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发言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有度:准备编辑出版《中医心悟感言》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5-7-22 17:43:0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7-22 03:12
德艺双馨方为妙,好,赞一个!


                                      
                           所谓“玄生神”——感悟中医之十
     “玄”就是阴阳不测的意思。阴阳的变化是无穷无尽、千姿百态的,难以意料,有时就像划破长空的闪电雷鸣,让人惊叹它的奇异。自然界和宇宙是玄远幽深的,在这玄远中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阴阳变化及其奥秘,这就是所谓“神”。因此我们不必回避中医的玄秘性,因为大千世界本来就如此。
                           所谓“神转不回”——感悟中医之十一
     “神”就是自然界以不可抗拒的规律循环旋转,如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如木、火、土、金、水五气循环,不衍其序。若四时颠倒,五行倒置,则称为“回”,回则不能旋转,从而失去生机。
                          中医学的本质——感悟中医之十二
     中医学的本质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样“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没有止境的,无限的,因而这个“道”就显得无限的大和遥远。中医学的生命力盖在于此。弄清中医学的本质,就是要批驳某些人所宣扬的所谓“中西医学在科学本质上的趋同性”。如果中医的本质“被科学”了,中医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中医学即使被摆上了现代科学的手术台,任人摆布,但这个手术也只能以失败告终。突出中医特色,不是“要与现代科学对立”,而是要走一条不受现代科学制约与改造的路。
                          我看中医药文化——感悟中医之十三
     所谓中医药文化,是指中医药学发展到较高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以文字记载为主的、反映中医药发展历史方方面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医学是形而上者,它必须以“文”为载体,而“道”则是主宰。罗浮道人曰:“文而无道,焉以宰之?”一个高素质的中医,必然具有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
                          治病需要灵感——感悟中医之十四
     所谓灵感,就是医生智慧的火花在对疾病诊治的过程中所随机触发的突发式的闪现。由于这一触发,往往会使医生看清疾病的本质和症结。作为一个临床医生,尤其是传统的中医,其灵感的有无十分重要,有灵感与缺乏灵感,其治病效果大不一样。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感悟中医之十五
     中医是用智慧看病——当然,这是中医看病的最高境界。由于各人的智力有高低,因而看病的效果也有差异。所以有人说:“病无常形,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在人之善学善用耳。”
                       中医应回归民间——感悟中医之十六
     中医中药可以不退出国家医、教、研、防体系,但重点是一定要回归民间。回归民间,是回归其本位,回归自然发展之道。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42
发表于 2015-7-22 18:37:39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2 09:43
所谓“玄生神”——感悟中医之 ...

拜读了先生的高论,深深感到先生的修养和感悟至深。其实先生这些感悟应该独立成篇,这样发表在别人的帖子后面,实属可惜!
43
发表于 2015-7-22 20:58:12 | 只看该作者
望闻问切扁鹊授绝技
膏丹丸散华佗传秘方
44
发表于 2015-7-23 20:02:43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2 17:43
所谓“玄生神”——感悟中医之 ...

  听闻千秋雪先生建议,我单独发了一帖。请先生去查看一下如下地址。如有不妥,请告之我。

  感悟中医——它山之石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 ... 67157&fromuid=57411
(出处: 全球中医药)


点评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证”及病机等)的认识、把握与探索,在医学上属于更高级别的层次,这就需要“象思维”。它包括直觉、顿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3 22:01
45
发表于 2015-7-23 20:45:39 | 只看该作者
管理员先生,日理万机,还要忙里偷闲,亲手整理和编辑帖子,好令人感佩。
46
发表于 2015-7-23 21:45:18 | 只看该作者
有领导大力支持,中医同仁积极参与,中医何愁不兴!
47
发表于 2015-7-23 22:01:37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7-23 12:02
  听闻千秋雪先生建议,我单独发了一帖。请先生去查看一下如下地址。如有不妥,请告之我。

  感 ...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的“证”及病机等)的认识、把握与探索,在医学上属于更高级别的层次,这就需要“象思维”。它包括直觉、顿悟、意会、揣度等,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依靠病人身体上所发现的形迹。
十八、“医者意也”并不错
    灵感就是对疾病病机的捕捉,虽然它是一闪现的东西,但却需要长期的积累,也很难传授。所以说,“医者,意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十九、闻诊主要是听主诉
    闻诊主要是指听取病人的主诉,而不仅仅是听声音和闻气味。如果那样,就把闻诊的重要性和诊断意义大大地降低了。
二十、好一个“化”字了得
    每一个人都内藏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神机;每一种疾病都能通过自我调节而痊愈。医生的任务只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促进其调理,促进其转化,使“失和”的生命过程转向和谐。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
二十一、做有文化的中医
    当今的中国,不缺乏所谓“科学的中医”(即以科学为时尚,为真理,为标准),但缺乏有文化的中医。这里的“文化”,是指中医药文化或中华传统文化,因为它是中医的根,也是中医的外展形象。所谓“有文化的中医”,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有医德,有医术,会宣讲,能著述,会传承,有贡献,是明医。
二十二、中医决不越俎代庖
    “中”就是有节度,“和”就是调和而使之和谐。而这都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来实现的,中医就是要尽可能的调动和促进这种功能,但它决不越俎代庖。
二十三、中医不能西医化
    中医不能走西医实体化、技术化(机器化)和科层化(高度细化)的所谓“科学范式”的道路。在一个发源并传承了中医数千年的国度,今天还要把它作为一个需要实现的梦想(中医梦),岂不令人唏嘘!
二十四、我对中医下一定义
    中医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医学上的反映,就是效法自然,以自然为师,以阴阳自和为基础,重视并强调人的整体性、非实体性、自我感觉及七情,以直觉思维、司外揣内的四诊方法做出判断,并以调理、治本与自和为治病原则,以防患于未然且执简驭繁的医学知识体系。
48
发表于 2015-7-23 23:51:16 | 只看该作者
它山之石 发表于 2015-7-23 22:01
感悟中医(续)
十七、 医学需要“象思维”
    对人的非解剖结构和无形的功能态(即如中医学所谓 ...

  先生,我已经把您刚发的新内容追加到上面那个地址后面了。请查看。

点评

谢谢管理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7-24 12:48
49
发表于 2015-7-24 12:48:21 | 只看该作者
administrator 发表于 2015-7-23 15:51
  先生,我已经把您刚发的新内容追加到上面那个地址后面了。请查看。

谢谢管理员!

点评

您客气了。  发表于 2015-7-24 16:10
50
发表于 2015-7-24 13:17:49 | 只看该作者
应天地相应之规,建阴阳五行之序,得世界众生之成,现脏腑运化之机。


故为医者效天人相应之应,--- 济世悬壶治内外杂病,生克制化调阴阳五行---,毕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2-22 13:34 , Processed in 0.08967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