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节 儒家思想和《内经》——《<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6:56 | 只看该作者
【补注】
⑴对册(策):“对策,亦作‘对册’。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称为对策。自汉起作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汉典》)
42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7:22 | 只看该作者
⑵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征,即徵,颜师古曰:“证也。”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把天道验证于人;善于谈论往古的,必能把古事验证于现在。
金栋按:《素问·举痛论》云:“黄帝问曰:余闻‘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于今。’”
《素问·气交变大论》云:“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
《荀子·性恶篇》云:“故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徵于人。”
43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7:41 | 只看该作者
⑶通国身:意在阐明治天下国家与治身的道理是相通的。《吕氏春秋·审分篇》云:“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本篇论述了治理国家与保养身体的道理,而以前者为主,后者可以看做是一种类比,董仲舒汇通天人之理,贯通治身、治国之道于一,他强调:保养身体的关键是积蓄精气,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招揽贤人;积蓄精气的关键是心境恬淡、不轻举妄动。招揽贤人的关键在于态度谦卑、礼贤下士。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8:08 | 只看该作者
⑷气之清者为精:清,洁净。精,精气。《管子·内业》:“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淮南子·精神训》高诱注:“精者,人之气。”先秦黄老道家以及汉代学者皆以精为气。
精气: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说:“中国古代哲学用语。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易·系辞上》:‘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以精气的变化来解释鬼神。《管子·内业》:‘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还认为,精气‘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不仅以精气来解释鬼神,而且把它看做自然万物以及生命和智慧的根源。《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则认为:‘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以精气来解释神灵。后来思想家一般把精气看做一种构成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东汉王充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论衡·论死》)清戴震说:‘知觉者,其精气之秀也。’(《原善·绪言下》)”
金栋按:医家论精气。《中医大辞典》云:“同正气,泛指构成和维持生命的精华物质及其功能。《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具体如生殖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阴阳和,故能有子。’又如饮食化生的精微物质-营气、卫气等。《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灵枢·营卫生会》:‘营卫者,精气也。’”
《内经》论精气。精气一词,《内经》全书共见38次。《内经词典》说:“简称精。形容其细微物质结构及其运动状态。”
,高校教材第二版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第二章精气血津液·第一节精》说:“精与气相对而言:精有形,是气的化生本原,藏寓于脏腑之中,主静而属阴;气无形,由精化生,运行于全身上下内外,主动而属阳。”
45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8:48 | 只看该作者
⑸身以心为本:张之纯曰:“心者,君主之官,主血以输十二经脉。”
⑹国以君为主:张之纯曰:“国之有君,如人身之有心。”
⑺血气相承受:血、气循环运动而不停息。相承受,循环运动。
金栋按:血气一词,《内经》全书共见127次,其义有二:一指血液和精气(营气),二指血分或气分。
《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经脉》云:“谷入于胃,脉道已通,血气乃行。”《灵枢·决气》云:“何谓脉?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灵枢·本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由此可见,血与气二者是可分不可离。血液在脉管中、经脉内运行不息,而气也参与。血与气的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具体而言,气为血之帅,包含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三个方面;而血为气之母包含血能养气和血能载气两个方面。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9:18 | 只看该作者
⑻虚静其形:使自己做到心境恬淡、身体宁静。张之纯曰:“《内经》所谓‘不妄作劳也。’”
⑼谦卑自身者,仁贤之所事也:是说态度谦恭自卑、尊重别人的人,仁者贤人都会前来侍奉他。《周易·谦》彖辞曰:“谦尊而光。”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
⑽故治身者,务执虚静以致精:《管子·心术上》:“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乃精,精则独立矣。”《管子·内业篇》:“静则得之,躁则失之,灵气在心,一来一逝。”正可作为此二句之注脚。
⑾合明而寿:聚合精神而长寿。明,神明,指人的精神。合明,钟肇鹏按:“‘合明’疑当作‘神明’,‘神’字烂残,因误抄为‘合’。”可备一说。
47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09:47 | 只看该作者
⑿能致贤,则德泽洽而国太平:德泽洽:恩德广博。洽,广博、普遍。
苏舆《义证》:“《潜夫论·思贤篇》:‘是故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是以身常安而国脉永也。上医医国,其次医身。夫人治国,固治身之象,疾者身之病,乱者国之病也。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治身有黄帝之术,治世有孔子之经。舆案:待病求医,待乱求贤,晚矣。所谓医与贤者,又未必果其人也。惟董子之言,为得其本。”
金栋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11:42 | 只看该作者
相傅之官:王冰注:“位高非君,故官为相傅。”
《素问补识》云:“《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傅’的来源则更早,《书经》已有‘立太师、太傅、太保,兹唯三公’的记载,《史记·商君传》:‘太子犯法,刑其傅公子虔。’相,助也;傅,辅也。相傅之官即协助辅佐之官,说明肺对心有协助辅佐的作用。心主血,肺主气,血无气不行。”
金栋按:相傅,史书无此官名,《内经》言之,应该是相和傅的连称——相和傅都是官名。相,各诸侯国名称不一,亦名宰相、相国。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云:“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帝即位,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应劭曰:“丞者,承也。相者,助也。”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九·职官考三·宰相》云:“秦悼武王二年,始置丞相官,以樗(初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庄襄王又以吕不韦为相国;及始皇立,尊不韦为相国,则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高帝继位,一丞相,绿绶,以萧何为之。及诛韩信,乃拜何为相国。何薨,以曹参为之。……后汉废丞相及御史大夫,而以三公总理众务,则三公复为宰相矣。至于中年以后,事归台阁,则尚书官为机衡之任。至献帝建安十三年,复置丞相,而以曹公居之。又有相国。……按:自魏、晋以来,宰相但以他官参掌机密,或委知政事者则是矣,无有常官。其相国、丞相,或为赠官,或则不置,自为尊崇之位,多非人臣之职。其真为宰相者,不必居此官。……按:自后汉时,虽置三公,而事归台阁,尚书始为机衡之任。然当时尚书,不过预闻国政,未尝尽夺三公之权也。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为真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12:40 | 只看该作者
⒁中正、州都之官始自曹魏:龙伯坚《黄帝内经概论·第四章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第一节素问的著作时代》云:“《素问》中个别的后代作品——《素问》中还有个别的后代作品搀入在内,例如第八《灵兰秘典论》所说:‘胆者中正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中正和州都是曹魏以后才有的官名,并且三世纪中期的皇甫谧《甲乙经》没有采用《灵兰秘典论》一句话,可见这一篇肯定是公元三世纪以后的作品。”
龙伯坚所据见《太平御览》卷二六五引《傅子》:“魏司空陈群始立九品之制,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州置都而揔其议。”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八《选举考》一:“魏文帝延康元年,尚书陈群以为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
胡天雄《素问补识》不同意龙氏之见。胡氏云:“观本篇君主与十一官并列,至少写成于公元前221年以前。彼时君王可与牛马相比(《气穴论》:‘圣人易语,良马易御。’)可以把老百姓摆在君王之上(《灵·师传》:‘上以治民,下以治身。’)在暴秦及其以后,君权高于一切,这种并列的说法,简直是对君王的蓄意嘲弄,是要轻则身死、重则族灭的。”
李今庸教授也不赞同龙氏之见。他说:“至于此《灵兰秘典论》,新校正谓‘全元起本名《十二藏相使》,在第三卷’。然《针灸甲乙经》和《黄帝内经太素》二书均未载此篇内容,故此《灵兰秘典论》,似非《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之原有篇章,疑其为全元起为《素问》作训解时采之以补入者。其是否为六朝时作品,因无确据,现尚不得而知。但仅据此文‘中正之官’一句,曲解其义,以断定其为六朝时作品,殊为无当之至!”(《古医书研究·<黄帝内经>研究》)
金栋按:中正乃负责推荐人才的官员,人才的等级由他们评定,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陈群的意见。曹丕篡汉前夕、即延康元年 (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此制至西晋渐趋完备,南北朝时又有所变化。这一制度创始于曹魏,发展成熟于两晋,衰落于南北朝时期,废除于隋朝,随之科举制形成。据此,中正之官名,确是始自曹魏。
《文献通考·卷六十三·职官考十七》:“中正,魏置。晋诸中正,率一国所推,台阁取信。后魏孝明正光元年,罢诸郡中正。北齐郡、县皆有之。他史多阙。隋初有,后罢而有州都。唐并无此官。”
州都,即大中正,也是推荐人才的官员。沈起炜、徐光烈《简明中国历代职官辞典》:“州都:即大中正。魏文帝因陈群之议,设中正,州郡皆置。司马懿执政时,加置大中正。《晋书·刘毅传》谓毅致仕后,‘司徒举毅为青州大中正,……由是毅遂为州都。’”但此官职与膀胱之功能不符。膀胱与水液代谢有关。其实,由于人体和封建国家可类比处太少,《灵兰秘典论》类比来的官能大多勉强。比如,肺司呼吸,与相傅之官也不符。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6-24 20:13:17 | 只看该作者
⒂解蔽:“蔽者,言不能通明,滞于一隅,如有物壅蔽之也。”(王先谦《荀子集解》)
⒃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即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⒄心之在体,君之位也:“心之在体,当身之中,凡身之运为,皆心之所使,故象君位。……何如璋云:《荀子·天论》‘心居中虚以治五官,夫是之谓天君’,又‘耳目鼻口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谓天官’,本此。”(黎翔凤《管子校注》)
⒅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九窍则各有职司,不能以此代彼,若百官之有其分也。”(《管子校注》)
⒆这都是战国末的说法:《荀子》、《管子》等均属战国末之后成书,故有先生此说。以这些文献与《内经》相较,后者远较成熟。这说明《内经》不可能成书于战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0 03:10 , Processed in 0.05425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