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妙之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学的特有属性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3-22 16:40:12 | 只看该作者
凌志 发表于 2016-3-13 22:00
科学的属性就是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点评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0 21:24
42
发表于 2016-3-30 21:24:44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3-22 16:40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点评

说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很好理解。按我国古代哲学思维,前者为“形而之下谓之器”,后者是“形而之上谓之道”,道便是事物之法则(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1 09:31
43
发表于 2016-3-31 09:31:27 | 只看该作者
凌志 发表于 2016-3-30 21:24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

说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很好理解。按我国古代哲学思维,前者为“形而之下谓之器”,后者是“形而之上谓之道”,道便是事物之法则(规律)。

点评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很好理解。按我国古代哲学思维,前者为“形而之下谓之器”,后者是“形而之上谓之道”,道便是事物之法则(规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6 15:12
44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15:12:47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3-31 09:31
说得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 ...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很好理解。按我国古代哲学思维,前者为“形而之下谓之器”,后者是“形而之上谓之道”,道便是事物之法则(规律)。
       按照先生的逻辑:
       理性认识——道也。
       道——事物之法则也。
       这就是说,无论是道,还是事物之法则,它们只不过是人的认识(理性认识)。然而这里的认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却来自于人的主观,它们不一定均符合客观事实。也就是说,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是指人的认识——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然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仅仅是认识的不同阶段,那么并不表明感性认识就一定错误,理性认识就一定正确,即这两种认识与真理性无关。例如,“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的理性认识,而“首先争取一省或多省取得胜利”同样是李立三们的感性认识。
       由此看来,无论是老子之道,还是孔孟之道,都是他们的理性认识。然而,道不同不相为谋,因为道是主观的东西,并不是客观规律。中医的医理揭示的是客观规律(自然规律),因此不能将中医称之为道!      
      
      

点评

《道德经》: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子知道乎?中医是医道,这一点,自古及今,医家的认识相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低)级阶段,理性认识为认识的高级(升华)阶段,此点,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6 16:33
45
发表于 2016-4-6 16:33:47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6-4-6 15:12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中学课本上讲过,毛泽东的文章也多次讲此问题。感性与理性,从字词上很好理解 ...

《道德经》: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子知道乎?中医是医道,这一点,自古及今,医家的认识相同。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低)级阶段,理性认识为认识的高级(升华)阶段,此点,现代哲学家的认识相同。认识论的对错具有永恒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属于道的范畴。

点评

看来,先生还是明白,道指的是人的认识,即人的观点,并非指自然规律。 中医的主体是医药科学知识,但其中也包含着医道。中医的道主要指中医术,中医的医学理念,中医人从医的道德规范,以及它的哲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6 21:45
46
 楼主| 发表于 2016-4-6 21:45:37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4-6 16:33
《道德经》: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易经》: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子知道乎?中医是医道,这一 ...

       看来,先生还是明白,道指的是人的认识,即人的观点,并非指自然规律。
      中医的主体是医药科学知识,但其中也包含着医道。中医的道主要指中医术,中医的医学理念,中医人从医的道德规范,以及它的哲学思想等等。

点评

妙先生啊,我一再强调: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是人的主观认识。说到中医,中医能治疗人的疾病,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是道;人体上的任何一种疾病,在自然界中,都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7 09:12
47
发表于 2016-4-7 09:12:16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6-4-6 21:45
看来,先生还是明白,道指的是人的认识,即人的观点,并非指自然规律。
      中医的主体是医药 ...

妙先生啊,我一再强调: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是人的主观认识。说到中医,中医能治疗人的疾病,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是道;人体上的任何一种疾病,在自然界中,都有一种或多种天然药物来治愈它,这是我认识到的道。人只有认道用道能力而无创道、变道能力,认道的目的是用道,我对得道的定义是:识道、用道、获道之益者。

点评

柴胡汤 先生啊: 孔孟之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老子的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 他们虽然都称自己的理论是“道”,其实他们“道”只不过是自己的观点而已!那里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9 21:52
请问:孔孟之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 老子的道与孔孟之道一样吗?它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 这些道不是他们的观点吗?难道古代先贤的道,不是您说的道!  发表于 2016-4-7 11:30
48
 楼主| 发表于 2016-4-9 21:52: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妙之门 于 2016-4-9 21:55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4-7 09:12
妙先生啊,我一再强调: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是人 ...


      柴胡汤 先生啊:
       孔孟之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老子的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
       他们虽然都称自己的理论是“道”,其实他们的“道”只不过是自己的观点而已!那里是什么“事物的法则”,分明是他们自己制定的法则!那里是什么“客观规律”,分明是他们主观制定的条条框框!
       先生说:“中医能治疗人的疾病,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是道”。请问中医用什么治病?应该用中医术吧,中医术是中国人发明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中医术可以称之为中医之道,道都是主观的东西。
       道不是人们认识的,而是人们制定的,人们认识的是自然规律,并非是道!例如我们认识的生理病因,这些都是自然规律,却不是道。

点评

妙先生:人、生理、疾病、病因,是否客观存在的,又是被人们所认识到的?我早已说过:所谓“孔孟之道”,是人为制定的(行为准则),不是道!历史上,儒家思想叫“术”,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1 08:35
49
发表于 2016-4-11 08:35:38 | 只看该作者
妙之门 发表于 2016-4-9 21:52
柴胡汤 先生啊:
       孔孟之道是“事物的法则,是“客观规律”吗?老子的道是“事物的法则, ...

妙先生:人、生理、疾病、病因,是否客观存在的,又是被人们所认识到的?我早已说过:所谓“孔孟之道”,是人为制定的(行为准则),不是道!历史上,儒家思想叫“术”,如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孟之道”是批林批孔时代的胡乱提法。

点评

请问: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道指的是什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3 22:42
50
 楼主| 发表于 2016-4-13 22:42: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妙之门 于 2016-4-13 22:45 编辑
柴胡汤 发表于 2016-4-11 08:35
妙先生:人、生理、疾病、病因,是否客观存在的,又是被人们所认识到的?我早已说过:所谓“孔孟之道”, ...


       请问: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个道指的是什么?难道这也“是批林批孔时代的胡乱提法”?

点评

汉武帝采纳儒家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4-14 09:1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6:44 , Processed in 0.05562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