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探本寻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废除阴阳五行,用现代语言阐释中医治病原理---刘亦之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7-4-11 05:15:44 | 只看该作者
“废除阴阳五行,用现代语言阐释中医治病原理,”这句话的要害并不是提倡使用现代语言,而是要废除阴阳五行!因为不废除阴阳五行一样可以使用现代语言。探本寻源先生和刘亦之先生一样,不是一个蠢汉,就是一个懒汉!他不想深入学习,或者根本就读不懂《内经》以及阴阳五行理论,于是就耍赖,要废除之!因为西医理论比较浅显易学罢了!

点评

难易之间  发表于 2018-4-22 19:29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2
发表于 2017-4-11 10:02:3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4-10 22:37
不承认就是没有?你不承认中医,中医就不存在?多么可悲的谎言呀。脉就是经络,营行脉里,卫行脉外是精气 ...

医见钟情   随地乱吐是要被罚款的!!不懂而毫无根据的乱说是要被掌嘴的
--------------------------------------
  象你这样的学术垃圾必须清除,你连神经如何传感都不知,大言不惭废阴阳,脸红吗?
43
发表于 2017-4-11 10:0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4-11 10:12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10 19:12
现代医学始终没有找到经络的实体结构,在科学上对于经络的认识始终没有结论!!现代医学何曾承认经络的存 ...


经络确实是在解剖学上不存在。不存在不等于没有,用西医理论却解释不了。用现代科学原理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也通过穴位生物电位信号也证实了这一原理(这里面涉及比较深奥的动力学原理)。经络中的电信号具有频率特性,这一波动性与人体的血液微循环发生共振,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神经系统具有释放生物电流的功能,经络和神经有相互作用。刺激神经对经络也用效果。

点评

研究者不知经络定义为何,怎么知存在与否?  发表于 2017-9-14 16:42
脉存在吗?脉是什么?  发表于 2017-4-11 10:19
44
发表于 2017-4-11 10:16:5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7-4-10 23:23
神经诞生之前,经络能治神经病,故,经络包含神经。
------------------------------------------------ ...

李老师要讲语法吗?神经诞生之前,是神经病理诞生以前,你读不懂?中医的经络包含神经,神经只要通气通血就是经络。你说不是经络,神经理论诞生之前,中医称神经是什么? 经络是经脉,你读读内经,你天天诊脉,还说【不能说经络就是实有其物。】,岂非自己否定自己。

点评

找结构?哪不是中医的事。中医是气化学说,化五谷精微以成形,要什么结构?人体的阴阳气化靠的是作用为据。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0:58
从结构上讲,络的结构并不存在,但络的作用存在。古人为了解释络的作用,臆想出了络的结构,因此医界长期想从结构上找到络的结构,当然没有成功。  发表于 2017-4-11 10:37
45
发表于 2017-4-11 10:5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11 10:58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9 13:33
中医的主体是中药和针灸,中医是依靠针灸、中药治病,不是依靠内经、阴阳五行治病,发展中医就是提高针灸中 ...

中医的主体是中药和针灸,中医是依靠针灸、中药治病,不是依靠内经、阴阳五行治病,发展中医就是提高针灸中药的治病疗效,而不是宣传内经如何伟大、阴阳五行如何科学。如果内经理论是错误的就应该推倒,如果废除阴阳五行能够让中医继续发展就应该废除阴阳五行。针灸、中药的疗效提高了治疗范围扩大了就会得到大众的支持与拥护,到时候谁还去在乎什么内经,谁还会在乎阴阳五行。
-------------------------------------------------------------------------------------------

先生这几句话说得好!
医学发展是发展它的疗效,而不是拘泥它的格式。
古代方法虽说有疗效,但属古代疗效,是否满足患者需求,也只有古人知道。
现代人眼里的中医,也是中医界自己吆喝的所谓“养生保健治未病”。
因为这些东西没有标准,也不需要标准。
至于看病好像大家都很犯憷,治来治去总是达不到现代标准。
中医发展的方向,不是继续吆喝阴阳五行,而是治疗现代医学科学鉴定下的疾病。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广大患者就会支持与拥护中医,也不会冒出什么“方张”现象。
正因为近些年来中医现代疗效欠佳,又不知如何提高,
才不得不采取躲避方法。
内经无论多么伟大、阴阳五行无论如何科学,都需要用疗效作为支持。
而疗效的认证,又需要第三方认证机构。
这不是现代人故意为难古人,
而是古人有古人的作为,现代人有现代人的责任。
中医科学化现代化问题始终是回避不了的。

46
发表于 2017-4-11 10:58:17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7-4-11 10:16
李老师要讲语法吗?神经诞生之前,是神经病理诞生以前,你读不懂?中医的经络包含神经,神经只要通气通血 ...

找结构?哪不是中医的事。中医是气化学说,化五谷精微以成形,要什么结构?人体的阴阳气化靠的是作用为据。
47
发表于 2017-4-11 11:06:02 | 只看该作者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10 16:04
一、针灸的酸麻胀痛是神经系统的反应,不是经络系统反应。

二、穴位的近治远治作用可以用神经冲动传导 ...

针灸的酸麻胀痛是神经系统的反应,不是经络系统反应。
------------------------------------------------------------------------

神经系统是现代医学证实存在的东西,“经络”貌似名称其实是个形容词。
一般来说,对于能够描述清楚的东西起名用名词,对于无法搞清楚的东西用形容词。
古中医为什么用了大量的形容词来描述概念?其实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古人没有搞清楚疾病的本质。


点评

先生对中医知识是孤陋寡闻呀,脉就是经脉,你没有脉吗,你也是形容词吧。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2:55
是经络的反应,但经络内运行的“气”是以生物电流为主,当经络的状态变化时,就会引起穴位神经元附近的电流增大,使神经产生了酸麻胀痛的感觉。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4-11 11:57
48
发表于 2017-4-11 11:57: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7-4-11 12:06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11 11:06
针灸的酸麻胀痛是神经系统的反应,不是经络系统反应。
---------------------------------------------- ...


      是经络的反应,但经络内运行的“气”是以生物电流为主,当经络的状态变化时,就会引起穴位神经元附近的电流增大,使神经产生了酸麻胀痛的感觉,即经络感传现象。
     我们在用现代科学原理解释中医理论时,发现如果采用现代物理概念解释很难简洁和直接对应,倒是古人发明的“阴阳”和“气”的抽象概念挺合适,但容易与阴阳和气的现代概念相混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9
发表于 2017-4-11 12:5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7-4-11 12:57 编辑
思考者 发表于 2017-4-11 11:06
针灸的酸麻胀痛是神经系统的反应,不是经络系统反应。
---------------------------------------------- ...

先生对中医知识是孤陋寡闻呀,脉就是经脉,你没有脉吗,你也是形容词吧。针灸的酸麻胀痛是神经系统的反应,是无根据的胡说,
50
发表于 2017-4-11 15:38: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7-4-11 15:40 编辑
医见钟情 发表于 2017-4-11 13:32
用臆想代替客观事实是中医人最容易犯得错误!!例如黄中正先生武断的说经络不同于神经,而一吐说经络包括神 ...

经络是古人虚构的人体控制系统,人体内不存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脉首尾相连气血循环不止也是古人臆想出来的。事实证明现代关于经络的研究结论都是在先入为主认定经络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做出的,研究者一开始的态度就已经导致了研究方向的错误,得出的结论必然是错误的。
-------------------------------------------------------------------------------------------
先生这个认识非常深刻!
中国中医数十年科学研究没有获得任何有价值的成果,就是一开始就被误导到错误的研究道路上来。
正如,古人说过人体有经络,研究者就去找经络。结果找出的只有神经和血管。
但无论是神经,还是血管,都不具备古人说的经络功能。
这就使得经络变成为“神秘”概念和“超科学”概念。
其实,人体本无经络,念叨的人多了,也就有了经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5 18:14 , Processed in 0.11192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