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家思想和《内经》体系 金栋按:张登本《内经的思考·第八章<黄帝内经>理论与诸子百家·一、<内经>与道家》说: 道家是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老子(聃)是其创始人及学术代表人物,后经战国中期的杨朱、关尹、尹文、宋钘、庚桑楚、子华子等齐国“稷下学宫”知名学者的继承和发扬,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学术思想流派之一,此时又分化为多个学术流派,其中分别以庄子(周)和管子(仲)为代表的两个主要派系影响较大。前者重视“道”,认为“道”是物质世界永恒的、无处不在的终极本原;后者认为“道”是无所不在而富有生机的精气,精气才是宇宙万物发生并存在的本原。战国后期这两派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以《黄老帛书》、《文子》、《鹖冠子》等著作为标志的黄老新道家思想,这便是道家“道气论”观点的由来。 “道家”学术思想对《内经》理论形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此处仅从“道”、“气”及辩证思维等方面予以提要性的介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这是道家对宇宙万物的起源及宇宙万物结构模型的认识。认为“道”是演化成“气”(即“一”)的母体,气(即“一”)是万物一体、万物同源、万物相通相应、万物相互联系的传媒和中介,因此有“通天下一气”(《庄子·知北游》)的结论,这也是道家“道气论”的源头。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