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不留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现代中医要迫切解决的更关键问题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8-11-9 03:10:42 | 只看该作者
糖皮激素能不能治愈慢性肾炎,慢性炎症。
为什么不能治愈。
在急性炎症中用抗生素激素都有可能治愈炎症。
因为细菌或病毒都是产生炎症的主要原因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方面是中药治的症状反应。
都会产生非生理的物质扩散,而有非生理信号加强的免疫反应,而变成炎症反应。
用抗生素就消除了炎症反应主要原因的其中一部分,扩散物质减少密度级。
虽然激素不能有直接的阻止炎症反应的开始部分,却能在炎症中间反应级有阻断炎症反应的作用,其结果也是减少或不让炎症发展扩大了。
而在慢性肾炎炎症中不用不能用抗生素,说明已经没有细菌了。
这一主要物质扩散源不存在了,但是又产生了新的扩散反应物质源了。
由于新的扩散物质源的物质不是像细菌之类,可以在有限时间内被清除的。
而可以减少一个扩散物质密度级,产生过度免疫反应的扩散物质密度级,不会因用激素而减少,病理信号物质总可以产生,炎症就永远不能治愈。
虽然用激素可以在炎症中间反应级有作用,但是却不能消除扩散物质源及源物质的扩散,就不能治愈慢性肾炎炎症。
42
发表于 2018-11-9 04:00:26 | 只看该作者

黄芩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口苦。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
43
发表于 2018-11-9 04:03:58 | 只看该作者
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 [5]  

按产地可分成美国、中国东北、朝鲜人参。同一品种由于气候不同,前者的参面横纹比后者更明显,进口人参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


性味:味甘、微苦,性温、平。归脾、肺经、心经。补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 [4]  

1、《本经》:“味甘,微寒。”

2、《别录》:“微温,无毒。”

3、《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入脾、肺经。

1、《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2、《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3、《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4]  

主治: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用于气短喘促,心悸健忘,口渴多汗,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4]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4]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4]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4]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4]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4]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4]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4]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4]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克,大剂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4]  

禁忌:

1、实证、热证忌服。 [4]  

2、服人参当天或24小时内忌萝卜,忌茶,辛辣或者刺激性食物。

3、《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4]  

4、《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4]  

5、《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4]  

6、《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4]  

7、《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 [4]  

8、《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动紫石英。” [4]  

9、忌与葡萄同吃营养受损,葡萄中含有鞣酸,极易与人参中的蛋白质结合生成沉淀,影响吸收而降低药效。

10、忌用五金炊具。
44
发表于 2018-11-9 05:30:25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系、证态概念体系与中西医融合[J];医学与哲学;2001年03期

            
1 中、西医理论体系与参考系
经典力学建立在绝对时空观的基础上。运动是绝对的,但是对运动的描述却具有相对性。要确定一个质点的位置,或者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都必须选择一个或几个彼此没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这些被选来作为“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去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站在匀速行驶的车厢中的人,放手落下一个小球,车上的人看到小球垂直自由下落,地面上的人看小球呈抛物线运动。再如以地球为参考系人造卫星在一个近乎圆形的轨道上绕地球运动;而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的轨道呈波纹形[1]。参考系不同,对同一现象的描述不同,甚至相反,这就是描述运动的相对性,对于同一现象的不同描述都只是相对真理。“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真理性。”。当把参考系的概念引伸到医学领域时,中、西医对疾病的不同认识也是因为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中医是相对真理,西医是相对真理,现代医学也是相对真理。病人是客观存在,患者就医时首先展现在医生(中医和西医)面前的是一组症状和体征,是疾病动态全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此时病人只存在一种病理状态(中医表述为证,西医表述为病理状态),分别使用中药或西药,同一病理状态消失,病人痊愈,在这一过程中对同一状态所产生的不同表述,是因为对同一状态使用了不同的参考 系。尽管参考系不同、表述不同,病人痊愈是一致的,说明中医和西医有内在的联系,可能在不同的参考系中存在着共同的参考物。对病理状态(证)的表述,中医采用的参考系是脉象、舌象、症状和体征;西医采用的参考系是症状、体征及各种实验检查,包括各种化验诊断、病理诊断、影像诊断及遗传学诊断等。可见症状和体征是其共同参考物。
在疾病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处于一定阶段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组合,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中医表述为证,西医表述为病理状态,因此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概念体系。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产生一个新概念,我们称之为证态[2]。症状和体征是临床医务人员赖于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3],也是判断疾病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症状是指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病人的感受。体征是医生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4]。中医和西医对于同一症状及体征的表述,有些是一致的,有些是不一致的。例如:发热、恶寒、腹痛、恶心、呕吐、咳嗽、昏迷、瘫痪、压痛、包块、黑便、黄疸、红肿等是一致的;也有许多是不一致的,例如:中医的痞塞、厥冷、脚挛急、脐下悸、身热不扬等,西医没有这类描述,但是可以通过中、西医的交流得出共同的认识,如厥冷是指四肢发凉、脐下悸是指腹部肌肉跳动、脚挛急是指腓肠肌痉挛等。通过中、西医的交流可以对常见症状及体征规范化,这样中、西医有了统一的参考物,各个证态才能规范化,中、西医的融合才有可能。
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已被许多学者论证。不可通约,按照库恩的说法,是指“能将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并因而在它们之间逐点比较的共同语言是没有的”[4]。就是说,二者“没有共同的量度”。没有用来判定其优劣的一组共同中性标准。从两种不可通约的理论体系看世界,得到的印象和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中西医正是这样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5]。医学和其他科学一样,其理论体系都是一种概念体系,概念集合[6]。“从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其最大的困难仍然是理论上的……首先是概念上的”[7]。在临床医学范围内,诊断思维所使用的思维形式主要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疾病的诊断在概念的系统流易中形成,在判断的辨证中确定,在推理的绵延演进中告立。这个诊断逻辑过程及所遵循的逻辑原则中、西医是一样的,应当充分认识到的是概念的移易是在自身的概念系统中进行的,一般地说从西医的概念中是移易不出中医的概念来的[8],反之亦然。由于概念体系的不同,以致中、西医的概念不能相互移易,形成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所以对同一病人得出两个不同的诊断。
2、中西医的中介概念体系——证态体系
“科学本质上是互相联系的”,当今各类科学、各门学科、各种技术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整个科学界如此,同属医学范畴的中、西医在本质上也是互相联系的,没有理由不融合,事实上早已处于融合的过程之中,只是在理论即概念体系上没有融合。恩格斯说:一切差别都在中间阶段融合,一切对立的东西都经过中间环节而互相过渡。那么,在中西医理论即概念体系之间是否存在中间阶段、中间环节?有无共同参考物?能否创造一个中介概念体系将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并成为它们之间逐点比较的共同语言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中、西医之间存在着中间环节、中间阶段,症状和体征是其共同参考物,证态概念体系是二者的中介概念体系,证态体系能将中、西医两个理论完全表达出来,能使中医体系中的证与西医体系中的病理状态逐点融合,使中、西医的概念通过证态这个中介实现相互移易, 实现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融合。我们在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 性的 探讨 [9],对中医外感热病学的主要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现代感染病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病理状态,证与病理状态的融合产生了一个新观念,我们称之为证态。在“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一文中对证态的属性作了初步探讨,可以看出证态概念体系能够成为中、西医的中介概念。在“热实结胸证再探讨”[10]一文中论证了热实结胸证与急性腹膜炎、内科急腹痛与痞证及小陷胸汤证、大承气汤证与肠梗阻、大柴胡汤证与胆胰急性感染、热入血室与急性盆腔炎、太阳蓄血证与盆腔脓肿等,都具有相融性,这些证态基本上涵盖了常见的感染性急腹症。我们还论证了感染病中的水电解质紊乱诸病理状态与中医外感热病学中相应证的融合;外感热病中的厥证,按照《伤寒论》的定义:“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其实质是组织微循环灌注量不足,其中寒厥诸四逆汤证与低血容量休克的微循环障碍时相变化一致;热厥与感染性发热一致;蛔厥与蛔虫梗阻胆道引起的神经性休克一致;痰厥与消化道积食、食物中毒一致;气厥四逆散证与消化道慢性疾病致营养不良性低血压一致。这些证态构成了一个中介概念体系,把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逐点沟通并融合。
3、中西医治愈标准的重新定义
症状和体征也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对于治疗效果的评定中、西医的标准也不同。中医注重于症状和体征的消除,西医更注重形态学及可测量指标的正常。如扁桃体炎,西医把扁桃体摘除即认为治愈,而术后出现的咽干、咽痒、干咳、咽黏膜慢性充血等则不予考虑,中医则认为疾病并未治愈,而且有许多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再如食道癌,中医药可使症状缓解,认为有效,西医则认为无效。所以,中、西医都有不足之处,都是相对真理。如果把治愈标准定义为:病理形态的消除、可测量指标正常、症状和体征的完全、永久消除,中、西医就有了共同标准,这个标准符合现代医学摸式。这个标准还能使中西医的治疗方法有机融合,例如,对扁桃体炎的治疗,在手术前使用抗菌素或/和中医药治疗,手术后使用中医药治疗,这种治疗模式具有普遍意义。
小结:中、西医采用了不同的参考系,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及概念体系,由于概念只能在自身系统内流易,因此中西医的概念不能相互移易,形成了中、西医两大理论体系的不可通约性。找出中、西医的共同参考系,创立中介概念体系是中、西医融合的正确途径之一。
本文承蒙西安市卫生局陈希宝局长审阅指导。参考系部分请教了(西安)空军工程学院航空电子工程系毛惠民副教授,谨谢。
参考文献:
1  许行可 张晓  张庆福   物理学概论(上)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20
2 李同宪  李月彩  中西医融合与证态新概念     医学与哲学,2000218):50——51
3  李宗明 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     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9 3 再版前言
4  扬志寅 诊断学大词典  北京: 华夏出版社19933
5  张文 医学概论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105
6  张文 医学概论    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 199783
7  陈利国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学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7:前言   
8  李自才 方法论全书[ ]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844847
9  李同宪 李月彩  中医外感热病学与现代感染病学两大理论体系可相融性探讨  医学与哲学 19992011):5152
10  李同宪 李月彩  热实结胸证实质再探讨  陕西中医2000213):141142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8-11-9 05:36:06 | 只看该作者
    请注意,我发的帖子,是2000年与2001年在《医学与哲学》杂志上发表的。
46
发表于 2018-11-9 08:55:22 | 只看该作者
现代中医要迫切解决的更关键问题
-------------------------中医就是中医,中医是人之医,人生天地气交之中,没有什么古代,现代之分。中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中医的人体结构,中医的生命运动,中医的三阴三阳体系,要解决中医问题,解铃还需系拎人,唯一之道,还得读内经,伤寒

点评

赞成。 既为中医,便要遵经典,以经典为本,为源、为根,为基;无论古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9 09:05
47
发表于 2018-11-9 09:04:38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9 00:55
现代中医要迫切解决的更关键问题
-------------------------中医就是中医,中医是人之医,人生天地气交之 ...

     证态,来源于《伤寒论》;象态,来源于《内经》。
48
发表于 2018-11-9 09:05: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柴胡汤 于 2018-11-9 09:07 编辑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9 08:55
现代中医要迫切解决的更关键问题
-------------------------中医就是中医,中医是人之医,人生天地气交之 ...


赞成。
既为中医,便要遵经典,以经典为本,为源、为根,为基;无论古今。观今之官办中医(中医院),是西化的中医而非真正的中医,这是疗效下降,被患者抛弃的原因。
49
发表于 2018-11-9 09:07:13 | 只看该作者
近百年中医科学化失败有很复杂的原因
-----------------------中医科学化的实质是中医西化,是否定中医理论的愚蠢行为。中西医是两股道上平行跑的车,碰到一起,车翻人亡。

点评

比如,上月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一位75高令的老妇人,当天各方面正常,唯觉消化不好,血糖偏高。家属叫来医生询问,医答无事。又见监护出现房颤,医说无事。话音未洛,病人喘息颤动,脑昏迷。枪救脱险。当晚,枪救数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9 09:39
50
发表于 2018-11-9 09:39:0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8-11-9 09:07
近百年中医科学化失败有很复杂的原因
-----------------------中医科学化的实质是中医西化,是否定中医理 ...

比如,上月在重症监护室见到一位75高令的老妇人,当天各方面正常,唯觉消化不好,血糖偏高。家属叫来医生询问,医答无事。又见监护出现房颤,医说无事。话音未洛,病人喘息颤动,脑昏迷。枪救脱险。当晚,枪救数次,医说是心血管,要微创支架,结果是手术成功,病人丧命。我不解的是丧命的手术是成功的手术吗?
  若中医遇此病,病人一切正常,唯脾胃有证,应从胃气入手,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亡,附子理中加吴萸,定然一剂救命。西医看重的血管,中医看重的是血源,中西咋结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5:39 , Processed in 0.05221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