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鹏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仁海不仅仅是废五行,更是废中医的经络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5-10-4 20:01:2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4 18:22
三焦在《内经》中的辨证论治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超过了任何一个藏府,因为三焦通调水道,出营卫津液,再生 ...

是吗?您介绍一点出来。从《内经》到中医教材,中间隔着两千来年,中间有用三焦做脏腑辨证的内容找出来,咱们学习,看丢了没丢。
42
发表于 2015-10-4 20:09:03 | 只看该作者
杨老师,这是您的帖,前面我参与讨论,觉得有些内容还有讨论意义,您还把话题引到教学上、不管什么话题,有意义就继续,没意义就停止。这个帖大概您自己觉得没意义了,所以您跑出去又开帖了。


这帖您是主人,您不喜欢了,大家自然就不跟着了,就到此为止了。刚才您新开的几个帖,我看了,标题就很无聊,您觉的有趣您慢慢玩。
43
发表于 2015-10-4 20:13:5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4 20:01
是吗?您介绍一点出来。从《内经》到中医教材,中间隔着两千来年,中间有用三焦做脏腑辨证的内容找出来, ...

李老师啊,你在那儿解惑授业,却让民间中医给你找理论渊源,你好意思吗你?

营卫,首见于《黄帝内经》,是《黄帝内经》构建的重要理论学说之一,是两个沟通五藏六腑四肢百骸腠理皮肤经络心神志意的重要功能单位。营卫病,会影响五藏六腑四肢百骸腠理皮肤经络心神志意;五藏六腑四肢百骸腠理皮肤经络心神志意病,会体现在营卫上,足见其在中医固有理论中的重要性。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系统应用于辨证论治之后,除宋元子午流注针家创造性发展了这一理论外,后世其他医家虽偶有阐释和应用,但都欠系统,营卫学说蒙尘千载。中医教材所述不详,至于“卫气营血辨证”则与此八竿子打不着,仅仅是借用其概念建立的病理程度分型。现代有很多专家学者睿智地发现了其重要性,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但细细读来,总有差强人意之处,故笔者试着阐发一下管窥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以赐学习提高之机会。
1 营卫津液字词辨析
因为,营卫津液都是三焦所出,肺所通调,所以,在讨论营卫时,一并讨论津液。
卫,衞,《说文》:宿衛也。从韋帀,从行。行,列衛也。从甲骨字形来看,表示围绕城邑列队巡逻。
营,《内经》同时称荣,《伤寒论》只称荣。是重广补注错检,还是两者可以相通,无从稽考。那就分别看看两字的字义,再看看两字能不能表达共同的语义来。营,《说文》:币居也。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尔雅》:木谓之华,草谓之荣,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荣,本义指花儿,引申义繁荣。群居规模越大越是繁荣,两字共同之义大概可以指称使其繁荣。使生命繁荣可以理解成营养了。再从《灵枢·五味论》:“上焦者,受气而营诸阳者也” ,《灵枢·脉度论》曰:“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来看,此营应该是荣的意思。
《灵枢·营卫生会》:“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上焦如雾,中焦如沤(露,<灵枢·营卫生会>:中焦出气如露)”,依此表述,两者应该相辅相成,营是卫的营,卫是营的卫;两者都是营养,只是形质不同,供给途径不同罢了。
至于津液,由于好理解就不予以辨析了,津液因稀稠的不同分为气、津、液、膏,但无严格界线,卫营津液亦可统称为津液或气。一般气津温肌肉充皮肤,天暑衣厚则出为汗;津液灌注孔窍而为泣涕涎唾;或与营化生为血;液膏则渗入骨空而补益脑髓,滑润关节。
《灵枢·决气》:“黄帝曰:余闻人有精、气、津、液、血、脉,余意以为一气耳,今乃辨为六名,余不知其所以然。岐伯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2 营卫津液的生成
脾系统中的胃,腐熟饮食,化生卫营津液。再由胃中的三焦输出,上焦出卫,中焦出营,下焦出津液。
从《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可以看出相对于肝心肺肾四藏来讲,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作为一个系统的;从《素问·风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可以看出营卫是由胃腐熟饮食化生而来的;《灵枢·营卫生会》:“营出中焦,卫出上焦(校正下为上)……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可以看出三焦输出,上焦出卫,中焦出营,下焦出津液。
3 营卫津液的形质
胃腐熟水谷,产生混合溶液和糟粕。三焦有如蒸馏瓶,卫营津液是混合溶液中三种不同沸点的组分,低沸点组分的卫首先形成蒸汽上腾于华盖冷凝,高沸点组分的营随后上腾于华盖冷凝,更高沸点组分的津液不再蒸馏而一部分渗入膀胱,一部分随糟粕从大肠排出。津液再通过膀胱气化,或供全身,或有过多的则溺出。焦,金文字形,上为隹,下为火,烤鸟,本义烧熟。三焦,多么形象。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足以说明三焦所出的都是“水”,只是形质不同罢了。《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沤,冒泡;渎,沟渠。“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说的是卫被蒸馏那一刻的状态;“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说的是营被蒸馏那一刻的状态;“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说的是津液不再蒸馏而一部分渗入膀胱,一部分随糟粕从大肠排出的那一刻;《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膀胱所藏津液一样要气化四布周身。
4 营卫津液运行形式和动力
把一个人的生命比喻成地球,经度360°分成六份就是六经,分成十二份就是十二经,分成365份就是太阳历的“节”、“会”、“络”,分成354份就是太阴历的“名”。把经理解成经线,就可以把络理解成纬线。肾就是盛器,水、津液、营、卫混合其中,肺通过宗气通调水道,使得水循津液流动,营循着经线逐经形成脉道一昼夜潮动五十周,卫在脉道外伴行营昼于阳,夜于阴潮动各二十五周。宗气、营、卫布于胸中,经肺呼出三者,吸入天气再合成宗气,宗气的作用是推动各种循行物质的运行。
营,行于血脉之中,其运行是十二经路线,但它不行于经络之中,只是利用经络的非常明确的循行路线来标识血脉的路线,营的运行与经络无关。血脉是虚拟的,非解剖实体,不管是不是解剖上的一条,只要是在某经线上的动脉,就称之为某经之脉。从《灵枢·营卫生会》:“故春取经、血脉、分肉之间”可以看出,经和血脉是有区别的。
《素问·征四失论》:“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
《素问·五脏生成》:“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素问·水热穴论》:“黄帝问曰:少阴何以主肾,肾何以主水?岐伯对曰:肾者,至阴也;至阴者,盛水也。肺者,太阴也;少阴者,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
《素问·经脉别论》:“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藏”,《素问·五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朝,潮的古字;夕,汐的古字。
《素问·逆调论》:“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注手阳明,上至舌,下注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会于手太阴矣”。
《灵枢·五味》:“黄帝曰:营卫之行奈何?伯高曰:谷始入于胃,其精微者,先出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营卫之道。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咽喉,故呼则出,吸则入。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5 营卫居处
5.1 卫是水谷之气的浊者,卫气舍于皮肤之内、分肉之间,常留止于溪谷、脉俞。
5.2 营是水谷之气的清者,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为营气之所舍。
《素问·痹论》: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灵枢·疟论》:“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
6 营卫津液主要作用和发病
6.1.1 卫从目出,从肾入,入则卧寐,出则起寤,其在内外时间随四季昼夜长短而变化。肠胃大,皮肤涩卫气久留于阴,故多卧,胃肠小,皮肤滑卫气久留于阳,故少瞑。邪气在上焦,闭塞不通,饮后卫气久留,故卒然多卧。老人肌肉枯,气道涩,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阴气虚,目不瞑;阳气虚,故目闭。
《灵枢·大惑论》:“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灵枢·营卫生会》:“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
《灵枢·邪客》:“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者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
《灵枢·大惑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灵枢·大惑论》:“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6.1.2 卫气的作用是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风气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使肌肉生肿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则肉不仁。如果在肠外,寒气与卫气相搏,正气不得荣,恶气乃起而生息肉、病名为肠覃。卫气留于腹中,畜积不行使人支胁中满,喘呼气逆。风寒客于肠胃之中,卫气生病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灵枢·营卫生会》:“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素问·风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愤瞋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灵枢·水胀》:“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
《灵枢·卫气失常》:“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苑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
《灵枢·刺节真邪》:“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理开,亳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以手按之坚,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疽。有所结,中于肉,宗气归之,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无热则为肉疽。凡此数气者,其发无常处,而有常名也”。
《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素问·疟论》:“岐伯曰:疟气者,必更盛更虚,当气之所在也,病在阳,则热而脉躁,在阴,则寒而脉静,极则阴阳俱衰,卫气相离,故病得休,卫气集则复病也”。
《灵枢·岁露论》:“夫风之与疟也,相与同类,而风常在,而疟特以时休何也?岐伯曰:风气留其处,疟气随经络沉以内搏,故卫气应乃作也”。
《灵枢·寿夭刚柔》言:“卫之生病也,气痛时来时去,怫忾贲响,风寒客于肠胃之中”。
6.2.1 营的作用是供给全身各部,使之化生自己的精,又携带五藏之精流入肾化生元精。肾精为精,精舍志;心精为脉,脉舍神;肺精为气,气舍魄;肝精为血,血舍魂;脾经为营,营舍意。此段见《灵枢·本神》,《素问·痹论》说:“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灵枢·邪客》又说:“营气者……内注五脏六腑”,《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营与津液和调,化赤为血。《灵枢·痈疽》:“黄帝曰:余闻肠胃受谷,上焦出气,以温分肉,而养骨节,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血和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已张,因息乃行。行有经纪,周有道理,与天合同,不得休止”。
6.2.2 《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素问·玉版》:“营气不行,乃发为痈疽”。
《灵枢·寿夭刚柔》:“营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
《素问·风论》:“疠者,有荣气热胕,其气不清,故使其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
   6.3 营卫常相互配合为用,故其发病亦常相关联。如,营卫之行涩,经络时疎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正邪从外袭内,与营卫俱行,而与魂魄飞扬,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
营又与卫化生宗气,与津液化生为血。宗气、营、卫上于胸中,经肺呼出三分之一,再吸入天气而合成宗气。宗气的作用是推动各种循行物质的运行。在乳下的搏动就宗气的表现,搏动过度就是宗气外泄。胸中为宗气之海,上者行呼吸之道,下者入气街。如果足部真气上逆,宗气不能下,则足部的血脉不行而凝结。
《灵枢·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素问·调经论》:“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素问·举痛论》:“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素问·痹论》:“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营,故为不仁”。
《素问·气穴论》:“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著,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疾泻无怠,以通荣卫,见而泻之,无问所会……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腠,必将为败”。
《灵枢·胀论》:“然后厥气在下,营卫留止,寒气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灵枢·痈疽》:“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
6.4 一般气津温肌肉充皮肤,天暑衣厚则出为汗。津液灌注孔窍而为泣涕,涎唾。或与营气化生为血。液膏则渗入骨空而补益脑髓,滑润关节。如果津液不化,留于下焦,不得渗入膀胱,则成为水胀之病症。如果因寒而留于肌肉间,聚沫则为痛。若液、膏下流,则脑髓减而骨属屈伸不利。灵枢·刺节真邪》:“有所结,气归之,卫气留之,不得反,津液久留,合而为肠溜。久者,数岁乃成,以手按之柔,已有所结,气归之,津液留之,邪气中之,凝结日以易甚,连以聚居,为昔瘤”。 6.5 营卫气血阴阳虚实
《素问·调经论》:“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心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喜忘。
帝曰:血并于阴,气并于阳,如是血气离居,何者为实?何者为虚?岐伯曰: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
帝曰: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今夫子乃言血并为虚,气并为虚,是无实乎?岐伯曰: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今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络俱输于经,血与气并则为实焉。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帝曰:实者何道从来?虚者何道从去?虚实之要。愿闻其故。岐伯曰: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均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帝曰:风雨之伤人奈何?岐伯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帝曰:善。阴之生实奈何?岐伯曰:喜怒不节,则阴气上逆,上逆则下虚,下虚则阳气走之。故曰实矣。
帝曰:阴之生虚奈何?岐伯曰:喜则气下,悲则气消,消则脉虚空。因寒饮食,寒气熏满,则血泣气去,故曰虚矣。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栗。
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
帝曰:血气以并,病形以成,阴阳相倾,补泻奈何?岐伯曰:泻实者,气盛乃内针,针与气俱内,以开其门,如利其户,针与气俱出,精气不伤,邪气乃下,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是谓大泻,必切而出,大气乃屈”。 7 营卫津液现代生理病理药理学思考
营气,理论的构建,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说明人体的自相似性,即全息现象,为在体表某个局部诊断和治疗全身状况和疾病提供理论依据。二是,说明物质营运的动力不完全来自心脏,且主要不来自心脏。第一点全息现象,西医至今没有认识;第二点循环动力,某些西医明白其中道理,是近几年的事儿,但是教科书至今还在说心脏是唯一动力源。西医也不反证一下,心脏有多大的动力才能克服循环系统的阻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4
发表于 2015-10-4 20:3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10-4 20:35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4 20:13
李老师啊,你在那儿解惑授业,却让民间中医给你找理论渊源,你好意思吗你?
营卫,首见于《黄帝内经》, ...

辛苦您了!
《内经》的不用讲,我一直说《内经》有三焦,让五行学说给弄丢了。我前面不是请您讲《内经》到教材之间的内容吗?您前边说,教材把五行还是三焦给弄错了。所以我请您讲《内经》之后、教材之前的有关三焦辨证的内容,咱们找找这个三焦是在哪里弄丢的。


教材没有“三焦”辨证内容,咱们找找看哪里丢了。
我给三焦加个引号,是为了和温病学三焦辨证区别。中西医融合老先生刚才就想拿温病学的三焦辨证说事,说着说着就乱了,咱们注意点就是。


45
发表于 2015-10-4 20:45:4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4 20:30
辛苦您了!
《内经》的不用讲,我一直说《内经》有三焦,让五行学说给弄丢了。我前面不是请您讲《内经》 ...

李老师啊,你又弄反盆子了吧?也就是诡辩。五行与三焦的功能没用直接关系,怎么会是五行弄丢了三焦?若你认为的确是五行弄丢了三焦,只能由你来提供论据加以论证。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21:00:0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4 17:28
不用。温病的三焦辨证,不是把三焦当作一个脏腑来辨证的,这是常识。


李榆军,还提怕“过路的网友笑话吗?”高考的学生结束了,有时间看了吗?哈哈
47
发表于 2015-10-4 21:16: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10-4 21:24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4 20:45
李老师啊,你又弄反盆子了吧?也就是诡辩。五行与三焦的功能没用直接关系,怎么会是五行弄丢了三焦?若你 ...

三焦丢了的事,您还没认可呢。您如果和我都认为三焦丢了,咱们再找谁弄丢的,对吧?我现在认为是五行给弄丢的,您如果找出来没丢,或者不是五行弄丢的,咱们听您的。

现在先看三焦丢了没有,所以我前面请您找,我是没有找到。您肯定不会把温病的三焦辨证拿出来。
先看丢没丢,再看谁弄丢的,您找出来资料,就听您的。
48
发表于 2015-10-4 21:38:32 | 只看该作者
很好,越来越象学友了。
49
发表于 2015-10-5 08:17:04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5-10-4 21:16
三焦丢了的事,您还没认可呢。您如果和我都认为三焦丢了,咱们再找谁弄丢的,对吧?我现在认为是五行给弄 ...

李老师啊,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太白侠强调:“是中医教材胡编滥造,给三焦的所有功能弄丢了。”而李老师一再说:“三焦丢了的事,您还没认可呢。”


五行和三焦的功能理论,为《内经》所同时拥有。《内经》没有弄丢三焦,《内经》中的五行弄丢了三焦?李老师要是这样认为,赶紧拿出论据加以论证啊。

50
发表于 2015-10-5 11:45: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lyyjj 于 2015-10-5 11:47 编辑
太白侠 发表于 2015-10-5 08:17
李老师啊,不知道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太白侠强调:“是中医教材胡编滥造,给三焦的所有功能弄丢了。”而 ...

说的有点乱,我整理一下。

先说咱们俩的共识:
1,三焦和五行,在《内经》里都有论述。《内经》论述三焦,是当作脏腑之一来论述的。
2,现代的教材里,三焦不是一个脏腑。没有以三焦为脏腑的辨证论治内容。

《内经》里的三焦是脏腑之一,后世的三焦有名无实。您说是教材给弄丢了,我不能确定。所以咱们找找,《内经》以后到教材之前,有没有脏腑三焦。如果没有,就是丢了。
再找是哪里丢的,怎么给弄丢了。我认为是五行给弄丢了,这是怀疑,要论证,需要证据。需要咱们找脏腑三焦到底怎么丢的。

说明白了吧。

再说点闲话:
丢没丢,就看有没有以三焦为脏腑的辨证论治内容。这点我记得与您意见一致。
前天咱们说到这里,中西医融合先生插一句,说温病学说里的三焦辨证。这话再没有听清楚咱们说什么的时候,插进来,这是口误,常有的事。
杨老师将错就错,用这句话发了一个恶作剧的帖子,您也可以看看。杨老师要开这种无聊玩笑,我也拦不住,他爱表现就尽管表现。刚才看见,中西医融合老先生也跟着起哄,他老人家忘了,这个恶作剧还是起源于他的呢。二位真是返老还童了。让他们多玩一会,论坛的朋友也多欣赏一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2 13:42 , Processed in 0.0640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