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至)不愈:见《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这句话是说天子汉武帝在鼎湖病了,而且病的不轻,所有的巫医都去施法术而病没治好。
鼎湖:《史记集释》:“晋灼曰:‘在湖县。’韦昭曰:‘地名,近宜春。’”《史记索隐》:“案:鼎湖,县名,属京兆,后属弘农。昔黄帝采首阳山铜铸鼎于湖,曰鼎湖,即今之湖城县也。韦昭以为近宜春,亦甚疏也。”
巫医:巫祝有知医者,谓之巫医。他们通晓医术,具有“远罪疾”之祷祠及医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可愈疾活人,故有“毉者,或从巫”之说。
《论语·子路》:“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刘宝楠《论语正义》:“《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公羊·隐四年·传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男曰觋,女曰巫。’案:巫、觋对文异,散文通。《周官》:‘司巫,中士二人。男巫无数,女巫无数,其师,中士四人。’是男女皆称巫也。《说文》:‘医,治病工也。’《周官》:‘医师,上士二人,下士二人。食医,中士二人。疾医,中士八人。疡医,下士八人。’是巫医皆以士为之,世有传授,故精其术,非无恒之人所能为也。《楚语》:‘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郎,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食服。’杨泉《物理论》:‘夫医者,非仁爱不可讬,非聪明达理不可任,非廉洁纯良不可信。古之用医,必选名姓之后。’又云:‘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知天地神祗之次,明性命吉凶之数,处虚实之分,定顺逆之理,原疾量药,贯微达幽。’观此,则巫医皆抱道怀德,学彻天人。故必以有恒之人为之解者,或以巫医为贱役,非也。”
明•徐春甫《古今医统》:“巫医,以巫而替医,故曰巫医也。《论语》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孔子叹人不可以无恒,而善其言之有理。朱子注云:巫所以交鬼神,医所以寄死生。岐而二之,似未当也。夫医之为道,始于神农,阐于黄帝,按某病用某药,着有《内经》、《素问》,所谓圣人坟典之书,以援民命,安可与巫觋之流同日而语耶?但学医者,有精粗不同,故名因之有异。精于医者曰明医,善于医者曰良医,寿君保相曰国医,粗工昧理曰庸医,击鼓舞趋祈禳疾病曰巫医。是则巫觋之徒,不知医药之理者也。故南人谓之巫医者,此也。今世谓之端公太保,又称为夜行卜士,北方名之师婆,虽是一切虚诞之辈,则亦不可以无恒也,矧他乎?”
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古的巫医》:“中国医学的演进,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离。以巫术治病,为世界各民族在文化低级时代的普遍现象。”
《中医大辞典》:“巫医:指用画符、念咒、祈祷等迷信方法(也有兼用一些药物)作为治病手段的人。巫医,在殷商时期以前就已经出现。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人们遂有鬼神致病等迷信思想产生,这是巫医产生的历史根源。春秋战国以后,人们对疾病逐渐有了认识,医、巫的斗争日趋尖锐。两千多年来我国医学一直沿着唯物的道路发展,巫医从未取得统治地位。到建国后,巫医已被消灭。”
“医在战国以前,被操之于巫觋之手,医、巫不分,巫就是医,医就是巫,故‘医’字有从‘巫’而作‘毉’者,又恒以‘巫医’为称。如《管子·修权》说:‘好用巫医’,《论语·子路》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说:‘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逸周书·大聚解》说:‘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畜五味以备百草’,《后汉书·方术列传》:说:‘许杨……乃变姓名为巫医’等,是其例。”(李今庸《古医书研究·略论巫的起源和<黄帝内经>中的巫祝治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