不到调补的作用,有可能还损伤身体,至于用铁锅那就更不用说。总而言之,熬制膏方要到正规医家,讲究“三好”不吃亏。         (李国荣 岳济克)
55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12:4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中医想说爱你不容易  
【 字体:大 中 小 】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能够真正用中医思路去看病的中医师不足3万人,而且都是50岁以上的老中医。有很多名中医的号甚至预约到半年以后,“一号难求”的现状在不断加剧。时至今日,一大批身怀绝技的老中医陆续退休,其中不少已经辞世,如果不及时抢救这些临床经验的宝库,抢救名老中医的知识,中医药学恐怕就要真正面临断源的威胁。

     古代形容一战功赫赫的名将时,常说“一将功成万骨朽 ”,虽有偏颇之嫌,但也不无道理。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家,除靠自己的禀赋悟性外,也离不开大量的临床实践。行医一生,就某一疾病能总结出一套疗效确切又无副作用的中医组方,用于患者,是每一个中医名家的最大愿望,毕竟仅凭一人之力能看的病人太少! 目前市面上的成药组方大多为古方,古人与现代人的体质已今非昔比,这种尴尬只有通过转化中医大家的成果,转化根据现代人体质开发的成果,来弥补名医资源的不足。

     从中药工艺落后到现代化的误区谈到中成药,大家总会想起大个的蜜丸和需大量服用的小水丸,这两种剂型的做法基本一致,都是把中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用水及水和蜂蜜作为粘合剂制成药丸。这种简单混合中药材粉的做法有点不可取。这些传统的剂型多以药材原粉入药,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来看,吸收差,难以保证疗效;缺乏混合煎煮,各药材间不能形成新的化合物,大大影响疗效;服用量大,保质期短,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用药需求。受西药的影响,有些中药及保健品,采用了单味药材提纯后,再混合制粒。这种做法更不可取。因为一味中药就是一个小复方,里面有多种成分,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体;再就是因缺乏混合煎煮,不能生成药材间的化合物而影响疗效。

     中成药的现代化生产,在日本、台湾都做得很成功。所采用的加工技术是在遵循中医传统理论下的现代化,即混合煎煮→超临界浓缩提取→喷雾干燥→制粒灌装。

     中药是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药物,按照中医药理论而使用。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同一种药材,会因生用还是炙用,而导致治疗方向大相径庭;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同样成分的一个组方,因添加成分的比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治疗结果。以小柴胡汤(古方)为例,同样是七味药,只要是药物的比例有所变化,其治疗的方向或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故中药还必须跟西方的植物药区别开来。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偶用复方,多则四味,无君臣佐使之说。应用时,仅生用,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更没有四性五味归经之说。以中药材生地为例,生用和熟用会导致不同的治疗方向。  好医还要配好药,名医的配方再好,没有好药材来做,还是没用。所谓药材好,药才好。因此,顾客期待那些能选用地道中药材,采用符合中医传统的先进加工工艺,出自中医名家的好产品。

www.fang120.com/about.asp?Classid=24&id=6 16K
56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15:31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一个古代公务员的短信息    十六  菜重芥姜 (1)

  第十六句 菜重芥姜

  菜,形声字。上古时期,菜只指蔬菜,《说文》中说:“菜,草之可食者。”到了中古以后,菜的范围就扩大了,把肉蛋类及熟食等主食以外的食品都包含在内了。

  芥,指芥菜,一种开黄花、茎叶及块根都可以吃的植物。《礼记》中说:“脍,春用葱,秋用芥。”意思是烹调肉类的时候,春天加葱,秋天加芥菜,把肉炒得滋滋冒油,真馋人啊。

  姜,应写作“姜”,一种草本植物,须根不发达,根茎肥大,呈不规则块状,灰白或黄色,有辛辣味,可作蔬菜、调料,也可以入药。

  “姜”与“姜”最初并不是一码事。“姜”是一条河流的名字。《说文》中说:“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意思是说我们的老祖宗神农氏住在姜水附近,就姓姜了。姜水可不是生姜煮出来的水,而是一条河流,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呢?《水经•渭水注》中说:“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岐山在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因山有两支,所以上古称“岐”,流经岐山的水就是岐水,岐水流经神农氏住的地方就是姜水。那么到底是先有姜水这个名称还是神农氏先姓姜呢?不知道,鸡生蛋,蛋生鸡,谁搞得清哪个先哪个后。

  汉字简化后,“姜”与“姜”合二为一。传说姜这种植物是神农氏发现并命名的。神农尝百草,中毒照样倒。一次神农氏在山上尝草,误食毒蘑,肚子疼得在地上拼命打滚,折腾了一个天翻地覆,吓得鸟奔森林兽奔山,麻雀鸽子回房檐。折腾了一通就累晕了。不知过了多久,神农氏被一种气味熏醒,原来旁边有一丛尖叶子的青草,闻一闻,头不晕了,胸不闷了,手脚也有劲了,于是神农氏顺手拔了一些,连根带叶放在嘴里嚼,又香又辣又清凉,还真对得起这张嘴了。过了一会儿,肚子咕噜响,垃圾往外淌,腹泻过后,中毒的症状全没了。对于这种救命草,神农氏决定给它取个好名字。因为他姓姜,就把这种植物命名为“生姜”,意思是使自己起死回生。

  这个传说夸大了姜的作用,但生姜确实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能,常用来治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咯痰咳嗽。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很多药方都含姜。中医认为生姜能够解鱼蟹毒,所以在吃鱼蟹时总要蘸一些姜汁,既调味又防毒,一举两得。传统认为湖南均州产的生姜做药材最地道,故名“均姜”,均姜入药,提高疗效,药材好,药才好。

  这句的意思是:在各种菜里面,要数芥菜和姜最好了,味道不错,价格便宜,量又足,我们一直吃它们。
book.huanqiu.com/2008-08/201988_61.html 9K
57
发表于 2009-4-16 18:32:17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如何让中药占领世界市场?根本的一条就是把中药复方的适应症用现代语言说清楚!因为中医具有方证对应的原则,因此,把中医的证必须运用现代语言说清楚。因为现代社会的医学语言以西医为主流,那么首先就要求把证运用西医语言表述清楚。例如承气汤类的适应症是什么?首先要求把阳明腑实证运用西医语言表述清楚!阳明腑实证就是肠梗阻!那么,承气汤类的适应症就是肠梗阻。这样,中药就能够为世界普遍接受!
     另外,制剂改良。口感与煎熬中药的问题,颗粒剂基本能够解决问题。
     其他,就是政治与经济学的责任了。
58
 楼主| 发表于 2009-4-16 18:49:00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欣见李老关注中药问题!
59
发表于 2009-4-17 11:07:03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请教:粪清与人中黄。现在为什么没有了?具有什么作用?
60
 楼主| 发表于 2009-4-17 11:18:02 | 只看该作者

地道中药材的议论辑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农副产品库 >> >> 正文 人中黄详细说明
产品简介: 【药用】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详细说明: 【药用】本品为甘草的加工品。取两端有节的嫩竹筒,在其一端钻孔,将甘草粉从孔内装入,压紧,以融化的松香将孔封固。冬月浸粪坑中四十余天,取出,用水漂清,悬临风处,阴干,破竹筒取甘草,晒干备用。 【性味与归经】甘、咸,寒。入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斑疹紫暗,或高热发狂,以及咽喉肿痛、丹毒等症。 本品以甘草为主,经加工制成,具有清火解毒的功效,对于上述各种实火热毒的病症,可配合清热解毒药物如石膏、黄连、连翘、玄参等同用。
www.nfcpgx.cn/cp_view.asp?id=486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4月17日 11:22am 时添加 -=-=-=-=-
金汁  一种中药的名称,又名金水或粪清。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取僧人的大便装入竹桶内,密封好后在地下挖一坑,埋置于泥坑内,大约半个月后,取出竹桶,取其上清液入药即为金汁。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常与生地、水牛角等清热凉血药同用。
baike.baidu.com/view/702214.htm

-=-=-=-=- 以下内容由 却波渔翁2009年04月17日 11:24am 时添加 -=-=-=-=-
另:赵绍琴温病学讲稿对此亦有讲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04:08 , Processed in 0.08677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