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仁海中西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五行学说中的生克乘侮理论无法成立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3:57:20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5-2 06:38
是谁说不出理由?真是好奇怪。科技史告诉你,阴阳五行引入中医有二千年,在医书中出现易经不到一千年,是宋以后,而且从此后除温病学外,中医理论再也没有出现之前的发展速度和超越《内经》《伤寒论》等的论著。

先生这才是真正地做学问的人士!赞!
42
发表于 2016-5-2 14:05:20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5-2 05:54
董建军
无中生有,农历有五季吗?
————————————————————————

五季养生: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五季养生 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我国古代对一年季节的划分有四季和五季两种方法。因人体有五脏,故常用五脏与五季相对应来说明人体五脏的季节变化。《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就是以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来分别对应的。其含义是说春天肝脏功能强盛,夏天心脏功能强盛,长夏脾脏功能强盛,秋天肺脏功能旺盛,冬天肾脏功能强盛。正因为五脏与五季相应,因此在春、夏、长夏、秋、冬这五个季节应分别以相应的脏器作为养生重点。具体的保健方法如下:


  ○春、立春到立夏养肝之道

  春天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日渐增加,新陈代谢日渐加快。在人体内部,血液循环加快,营养供应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功能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肝藏血”其意为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肝的另一功能是管理情志,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体对营养物的消化和吸收。在春天,人体的新陈代谢与肝脏有很大关系。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就必须保持肝脏旺盛的生理机能。如果肝脏运作失常,适应不了春季的气候变化,就有可能出现一些病症,精神病及肝病患者尤其容易在春季发病。中医的“春宜养肝”、“春应在肝”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春天的养生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之上。在春天三月里,切忌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的负担。与此同时,肝病患者及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在春季到来之时,加强服用养肝、降压之药物,精神病患者宜于此时定期服药,避免精神受到刺激。这些都是顺应春季变化特点,保肝养肝之养生法则。

  春天为何要养肝:

  春天万物复苏,细菌也大量繁殖,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细菌大量的繁殖加大了肝脏解毒的负担,所以春天要补充肝脏能量。

  养肝蔬菜、水果:白菜、菠菜、四季豆、胡萝卜、青枣、青苹果、柠檬等。

  生活养肝:晚上11点-3点式肝胆经运行时间,保持正常睡眠、有益于养肝。保持心情平和、性格开朗、多穿平底鞋走路等。


  ○夏、立夏到小暑养心之道

  夏季是人体体内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候,室外活动多,运动量也相应增大,加上夏季昼长夜短,天气炎热,不易入睡,人的睡眠时间自然比其他季节少一些,因而体内消耗的能量多、血液循环加快、流汗也多。上面这些因素决定了在夏季里心脏的负担明显加重,如果此时不注意对心脏的保养,则很容易使心脏受到损伤。正如《养生论》里所说:“夏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如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为热矣。”其大意是说,夏天应该调节养息心脏,尽管夏季热浪滚滚,但人们应该经常如冰雪在心一样静养心脏,不可以因为天气炎热而浮躁,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甚至损负心脏,要“心静体自凉”。另外,夏天天热,容易失汗,这样给暴饮提供了条件,对心脏害处极大。因为,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水或饮料会迅速增加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年高或心脏功能欠佳者尤应引起注意。夏天尽管天热难当,也要适当地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增加心脏血流量,对心脏会有很大的好处。


  ○长夏、小暑到立秋养脾之道

  长夏,是指夏末初秋那段时节。此时的天气特征是:炎热而多湿。此期,万物丰茂,蔬菜、瓜果陆续上市,由此极大地促进了人体的消化功能,因此应该注重对脾脏的保养,防止因饮食而带来的消化道疾病。天气炎热,人们喝水就多,喝水多就冲淡了胃液,从而降低了胃液的杀菌能力,使细菌容易侵入肠道。与此同时,湿热的天气极适合细菌的生长繁殖,食物极易腐烂变质。因此,长夏之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年迈体弱者消化功能较差,最好少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多吃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这是因为含脂肪多的食物会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排空减慢。“湿邪困脾”。由于长夜多湿,湿邪之气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要注意防止湿邪伤脾,如居室应保持干燥、少接触生水等等。

  仲夏为何要养脾

  答仲夏介于夏和秋之间,这个季节气候湿热,特别容易造成湿热困脾、脾胃不和、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所以仲夏需要养护脾、胃功能。

  养脾蔬菜、水果:南瓜、红薯、玉米、芒果、哈密瓜、葡萄柚、香蕉等。

  生活养脾:早上7点-11点是脾胃经运行时间,此事应给脾脏补充能量、有益于养脾,减轻思想负担、多与朋友交流思想等。


  ○秋(立秋到立冬)养肺之道

  秋天一到,天气就慢慢地变得凉爽了。秋天是由炎夏走向寒冬的过渡季节,天气变幻莫定,时凉时热,时寒时暖,如此多变之节,最难将息。这种多变的气候往往容易使人着凉感冒,所以秋天发生咳嗽痰喘的病人很多,患有咳嗽老病的人最易发作。中医根据季节的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总结出了秋季易损肺气的理论,警示人们在秋季应注意天气的不断变化,好好保护肺气,避免发生感冒、咳嗽等疾病。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外邪侵肺常曲鼻孔入肺,因此时常按摩、洗浴鼻子有助于增强肺脏功能。不少人鼻腔粘膜对冷空气过敏,秋季一到便伤风、流涕。除需必要的治疗外,还需经常按摩鼻部。其方法是以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待有热感后,用手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30次左右;然后,按摩鼻翼两侧的迎香穴15-20次。每天按摩1-2次,可增强鼻的耐寒能力,亦可治疗伤风及鼻塞不通。如果每日清晨或傍晚用冷水浴鼻,效果更好。办法是:将鼻浸在冷水中,闭气不息;一会儿后,抬头换气,再浸入水中;如此反复5-10遍。此二法皆能增加肺脏功能,有利于防治吸呼道疾病,对身体大有益处。

  秋天天气干燥,肺于外界直通易导致咽干、鼻燥、干咳等,肺需要润化其燥,导致肺脏功能负荷加大,所以需要加以润肺、养肝。

  养肺蔬菜、水果:白萝卜、藕、淮山、百合、银耳、莲子、人参果、梨等。

  生活养肺:早上3-5点是肺经运行的时间,也是一天当中空气最好的时候,此时去树林散步和运动,有益于养肺,忌久卧和过度悲伤等。


  ○冬、立冬到立春养肾之道

  隆冬季节,天寒地冻,草木凋谢,冻冰伏出,北风呼啸,动物进入了冬眠时期,人们的室外活动也大大减少。冬季的严寒气候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降到了一年的最低潮。在这个严冬的季节里,年老体弱者非常容易感觉到寒冷的可恐可怖。这是由于代谢水平较低,能量和热量供应不足所致。

  人体的阳气来源于肾脏,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寒冬来临之时,人体需要有足够的热量和能量来抵御寒冷。倘若肾功能虚弱,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甚至出现头晕、心慌、气短、腰膝疲软、乏力、小便失禁等症状。所以,冬季理应滋养肾脏,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疾病,还可增进健康。养肾的方法很多,如在冬季可适当进补,使较充分的阳精保持在体内,一旦春季到来,阳气升发,即可及时供给能量及营养,不至于由于阳精亏乏而使阳气生发困难;一些阳气虚弱的人在冬季往往更加虚弱,这可在夏季阳盛之时预先给以治疗,以扶助阳气,即“春夏养阳”,使阳气得到恢复和调养,待到冬季来临不致因为阳气过度虚弱而生发疾病。

  冬藏养肾

  中医五行-水(元素)-黑色(颜色)-咸(味道)-恐(情绪)-站(行动)

  经络运行时间:

  肾经   17:00―19:00

  膀胱经  15:00―17:00

  三焦经  21:00―23:00

  免疫疗法:

  食疗:以纯天然黑色食品为主,吃微咸,不宜过咸。如:黑木耳。黑芝麻,黑豆。葡萄,栗子,等。

  运动:每天至少站10――20分钟(静心)

  口服:葡萄柚,薰衣草,丝柏,橙花,玫瑰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1112/12/10261947_247375690.shtml
43
发表于 2016-5-2 14:06:08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5-2 05:54
董建军
无中生有,农历有五季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14:22:47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5-2 10:05
五季养生:春夏秋冬四季养生法则

       这些东东如果是正确的话,那么, 中医们早就全部成神仙了,而且呢,西方医学哪里还能有进入中国的机会?——门儿都没有。

      事实上呢?


      ——唉,不说了,说多了眼里都是泪水


45
发表于 2016-5-2 16:13:06 | 只看该作者
       阴阳 这个东东如果是正确的话,那么, 中医们早就全部成神仙了,而且呢,西方医学哪里还能有进入中国的机会?——门儿都没有。

      事实上呢?


      ——唉,不说了,说多了眼里都是泪水

46
发表于 2016-5-2 16:28: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6-5-2 08:34 编辑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5-2 06:22
这些东东如果是正确的话,那么, 中医们早就全部成神仙了,而且呢,西方医学哪里还能有进入中国的 ...

实际上,古代一年有四季、五季两种分法。分四季,每一季中的三个月可分别冠上表示前期、中期、末期的“孟”、“仲”、“季”三字以为称呼。分五季,是从四季中的夏季又分出一季的结果。具体说来,是将夏季中的季夏之月(夏历六月)这一时段分出来作为一 季,是为“季夏之季”(季夏之月被分出之后,夏季就只包含孟夏、仲夏两个月)。如此,五 季即为:春季、夏季、季夏之季、秋季、冬季。

五季之分,殆始于周代。 分出季夏之季,殆有其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的原因。 这一时段,“蟋蟀在壁”,“树木方盛”,“水潦盛昌”,“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礼记・月 令》),其气候风物,且勿论与之后的孟秋之月(夏历七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同上)有很大差异,就是与之前的仲夏之月(夏历五月)“小暑至,螳螂生,鴂(即伯劳)始鸣, 反舌(即蛤蟆)无声(指未鸣)” (同上)也有较大差异。将季夏之月,与孟夏之月(夏历四月)和仲夏之月分离,以成为两个季节,客观上是由于其与前后时段均显然不同的,以高温多雨、植物茂盛———如上举杨诗“无穷”、“别样”二语所表现者即是———为最主要特征的自然气候风物方面的原因。

中国原始哲学中,“数”是个中心范畴,“五”是个基本数位,朱熹《周易本义・序》所谓“天数五(指奇数一、三、五、七、九),地数五(指偶数二、四、六、八、十)”是也。与“五”之数位相适应的木、火、土、金、水“五行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包罗万象、无处不至、近乎普适性的超级哲学思想。除天干十位二位一组被配合以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之外,举凡方位(东、南、中央、西、北)、颜色(青、赤、黄、白、黑)、五音(角、徵、宫、商、羽)、气候(风、热、湿、凉、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乃至人之貌、视、思、言、听,等等,都被与五行配合上了。

至战国时代“五行相生相胜”思想完整形成之后,王朝兴替也被诠释为五行之德的回环更始。汉代纬书中的“五帝说”实质也是一种五数的配置


http://wenku.baidu.com/view/8c34a7791711cc7931b71627.html
47
发表于 2016-5-2 17:25:59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5-2 08:28
实际上,古代一年有四季、五季两种分法。分四季,每一季中的三个月可分别冠上表示前期、中期、末期的“孟 ...

      先生如此苦心,他们根本不看,一门心思间接生!而且委屈的满眼泪水!
       我建议,关于科学,阴阳五行学说。今后不用再讨论了,反反复复就是那些话!世界观形成之后,很难改变!各人保留自己的意见,不用再争论,企图说服对方,是不可能的!
       从此,我也感受到为什么中西医融合观不被接受的道理。没有一个人或者说只有少数人愿意接受别人的新观点。
48
发表于 2016-5-2 18:48: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吐了之 于 2016-5-2 19:46 编辑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5-2 12:50
是你说的医易不分家。一般技术史不是由一二个专家来制定,最后定稿是要通过集体认可。你认为技术史是错 ...

  先生不仅没有中医理论基础,且没有文学基础。【医易同源】不是医易不分,连这也读不懂,还论什么中医?【技术史】不是中医,其是否正确,要经得实践验证。
  四大家的临床是局部经验,而中医是整体论治,这个整体就是六经。六经为阴阳之道,升为阳,降为阴,出为阳,进为阴。病在三阳,多为外邪,当祛,病在三阴,多为内邪,当扶正。故,阴阳是五脏之气。五脏,是阴阳之质。阴阳行五脏是五行,五行五脏是人体结构。
49
 楼主| 发表于 2016-5-2 20:4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6-5-2 17:34 编辑
千秋雪 发表于 2016-5-2 12:28
实际上,古代一年有四季、五季两种分法。分四季,每一季中的三个月可分别冠上表示前期、中期、末期的“孟 ...

       至战国时代“五行相生相胜”思想完整形成之后,王朝兴替也被诠释为五行之德的回环更始。汉代纬书中的“五帝说”实质也是一种五数的配置
——————————————————————————————
       谢谢老先生的教诲!

       正因为王朝兴替也被诠释为五行之德的回环更始”,五行学说被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利用了,或称绑架了,所以,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神秘学说,也因之泛滥成灾。
50
发表于 2016-5-2 21:49:12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6-5-2 20:49
至战国时代“五行相生相胜”思想完整形成之后,王朝兴替也被诠释为五行之德的回环更始。汉代纬书中 ...

千总47楼讲的内容意义大。

1,一年气候变化是客观规律。四季、五季、12月、72候都是人为的认识方法。人为的,就是想怎么划分就怎么划分。只要不违背本身的规律。以前和光明先生讨论五行内容,他讲的春夏秋冬气候变化用五行解读,我觉的很合理。可是,要联系到人体上,就很难讨论的下去。


2,千总说:至战国时代“五行相生相胜”思想完整形成之后,王朝兴替也被诠释为五行之德的回环更始。汉代纬书中的“五帝说”实质也是一种五数的配置
------------------因为参合了政治原因,以致五行学说泛滥。泛滥的久了,被当成真理。千总说到关键之处了。中医受五行之说束缚,由来已久,废除不是一日之事。所谓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10:12 , Processed in 0.0544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