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llyyjj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大家讨论:中医脾的解剖和脾主运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9-2 00:06:01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1 15:55
解剖实体,是解剖学的概念。是指解剖学使用的尸体!!!
------------------------------------------ ...

     你不知道对不对,这就对了!

点评

您老的话完了?咱们说正话吧。  发表于 2016-9-3 22:06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22:1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6-9-3 22:16 编辑

本帖是要学习讨论脾的解剖内容和脾主运化的关系。
融合观老先生跟着打搅了好几页,现在咱们说正题吧。
首帖我列出了古医籍中脾的解剖的内容。现在再列出《内经》有关脾的作用的论述,本帖主题就是看看这些解剖内容和脾的作用之间有什么关系?


脾与胃以膜相连、脾……附脊十一椎-----------这是说解剖位置。
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村,有散膏半斤。-------这是说大小和重量。
形象马蹄、形如镰刀,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形如犬舌、形如土瓜-----这是说形状。
马肝赤紫、状如鸡冠-----这是说脾的色泽。

---------------------------------------------------------


《灵枢·决气》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脾生肉
《素问.萎论》
脾主身之肌肉
《素问·经脉别论》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
《素问灵兰秘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奇病论》
五味人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或曰皆属脾土)。
------------------------------------------------------
上下两部分内容,上部分是关于脾的解剖所见,下部分是关于脾的作用的。
问题:
1,中医认识脾的作用,是否根据解剖所见来认识?如果是,如何认识?
2,如果不是根据解剖所见来认识,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脾的作用?


这些问题,是落实脏腑学说来源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医理论能否成立的根本问题。欢迎大家发表高见。

点评

脾主运化一语,不是出于《内经》。应是后人对《内经》观点的表述。以运化为主讨论脾的作用,应该有几个步骤,或者几个内容: 1,脾主运化出于何处? 2,脾主运化含义如何解读。 3,是否正确、全面表述了《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3 23:55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9-3 23:55:5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3 22:14
本帖是要学习讨论脾的解剖内容和脾主运化的关系。
融合观老先生跟着打搅了好几页,现在咱们说正题吧。
首 ...

脾主运化一语,不是出于《内经》。应是后人对《内经》观点的表述。以运化为主讨论脾的作用,应该有几个步骤,或者几个内容:


1,脾主运化出于何处?
2,脾主运化含义如何解读。
3,是否正确、全面表述了《内经》对脾的论述。如表述有错或有漏,我们可以纠正或补充。
4,如果脾主运化代表了《内经》和整个中医对脾的认识,这个认识从何而来?与前面解剖知识有何关系?
44
发表于 2016-9-4 05:53:48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3 14:14
本帖是要学习讨论脾的解剖内容和脾主运化的关系。
融合观老先生跟着打搅了好几页,现在咱们说正题吧。
首 ...

拜读了llyyjj先生的帖子,深深被他认真和坚持不懈的治学精神所感动。
对于脾主运化,没有必要怀疑。对于古人的脏腑观点是源于解剖也不用怀疑。当然中医理论的形成,并不是完全根据解剖,也是由于古人长期观察人体所表现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从而探知人体正常和反常现象的规律性,用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解剖知识,加以演绎和归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藏象学说,故而中医所指的脏腑,不能单从现代解剖学所说的脏器去理解。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这一段话没就比较具体而形象地说明了脾主运化的过程和作用。除此,还能有其他的解释吗?

点评

谢谢千总鼓励! 探讨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怀疑脾主运化,正是因为运化功能,看得见、摸得着,是“脾”的唯一表现(其他功能由运化代表),而这个功能和“脾“、“脾脏”的关系却感觉糊涂,所以请大家一起来探讨。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4 22:15
45
发表于 2016-9-4 06:04:35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9-3 15:55
脾主运化一语,不是出于《内经》。应是后人对《内经》观点的表述。以运化为主讨论脾的作用,应该有几个步 ...

    请李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llyyjj 发表于 2016-7-23 14:25【 心主神明在中医理论里是正确的】
        李老师, 你这句话还算数不算数!
      【我对中医与解剖关系的看法】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点评

欢迎李老师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与解剖学关系的看法!!! ----------------------------------------------- 讲解【肾是精,心是神明,脾是运化……】,是我发这几个帖的目的。就是通过这几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9-4 22:31
46
发表于 2016-9-4 07:09:48 | 只看该作者
       发生藏象学
编辑 锁定
本书不但将藏象学说在现有阶段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引向了深入,而且重新审视了中、西医学这间的本质区别,对中医现代研究所面临的困难提供了理性分析,并进而为确定中医科研工作的方向提供了指导。更为重要的提:鉴于发生学方法的普适性, 本书将整个中医学的研究提供足资借鉴的线索或蓝本。此外,本书文笔流畅,旁征博引,论证严密,文理上也堪称佳作。
本书发生学方法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该研究的特有问题是对象的成长问题,即过程问题,着重揭示研究对象赖以发生、发展、变化过程的重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其应用迄今已有250年的历史。本书以发生学这一新颖的视角对藏象学说从“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了认真严肃的审视。

目录
编辑
第一章 发生学方法——实践的选择
第一节 藏象学说现代研究史略及现状述要
第二节 发生学方法简介及评价
第二章 藏象学说的创生
第一节 第一部人体解剖学是中国人写的
第二节 《内》《难》的脏腑解剖学成就
第三节 解剖方法作为藏象学说发生始基的确认及其意义
第三章 从实体到功能态的演化
第一节 演化的启动
第二节 演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第三节 演化的方向选择
第四节 评价——“智者”、“愚者”与“察同”、“察异”
第四章 “悖论”及其认识
第一节 “悖论”
第二节 认识
第五章 藏象学说若干基概念及理论问题的发生学思考
第一节 脏象、藏象
第二节 藏象界定
第三节 五藏阴阳的界定
.第四节 藏府之气的界定
第五节 藏府之气、阴、阳地相互关系
第六节 历代文献少论肺阳、肝阳、脾阴概念的原因再发现
第七节 肾精的概念及其与肾气、肾阴、肾阳、肾藏概念的关系
第六章 藏府生理特性的发生学诠解
第一节 五藏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六府的生理特性
第七章 藏府生理功能发生学诠解
第一节 五藏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二节 六府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三节 奇恒之府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第八章 藏象学说系统观念的最后确立
第一节 藏府相合理论的发生
第二节 五藏与志、液、体、窍关系理论的发生学剖析
47
发表于 2016-9-4 07:11:17 | 只看该作者
      《内经》脾藏象理论发生学研究
刘黎明  
【摘要】:研究目的: 揭示《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建构过程,系统挖掘整理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整体性、过程性规律和原理。 研究方法: 采用中医发生学研究方法,即运用文献学、史学、文字学、哲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综合方法,对脾藏象学说初创时期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形成与演变,作出客观而确实的诠释。 研究内容: 分析《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包括文字发生、解剖形态、气、阴阳、五行学说、易学理论、社会医学模式、医疗实践反证;分析其理论体系的建构方法;分析其演进轨迹。 研究结果: 古代解剖学奠定了脾藏象理论的始基;文字发生学是脾藏象理论的建构之砖,确立了脾胃的某些特定功能、形态,并体现一定的心理、文化蕴意;气、阴阳、五行、易学、社会官制文化等是建构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框架因素;观察法、医疗实践法、逻辑法等方法是建构脾藏象理论的重要方法;脾藏象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实体向功能态的演化及其理论体系最终确立的演讲过程。 结论: 运用中医发生学方法能够揭示《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建构过程及建构方法,能揭示其理论的基本范畴、内在特征和本质规律。
【关键词】:黄帝内经 脾 藏象 中医发生学 理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221
【目录】:
•        英文摘要3-5
•        中文摘要5-6
•        前言6-7
•        第一部分 关于发生学7
•        第二部分 《内经》脾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7-13
•        一、 脾胃的形态部位7
•        二、 脾胃的生理特性及功能7-10
•        三、 脾胃的内外联系10-13
•        第三部分 《内经》脾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因素13-26
•        一、 不可或缺的理论之砖石13-16
•        二、 脾藏象理论创生之基16-19
•        三、 脾藏象理论借以建构的框架19-23
•        四、 检验藏象理论的准绳23-26
•        第四部分 脾藏象理论体系建构所采用的方法26-28
•        第五部分 脾藏象理论体系的演进28-30
•        第六部分 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
•        主要参考书目31-32
•        综述32-36
•        致谢36-37
•        个人简历37
48
发表于 2016-9-4 07:14:41 | 只看该作者
      大家把上述文章学习一下,就知道啦!
49
发表于 2016-9-4 07:18:58 | 只看该作者
    心肝脾肺肾的发生学,都已经完全研究清楚了!当然,还有些争论。
50
发表于 2016-9-4 21:09:3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没有疑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3:06 , Processed in 0.1663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