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的内容偏重于辩证法范畴而不是唯物论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22:26: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2 14:07
五行是原始的系统论模型,注意原始二字。
另,系统论中核心思想似未提及"控制中心"的内容。
———— ...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一一世界上从宇宙到人体,有系统的存在吧?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子系统之对于机体)

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当然,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被其生硬机械的固化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关系,这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现实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规律了。


我们老祖宗的五行学说是真的吗,有没有科学根据-23楼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p;extra=&page=3

42
发表于 2016-10-3 08:17:37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14:26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

       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
=========================================
         回复:
         错误理解!
         阴阳五行生克关系,是一个系统维持其稳态的,最简单的优化模型。
43
发表于 2016-10-3 08:4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3 08:4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2 22:26
五行也不是原始系统论模型,而是唯心的产物。因为世界上没有五行规律,所以,也就不存在系统论原始模型。 ...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子系统之对于机体)

子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吧?(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当然,个人认为,五行是一个非常原始的系统论模型,将系统内若干子系统强行分类为五个,子系统间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被其生硬机械的固化为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之关系,这一模式已经远远不能反映现实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规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言差矣!      

      如果把木火土金水看成子系统,那么,就没有总系统存在。系统中有子系统,就是一个二级系统,所以,必然有总系统存在。可五行学说只有一级系统,所以不是系统论模型,只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模型。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从系统论的角度讲,中医理论不是成熟的理论。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09:15:52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00:45
系统都是由子系统构成的吧?(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的万事万物子系统之对于宇宙世界,心肝脾肺肾为代表的功能 ...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百度了一些系统自组织的知识: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概念

它主要有三个部分组成:耗散结构理论(Dissipative Structure)、协同学(Synergertios)、 突变论(Calastrophe Theory)。

特征

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被定义为自组织。
一般来说,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H. Haken认为,从组织的进化形式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他组织和自组织。
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
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
例如,人类社会比动物界自组织能力强,人类社会比动物界的功能就高级多了。
自组织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复杂自组织系统(生命系统、社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即在一定条件下,系统是如何自动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的。
"自组织"是现代非线性科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的最令人惊异的发现之一。基于对物种起源、生物进化和社会发展等过程的深入观察和研究,一些新兴的横断学科从不同的角度对"自组织"的概念给予了界说: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说,"自组织"是指一个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09:30: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6-10-3 01:32 编辑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控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代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适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研究领域,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①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研究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②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研究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复杂系统。③系统哲学:它研究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研究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专门研究复杂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研究范围内。

一般系统论的要点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要点如下: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若干事物的集合,系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但又不简单地等同于整体。因为系统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之外,它还反映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说,系统是从整体与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的关系上来揭示其整体性特征的。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是无组织状态不能成为系统,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在一定组织结构基础上的整体性,要素以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结构,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概念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性质不是要素性质的总和,系统的性质为要素所无;系统所遵循的规律既不同于要素所遵循的规律,也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规律的总和。不过系统与它的要素又是统一的,系统的性质以要素的性质为基础,系统的规律也必定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体现出来。存在于整体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构成整体的相互关联的内在根据,所以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其要素的意义,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据它就不成其为这个系统的要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系统是要素的有机的集合。

  (3)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的有机关联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系统的动态性包含两方面的意思,其一是系统内部的结构状况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其二是系统必定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比如生物体保持体内平衡的重要基础就是新陈代谢,如果新陈代谢停止就意味着生物体的死亡,这个作为生物体的系统就不复存在。贝塔朗菲认为,实际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动态是开放系统的必然表现。

  (4)系统的有序性
  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其动态的方向性都表明系统具有有序性的特征。系统的存在必然表现为某种有序状态,系统越是趋向有序,它的组织程度越高,稳定性也越好。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它的稳定性便随之降低。完全无序的状态就是系统的解体。

  (5)系统的目的性
  为了避免误解(主要是避免与古人的“目的论”混同),也有人把它称为“预决性”。贝塔朗菲认为,系统的有序性是有一定方向的,即一个系统的发展方向不仅取决于偶然的实际状态,还取决于它自身所具有的、必然的方向性,这就是系统的目的性。他强调系统的这种性质的普遍性,认为无论在机械系统或其他任何类型系统中它都普遍存在。

一般系统理论的趋势及特点

  系统理论目前已经显现出几个值得注意的趋势和特点。

  第一,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等新兴学科相互渗透、紧密结合的趋势;

  第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的方向发展,现已明确系统论是其它两论的基础;

  第三,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

  第四,系统科学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系统科学的这些发展形势下,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综合各种系统理论的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途径。一般系统论创始人贝塔朗菲,就把他的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与广义系统论两部分。他的狭义系统论着重对系统本身进行分析研究;而他的广义系统论则是对一类相关的系统科学来理行分析研究。

  其中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系统的科学、数学系统论;2.系统技术,涉及到控制论、信息论、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领域;3.系统哲学,包括系统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等方面的内容。

  有人提出试用信息、能量、物质和时间作为体基本概念建立新的统一理论。瑞典勘探德哥尔摩大学萨缪尔教授1976年一般系统论年会上发表了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综合成一门新学科的设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系统工程》杂志也改称为《系统科学》杂志。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系统科学应包括"系统概念、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理论分论、系统方法论(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包括在内)和系统方法的应用"等五个部分。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多年致力于系统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建立统一的系统科学体系的问题自1979年以来,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他形成是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并列的一大门类科学,系统科学象自然科学一样也区分为系统的工程技术(包括系统工程、自动化技术和通讯技术);系统的技术科学(包括支筹学、控制论、巨系统理论、信息论);系统的基础科学,(即系统学);系统观(即系统的哲学和方法论部分,是系统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连接的桥梁四个层次)。这些研究表明,不久的将来系统论将以崭新的整面貌矗立于科学之林。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趋势

  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从理论生物学的角度总结了人类的系统思想,运用类比和同构的方法,建立开放系统的一般系统理论。他创立的一般系统论属于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对系统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并没有作出满意的解答。

  苏联学者A.И.乌耶莫夫提出参量型一般系统论。他认为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是用同构和同态等类比形式创立的,在实际运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人们已经发现50多种独立的类比形式,其中许多可以用于发展类比型一般系统论,因此这种理论还可以得到发展。但对不同的系统进行类比,不是建立一般系统论的唯一途径。参量型一般系统论是用系统参量来表达系统的原始信息,再用电子计算机建立系统参量之间的联系,从而确定系统的一般规律。

  一般系统论发展中出现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数学系统论或一般系统的数学理论。其代表人物有M.D.梅萨罗维茨、A.W.怀莫尔和G.J.克利尔。

  我国学者林福永教授1988年提出和发表了一种新的一般系统论,称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数学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一般系统概念体系,特别是揭示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的新概念,如关系、关系环、系统结构等;在此基础上,抓住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这些一切系统都具有的共性问题,从数学上证明了,系统环境、系统结构和系统行为之间存在固有的关系及规律,在给定的系统环境中,系统行为由系统基层次上的系统结构决定和支配。这一结论为系统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在这一结论的基础上,一般系统结构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原理与规律,解决了一系列的一般系统问题,如系统基层次的存在性及特性问题,是否存在从简单到复杂的自然法则的问题,以及什么是复杂性根源的问题等,从而把一般系统论发展到了具有精确的理论内容并且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系统问题的高度。

  一些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还在各自的领域中沿着贝塔朗菲开创的开放系统理论深入研究一般系统论,并得到了关于复杂系统的一系列重要规律。其中最著名的有:I.普里戈金的耗散结构理论,M.艾根的超循环理论和H.哈肯的协同学,拉兹洛的广义进化论等,以及中国学者曾邦哲的结构论-泛进化论、邓聚龙的灰

点评

系统理论几乎是建立于数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各种研究结论而归纳出来的理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3 11:19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09:33:36 | 只看该作者
系统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最佳答案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

  系统论认为,开放性、自组织性、复杂性,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论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正象人手在人体中它是劳动的器官,一旦将手从人体中砍下来,那时它将不再是劳动的器官了一样。

  系统论已经发展为系统科学,它包括“老三论”:系统论与控制论、信息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学、突变论;及新近发展的内容:混沌科学、复杂科学等。
47
发表于 2016-10-3 10:2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6-10-3 10:35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3 09:15
很显然,虽经我多次提醒,陈先生依然没有认识到系统论中有系统总控制中心。我这样说,陈先生应该明白了 ...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信息处理和整体控制。
      比如,人体系统的控制中心在大脑;一个单位也是一个系统,其控制中心就是头头。你见过只有群众互相制约而没有头头的单位吗?所以,五行学说不是系统模型。
      你百度的那些知识中,只是讲了系统的一些特点,但并不等于没有控制中心。没有控制中心,就不是系统。没有控制中心的系统不就乱桃了吗?
      系统科学目前已有十几门学科,但这些学科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系统,具有片面性,其中,系统论是最基础的知识。迄今为止,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仍在探索之中,发展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科学理论。

点评

自以为是的错误理解!  发表于 2016-10-3 17:09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11:19:5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6-10-3 02:28
一一不太明白系统总控制中心。
——————————————————
        只要有系统,就有系统控 ...

你百度的那些知识中,只是讲了系统的一些特点,但并不等于没有控制中心。没有控制中心,就不是系统。没有控制中心的系统不就乱套了吗?

一一您学习理解的系统论,和我学习理解的系统论,不大一样。

见仁见智,各自保留吧。

点评

哈哈!到此为止吧。  发表于 2016-10-3 22:28
49
发表于 2016-10-3 11:19: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10-3 11:28 编辑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10-3 09:30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理论几乎是建立于数学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总结各种研究结论而归纳出来的理论。主要是想通过系统论观点帮助那些接触到系统性问题却没有这方面数学基础的人员来理解系统中的现象。从我的分析来看,目前的系统论观点基本不能应用于中医理论。
50
发表于 2016-10-3 17:07:06 | 只看该作者
      从我的分析来看,目前的系统论观点基本不能应用于中医理论。
==========================================
       回复:
        先生好好学习一下系统论的基础知识,他的来历。
        系统论直接来源于人体的系统,先有了人体解剖学的系统,才有了系统论这个术语。
        系统论使用的基本方法是类比,也就是取象比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17 18:57 , Processed in 0.05525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