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坛中医资深专家太白侠揭示中医本质

[复制链接]
511
发表于 2014-12-11 07:34:53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0 22:09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 ...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翻译:知道自己什么是不应该了解的,这是明智;不知道自己什么是应该了解的,这是毛病(错误)。唯有错之错,才可不错。圣人不犯错,让错犯错,就会不错。

解析:这是对《第七十章》的进一步阐述,若说《老子》关于自然哲学的论述,让人难以理解是有可能的,但关于社会哲学的论述,还让人难以理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父母对子女的慈爱可以换来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浅显易懂;君主对黎民的慈爱可以换来黎民对君主的拥戴,就晦涩艰深?恐怕是想多了,辩证法用瞎了。

其实,这一章《老子》主要想阐述的还是哲学命题,即对立统一的否定之否定。病犯病了,岂不是不病了。有所知而有所不知,是圣人的品德,这就是《老子》想说的。什么是知不知?比如《第六十五章》“善为道者,非以明民”,若是知不知,就是上。什么是不知知?比如《第五十七章》“我无为,而民自化”,若是不知知,就是病。这也体现在儒家的思想当中,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第七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512
发表于 2014-12-11 09:13:2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1 07:34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翻译:知道自己什么是 ...

给太白侠捎句话:
      科学化中医学出现!建议您在学习古中医与古文化时,也要兼顾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可上百度网搜:人的内外散热系统李开弟!

点评

开弟兄,太白侠对你的研究非常欣赏,也鼓励你找穆拉德,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推广。若是理论突破,就找个国际性刊物发表;若是有药物发明,就联系药厂转让技术。 在这个论坛宣传宣传就可以了,不必太认真,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1 11:36
513
发表于 2014-12-11 11:36:24 | 只看该作者
LIKAIDI 发表于 2014-12-11 09:13
给太白侠捎句话:
      科学化中医学出现!建议您在学习古中医与古文化时,也要兼顾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 ...

开弟兄,太白侠对你的研究非常欣赏,也鼓励你找穆拉德,尽快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得以推广。若是理论突破,就找个国际性刊物发表;若是有药物发明,就联系药厂转让技术。

在这个论坛宣传宣传就可以了,不必太认真,对你的帮助不会很大。每一个中医人都有闪光点,但每一个中医人都自以为这个闪光点是太阳,岂能让你光芒四射?
514
发表于 2014-12-11 12:26:07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1 07:34
《第七十二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点评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威与威,无与无,厌与厌,分别具有相对的含义。威,金文(戌,)、(女),本义:对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1 13:07
515
发表于 2014-12-11 13:07:24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1 12:26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 ...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矣!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注释:威与威,无与无,厌与厌,分别具有相对的含义。威,金文(戌,)、(女),本义: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儆效尤。《尔雅·释言》:威,则也(注:则,铡也)。威,畏也,可畏惧也。

狎,驯犬。《说文》:狎,犬可习也。

居,居家置业。生活,生存。

见,看到。《说文》:见,视也。自见,自己看到自己,自我欣赏,固执己见。同见《第二十二章》《第二十四章》。

翻译:一旦黎民不再畏惧你,则你的恐惧就来了。没有你驯服黎民怎么生存,就没有黎民厌弃人生。唯有你不讨厌,才不遭黎民厌恶。因为,圣人会认清自己却不自我欣赏,爱惜自己却不自以为贵,所以,你应该放弃自我欣赏、自以为贵,选择认清自己、爱惜自己。

解析:这也是孟子的民贵君轻社会政治思想。法律即德(仁义礼忠信),本来是坚持人人平等、抑恶扬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当把礼做为唯一法律时,就成了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工具。美国《时代周刊》编著的《人类1000年》选登了毛泽东的一句著名语录: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一旦人民不堪承受剥削和压迫,向反动势力以死抗争的时候,统治阶级的末日也就到来了。这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纵观历史,反动统治一旦出现无法挽回的政治危机,就会被一个新的朝代所代替。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家思想加快了朝代更替的频率。

《第七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516
发表于 2014-12-11 13:15:40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1 13:07
《第七十三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先生译的好!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点评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勇于,积极,不推诿。 繟,本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1 17:40
517
发表于 2014-12-11 17:40:21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1 13:15
先生译的好!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 ...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注释:勇于,积极,不推诿。

繟,本义:宽松的丝带。引申:舒缓,坦然。

是以圣人犹难之。语义与《第六十三章》有所不同,前指主动,后指被动,犹豫为难。

翻译:勇于敢为则死,勇于不敢为则活,这两种勇于的后果,或是有益,或是有害。大自然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即便是圣人也琢磨不透。自然规律就是,不争斗却善于取胜,不言语却善于呼应;不召唤却自动而来,散漫却善于规划。自然的大网,极其恢弘,虽然宽疏却绝无漏失。

解析:这是《老子》阐述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利害。一个系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正是《老子》自组织思想的核心所在。《老子》的无为,并不是全天下都无为,而是,统治阶级无为,天下人任意而为。不用统治阶级干预,天下人自会自我完善。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现代混沌管理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混沌管理是指建立在可度量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上,赋予被管理者让渡利益,超出其期望,催发其积极性动力,实现即期目标管理效果的最大化,同时服务于下期管理目标的高效实施。

《老子》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给个甜枣再打一巴掌,把无为和敢为的利害关系阐述得相当详尽。

《第七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518
发表于 2014-12-11 23:27:2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1 17:40
《第七十四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点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注释:奈何,如何,怎么,用反问的方式表示没有办法。 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2 19:59
519
发表于 2014-12-12 19:59:32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4-12-11 23:27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人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而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注释:奈何,如何,怎么,用反问的方式表示没有办法。

奇,不正,奇招,诡计,阴谋。《说文》:奇,异也。

执,甲骨文(枷锁)、(一个人伸出双手),本义:枷锁铐住逮捕拘押。

司,主持,主掌。《小尔雅》:司,主也。司杀者,主掌杀人的(法律),只有“义”(抑恶扬善)具有这个权力。

大匠,高级木匠。

斫,砍。代大匠斫,代替高级木匠砍木头,越俎代庖。

翻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想使人总畏死,而耍阴谋诡计的,我得捕而杀之,谁还敢耍阴谋诡计?永远有执掌生杀的法律去杀人,而代替法律杀人的,就是代替木匠砍木。切记,代替木匠砍木的,没有不伤自己手的啊!

解析:此章是对《第六十五章》以智治国的进一步阐述,君主无为,是针对天下的,而对自己的机器则必须有为。有为而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辩证法的灵活运用。这里指出三点,一是,以智治民,以阴谋诡计恐吓或威胁人民的;二是,以礼代义,以行政代替法律或干预法律的;三是,以下代上,篡改上令或不执行上令的,都是死罪,而非小错。君主不必防民,必须防官。

《老子》似乎早有预见,有商鞅的连坐法,以礼代义。也早有预见,自找死路,断送了自己,也断送了秦朝,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者矣!秦国的命运就是,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旱已。

《第七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520
发表于 2014-12-12 22:36:5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4-12-12 19:59
《第七十五章》零态理论应该有发挥余地,请智海注释、翻译并解析一下: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点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释:饥,金文(食,食物)、(几,小桌),本义:餐桌上没有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2-13 09:2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05:13 , Processed in 2.9223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