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西医为什么不可通约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6 09:40:22 | 只看该作者
柴胡汤 发表于 2018-10-6 08:36
比如现代医学说的“亚健康”现象,西医用所有设备检查后,说无病,中医用四诊方法诊断后,认为是要及时治 ...

中西医不可通约。

点评

再如治结石(胆肾)病,中医用药物消化或排除结石,治好后不损害器官,功能还在;西医用手术(切除),胆割除后,功能没有了,患者体质严重变差,造成了功能性变病,不可恢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0-6 11:33
42
发表于 2018-10-6 11:33:18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8-10-6 09:40
中西医不可通约。

再如治结石(胆肾)病,中医用药物消化或排除结石,治好后不损害器官,功能还在;西医用手术(切除),胆割除后,功能没有了,患者体质严重变差,造成了功能性变病,不可恢复。
43
发表于 2018-11-18 09:26:05 | 只看该作者
不可通约不等于 不可通

关于中西医不可通约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不过,即使不可通约的提出者库恩也认为: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通,只是说两个理论体系的概念无法实现完美的翻译,或者说等值转换,不过他认为不同范式下的概念也可以相互理解,也就是可以通,不过要注意语言上的范式转换。概念不可通约,并不代表两者的概念不具有可比性,库恩承认不同范式下概念的可比性,因为概念总是来源于事实(指征,指概念反映的事实上的代表物),事实是唯一的,可以通过概念之间的相互链接和语言背景,理解它所描述指征的具体的事物,从而达到相互理论的共融共通。

中西医属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对人体的研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论视角(当时的文化使然),使用了不同的参照系,在不同的参照系视角下对人体采用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库恩叫做分类辞典),导致所形成的概念只能在自身的概念系统内流易,在自身系统(理论框架)内具有逻辑的相对自恰性,却无法自如的转换为另一个系统内的概念。只有找好中医分类所采取的参考系,才能达到对中医理论的切实理解,而不能用西医的概念胡乱模糊中医。

在对概念解读的理解上,库恩强调了语言的问题,不同的理论体系使用了不同的概念,这套概念体系是以语言作为它的承载体,对这套范式的研究,库恩反对简单的翻译(生搬硬套),而是强调语言学习,中医的理论以文本的方式传承下来,历代典籍是中医语言的承载者,在传承中医的时候,要注意跳出西医的概念体系,心知其意而不为所囿,尤其是《内经》的文本框架结构,找到中医理论的根源,找到中医建构的人体分类体系,切忌见一而忘全,要进行全面的评判,实现《内经》文本的现代转换。

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现代文本的转换方面不如人意,一方面陷于玄,玄而又玄,不知所云;一方面陷于对现代西医的生搬硬套(名之为科学),两方面都有,各成一派,归根结底都是没有找到中医基础理论建构的真谛,所以说不清楚中医理论的内涵,导致中医从理论到临床的一片衰落和乱象。中医目前主要是吃老祖宗的老本,发展实在乏善可陈。

要发展中医,必须首先回归中医,回归《内经》,学习内经的框架结构,理论内涵,这个工作做不好,以后的工作都没法进一步进行,因为你所采取的、所提问的都可能是在一个错误的预设基础上的,无论用多么尖端的技术和仪器,都不可能得出科学合理的答案。

点评

智者察同,通约二字用于中西医理论其实不妥,把中医理论引向玄学化、神秘化了,阻碍了中医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中西医理论的结合。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0 18:38
44
发表于 2018-11-18 10:09:23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参照系是:象态与证态。中医的藏象与西医的正常生理状态融合,称为象态。西医的病理状态与中医的证融合,称为证态。实际上象态包含着证态。我在中西医融合的过程中首先研究的是证态,在证态的基础上,研究象态。在象态的基础上研究哲学层次的融合。
45
发表于 2018-11-18 11:0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京陈斌 于 2018-11-18 04:12 编辑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18 01:26
不可通约不等于 不可通

关于中西医不可通约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不过,即使不可通约的提 ...

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通,只是说两个理论体系的概念无法实现完美的翻译,或者说等值转换,不过他认为不同范式下的概念也可以相互理解,也就是可以通,不过要注意语言上的范式转换。

一一恰当的说法,应当是不可通用:不同理论体系内不能通用某个概念,但可以相互理解与翻译。

不可通约,给人的理解,似为不可相互理解与翻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8-11-18 11:12:39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11-18 03:00
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通,只是说两个理论体系的概念无法实现完美的翻译,或者说等值转换,不过他认为不同范 ...

应该是可以相互理解,但是需要找到合适的途径,也就是共同的参考系,或者说共同的分类系统,不然,就是鸡同鸭讲,不可理喻。

不可通约提示两者的理论概念不可相互替代,不可把中医的概念简单嫁接到西医的体系中去,如先天之精是受精卵之类的,两者有关系,可能相互诠释,但不能相互替代。
47
发表于 2018-11-18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南京陈斌 发表于 2018-11-18 03:00
不可通约不等于不可通,只是说两个理论体系的概念无法实现完美的翻译,或者说等值转换,不过他认为不同范 ...

恰当的说法,应当是不可通用:不同理论体系内不能通用某个概念,但可以相互理解与翻译。
----------------------------------------------
说得好。赞一个!
48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0 18:38:21 | 只看该作者
王不留行 发表于 2018-11-18 09:26
不可通约不等于 不可通

关于中西医不可通约这个问题,大家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不过,即使不可通约的提 ...

智者察同。通约二字用于中西医理论其实不妥,把中医理论引向玄学化、神秘化了,阻碍了中医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和中西医理论的结合。
49
发表于 2018-11-20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行 于 2018-11-20 13:30 编辑
gl0101 发表于 2018-10-2 00:39
所谓中西医的结合点应该是中西医所共有的、内涵和外延都相接近的概念,营卫是中医所独有的概念,所以营卫 ...


营是营养,卫是防卫,中西医都曾对营养代谢过程和防卫系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不过用了不同的方法(系统和还原),建构了各自不同的概念术语体系。

中医广泛使用了类比、运动、模型、状态等具有古代文化特色、类似于系统论的研究方法,西医是分析、解剖、还原、实验等方法。中医讲营卫是气化,西医讲营卫是分子。营卫不仅仅是中医概念,营卫应该是中西医的有效结合点。

营卫是现代中医遭遇误解最大、蒙冤最深的两个概念。营卫在中国古代汉语中本是很明白的两个字,历代医家对营卫的理解一直也都没有大的歧义,只是在中西医交流之后,营卫才逐渐变得混淆难解。


因为中西医交流之初,西医的长处在于解剖,对机体的代谢和免疫过程了解甚少,在开始的中西医交流中,西医并没有能够和中医营卫对应的概念;然而,在当时以西医为科学标签的社会语境下,以西解中,生搬硬套的乱解盛行,当时的营卫不但得不到理解,还不断遭遇误解和误读:


中医中首先重视解剖的改革者王清任,在其名著《医林改错》中提出“卫为动脉,营为静脉”,因为他当时看到的动脉内无血,认为是行的气,也就是卫气,所以称呼动脉叫卫总管,认为动脉也就是卫气的所在,静脉中含血就称为荣(营)总管,这开始了从解剖乱解营卫的先河;不过王清任的错误大家很快就发现了,这个观点也就没有多大市场了,以后民国时候的辞源辞海中国医学大辞典又完全翻了个个,异口同声:“营为动脉,卫为静脉”、还有称为“卫为小便”,“卫为体温”,“卫为淋巴”(直可以当做笑话大观,却都是出自当时的中西名家之口,而且都是以无比严谨认真的态度讨论的),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科学”的西医还没有对人体防卫系统全面正确的认识,所以在当时中医西医在这方面很难沟通和交流。

建国后,中医整理理论时,曾经经过了长达两年的营卫争鸣,大家统一认为营和营养有关,卫和防卫有关,不过因为当时西医对人体营养代谢和防卫系统的认识依然是片面的,中医的营卫依然无法被理解,营卫成了中医理论中最难解读的东东,所以在编纂教科书的时候,营卫这一部分内容就被错误的边缘化了,历次中医教科书中,营卫的内容只剩下了一小点点,或者以气血代替、模糊化了营卫。《内经》、《伤寒》很多以营卫解释的内容,却被现代中医有意无意的回避,药物方剂中,和营卫相关的似乎只有桂枝汤了。


十年浩劫之后,中医重建,被这套教材教育出来的中医对营卫的了解越来越少,营卫似乎已经成了中医视野之外的某种东西。只有看《内经》,才能知道原来营卫才是中医这一套理论建构的来源,理解营卫才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基础。

点评

您一直在研究营卫和系统医学,请问营卫是一个系统还是两个系统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8-11-21 08:21
50
发表于 2018-11-20 21:18:24 | 只看该作者
王清任,在其名著《医林改错》中提出“卫为动脉,营为静脉”,因为他《医林改错》越改越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2 20:58 , Processed in 0.066398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