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太白侠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门诊日志之 又见肠梗阻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6-2-21 19:32:3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6-2-21 17:30
附相关资料:

脾曲综合征(splenic flexure syndrome)是由于脾曲部结肠强烈的屈曲和(或)粘连而引起 ...

肠内气体或粪便积滞。这个有人称之为肠梗阻,不完全肠梗阻,脾曲综合征肠梗阻。
42
发表于 2016-2-21 19:32:57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6-2-21 11:22
我只能实话实说,把当时的诊治过程快餐式地介绍一下。至于中医门诊上不上这些设备,有了这些设备能不能轮 ...

        大回阳饮,把这个病人治愈了!没有造假,是真的。
          中医有他的道理!不是胡蒙的!与西医是两个思路。但是,病人可是一个,他的身体里的病理变化只有一个!
43
发表于 2016-2-21 20:59: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九公 于 2016-2-22 10:03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2-21 09:22
左上腹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吐后症状不缓解,自觉腹肌板硬,触及尚柔软,脾曲处可扪 ...

老先生说得比较客观,就老白上次肠梗阻推文,因为关于病历的描述我还与老白争吵起来,总体来说,这一例的推文,老白写得比上一例好,但是如果真要鸡蛋里挑骨头,除了先生所指出的几点外,我认为有几点还需要进一步推敲。

1、自觉腹肌板硬,一般来说,病人的腹肌紧张,是医生在触诊的时候有板硬感,如果作为 病人自诉来说,自觉腹肌板硬,与理不通,如果是医生描述触诊的过程与感觉,显然不用这样,直接用触诊腹肌柔软,无腹肌紧张即可。老白在这里用自觉腹肌板硬来描述,也给人一种怪怪的感觉。

2、无该病病史,在病历的书写中,最主要是的现病史,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应当按时间顺序书写。内容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经过及结果、睡眠和饮食等一般情况的变化,以及与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一个 病,无该病病史,老白到底是什么意思,是不是表示以往无类似发病情况? 如果是,则应该用既往无类似发病史来进行描述。而不用无该病病史这样含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


3,关于诊断,老白的印象诊所是脾曲综合症肠梗阻,我个人认为,这个诊断,证据不足,诊断草率,我们先不论是不是肠梗阻,首先看一看脾曲综合症,这个病是由于横结肠脾曲结肠固定点过高,横结肠过长,横结肠左角狭窄等引起的横结肠反复不完全性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的顽固性假性肠梗阻,症状是反复发病、时有急性发作的腹胀、腹痛,且可放散至左胸、颈项,甚至心前区、呼吸困难,常易误为心绞痛。如发生肝曲积气,则有右上腹或右胁胀痛、坠胀,易误为慢性胆囊炎、肝炎、溃疡病、胸膜炎。X线钡餐是以前最重要的辅助检查,典型病例可见横结肠脾曲过高、成角、狭窄或扭转;横结肠冗长增厚、胀大积粪,明显者盲肠也出现扩张,左结肠则出现空虚萎缩。


至此我们应该明白,脾曲综合症的诊断,一个是根据病史及症状,慢性反复发病,有急性发作的特点,二是症状上除腹痛腹胀便秘外,其腹痛常可放散至左胸、颈项,甚至心前区、呼吸困难,而易误为心绞痛。三是影象检查有结肠脾曲过高、成角、狭窄或扭转;横结肠冗长增厚、胀大积粪,明显者盲肠也出现扩张,左结肠则出现空虚萎缩。


而在这个病例中,无论从现病史及既往史,证据明显不足,再者,更无影象检查,里面的组织结构凭中医四诊是不可能搞清楚的,除非老白有透视功能,综上几点,我认为,此病例即使是印象诊断,下脾曲综合症肠梗阻诊断也是稍显轻率。


以上几点,只是以事论事,如老白看到,认为我说不对的,多多包涵、批评指正!

点评

第一,再强调一遍,这不是病历,这不是医案,这不是论文,故无须遵循上述行文规范。这是手机网络自媒体的推文,是新兴的碎片化快餐式文化的产物,言简意赅,图文并茂,不然没人会读下去。 第二,自媒体针对的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14:03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44
发表于 2016-2-22 07:06:04 | 只看该作者
何九公 发表于 2016-2-21 12:59
老先生说得比较客观,就老白上次肠梗阻推文,因为关于病历的描述我还与老白争吵起来,总体来说,这一例的 ...

      我看到了,中西医诊断思路的差别。书写病历也有差别。我曾经多次向中医界的朋友建议,注意病历的书写,注意病历的保存。这也是西医的长处,现在有了电脑,把自己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历保存起来,经过几年,十几年的积累,拿出来总结一下,就有分量了。现在,我们许多中医拿不出批量的规范病历,自己的经验总结不出来,没有数据!或者数据不规范,说明不了问题,被群众、西医诟病,不接受。

点评

老先生说得对,病历书写,不论是中医还西医,都是一个医生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所以不可等闲视之,99年执业医师法出来后,我参第一批助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10:22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5
发表于 2016-2-22 07:26:01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2-21 23:06
我看到了,中西医诊断思路的差别。书写病历也有差别。我曾经多次向中医界的朋友建议,注意病历的书 ...

说得好,赞一个!
46
发表于 2016-2-22 08:00: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2-22 00:04 编辑

       2016.02.18 弱冠男患,急腹症
左上腹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恶心呕吐,吐后症状不缓解,自觉腹肌板硬,触及尚柔软,脾曲处可扪及包块,无反跳痛,喜按,无该病病史。诉,列车车厢室温较高,下车后羽绒服敞着怀,内着单衬衫,出站后自觉腹凉脐周隐痛。傍晚在旅社吃的凉菜,饮的凉啤酒,半夜腹痛痛醒,渐行加重,至上午九点求诊未果。查,手足逆冷,背如负冰,腹胀,不排气,不排便,舌大齿痕,色暗,苔白腻,脉弦,左沉双关紧。印象诊断脾曲综合征肠梗阻。
AM11:03 针刺左手内关未得气,留针;
AM11:09 口服加热后的大回阳饮半剂,频服热水;
AM11:16 内关气至,出针,疼痛缓解百分之二十,频服热水;
AM11:31 疼痛缓解一半,意欲大解,入厕;
AM11:45 大便初头硬,后溏泄,便后又泻,疼痛基本缓解,取大回阳饮半剂回旅社。
==================================================
       回复:
        按照中医的思路,这份病历是十分完善的。与西医病历要求不同,中医讲究精简,突出要害,突出特异性诊断指标。看中医病案,要按照中医理论推敲,看到文字的深处。
       1    【2016.02.18 弱冠男患,急腹症】:严寒季节,一个十几岁的男性,没有完全成人的孩子!得了急腹症,是急性腹痛。
        2     【  列车车厢室温较高,下车后羽绒服敞着怀,内着单衬衫,出站后自觉腹凉脐周隐痛。傍晚在旅社吃的凉菜,饮的凉啤酒,半夜腹痛痛醒,渐行加重,至上午九点求诊未果。查,手足逆冷,背如负冰,腹胀,不排气,不排便,舌大齿痕,色暗,苔白腻,脉弦,左沉双关紧。 】
         病因:气候寒冷,冷饮,冷食。
         证候:腹部绞痛喜按,呕吐,手足逆冷,背如负冰,舌像:舌大齿痕色暗,苔白腻,脉弦,左沉双关紧。
          辨证:病因; 症状,脉象,舌像一派寒像,喜按为虚证。没有实证,热证的表现。病位:胃。所以,这个病人应该是胃伤食冷饮,虚寒证。
           不知,我说的对不对?请太白侠批评指正,请大家批评指正。
   

点评

中医讲究精简,突出要害,突出特异性诊断指标。看中医病案,要按照中医理论推敲,看到文字的深处。 -------------李老说得对  发表于 2016-2-22 08:17
47
发表于 2016-2-22 08:17:06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讲究精简,突出要害,突出特异性诊断指标。看中医病案,要按照中医理论推敲,看到文字的深处。

-------------李老说得对

点评

这个病老白的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从症状与病史来看,外受风寒与内伤食冷为患是没有疑问了,治寒以热,寒者温之,方法对头,所以有效。 如果是我处理,我会首选一个方法,丁香吴茱萸研末酒调敷脐,然后再用艾条(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2-22 11:08
48
发表于 2016-2-22 09:2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中西医融合观 于 2016-2-22 01:30 编辑

        AM11:03 针刺左手内关未得气,留针;
========================================
        回复:
        [ 手足逆冷,背如负冰]  阳气衰微,如果继续发展,必然伤及心神,治未病,故针刺心包经内关,以候卫气。
          AM11:09 口服加热后的大回阳饮半剂,频服热水;
AM11:16 内关气至,出针,疼痛缓解百分之二十,频服热水;
AM11:31 疼痛缓解一半,意欲大解,入厕;
      仅仅20多分钟,妙手回春!

        西医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49
发表于 2016-2-22 10:22: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何九公 于 2016-2-22 21:31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6-2-22 07:06
我看到了,中西医诊断思路的差别。书写病历也有差别。我曾经多次向中医界的朋友建议,注意病历的书 ...

老先生说得对,病历书写,不论是中医还西医,都是一个医生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所以不可等闲视之,99年执业医师法出来后,我参加第一批助理医师执业考试,技能部分就是到医院考试,医院现场给考生分配一个病人,让考生通过中医四诊与西医基本的体格检查,然后用病历书写的形式来考核,这一批考试,我们县34个个体中医考生,只有四个人过关,我不知道学院出来的中医师病历书写水平怎么样,但是从我参考的技能部分来讲,个体中医师的基本技能,特别是病历书写,大部分人真是不合格。当然,这个只是我在本县看到的情况,其他省县,不排除水平要高一些。
50
发表于 2016-2-22 11:08:19 | 只看该作者
却波渔翁 发表于 2016-2-22 08:17
中医讲究精简,突出要害,突出特异性诊断指标。看中医病案,要按照中医理论推敲,看到文字的深处。

---- ...

这个病老白的处理还是可圈可点的,从症状与病史来看,外受风寒与内伤食冷为患是没有疑问了,治寒以热,寒者温之,方法对头,所以有效。

如果是我处理,我会首选一个方法,丁香吴茱萸研末酒调敷脐,然后再用艾条(三到五条)温灸神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6-27 04:57 , Processed in 0.06474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