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姬领会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脸上红疹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5-1-3 06:2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2 22:33 编辑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2 06:29
很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疗效才是硬道理姬版是用纯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西化者是搞不懂的,感谢姬先生对擂台赛的支 ...

首先声明:我是没有中医功底的,所以才悄悄滴向铁骨先生请教。请问:
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10克,陈皮30克,吴茱萸10克,磁石30克(先煎)。这样一个方子,给一个脸上出了几个红疹,别无所苦,舌淡苔白的年轻女子服用(而且连服14剂),真的很合适,或者有利无弊吗?这个方子比四逆汤(治疗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神衰欲寐,腹痛下利,呕吐不渴,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效力如何?脉滑紧就一定是寒湿证或虚寒证吗?请先生不吝赐教。谢谢。
42
发表于 2015-1-3 07:04:50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2 02:44
病,包括六要素,病因,病性,病态,病位,表象和病势。这里的病势,主要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我们知道 ...

“由于红疹发生在脸上,故而,告诉我们的直接信息就是病位在脸,在人体的上面。舌质淡,主虚,苔白,主寒;脉的虚,主虚,脉的紧,主寒。至于脉的滑,是主湿的,寒可导致,虚也可导致,但从舌苔来看,湿象不明显,故而,可以先不考虑。由此可知,患者是因虚寒所致的。而红疹的直接诊断是热,因为其颜色红,那么,这个寒和这个热是什么关系?中医认为,心火在上,肾水在下,水向上走,吸引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平安无事(单说这一点),如果肾水寒凉,一部分结成了冰,那么,向上走的水就少了,吸引的心火往下的也就少了,火性炎上,这样,一部分火就望上走,于是可出现红疹、口疮、头晕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能知道虽然前面说的病位在脸,这是由表象来定的,但是,真正的病位却在人体下部。这个病人的情况就是下面的寒导致上面的热,既属于上热下寒,也属于真寒假热,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标本同治的时候,既然上有热,虽为假热,但也得清,不过,量要小,温热下部之“水”才是正治,才是主要的治疗目标。
有了这个治法,处方就简单了:以蒲公英和大青叶清上热,以质地沉重的磁石降气,使火下行;以附子、肉桂、补骨脂来温热下焦;吴茱萸温热中焦;陈皮理中焦之气(中焦温热通顺,上下才能更好的交通);以黄芪、当归补虚;以桂枝、白芥子通脉祛除痰瘀(别人经验),畅通道路。诸药合用清上温下,补虚通脉。于是就有了这个处方: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10克,陈皮30克,吴茱萸10克,磁石30克(先煎)。
患者服用7剂之后,12月4日来诊时,红疹已经消退,嘱患者继用7剂,以巩固疗效。”

弱弱的问一下:一个已经出现了真寒假热的患者,会是一位“脸上红疹日久(自述好长时间了),别无所苦,”的年轻女子,且舌淡苔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好长时间吗?书上说:真寒假热证 属于阴寒内盛而外见热象的证候。即阴证似阳,因阴寒内盛,格阳于外所致。这个脸上出了几个红疹的,而且已经日久了的真寒假热的年轻女子,真的就只是脸上出了几个红疹,别无所苦吗?
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8:32:50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5-1-2 15:24
以大剂量的附子,肉桂,补骨脂,吴茱萸,来暖阳,以磁石来镇之,使得阳火不犯上, 火从下焦加热,则可以 ...

先生好,我的常用剂量,蒲公英是30克,对于脸上红疹特别重的,病程好几年或者更长的,在下热的同时,加大蒲公英到60克,效果更好。哦,对了,我用的是蒲公英个子,如果用蒲公英切段的,剂量更大(呵呵,原因我就不说了吧)。

点评

谢谢回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3 16:24
44
发表于 2015-1-3 09:39:55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2 10:44
病,包括六要素,病因,病性,病态,病位,表象和病势。这里的病势,主要是指疾病的严重程度。只要我们知道 ...

关于这个脸上红疹的病案,是我2014年11月25日治疗的一个女性病人的病情记录。这个病,临床上能经常见到,治疗方法不一,不过,对我来说,没有固定的成方,只有辨证论治这个法宝。千篇一律,不管什么病,过来都是辨证论治。这个病人也不例外。由于红疹发生在脸上,故而,告诉我们的直接信息就是病位在脸,在人体的上面。舌质淡,主虚,苔白,主寒;脉的虚,主虚,脉的紧,主寒。至于脉的滑,是主湿的,寒可导致,虚也可导致,但从舌苔来看,湿象不明显,故而,可以先不考虑。由此可知,患者是因虚寒所致的。而红疹的直接诊断是热,因为其颜色红,那么,这个寒和这个热是什么关系?中医认为,心火在上,肾水在下,水向上走,吸引心火下降,水火既济,平安无事(单说这一点),如果肾水寒凉,一部分结成了冰,那么,向上走的水就少了,吸引的心火往下的也就少了,火性炎上,这样,一部分火就望上走,于是可出现红疹、口疮、头晕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我们也就能知道虽然前面说的病位在脸,这是由表象来定的,但是,真正的病位却在人体下部。这个病人的情况就是下面的寒导致上面的热,既属于上热下寒,也属于真寒假热,不管属于哪一种情况,标本同治的时候,既然上有热,虽为假热,但也得清,不过,量要小,温热下部之“水”才是正治,才是主要的治疗目标。
有了这个治法,处方就简单了:以蒲公英和大青叶清上热,以质地沉重的磁石降气,使火下行;以附子、肉桂、补骨脂来温热下焦;吴茱萸温热中焦;陈皮理中焦之气(中焦温热通顺,上下才能更好的交通);以黄芪、当归补虚;以桂枝、白芥子通脉祛除痰瘀(别人经验),畅通道路。诸药合用清上温下,补虚通脉。于是就有了这个处方:制附子30克(先煎),肉桂30克(后下),补骨脂30克,桂枝30克,白芥子30克,黄芪60克,当归30克,蒲公英30克,大青叶10克,陈皮30克,吴茱萸10克,磁石30克(先煎)。
患者服用7剂之后,12月4日来诊时,红疹已经消退,嘱患者继用7剂,以巩固疗效。
----------------------------------
姬版主的诊断是不是脸病(上热下寒)?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12:29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5-1-3 09:39
关于这个脸上红疹的病案,是我2014年11月25日治疗的一个女性病人的病情记录。这个病,临床上能经常见到, ...

中医上有“脸病”的病名吗?这就是西医上的痤疮,临床很常见,有的相当顽固,年轻的有,年龄大的也有,四五十岁的人也经常得。
46
发表于 2015-1-3 12:2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gl0101 于 2015-1-3 12:47 编辑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3 12:12
中医上有“脸病”的病名吗?这就是西医上的痤疮,临床很常见,有的相当顽固,年轻的有,年龄大的也有,四 ...

姬版主的诊断是不是上热下寒?
47
发表于 2015-1-3 16:07:23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5-1-3 07:04
“由于红疹发生在脸上,故而,告诉我们的直接信息就是病位在脸,在人体的上面。舌质淡,主虚,苔白,主寒 ...

就千总版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也略有疑虑:


如果说上热下寒,那么热在何处?哪儿显示了“热”呢?


单纯从颜色红来诊断有热,恐不合理。譬如冻疮是阴寒所致,但局部也可以很红的,甚至是红的发紫...


譬如过敏性紫癜,不论是阳和汤、黄土汤的虚寒证,还是血热妄行的犀角地黄汤证,出的血都是红的...即便一个阴寒至极,行将就木的患者,其流出的血,也应该是红的吧?


所以说,单纯一个“红”是不能断为有热的。


再说了,正如千总版所言,上热下寒是一种重症,大多相当于现在的危症,有些甚至需要下病危通知书,真的会无所苦吗?一旦人体功能出现上下脱节、阴阳不能接续,绝无平安可言啊。


如果真的需要大剂辛热之品来温阳散寒,那么绝不允许再用大剂寒凉来斫伤阳气,至多佐以微量凉性药,或者热药凉服即可。仲景治疗戴阳的白通汤即是例证。


我的理解,此人本来就病情轻微,再加上体质较好,虽热药较多也能耐受,再加上寒凉药物抵消了一部分药性,故而无大碍。


将此案理解为下寒上热,真寒假热等等,应该是不切实际的,病情根本就不到那个程度。
48
发表于 2015-1-3 16:24:09 | 只看该作者
姬领会 发表于 2015-1-3 08:32
先生好,我的常用剂量,蒲公英是30克,对于脸上红疹特别重的,病程好几年或者更长的,在下热的同时,加大 ...

谢谢回复
49
发表于 2015-1-3 21:25:55 | 只看该作者
铁骨铮铮2002 发表于 2015-1-2 10:29
很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疗效才是硬道理姬版是用纯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西化者是搞不懂的,感谢姬先生对擂台赛的支 ...

很好充分体现中医思维疗效才是硬道理姬版是用纯中医方法治疗中医西化者是搞不懂的,感谢姬先生对擂台赛的支持与参与希望姬先生一如既往积极参与!
————————————————————————————————
请问您这个大医、上工,中医西化者何处不懂了?这一病案中的中医思维高明之处何在?请先生示教 。
50
发表于 2015-1-4 06: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千秋雪 于 2015-1-3 22:47 编辑
梁常兵 发表于 2015-1-3 08:07
就千总版提到的这个问题,我也略有疑虑:

为医生要认真负责,不得儿戏;做学问要诚实公正,切忌编造。

真假难逃智者法眼,对错自有群众公论。

谢谢梁院长大力赏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3:58 , Processed in 0.05718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