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中医病案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9-5-31 06:33:38 | 只看该作者

桂二麻一汤快速治愈银屑病刍探
时间:2019-05-27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瑞张英栋
  有不少银屑病患者在发病之前有感冒发热治疗史——发热时经过口服药物或针剂治疗,症状减轻后1~3周内出现皮损。这类患者属于误治而“表证未解”,类似《伤寒论》中“伤寒表不解……”“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伤寒六七日……外症未去者。”为邪气“郁”而发作银屑病。针对这类问题,可以“从表而解”,桂二麻一汤是一种选择。
  典型案例
  渠某,男,32岁,吕梁人。2019年4月2日因“全身散在斑丘疹2个月,伴关节游走性疼痛2周”为主诉,入住广汗法纯中医病房。2个月前因咽部疼痛伴发热,于当地医院以退热针剂注射治疗2次,注射后全身汗出较多并热退。热退后10余日全身散在出现少量点滴状斑丘疹,上覆鳞屑伴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银屑病”,口服中药及注射长效青霉素治疗,皮损逐渐增多。2周前出现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无关节变形及活动受限。刻下:全身恶寒、下肢明显;平素汗出较多,尤以头背部明显;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遇冷加重。脉左关弦紧,右关紧,舌质红,苔白腻。
  患者游走性关节疼痛属于表证未解,邪气留恋于关节;平素恶寒及汗出较多,一是考虑感冒发热治疗不当,疏泄肌表;二是考虑患者体质问题,卫外不固。治以固卫疏表,桂枝二麻黄一汤,具体药物为:桂枝8g,赤芍6g,生姜6g,麻黄3g,杏仁2g,甘草6g,大枣5g。
  4月3日(入院第2天):嘱患者每日15点之前每隔1.5小时服药1次,从0.5剂起,每次服药在前次基础上多加0.5剂(广汗法之将息法),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的风险:心率、小便、睡眠、食欲、精神、汗出(广汗法之“服麻黄五看”),同时观察得效指征:汗出、关节游走性疼痛及身体恶寒的变化。当日共服药5剂,症状变化:①出汗逐步减少。②身体自觉有温热感,恶寒感明显减轻。③游走性疼痛较之前明显减轻。
  4月4日(入院第3天):共服药15剂。入院检查结果回报,肝功:丙氨酸:94.2(正常9~50),偏高;抗链O:867(正常值0~200),高。症状:①出汗可控。②身体温热感明显,下肢变温。③皮损肉眼可见回缩趋势。④游走性疼痛基本消失。⑤晨起自诉有痰,呈黄色,易咳出。
  4月5日共服药23剂。
  4月6日共服药31剂。
  4月7日共服药39剂。症状:汗可控,下肢转热,皮损颜色变淡,全身皮损消退明显,游走性疼痛消失,轻微上火,咽部不疼。因服药量较多食欲欠佳。
  4月8日(入院第7天)出院。患者住院1周,服药6天,住院期间共计服药122.5剂,桂枝共服980g,麻黄共服367.5g,赤芍、生姜、甘草各735g,杏仁共服245g,大枣共服612.5g。出院带药为桂枝汤及小柴胡汤按比例调整服用。
  4月15日(出院1周后)随访,患者全身汗出较少,偶有一过性关节游走性疼痛。舌苔腻偏右,舌质淡红。检查回报:抗链O:836(正常值0~200)较前降低。
  4月22日(出院2周后)随访,诸症均好,抗链O:759(正常值0~200),继续降低。
  心得分享
  先来强调本案的风险:广汗法治疗体系认为麻黄的核心功效是“发其阳”(语出《金匮要略》),通过“发其阳”实现其“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宣通闭阻”等诸多功用。李心机教授解释小青龙汤时这样表述:“用麻黄者,以麻黄发其阳故也,不用麻黄者,亦因麻黄发其阳故也”。“发其阳”可以发心阳,也可以发肾阳。麻黄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以下不利影响:①心律异常;②小便不利;③入睡困难;④饮食障碍;⑤汗出过多等。这些现象需要及时发现,出现时应立即停药,一般停药后这些症状会很快消失。
  桂枝二麻黄一汤的核心功效是轻发郁阳。桂枝二麻黄一汤出自《伤寒论》第25条,与其相关的是第23条的桂枝麻黄各半汤和第27条的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第48条“……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中“阳气怫郁在表”可以高度概括第23、25、27三个条文病机,即都是表郁轻症,因失治误治(发汗过度)导致正气有损而无力使余邪全除,或者旧邪已去,复感少量新邪,少量邪气扰于肌表,与正气呈相持状态。与这三方表郁轻症病机相对应的治法便是“轻发郁阳”,这三方都属于“轻发郁阳”的经方。
  本文患者选用桂二麻一汤的关键在“阳气怫郁”的量和“怫郁在表”郁的程度。如果“阳气怫郁”的量更多,则选择桂枝二越婢一汤,郁闭的程度更重则选择桂麻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则相对重用桂枝汤,目的在“固卫”,少佐麻黄汤来“疏表”,故开闭的程度不及桂麻各半汤;用了麻黄和杏仁的配伍,而没有用麻黄和石膏配伍,故只是靠开腠攻表来发散郁阳,还没有到边开边清的程度。
  广汗法体系经常在谈“发热为百病之源,误治为万病之本”,该患者银屑病发病就与感冒误治有关。患者平素汗出较多,肌腠本就疏松,虽有表证但“大汗之”属于明显误治,而关节游走性疼痛,一是邪气未得正常祛除,二是汗后复感风寒之邪引起的。针对误治发热带来的复杂情况,“轻发郁阳”兼顾了不可不表与不可过表,是较好的选择。本案中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将息法取得快速的效果,就是既强调了“表证”的存在,同时关注到了不可过于表散。
  广汗法体系对抗链O的一点探讨:抗链O的变化,提示的是正气抗邪能力的强弱。患者大多有生活工作中的长期受寒史,或者误汗后复感风寒之邪的经历,已经有邪,并且正气有能力与邪抗争,才会抗链O升高。这类患者经过广汗法务求精准的治疗,有邪先攻邪,邪去正自安,不仅皮损减轻明显甚至迅速消退,抗链O检验数值随着“邪去正安”的进程也会明显下降并恢复正常。(张瑞 张英栋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注: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学术临床 > 临床验案http://www.cntcm.com.cn/xueshu/2019-05/27/content_60919.htm

42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7 16:00: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10-18 23:14 编辑

          何xx,女,43岁,县物资局职工家属。1996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月经紊乱半年多,加重4月。周期常在20天上下,有时只有半月。每次月经来前3天量特别多,之后便是淋漓不尽5至7天。经数医诊治无显效,其后来本院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子宫内膜下有一5.3X4.6cm的肌瘤,拟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切除子宫,未能接受,经他人介绍来我处中医药治疗。患者首先询问用中药治疗能不能消散,笔者回答肯定能消散,但是疗程相当长,至少半年,你自己必须具有坚定的信心、耐心、恒心密切配合,才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患者一口答应,坚决配合。
       刻诊:除以上月经失调的状况外,有时伴有小腹胀痛,不出血时白带较多。形体较壮,言谈泼辣。舌质暗红,脉弦细。
诊断:中医:癥病;西医:子宫肌瘤。
辨证:血瘀结聚胞宫肌层,久积而成癥。
治法:化瘀消癥为主,佐以止血制带。
方药:桂枝茯苓丸加棱莪消癥方加减,开成A、B两个处方:
        A方,用于经净期:桂枝15g、茯苓30g、丹皮15g、赤芍15g、桃仁15g、三棱15g、莪术15g、土元12g、鳖甲20g、制香附12g、乌贼骨40g、茜草15g。每剂熬取药汁500ml,每次温服100ml,每日3次。
        B方,用于出血淋漓不净期:将A方中的桂枝减为10g,各破血化瘀药减半,赤芍改为调营血的白芍15、茜草炒焦,另加三七粉5g分次冲服、蒲黄20g阿胶15g(二药同炒为珠)。用法同A方。出血净后改用A方。
另在出血特别多时临时改用逐瘀止崩汤:当归10g、川芎3g、三七粉5g冲服、制没药5g蒲黄20g阿胶15g(二药同炒为珠)、丹皮6g炒焦、五灵脂10g炒焦、艾叶炭6g、丹参10g、乌贼骨30g、龙牡各20g。服2至3剂,出血止或量明显减少时视情况仍用A方或B方。
         功夫不负恒心人,这位女强人硬是坚持不断连续服了130多剂,历时7个多月,月经完全恢复正常后再次经超声复查,子宫正常、未见肌瘤。当时的中药价格A方每剂13元,B方和出血量多的用方每剂也才19元上下,平均每剂16元左右,共计2100多元。其后,她和她的家人一有不适便来找笔者诊治,还介绍了好些个其他患者来我处看病。何氏至今身体尚健康,与其退休的丈夫在物资局外街边做饮料香烟专櫃小生意,笔者每次路过,她俩都热情非常。
        按:桂枝茯苓丸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主治妇人妊娠宿有癥病的经典方剂,适用于“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的“癥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方中桂枝通血脉,茯苓除湿运脾安正气,芍药合营血,丹皮、桃仁活血化瘀,合而用之,实为祛瘀化癥的小剂,仲景将其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服一至三丸,剂量很小,下癥而不伤胎,只适用于妊娠宿有癥病者。今用于治疗拟手术治疗的较大癥病则药力不足,故直用活血化瘀的赤药,并加破血化瘀行气化积消块力强的的三棱、莪术和主“血积癥瘕,破坚”(《神农本草经》)的土元以增强化瘀消癥的功效,鳖甲软坚散结,制香附理气止痛调经,乌贼骨收敛止血,茜草活血止血,全方化瘀消癥,活血止血,疗效强于单用桂枝茯苓丸,并随有无出血及量的多少调整方药,终于使较大的子宫肌瘤消散。但本案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还不在于药方,而在于患者“三心”的密切配合,坚持服药的时间、剂数超常,非常人所能及,若非如此,焉能取得成功!
       另外,《金匮要略》中可用于治疗癥病的方剂有三个,一是用于妊娠宿有癥病下血的桂枝茯苓丸,二是用于虚劳干血,又称为“干血劳”的大黄蟅虫丸,三是用于疟疾日久反复发作而“结为癥瘕,名曰疟母”的鳖甲煎丸。现在很多西医妇科医生开中成药桂枝茯苓丸或其胶囊治疗子宫肌瘤,少见有完全成功的,其原因就在于该方的适应症或疗程问题,所以用经方治疗子宫肌瘤不宜单选桂枝茯苓丸,还应在大黄蟅虫丸和鳖甲煎丸两方上选方选药配合,若用成药或第一方加第二方,或第一方加第三方;自己组方就可用桂枝茯苓丸为基础,在后两方中选药加入,或再加后世发掘的三棱、莪术等破血破气化瘀药。笔者就是在桂枝茯苓丸中除加了棱莪外,又参照金匮用于消癥的第二、第三方,选用两方都用的破癥消坚药土元和第二方软坚散结药鳖甲,守方有变,变中有不变,终于达到治愈目的。
                                                                 原作于2017.3.12
43
 楼主| 发表于 2020-3-6 11:31:04 | 只看该作者

广东省中医药局26日称,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在该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表现及病情发展特征,符合中医“疫病”或“温病”的特点。外感疫疠之气,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从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岭南气候多潮湿,疫疠之气容易兼夹湿热,首先侵袭肺卫,尤其是素体脾胃虚弱者;若正不胜邪,邪毒入里化热,伤津耗液,甚者灼营动血,直传心包,发为危候。本病病因在于湿热疫毒,病理特点为“湿、热、瘀、毒、虚”。

1.早期:湿邪郁肺,枢机不利低热或不发热,微恶寒,头身困重,肌肉酸痛,乏力,咳嗽痰少,口干饮水不多,或伴有胸闷脘痞,无汗或汗出不畅,或见呕恶纳呆,大便溏泄,舌淡红,苔白腻,脉浮略数。治以化湿解毒,宣肺透邪;以藿朴夏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藿香10g(后下)厚朴10g法夏10g茯苓15g 柴胡15g黄芩10g党参10g杏仁10g薏苡仁20g猪苓10g泽泻10g白蔻仁10g(后下) 淡豆豉10g通草10g生姜5g大枣5g加减:头胀痛者,加蔓荆子、白芷、薄荷;咳嗽明显者,加蜜枇杷叶、紫苏子;痰多者,加瓜蒌、浙贝;咽喉肿痛者,加玄参、僵蚕、射干。

2.邪热壅肺,肺失宣降发热或高热,咳嗽,痰黄或稠,乏力,头痛,全身酸痛,口干口苦,心烦,尿赤便秘,舌红,苔黄或黄腻、不润,脉滑数。治以清热解毒,宣肺透邪,以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

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10g 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 白芍10g黄芩15g加减:大便粘滞不爽者,可合升降散;痰热重,痰黄稠量多者,加桑白皮、川贝、鱼腥草、金荞麦;腑身热烦躁者,加知母,丹皮、山栀子;气短乏力,口渴较甚则,可用西洋参炖服。

二、中期 1.邪热闭肺、腑气不通发热,咳嗽,痰多黄稠,胸闷,气喘,口渴,口气臭秽,腹胀便秘。舌暗红,苔厚黄浊,脉滑数或沉紧。治以清热宣肺,通腑泻热,以宣白承气汤、黄连解毒汤合解毒活血汤加减:

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大黄10g 瓜蒌仁30g桃仁10g赤芍15g葶苈子20g黄连3g黄芩10g桑白皮10g重楼10g 丹皮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 玄参15g加减:大便秘结较甚,加生芒硝、虎杖;咳黄稠脓痰,加瓜蒌皮,鱼腥草;邪热伤津,加南沙参、石斛、知母或西洋参炖服。

2.湿热蕴毒,肺气闭塞发热,或身热不扬,汗出不畅,喘息气促,干咳或呛咳,或伴有咽痛,胸闷脘痞,口干饮水不多,口苦或口中黏腻,大便粘滞。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宣肺解毒,以麻杏石甘汤、甘露消毒丹合升降散加减:

生麻黄8g杏仁12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 滑石30g茵陈20g黄芩15g白蔻仁10g(后下)藿香15g法夏15g苍术15g葶苈子20g 连翘15g白僵蚕5g蝉蜕5g姜黄10g 生大黄5g重楼10g丹皮15g赤芍15g郁金15g石菖蒲15g生地15g玄参15g加减:热偏盛可加黄连、鱼腥草;湿偏重加茯苓、佩兰;湿热倶盛,加黄连、布渣叶,薏苡仁;肝胆湿热者,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三、极期内闭外脱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中痰鸣,憋气窘迫,语声断续,花斑疹点,甚则神昏,汗出肢冷,口唇紫暗,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欲绝。治以益气回阳固脱,以参附汤加味:

红参10g炮附子10g(先煎)山萸肉30g 麦冬20g三七10g加减:高热惊厥,神昏谵语者,可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散。痰迷心窍者,可冲服苏合香丸。

四、恢复期 1.气阴两伤,余邪未尽已无发热或时有低热,乏力,心慌,口干,自汗出,腹胀,大便不调。舌淡红,苔白或苔少,脉虚数。治以益气养阴祛邪,以二陈汤合王氏清暑益气汤加减:

西洋参20g石斛10g麦冬10g知母10g 淡竹叶10g黄连3g甘草6g茯苓15g 法半夏10g橘红10g陈皮10g炒麦芽30g加减:咳嗽明显者,加用北杏、前胡;湿浊明显者,可选用砂仁、苍术、厚朴。阴虚发热者,加青蒿、地骨皮、十大功劳叶;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痰中带血者,加用丹皮、山栀子、藕节炭。

2.肺脾两虚困倦乏力明显,心慌心悸,口干,自汗出,纳差,腹胀,大便偏溏。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治以健脾益气祛痰,以参苓白术散加减:

生晒参10g(另炖)炒白术15g茯苓15g白扁豆30g 砂仁6g(打碎后下)莲子30g炙甘草6g桔梗10g山药15g薏苡仁30g炒麦芽30g神曲10加减:纳差明显者,可加炒谷麦芽、焦山楂;湿浊缠绵者,可选用苍术、石菖蒲、白蔻仁;汗出多者,加麻黄根、白芍;口干渴甚者,加玄参、天冬;伴有血脱者,加用生晒参、阿胶;心慌心悸明显者,加用丹参、远志。

五、预防调护本病应注意防重于治。接触患者,应戴口罩。居室保持通风。禁烟酒,怡情志,加强食养,忌食辛辣及动火燥液之物,固护正气。(完)

44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18:09:48 | 只看该作者
          抗新冠肺炎中药处方分析
时间:2020-03-1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3版 作者:张杰 郝丽英 刘汶

新冠肺炎传染性强,重症化倾向明显,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虽然抗生素类药物可以使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病毒因与细菌组成结构不同,对抗生素类不敏感。并且目前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副作用大,在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抗病毒中药的研究日益增多,因其具有毒副作用低,活性成分多,作用靶点多样,资源丰富等优点,已有部分中药应用到抗病毒感染的领域。中药在中药处方各组分协同作用下,在治疗病毒性疾病上具有独特的效果。
  中医认为,冠状病毒感染属于疫病范畴,外在因素是人体感受到疫病之邪,内在因素是人体正气不足。《内经》曾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扶正祛邪是中医重要治疗原则。研究发现,部分中药有直接的抗病毒作用,即中医理论的祛邪疗法,可以直接杀灭病毒,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增殖与扩散;而部分中药具有调节免疫器官功能、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即中医理论的扶正治疗,可以间接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截至目前,中医药在整个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20217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对轻、普通、重、危重、恢复期的患者均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的介入,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途径。对于不同症状与不同体质的患者应使用不同的中药处方,本文汇总常用的治疗和预防新冠肺炎中药处方,对后续病毒感染的治疗和中药的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
不同证型的中药治疗处方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组织专家对救治工作进行分析和研判,陆续制定和修正了一系列诊疗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对不同症状的患者使用了不同的中药处方。
  清肺排毒汤(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
  处方组成:麻黄9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30克(先煎)、桂枝9克、泽泻9克、猪苓9克、白术9克、茯苓15克、柴胡16克、黄芩6克、姜半夏9克、生姜9克、紫菀9克、款冬花9克、射干9克、细辛6克、山药12克、枳实6克、陈皮6克、藿香9克。
  寒湿郁肺证(轻型患者)
  处方组成:生麻黄6克、生石膏15克、杏仁9克、羌活15克、葶苈子15克、贯众9克、地龙15克、徐长卿15克、藿香15克、佩兰9克、苍术15克、云苓45克、生白术30克、焦三仙9克、厚朴15克、焦槟榔9克、煨草果9克、生姜15克。
  湿热蕴肺证(轻型患者)
  处方组成:槟榔10克、草果10克、厚朴10克、知母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赤芍10克、连翘15克、青蒿10克(后下)、苍术10克、大青叶10克、生甘草5克。
  湿毒郁肺证(普通型患者)
  处方组成:生麻黄6克、苦杏仁15克、生石膏30克、生薏苡仁30克、茅苍术10克、广藿香15克、青蒿草12克、虎杖20克、马鞭草30克、干芦根30克、葶苈子15克、化橘红15克、生甘草10克。
  寒湿阻肺证(普通型患者)
  处方组成:苍术15克、陈皮10克、厚朴10克、藿香10克、草果6克、生麻黄6克、羌活10克、生姜10克、槟榔10克。
  疫毒闭肺证(重型患者)
  处方组成:生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15克、甘草3克、藿香10克(后下)、厚朴10克、苍术15克、草果10克、法半夏9克、茯苓15克、生大黄5克(后下)、生黄芪10克、葶苈子10克、赤芍10克。
  气营两燔证(重症患者)
  处方组成:生石膏30~60克(先煎)、知母30克、生地30~60克、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30克、玄参30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黄连6克、竹叶12克、葶苈子15克、生甘草6克。
  内闭外脱证(危重型患者)
  处方组成: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肺脾气虚证(恢复期患者)
  处方组成:法半夏9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炙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
  气阴两虚证(恢复期患者)
  处方组成:南北沙参各10克、麦冬15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6克、生石膏15克、淡竹叶10克、桑叶10克、芦根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6克。
  在此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已经发布了《关于推荐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通知中清肺排毒汤是由中医经典方剂中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组合而成,四方都出自《伤寒杂病论》,有清热化湿、祛邪外出的功效。10个省临床救治观察进一步证实,此中药处方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据统计,救治确诊病例总有效率高达90%以上,在第六版国家诊疗方案中已将其作为通用方推广。在第五版国家诊疗方案的中药治疗处方中,只有四个证型的区分,分别为初期寒湿郁肺证、中期疫毒闭肺证、重症期内闭外脱证、恢复期肺脾气虚证。随着疫情的加重,中药处方的使用也在改变。与第五版相比,第六、七版中药治疗的证型区分更为精准,处方组分和用量也更为复杂。另外,第七版中医药治疗增加了危重型患者出现机械通气伴腹胀便秘或大便不畅者可用生大黄5~10克,以及出现人机不同步,在镇静和肌松剂使用的情况下,可用生大黄5~10克和芒硝5~10克。仝小林等分析新冠肺炎属于疫病中的寒湿疫,是感受寒湿疫毒而发病,所以在用药上是本着散寒除湿、避秽化浊的原则。
不同地区的中药预防方
  有研究指出,位于我国东南的广东与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两省的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方案,地理环境与气候的不同用药有一定的差异,强调了中药临证辨治需注重因地制宜。据报道,我国多个省市相继发布了新冠肺炎的中医预防方案,以下为6个省市的方案节选。
  湖北省 预防处方一:苍术3克、金银花5克、陈皮3克、芦根2克、桑叶2克、生黄芪10克。
  湖北省 预防处方二:生黄芪10克、炒白术10克、防风10克、贯众6克、金银花10克、佩兰10克、陈皮6克。
  北京市 预防处方一:麦冬3克、桑叶3克、菊花3克、陈皮2克。
  北京市 预防处方二:金莲花2朵、麦冬5粒、青果2(打碎)、白菊花2朵。
  北京市 预防处方三:生黄芪9克、北沙参9克、知母9克、金莲花5克、连翘9克、苍术9克、桔梗6克。
  北京市 预防处方四(儿童):金银花3克、芦根6克、陈皮2克。
  江西省 预防处方:生黄芪12克、防风10克、白术10克、银花10克、连翘10克、贯众6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苍术10克、桔梗10克。
  山东省 预防处方:黄芪12克、炒白术9克、防风6克、太子参12克、云苓12克、陈皮6克、连翘9克、金银花9克、苏叶6克、炙甘草3克。
  陕西省 预防处方(成人):生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防风6克、炙百合30克、石斛10克、梨皮30克、桔梗10克、芦根30克、生甘草6克。
  陕西省 预防处方(儿童):生黄芪9克、炒白术6克、防风3克、玄参6克、炙百合9克、桔梗6克、厚朴6克、生甘草6克。
  天津市 预防处方:柴胡18克、黄芩12克、枳壳12克、桔梗10克、厚朴12克、槟榔18克、银花15克、贯众10克、草果6克、青皮6克、佩兰10克、荷梗6克、生黄芪18克、炙甘草6克。
  由上可见,在各省的预防处方中,生黄芪是使用最多的一味药材。早在2003年防治SARS处方中,已经充分肯定过黄芪的补肺气、健脾胃、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黄芪除此之外还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其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的细胞病变有改善作用,对流感病毒小鼠有保护作用,并有广泛的抗菌作用,以及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律失常、保护肝脏等作用。黄芪组方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改善动脉血气和肺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早期研究表明黄芪也可以影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及其下游的Mas受体信号通路,而新冠病毒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阐明了黄芪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治有一定的药理学意义。一般认为新冠肺炎是先侵犯人的肺脾,然后攻袭心肺,而黄芪主要补脾肺之气,最能阻截病邪逆转心包(心脏),由此可以看出,黄芪有预防新冠肺炎的作用。但在北京市的预防药方中,只在处方三适用于流行期间与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或慢性基础病成人患者的预防中有生黄芪,说明生黄芪应酌情配伍,不同的处方应有所区别。在以上6省市的中药预防处方中还应注重寒热、补泻的平衡,需遵循处方说明按需服用。
医学观察期中成药的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推荐的中成药分别为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主要组成如下。
  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广藿香、白术(炒)、厚朴(姜制)、法半夏、紫苏叶、白芷、陈皮、茯苓、桔梗、甘草、大枣、大腹皮、生姜。
  金花清感颗粒:金银花、石膏、麻黄(蜜炙)、苦杏仁、黄芩、连翘、浙贝母、知母、牛蒡子、青蒿、薄荷、甘草。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疏风解毒胶囊:虎杖、连翘、板蓝根、柴胡、败酱草、马鞭草、芦根、甘草。
  防风通圣丸(颗粒):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尚无确切的抗病毒药物,运用中医药治疗疫病在临床中疗效明确,提示中医药的应用在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张杰 郝丽英 刘汶)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凡注明 “中国中医药报、中国中医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 “中国中医药网” 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中医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45
 楼主| 发表于 2020-5-24 17:19:39 | 只看该作者
          新冠病毒感染西医临床分型:1肺炎型;2胃肠型;3 混合型。       分阶段:1 前驱期;2 典型期;  3 危重期;  4 恢复期
新冠病毒感染中医临床分型:1邪热壅肺;2邪伏膜原;3混合型。分阶段:1卫分证;2 脏腑气分证;3营血分证;4 余热未尽

     冠状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
       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2)肠道感染(婴儿偶尔发生);
(3)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据此,这次冠状病毒感染可能出现不同的临床类型:1  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2 侵犯胃肠道;3 同时侵犯呼吸道与消化道。这是病位。病程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
      这次疫情的临床表现:
1.医学观察期(前驱期)
临床表现1:乏力伴胃肠不适。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 湿温卫分证)
临床表现2:乏力伴发热,干咳无痰,咽干。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风温卫分证)
2.临床治疗(临床典型期)
(1)初期: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无热,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邪伏膜原证)中医的传统表述是:身热不扬、头痛如裹,
呕恶,便溏、黏腻,苔白腻,脉濡缓。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
(2)中期:临床表现: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邪热壅肺证、小柴胡汤证)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
(3)混合型:以麻杏石甘汤合达原饮加减:炙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甘草10g 槟榔10g厚朴10g草果10g知母10g 白芍10g黄芩15g 加减:大便粘滞不爽者,可合升降散;痰热重,痰黄稠量多者,加桑白皮、川贝、鱼腥草、金荞麦;腑身热烦躁者,加知母,丹皮、山栀子;气短乏力,口渴较甚则,可用西洋参炖服。

3.危重期   多器官功能障碍,呼吸窘迫综合征。清营汤合麻杏石甘汤。
4 余热未尽



      
邪伏膜原证      感受疫疠之邪初期,邪伏于膜原之处,以寒热定时发作,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胸胁胀闷,呕吐痰涎,苔白如积粉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46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08:16: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6-21 00:21 编辑

      杏林童子报告的医案。


  李x,女,51岁,县城居民,住新华街西段二中侧。2016年10月20日初诊。
5天前夜间受惊吓后,从次日起出现胸闷气短,呼吸费力,每隔一阵需抬肩努力呼吸一次方舒,并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如失魂状。曾去医院检查心、肺、胸部都未见异常,循证医学无证可循,无法开药,服用中药(不详)无效。
刻诊:神倦乏力,面无悦色,屈背而坐,间歇抬肩深呼吸一次。舌苔白,脉虚,双寸脉尤甚。
诊断:惊吓所致大气下陷证。辨证:宗气不足,心肺气虚,心神不安。
治法:升举宗气提下陷,安神定惊益心气。
方药:升陷汤合柴胡加柴胡龙牡汤加减:
黄芪30g、知母15g、桔梗10g、柴胡15g、升麻6g、白人参10g龙牡各20g、琥珀10g黄芩10g、茯苓20g、桂枝15g、瓜蒌壳20g郁金15g香附12g,炙甘草10g。2剂。
10月25日电话询问,患者病去已如往常。
按:本例为惊吓所致大气下陷证。辨证为宗气不足,心肺气虚,心神不安,是因惊吓后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肺脏和辅助呼吸器官(胸廓)舒张无力,肺和量不足,吸入氧气不夠,内脏缺氧,心有余惊,心神不宁,故而胸闷、间歇需努力呼吸,并见失魂状诸症。张锡纯的升陷汤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兼证,或……满闷怔仲”,张仲景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胸满烦惊,二方合用正合此例证候病机,加减用之,两剂而愈。
                                           原作于2018.12.10

==============================================================================

             西医诊断:呼吸神经官能症。过度换气引起缺氧、呼吸性酸中毒。
       先生诊断为:心肺气虚证,
     向先生学习了。

    中西医融合观之三,188   气虚-功能性疾病证态(包括神经官能症)






4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05:33: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20-7-15 21:44 编辑

孔某,女,35岁。2004年9月28日初诊。

初诊:患者8、9个月来因饮食不节出现反酸,口中酸水,喝茶、喝咖啡后加重,纳后不适。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平缓。胃镜报告:反流性食道炎。

诊其为:胃虚气逆反酸(反流性食道炎)。

患者为年轻女性,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胃气亏虚,则不降反升,故反酸。治法:补中降逆。方拟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处方:党参10g,茯苓10g,炒白术10g,炙甘草6g,木香5g,藿香5g,苏梗6g,陈皮10g,薄荷(后下)5g,焦神曲10g,大枣4个,炒谷芽15g,砂仁(后下)5g,麦冬5g。6剂,水煎服,每日1剂。

医嘱:饮食宜软、烂、熟、温。

2004年10月12日复诊患者药后反酸减轻,胃中舒适。食纳可,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平缓。继服前方12剂。

2004年10月26日复诊诉今日因饮食不调,时有反酸,急躁心烦。继服前方10剂,服3天停1天。

按:方师指出胃为十二经之长,水谷之海。十二经脉中阳明经脉络最长,胃气以下行为顺。
方师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理气,藿香、苏梗、薄荷降逆止酸,焦神曲、炒谷芽消食和中。全方在健脾的基础上降逆和胃,使中焦受损气机恢复,上逆的胃气自然下降。

本文选摘自《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方和谦》,方和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8.10。
=================================================================

         本例为反流性食管炎轻型、早期,与慢性胃炎、早期胃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的临床表现类似,香砂六君子汤为常规治疗方剂。中医谓:奔豚气轻型、肝胃不和、脾气虚等证中的一个类型。


48
 楼主| 发表于 2020-9-9 06:27:5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用2个实际的例子,说明怎么样使用中西医融合观的证态体系。第一个例子《中西医融合观》338页,是一个实际病案;第二个例子是这次新冠肺炎的中西医解读。



   第一个例子《中西医融合观》338页,是一个实际病案

病案2  使用中医药干予感染性MODS的探讨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急性危重症中连续的病理动态发展过程,SIRS是MODS的前驱表现。以感染为例,若单一系统器官感染未能得到控制,则炎症介质将会过度释放,导致炎症失控,往往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相互促进。进而发展为MODS,甚至出现MOF(多脏器衰竭),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临床中我们体会这类病应当以综合治疗为主,特别是中医药的干予,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有很大潜力。现报告一成功病例。

病例介绍:患者李某,男,36岁,农民。因发冷、发热伴进行性消瘦月余,痰中带血并左眼肿痛1周,于2000年11月29日19时50分由当地医院转来我急诊抢救室。患者1月前不明原因发冷发烧,夜重,无汗,体温波动在36.4℃~39.0℃以上,轻咳。曾自服利君沙、阿莫西林、静滴先锋霉素、克林霉素等无效。病后3~4天当地医院检查后以“糖尿病”收入院治疗,仍无效。病情日渐加重,食呆纳差,消瘦较快,病后体重下降约30kg,极度乏力,转来时已卧床不起。转来前1周出现棕红色粘痰,左眼肿痛、怕光、泪液增多,全身肌肉疼痛,尤以下肢为重,大便数日未解,尿少色黄。病程中无意识障碍及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否认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入抢救室当时查体:血压98/68mmHg,脉搏108次/min,呼吸44次/min,体温36.6℃。神清,萎糜,衰竭态,被迫卧位,查体配合困难;皮肤弹性差,表浅淋巴结不大;左眼上、下睑明显红肿,畏光紧闭,泪液不断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右眼正常;唇干裂,舌红、苔黄厚有裂纹,咽赤;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08次/min,律齐,各办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软,舟状腹,全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骨瘦如柴,三角肌,大小鱼际肌及腓肠肌均萎缩,有明显触痛,双下肢压陷性浮肿(++);神经系统除肌力Ⅰ~Ⅱ级外,反射无异常。血常规:WBC11.1×109/L、N0.914,RBC32×1012/L、Hb109g/L,PLT 4×109/L;尿常规:尿糖(-)、尿酮体(++);空腹血糖:13.23mmol/L;血电解质:K+3.48mmol/L,Na+133.5mmol/L,Cl-95.4mmol/L,Ca++1.8mmol/L;血气分析:PO2 82.3mmHg、PCO 232.8mmHg、PH 7.478、HCO3-24mmol/L、SBE 0.8mmol/L、SO2  96.6%;胸X光片示右肺感染;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8次/min。

诊治经过:经过检查,以重度肺部感染将患者收入急诊观察室。当晚体温升至39.5℃,伴寒战,行血培养检查并予头孢噻肟钠2.0,2/日静滴,连续4天无效。体温呈弛张热型,波动在36.0℃~39.9℃间。进一步检查发现肝功:ALT 112Iu,AST 56u(正常均为0~40Iu),总蛋白43.0g/L,白蛋白24.0g/L;腹部B超示肝大小正常,肝右前后叶交界处有6.1×7.7×5.3cm,边界欠清,中等偏低回声区,内有气体回声,脾略大。据此,考虑肝脓肿,将头孢噻肟钠增为3.0,2/日静滴,仍无效,症状无改善。2000年12月4日将患者转入急诊ICU。12月6日查体发现患者双上肢及胸部皮肤散在出血点,痰涂片查见大量G-杆菌及G+球菌;复查腹部B超见肝原异常区增大为9.5×8.4cm,并出现少量腹腔积液;胸部CT示两肺多发结节病灶,右上肺片状阴影,两肺下叶膨胀不全,双胸腔有少量积液。分析患者系全身脓毒毒血症(即)MODS合并DIC。即将抗菌素改为泰能0.5,3/日静滴,同时服用中药清营汤并犀角地黄汤1付/日(100ml 3/日)共计用5天,继续对症支持治疗,用中药当日体温已开始下降。2000年12月8日在B超引导下,经皮对肝异常区及肺结节实施诊断性穿刺。术中自肝内抽出咖啡色脓液70ml,送涂片及培养,对脓腔壁及肺结节行活检送病理检查,术后以生理盐水对肝脓腔反复进行冲洗。检查结果:肝穿刺液涂片见大量脓细胞及少量红细胞,肺结节及肝脓腔壁活检报告大量脓细胞及炎细胞浸润,小脓肿形成,痰及肝抽出液培养均生长肺炎克雷伯菌。至此,病原清楚,诊断明确。12月14日第二次肝穿引流,抽出咖啡色脓液18ml,以1%甲硝唑液10ml冲洗脓腔,术后腔内注入泰能稀释液(约0.15g)。12月17日第三次肝穿仅抽出乳黄色液10ml,脓腔明显缩小,术后处理同第二次。三次肝穿共排出脓液98ml,出院前肝脓腔完全闭合,肺结节全部吸收。

左眼处理:入ICU后眼科多次会诊,曾以利福平眼药水,帕利白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等点眼,效果不大。自服中药清营汤后眼症有所改善,但左眼视力已经丧失,因病人及家属不同意摘除眼球,未行手术。

其他检查与治疗:在诊断过程中曾对患者进行过PPD试验,抗HIV抗体,康华氏反应,肿瘤标识物,骨穿等检查,亦曾对霉菌感染,肺吸虫病,阿米巴感染等进行过鉴别,均无异常发现。由于患者极度衰竭,我们十分重视对症支持治疗,曾用机分血小板,氧合浓红细胞、血浆、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必需氨基酸、脂肪乳等,并注意调整水电紊乱,加强基础护理及心理治疗,尤其使用中医药适时介入干予,取得了显著效果。于2001年1月10日出院,随访,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全身炎症最终痊愈,检查结果均恢复正常,肝脓腔闭合,肺结节消失。

讨论:
1.诊断

(1)西医诊断: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DIC)

该例患者由最初的肺部感染因为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发展为SIRS(炎症反应综合征),符合美国1991年ACCP/SCCM四项标准。炎症介质不断释放与相互作用,促进病情恶化,发展为全身脓毒血症,出现肺、肝、眼脓肿并被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食呆、便秘使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导致细菌毒素移位,使机体的病理变化进入感染极期,发生高分解代谢,多系统器官功能受到影响。表现高血糖、肝功异常、肌肉萎缩、运动受限、浮肿、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消耗促成了DIC的发生,致咯血,皮肤出血点。西医认为:微血管内存在微血栓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重要特征之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在MODS和相关死亡中具有重要作用。

(2)中医诊断:患者高热夜甚(夜热早凉),唇干裂,舌苔黄厚,咯血及皮肤出血点在本例中医认为是热入营分、血分,热灼营阴,迫血妄行证的表现。

从以上诊断分析来看,“从系统状态的时间结构看MODS与营分证,血分证是一致的”,“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角度来看,MODS与营分证,血分证也是统一的”。这印证了我们提出的中西医结合的证态合一的论点是正确的。

本例病人热灼营阴、迫血妄行与MODS、DIC是一个证态。

2.治疗

(1)西医治疗

①抗菌素:由于本例是由炎症导致的SIRS、MODS,并被穿刺物、脓腔壁活检、痰培养证实为肺炎克雷伯菌所致,因而治疗自然是以抗感染为主,首要为更换有效,足量的抗菌素,本例选择了对致病菌敏感的泰能。

②对肝脓肿采用了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脓腔穿刺引流及药物冲洗注入,三次即愈。

(2)中医治疗

感染极期治疗:在更换抗菌素的同时,根据中医理论对患者证候的分析是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因而中药采用了清营凉血,散热救阴,活血散瘀的代表方剂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煎服。

清营汤的组成:本方出自<温病条辨>由以下药物组成:犀角9.0g(三钱)磨汁冲服、生地15.0克(五钱)、玄参9.0克(三钱)、麦冬9.0克(三钱)、丹参6.0克(二钱)、黄连3.0克(一钱)、银花15.0克(五钱)、连翘15.0克(五钱)、竹叶心3.0克(一钱)。

犀角地黄汤的组成:本方出自<千金要方>,由以下药物组成:犀角9.0g(三钱)、生地黄30.0克(一两)、芍药12.0克(四钱)、丹皮9.0克(三钱)。

功用:该例患者采用了二方合并共用,因为二者虽同为清营凉血要方,但清营汤、透热转气,清热解毒作用强,而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营血、凉血散瘀,故二者合用三付即使热退、咯血停止,皮肤出血点消失,共用五付症状未再反复。方中犀角难寻,以水牛角代之,但加大了用量。本例具体方剂为:水牛角30.0克,生地30.0克,玄参9.0克,麦冬9.0克,丹参6.0克,丹皮9.0克,芍药12.0克,黄连3.0克,银花15.0克,连翘15.0克,竹叶心3.0克。

从救治本病例的成功说明清营汤合犀角地黄汤的适应症是:MODS、DIC--热灼营阴、迫血妄行证态。

恢复期治疗:当患者体温正常,一般情况好转进入恢复期时,我们根据证一态分析,使用了加减复脉汤辅助治疗也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在入院20天后即能自行翻身坐起,并能在他人扶持下行走,1月后内科治愈转入眼科。

本例有力说明利用证态概念,适时、正确使用中医药介入,干予感染性SIRS和MODS的治疗会取得令人十分满意的效果。12月6日查体发现患者双上肢及胸部皮肤散在出血点,复查腹部B超见肝原异常区增大为9.5×8.4cm,分析患者系全身脓毒毒血症(即)MODS合并DIC。即将抗菌素改为泰能0.5,3/日静滴,同时服用中药清营汤并犀角地黄汤1付/日(100ml 3/日)共计用5天,用中药当日体温已开始下降。自2000年12月8日在B超引导下,先后三次穿刺引流,共排出脓液98ml,泰能、中药、肝穿刺引流三者对病情转机起到重要作用。



    2个例子 新冠肺炎中西医解读。

     本次新冠肺炎危重期,炎症介质过度释放瀑布样级联反应(SIRS)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相互促进,是新冠肺炎进入危重期(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直接动力。使用的方剂也是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大承气汤、清瘟败毒饮等营血分证的方剂。








  
新冠病毒感染中、西医解读
  
  
冠状病毒具有胃肠道、呼吸道和神经系统的嗜性。文献报告冠状病毒的感染可以产生以下临床症状:
  (1)呼吸系统感染,包括重急症呼吸系统综合症;
  (2)肠道感染;
  (3)神经系统症状(很少)
  
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及西医的分期分型如下:(相互重叠,不是绝对的)
  
西医分型:1肺炎型;  2胃肠型;   分阶段 1 前驱期;2 典型期;   3危重期;  4 恢复期
  
中医分型:1邪热壅肺;2邪伏膜原; 分阶段1卫分证;2 脏腑气分证;3营血分证;4 余热未尽
  
   
肺炎型;
    邪热壅肺
胃肠型
    邪伏膜原
    1 前驱期;
    1卫分证
    医学观察期
   
乏力伴发热,干咳无痰,咽干。
   
推荐中成药: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防风通圣丸(颗粒)(风温卫分证)
乏力伴胃肠不适。
   
推荐中成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 湿温卫分证)
    2  典型期
    2脏腑气分证
   
    临床治疗期
   
身热不退或往来寒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腹胀便秘。胸闷气促,咳嗽喘憋,动则气喘。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邪热壅肺证、小柴胡汤证)麻杏石甘汤加减。
        推荐处方:杏仁10g、生石膏30g、瓜蒌30g、生大黄6g(后下)、生炙麻黄各6g、葶苈子10g、桃仁10g、草果6g、槟郎10g、苍术10g。
恶寒发热或无热,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邪伏膜原证)中医的传统表述是:身热不扬、头痛如裹,呕恶,便溏、黏腻,苔白腻,脉濡缓。达原饮加减。
        推荐处方: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0g、藿香10g、草果6g、生麻黄6g、羌活10g、生姜10g、槟郎10g
    3危重期
    3营血分证
   
气营两燔证(重症患者)白虎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处方组成:生石膏30~60克(先煎)、知母30克、生地30~60克、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30克、玄参30克、连翘15克、丹皮15克、黄连6克、竹叶12克、葶苈子15克、生甘草6克。
   
  内闭外脱证(危重型患者)
   
  处方组成:人参15克、黑顺片10克(先煎)、山茱萸15克、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4 恢复期
    4 余热未尽
   
 肺脾气虚证(恢复期患者)
   
  处方组成:法半夏9克、陈皮10克、党参15克、炙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砂仁6克(后下)、甘草6克。
   
  气阴两虚证(恢复期患者)
   
  处方组成:南北沙参各10克、麦冬15克、西洋参6克、五味子6克、生石膏15克、淡竹叶10克、桑叶10克、芦根15克、丹参15克、生甘草6克。
   
   
   
  
对于古代中医而言,他们既不知道肺炎的病理变化,也看不到胃肠道的病理变化,但是他们从脉象舌像、临床表现,疾病过程等不同,能够区别邪热壅肺与邪伏膜原的不同。
           西医不一样,西医能够通过影像学看到肺阴影,但是看不到胃肠道的病理变化,因此把胃肠道的病理变化也归类到肺炎上。
           新冠病毒感染分为:肺炎型,胃肠型,这种分类是以主要临床表现为标准的,肺炎型以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主,胃肠道表现很少;胃肠道型以邪伏膜原证为主,少见肺炎的临床表现。所以,在处方的时候,麻杏石甘汤加减之加用藿香、佩兰、草果等,在达原饮的方剂中加用麻黄、杏仁等  
  
西医的新冠肺炎对应的是中医的邪热壅肺;西医的胃肠型对应的是邪伏膜原。
  
卫分证对应的是前驱期、医学观察期;脏腑气分证邪热壅肺对应的是新冠肺炎的典型期,脏腑气分证邪伏膜原对应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胃肠型的典型期。西医的危重期对应的是营血分证,这时候西医往往是新冠病毒感染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与余热未尽相对应。
  
到了营血分,胃肠型与肺炎型就分不出来了,这与临床实践相符合,往往以肺部表现为主,但是也有胃肠道表现,在方剂中往往加用邪伏膜原的中药。
  
是不是丝丝入扣,中西医浑然一体。
   
        西医治疗的是:新冠病毒,即杀灭新冠病毒的特效药物,或者预防感染的疫苗。
        中医治疗的是:新冠病毒感染,即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的整体的、全身的病理状态。
        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完美的。在特效药物没有出现之前,只有中医这一个办法了。
  
  
简单地说:
  
  
          新冠病毒感染前驱期相当于  风温卫分证对应的方剂是银翘散。《中西医融合观》226页
  
         新冠病毒感染的胃肠道型前驱期、轻型,相当于湿温卫气证,对应方剂是:藿朴夏苓汤,三仁汤。《中西医融合观》229页
  
          新冠病毒感染前驱期,出现干咳无痰、咽干、咽痛相当于燥热卫分证,对应方剂是桑杏汤、杏苏散。《中西医融合观》230
  
         急性病毒性肺炎典型期,相当于风热壅肺证,对应方剂是:麻杏石甘汤。《中西医融合观》254页
  
        新冠病毒感染初次病毒血症,相当于湿温湿阻气分湿热并重证。相应方剂是:甘露消毒丹。《中西医融合观》278页
  
        新冠病毒感染胃肠型典型期相当于湿困脾胃证,相应方剂是:藿香正气散加减。《中西医融合观》279页
  
        新冠病毒感染胃肠型严重者,病毒侵及肠道淋巴系统,相当于邪伏膜原证,相应方剂是:达原饮。《中西医融合观》284页。
  
  
    余类推。
  
新冠病毒肺炎合并MODS早期,相当于营分证,对应方剂是:麻杏石甘汤合清营汤加减。《中西医融合观》375页
  
        新冠病毒肺炎合并DIC,相当于热盛迫血证 ,先有方剂是:犀角地黄汤加减。《中西医融合观》378页
          新冠病毒感染中毒性脑病,相当于气营(血)两燔证,对应方剂是:清瘟败毒饮。《中西医融合观》381
         
新冠病毒感染恢复期、慢性期,相当于余热未净、阴虚。《中西医融合观》384页中有相应的方剂。
  
  
  
    结论
     无论个案报告,还是新冠肺炎诊断治疗经验,都验证了下面的2个表的正确性。这2个表可以运用到所有的感染性疾病。
   
   
  
      表1 西医的感染病与中医外感热病病理过程的融合
   
  
西医感
   
染病
         前驱期
急性典型期
                  SIRS
         MODS
         MOF
死亡
   
伤寒论
   
   
太阳
   
         表证
   
   
阳明病、
   
         少阳病
   
   
阳明
   
气分证
   
   
阳明
   
热实证
   
   
内闭
   
         外脱
   
   
死亡
   
   
温病
   
   
   
         卫分证
   
   
脏腑
   
         气分证
   
   
气分证(白虎
   
         汤证)
   
   
营血
   
         分证
   
   
内闭
   
         外脱
   
   
死亡
   
   
   
   2外感染热病证态概念体系举例
   
  
中医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
    二、营血分证
    1、热灼营阴
   
    2、热入心包
   
    3、热盛迫血
    4、血热动风
   
    5、气营(血)两燔
   
    6、热结肠腑
   
    7、热耗真阴
西医概念体系
    SIRS
    MODS
    1MODS早期
   
    2、中毒性脑病昏迷
   
    3MODS合并DIC
    4、中毒性脑病痉挛
   
    5MODS合并颅内高压
    6MODS麻痹性肠梗阻
    7MODS晚期异常消耗
证态概念体系
    一、气分热证-SIRS证态
    二、营血分-MODS证态            
    1、热灼营阴-早期MODS证态
   
2、热入心包-中毒性脑病昏迷证态
    3、热盛迫血-DIC证态  
    4、血热动风-中毒性脑病痉挛证态  
    5、气()血两燔-颅内高压证态
    6、热结肠腑-肠梗阻证态
   
    7、热耗真阴-异常消耗证态
   
   
   
   
   
   
   
   
   
   
   
   
   
     
中药方剂
   
白虎汤
   
   
清营汤
   
   
清营汤合安宫牛
   
黄丸
   
犀角地黄汤
   
羚角钩藤汤
   
   
清温败毒饮
   
   
大承气汤
   
   
加减复脉汤
   

     网上讨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西医没有好办法,犀角地黄汤可以弥补。新冠肺炎危重期使用他,当然要与其他治疗共同使用。理论上解决了这个问题,意义就不一般了。

     清营汤,清瘟败毒饮等等方剂,都含有犀角地黄汤,他是一个基础方,不单单针对DIC,与肝素不同,可以大胆使用。几乎没有人敢用肝素治疗DIC!理论上有这个说法,实际运用没有几个临床实际报告。这次新冠肺炎也没有报告使用肝素的经验、实践。犀角地黄汤治疗DIC的西医机理并不清楚。中西医融合观是从临床表现,在疾病过程中的位置,证明血热迫血妄行与DIC是一个证态,根据方证对应,推论犀角地黄汤治疗DIC,并且在在我们的病案中得到了证实。具体的论证过程比较复杂,可以参看《中西医融合观》378页热盛迫血-DIC证态,相关章节。

     这也是中西医融合观证态体系的特殊之处,我们并不探讨中医方剂的药理作用,我们只是证明中医的证与西医的病理状态相对应或者说临床上能够重合,就可以推论相应的方剂能够治疗西医的病理状态。如同营血分证与MODSDIC是一个证态,营血分证的方剂就能够治疗相应的西医病理状态。



49
 楼主| 发表于 2020-10-19 07:13:51 | 只看该作者
          杏林童子医案




         袁xx,男,66岁,行商,重庆市人。2016年12月14日初诊。腹部胀满伴肚皮增大一年多,爬楼梯就心累气喘,到医院检查仅见脂肪肝、总胆固醇轻微超标,心、肺、肝功都未见异常,血压正常。四肢粗细较正常。身高165cm,腹围110cm,体重81kg。舌苔白略厚,脉实而滑。
诊断:腹型肥胖症。辨证:痰湿积聚。
治法:除湿化痰,行气消积。
       方药:苍附导痰汤加减:苍术15g、香附15g、茵陈30g、茯苓45g、陈皮10g、法半夏15g、枳实15g、炒白芥子10、山楂40、草决子20、绞股蓝30、泽泻20、红曲15、荷叶15g、海藻30g、莱菔子30g。5剂。每剂熬取药汁600ml,服两天,每次100ml,每天3次,空腹服。嘱其限制饮食尤其是动物脂肪的攝入量,戒酒,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不吃夜宵,多运动。
          12月25日复诊:腹胀减轻,腹围105cm。痰湿积聚日久必瘀,原方加丹参30g。5剂。
          2017年1月6日三诊,已无明显腹胀,腹围减至100cm,自测体重76kg。原方莱菔子减为20g,加黄精30g固护肾阴,安和五脏。10剂。1月30日电话询问,述腹围95cm,体重72kg,自觉轻爽,问可否停止服药?回复:可以!但需保持良好饮食、生活习惯,以勉复又肥胖。
             2018年7月31日
50
发表于 2020-10-19 10:09:25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新冠肺炎也没有报告使用肝素的经验、实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4 05:58 , Processed in 0.13228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