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金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新之难,难于上青天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8-8-5 16:12:41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09
比如您文章里说,薏米与糖尿病,那个说法是不对的。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中医特色”。
笔者认为,中医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是“天人合一观”。所以,“医学殖民主义”不一定会淡化中医特色,关键是看谁对谁殖民。毕竟,我国医学战略(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中的“中西医结合”是保障我国人民健康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对中医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所谓“挑战”是指其有可能步入西化误区即被西医殖民;“机遇”是指中医可乘机利用“天人合一观”对西医殖民。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而薏米降糖的药理是通过西学方法认识到的。那么,面对血糖高兼湿邪内困的糖尿病人时,在不知其他健脾化湿药(如茯苓)有没有降糖作用的情况下,可选薏米。其中,薏米降糖是治标的;健脾化湿是治本的。
若我们放弃薏米药性而只用其药理降糖时,就成了“中医西化”。其体现在临床上,就是疗效的降低乃至病情的加重。例如,糖尿病人的病机为阴虚内热时,我们若不审察病机却仍用薏米降糖,不但糖降不下来,还会加重口干舌燥而出现很多副作用。可见,抛弃药性不但会影响疗效,也使中医没有了立足之本。
此例中,薏米降糖的药理虽然来源于西医的理念(机械还原论),但因其是在用药性的基础上用药理,即以“天人合一观”统领全局,所以,这种情况不属于“中医西化”而属于“以中统西”。就像借助西学的拼音认识汉字不属于“西化”。可见,“以中统西”体现出来的核心理念也是“天人合一观”。
再如,青霉素是西药。当我们用其杀菌抑菌时,青霉素还是西药;当我们用其苦寒清热解毒时,青霉素就成了中药即“西药中用”也可称为“西医中化”。
总之,不管你用什么诊断方法,也不管你用中药还是西药,“用药性”才是中医,用药理则属于西医方法。所以,解决中医西化问题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而应该在保持“用药性”主导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天人合一观”包容西医药理。否则,不利于“以中统西”。毕竟,在不西化的情况下,掌握药理知识对中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当然,这不是说让中医去搞中药药理(物质成分)研究。而是说,西医搞出后,我们直接拿来用即可。这样,既避免中医干西医的活,也有利于将“用药性”作为优先选择而保持中医特色和优势,且有利于选药,还能提高疗效(即标本兼治)。
不难看出,现在中医所处的困境,就像我们长时间不给暖气炉加煤,底火不多了,直接加煤很容易压灭底火。若先给底火上放适量晒干的玉米芯,再适量加煤,就容易重新点燃了。其与前述的“借助西医药理选择薏米治疗糖尿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中,玉米芯易引燃却不能持久,就像掌握药理治病的方法容易,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而煤的燃烧持久但不易点燃,就像药性虽然治本,但整体掌握药性治病的方法不易,导致中医成才周期长容易使初学者失去信心,就像前述的“直接加煤容易压灭底火”。故只有将药性与药理完美融合于“天人合一观”,才能缩短中医成才的周期,加快复兴中医的步伐。
此例形象的说明,用药理虽然对复兴中医有作用,但与用药性相比,相差很远。所以,用药理只能适可而止,用药性则可尽情。毕竟,很多疾病的治疗只用药性即可解决。就像暖气炉底火充足的情况下,直接加煤即可。这里,复兴后的中医就像熊熊燃烧的炉火。
很多人都说,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而且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原因在于,“天人合一观”的天可用阴阳五行表达;但阴阳五行的应用(不管本义的阴阳五行,还是引申义的阴阳五行)解释不了中医包容西医药理(如薏米降糖)的问题;而阴阳五行提供的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却能统筹解决所有问题。所以,阴阳五行与“天人合一观”的关系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医理论与临床是围绕药性做文章的;西医理论与临床是围绕药理(物质成分)做文章的。若不借助“天人合一观”为中医争得话语权,不但会导致中医“用药性”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也会导致人们继续用看待西医药理的方法看待中药,使更多的中药被扣上毒副作用的帽子而被禁用。所以,“天人合一观”对复兴中医意义重大!

点评

西药中用不是倒退。原因在于,西药中用用的是药性,而药性是治本的,药理是治标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6 09:06
西药中用是倒退,是把清晰,打到糊涂堆里。  发表于 2018-8-5 21:09
42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19:44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12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 ...

【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方式(天人合一观)才是中医治病的核心】

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那么,天人合一观,以什么来辩证论治??

点评

天人合一观是以思维方式的身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5 16:2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21:59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12
6、如何运用“天人合一观”解决临床问题?
最近,中国中医药报有一篇文章标题是“警惕医学殖民主义淡化 ...

例如: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通过中医方法认识到的;

那么,请教,中医是以什么样的方法,来认识到到的?

点评

那就改成中药薏米健脾化湿的药性是中医的认识;而薏米降糖的药理是西医的认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5 18:52
44
发表于 2018-8-5 16:22:24 | 只看该作者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16:19
【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不能保证中医师开出的方剂都是正确的。所以,完美无缺的中医思维 ...

天人合一观是以思维方式身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45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24:49 | 只看该作者
高智海 发表于 2018-8-5 16:22
天人合一观是以思维方式的身份在治病过程中发挥作用的

所以,你认识的天人合一观,还是辩证法的思想认识
46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26:06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天人合一观,太笼统,而辩证法,就很具体了。

点评

天人合一观能提高人们道德水准。这样,既可和谐医患关系,也可缓解或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而导致的中药质量下降,还能抑制人们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危害人类生存。这就是“上医医国,中医医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8-6 09:14
47
 楼主| 发表于 2018-8-5 16:33: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这是导致西医看不懂中医学,用西医学的方法研究中医,无法研究中医学的一个原因。
48
发表于 2018-8-5 17:42:53 | 只看该作者
上天入地都是难事,但是喝了一种水就不是难事了。杨老师一楼故事讲的好,必须点个赞。
49
发表于 2018-8-5 18:1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8-5 10:15 编辑
杨金峰 发表于 2018-8-5 07:35
古代理论中医学,有三个特点。
第一,他是一门抽象和简化的医学。因为,阴阳五行学说本身,就是一个抽象 ...

我们知道,古代理论中医学讲究的是对症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所以有些人说,中医学不是治病的医学,而是治症的医学。无论是中医学的诊断,还是中医学的治疗,都是从疾病的症状上,来诊断疾病的,如中医学的四诊,望闻问切。望闻问切是看不到疾病物质的,他只能看到疾病的表现症状。其实,这个症,就是非正常的生理症状。其实,非正常的生理就是疾病,但是,这个认识疾病的方法,是从生理的角度,来认识的。所以说,古代理论中医学,是生理医学,因为,这个医学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针对的非正常的生理现象的。所以,这就决定了古代理论中医学,是一门生理医学。

——症,就是非正常的生理症状,非正常的生理就是疾病。这段话较让人费解。

症状,是病人主观的不适,广义的症状还包括病人的体征改变。症状是病理过程过程或状态的外在表现,对于中医言,病理过程或状态就是疾病。所谓的辨证论治,有是证用是治,就是治疗病理过程或状态。

对于中西医医学的区别,个人曾经提出过,西医的疾病诊治模式,是病因诊治模式。而中医的疾病诊治模式,辨证论治模式,是病理诊治模式。






50
发表于 2018-8-5 18:14:07 | 只看该作者
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临床病症诊治角度出发,只是对病因诊治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不是质变,从病因诊治模式到病理诊治模式的转变,才是医学诊治模式的根本转变。
  
所谓病因诊治模式,其核心是把病因作为疾病的本质,以病名(实质上是一种以病因为核心的疾病观的外在表现形式)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所谓病理诊治模式,其核心是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前者是西方人类在和传染病、流行病长期斗争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诊治模式,其在人类诊治传染病、流行病曾经发挥,并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但对非传染病、流行病(参照中医的说法,我们且谓之内伤杂病)继续套用这一诊治模式,则是有极大缺陷的。因为传染病、流行病与内伤杂病在性质、特征上是有根本不同的。传染病、流行病的病因单一明确,引发的病理改变复杂多变,故我们在诊断治疗时,应以病因为重点,以病因为诊治过程的枢纽。内伤杂病则不然,其病因复杂多样,有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心理的、社会的,一个病因可以引起若干个病理改变,一个病理改变可以由若干个病因引起,且病因的找出有时对治疗难以有实际指导作用。这时,我们应当以机体内在的病理改变作为诊治的重点,以内在病理改变作为诊治过程的枢纽,以内在病理改变为诊治单位,去解释症状,去讨论不同病理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去讨论它的病因病机,它的转归预后,它的治则治法。一句话,对于内伤杂病,我们应当用病理诊治模式。
  
中医对内伤杂病进行脏腑辨证论治,其本质是什么呢?其本质就是病理诊治模式(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其与现代医学的矛盾,本质上就是病理诊治模式和病因诊治模式的冲突。为什么我们学西医的对中医难以理解,学中医的对西医难以理解,其根源在什么地方呢?根源正在于此。
  
从实践出发,在诊治传染病、流行病时,病因诊治模式是优越的。
  
在诊治内伤杂病时,则病理诊治模式是优越的。在诊治内伤杂病时,西医应当向中医学习,学习中医辨证论治的思维过程、诊治模式——把内在病理改变作为疾病的本质,以内在病理改变为病症诊治过程的枢纽。


也谈医学模式的的转变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37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17:17 , Processed in 0.1190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