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融合观 下篇 外感染热病证态学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7-12 18:23:38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连“鸟语“文化含义都搞不懂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学术,让本鸟叔鸟蛋疼。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不用谢。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09:09:07 | 只看该作者
川耗子 发表于 2014-7-12 10:23
一个连“鸟语“文化含义都搞不懂的人,在这里高谈阔论学术,让本鸟叔鸟蛋疼。没文化真可怕,装文化更可怕。 ...

         论坛上玩下流、耍流氓,自取其辱!并且记录在案。
43
 楼主| 发表于 2014-7-13 09:26:12 | 只看该作者
       (三)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
      【临床表现】高热,头痛如劈,身如被杖,躁扰不安,神昏谵语,吐衄便血,舌质焦紫起刺,斑疹密布,色紫黑而亮。
       【证态概念】中医认为本证是由于热毒集结于三焦,犯及气血,属于实热证。所谓“热毒集结于三焦,犯及气血”就是指的机体的所有器官系统都被侵犯,在这里实际上就是指败血症或者严重的Sepsis(炎症的全身反应)。
     【治疗】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10克、黄芩6克、黄柏6克、枝子10克.
      加减法
(1)若有便秘者,加大黄12克、芒硝8克
(2)若小便短赤不利,加滑石10克、车前子12克、金钱草12克
(3)患有痢疾且表现为里急后重,加槟榔9克、白芍12克、木香10克
(4)有吐血者,加白茅根15克、玄参10克、生地20克
(5)如果为疔疮肿毒,则加蒲公英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
        药理研究
(1)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解热:本方解热作用的实验报告较多。本方对家兔耳静脉注射五联菌疫苗造成的发热模型,对家兔和小鼠由皮下注射15%啤酒酵母混悬液引起的体温升高,对肌肉注射7%酵母阿拉伯胶混悬液、内毒素致热的大、小鼠均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减少过氧化脂质:黄连解毒汤各剂量均可使致热大鼠的心、肝、脑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显著减少高,与生理盐水相比有显著差异。
      具有镇静、催眠、抗惊厥、止痛作用。
      对实验性慢性脑缺血大鼠本方具有增加脑缺血边缘组织血流量作用,从而减小缺血区域,对正常大鼠及局部脑梗死模型的大鼠实验发现,整个大脑部位及脑缺血部位的血流量有所增加,梗塞范围缩小,与记忆有关的海马部尤为明显。
     实验表明,黄连解毒汤能够显著改善模型小鼠的记忆障碍,及空间方向辨别障碍,能够改善动物脑内自由基水平。本方对正常小鼠记忆获得有增强趋势,但作用不明显。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本方对降压作用已为多篇报道所证实。本方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且对高血压动物不会使其血压降到正常以下。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有人认为,长期服用本方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有人认为本方对适应症患者具有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的作用。
(3)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止血: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证明,黄连解毒汤用于伴有实热的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抗血栓:实验研究说明,本方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4)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保护胃粘膜:黄连解毒汤具有抑制因各种刺激而致的胃酸分泌作用,还能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分泌,强化胃粘膜屏障。
      止泻作用、促进小肠吸收作用、抑制小肠运动作用、保护肝脏作用
(5)抗炎
      膜保护作用:在炎症过程中,过量介质的释放可使正常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这些炎症介质包括NO、LI-1等细胞因子以及呼吸暴发所产生的各种活性氧。研究发现,黄连解毒汤对NO、IL-1等细胞因子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对红细胞的自氧化和过氧化氢所致的氧化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可显著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提示其对血细胞和组织细胞具有膜保护作用。黄连解毒汤的这种膜保护作用很可能与其抗炎解毒有关。
      抗内毒素:黄连解毒汤有较显著的减毒作用,不仅通过提高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加速内毒素的廓清来发挥作用,其对细菌毒素的直接中和亦为其主要的作用方式。
      黄连解毒汤能够升高T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IL-2水平。黄连解毒汤对炎症反应中不同来源、不同变化的细胞因子均有调节作用,说明该方具有较特殊的免疫药理作用,是治疗炎症反应的理想复方。
      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中性粒细胞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不仅能抑制非致炎状态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且能够抑制致炎因子所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增强,且其粘附抑制率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趋势。
(6)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实验表明,本方能够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能够减轻动物胸腺及脾脏的重量;促进淋巴细胞转化;促进抗体形成。
(7)抗病原体:本汤剂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对螺旋体、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病毒等有显效,但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不起作用。
(8)具有镇痛作用。
      鉴别:黄连解毒汤的抗病原体作用,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抗炎作用以及对血液系统的作用,说明了本方治疗感染性MODS的药理机制。与犀角地黄汤不同,犀角地黄汤主要治疗非感染性MODS合并DIC,本方主要治疗感染性MODS合并DIC。本方还是清瘟败毒饮的组成之一。根据本方的抗菌谱,主要适应症是胞外菌感染即中医温热类疾病,此可以与湿温弥漫三焦-细胞免疫起防御作用的病原体中细胞内感染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证态相区别。
      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疔疮以及泌尿系感染等证属热毒炽盛者。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待续)
44
 楼主| 发表于 2014-7-14 15:17:51 | 只看该作者
       (四)湿热(暑湿)弥漫三焦证-菌血症证态
   【中医别名】暑湿弥漫三焦证,暑湿弥漫证,热邪充斥表里三焦证,湿邪蒙绕三焦证,暑温蔓延三焦证,暑湿、湿热蔓延三焦证,暑湿郁蒸证。,湿热弥漫三焦证;暑湿郁蒸证
   【临床表现】
   【主症】第一组,发热,面赤耳聋,胸闷,咳嗽痰血。第二组,恶心呕吐,脘痞,纳呆。第三组,大便溏泄,小便短赤。
   【主舌】舌质红,苔黄腻。
   【主脉】滑数。
   【或见症】汗出,眩晕,周身痛重,四肢困倦,口渴或渴不多饮,腹痛。
   【典型表现】发热,面赤耳聋,胸闷,咳嗽痰血,恶心呕吐,脘痞,纳呆,大溏泄,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滑数。
   【证态概念】本证见于湿热性质温病邪在气分阶段,乃暑湿、湿热病邪弥漫三焦气分,导致上、中、下三焦气化、运行水谷的功能失调所表现的证候。这是一大类证态,即具有“湿邪”性质的那些病原体菌血症、毒血症引起的全身各器官病变,出现的各器官的非特异性表现。例如伤寒病的轻型、副伤寒、恙虫病的典型期。
    与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的相同点是:病邪侵及三焦。不同的是:病邪性质不同,一是热毒,一是湿热或暑湿;病势不同,一是热毒炽盛“充斥”三焦,一是湿热或暑湿“弥漫”三焦。黄连解毒汤对多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作用最强,对螺旋体、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病毒等有显效,但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不起作用。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胞外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脓毒血症。热毒炽盛-败血症证态属于中医的春温、暑温、风温等,这些病原体不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不具备湿邪的特点。暑湿、湿热病邪弥漫三焦气分的病性属于湿热,具有湿的特点,其病势较轻而缓,是由那些可以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如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沙门氏菌引起的菌血症。
    源于《温病条辨》
    条文:湿温久羁,三焦弥漫,神昏窍阻,少腹硬满,大便不下,宣清导浊汤主之。
    组成:宣清导浊汤
    方剂:猪苓五钱    茯苓五钱    寒水石六钱     晚蚕砂四钱     皂荚子三钱去皮
    用法:水五杯,煮成两杯,分二次服,以大便通快为度。
    附  暑湿弥漫三焦证,中医别名暑湿郁蒸证。与湿热弥漫三焦证从性质上是一致的,但湿热弥漫三焦证的特点是偏重于湿(临床表现轻,属于菌血症),暑湿弥漫三焦证偏重于暑热(临床表现重,属于败血症),故热的程度比较高,除了湿热弥漫三焦证的临床表现外,以舌红赤、面赤、咳痰带血等热盛之象表现突出。湿热弥漫三焦证得于盛夏之后,以夏末秋初之间为多;暑湿弥漫三焦证则多见于炎夏,与胞内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是一个证态。暑湿弥漫三焦证宜用三石汤加减,或者六一散,例如钩端螺旋体病的典型期。症见身热面赤,咯痰带血,脘痞,口不甚渴,小便短赤,下利稀水。舌质红,苔黄滑。脉滑数。
     源于《温病条辨》
     条文:暑温蔓延三焦,舌滑微黄,邪在气分者,三石汤主之。邪气久留,舌绛苔少,热搏血分者,加味清宫汤主之。神识不清,热闭内窍者,先与紫雪丹,再与清宫汤。
      三石汤方
      组成:飞滑石三钱    生石膏五钱     寒水石三钱    杏仁三钱    竹茹二钱    炒银花二钱    花露更妙
金汁一酒杯冲白通草三钱
  按:三石,紫雪丹中之君药,取其得庚金之气,清热退暑利窍,兼走肺胃者也;杏仁、通草,为宣气分之用,且通草直达膀胱,杏仁直达大肠;竹茹以竹之脉络,而通人之脉络;金汁、银花,败暑中之热毒。
       加味清宫汤方:即于前清宫汤内加知母三钱、银花二钱、竹沥五茶匙冲入。
      加此三味者:知母,泻阳明独胜之热,而保肺清金;银花,败毒而清络;竹沥,除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合清宫汤,为暑延三焦血分之治也。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待续)
45
 楼主| 发表于 2014-7-15 10:11:08 | 只看该作者
      (五)热扰胸膈证-上消化道功能障碍证态
   【中医别名】热留胸膈证,热阻胸膈微兼腑实证,胸膈热聚证,热在胸膈证,热灼胸膈证,热郁胸膈证,栀子豉证。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心中懊憹或胸膈灼热,烦躁,口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数。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或见症:发热,但头汗出,面红,头痛,目赤,虚烦不得眠,心中结痛,胸中窒。
   【证态概念】是指卫分表征已解,邪热初入气分,郁于胸膈出现的心中懊憹,欲呕不得呕,坐卧不安等症状。亦有由发汗及吐下后,或大病差后劳复(恢复期),余热内扰胸中而致。
      栀子豉汤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没有某一个器官感染的特异性的症状;病位在胸膈,在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胃、十二指肠、肝胆等),包括膈在内。和痞证的病位不一样,痞证主要是在胃肠道内的感染,还具有器质性的改变。
      从西医的角度看,这一组症状可以发生在水电解质紊乱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发热(Sepsis)过程中;也可以是胃、十二指肠、肝胆等器官感染的轻型或早期病例;也可以是轻度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或大病差后劳复(恢复期),余热内扰胸中而致。所以只要出现该组症状,就是栀子豉汤证(热扰胸膈证),就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该组症状是:中度发热;烦躁不安;心中郁闷烦杂之甚(胃脘部即上腹部极度不适)难以忍耐,所以辗转反侧,影响睡眠。这些都是功能性变化,没有某一个器官感染的特异性的症状。之所以把栀子豉汤证归入Sepsis过程中是因为其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而且中医往往把它与白虎汤证放在一起讨论,如《伤寒论》221条与222条白虎加人参汤,许多学者认为是一条。另外,热郁胸膈证与热扰胸膈证关系密切,基于以上考虑把栀子豉汤证归入Sepsis过程中。
     源于《伤寒论》
      76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栀子擘十四个、香豉绵裹四合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栀子擘十四个、甘草炙二两、香豉绵裹四合
      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甘草,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栀子擘十四个、生姜五两、香豉绵裹四合、右三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生姜,取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解说:本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是指机体失盐失水后引起的中枢神经的轻度功能障碍表现,栀子豉汤具有抗菌、抗炎作用和镇静、降温作用,所以能够治疗中枢神经的轻度功能障碍。
       77  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79  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80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81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之服。
       解说:76,77,78三条都是栀子豉汤证,尽管临床表现不同,其病机都是热扰胸膈;其病因都是误用汗吐下法之后,余热留扰胸膈而成。但这不是绝对的,也有未经误治发生热扰胸膈的,如太阳病表邪刚刚传人里的初期,或者阳明病刚刚开始还没有达到高潮时都会出现烦热不眠、胸中窒闷等症。杂病中热郁气滞也会出现虚烦不得眠、胸中窒、心中结痛等症,因此在临诊时贵在掌握病机,不应拘泥于是否误治。
      78条“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与热实结胸证的主证和成因有相似之处,但病机完全不同。热实结胸证为有形的热与水结于胸膈,按之心下石硬,痛不可近;热扰胸膈证为无形的热郁气滞,按之心下濡,即使按之痛也很轻微。说明二者的病位都在胸膈,只是病机不同。
       228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
      解说:阳明病,有阳明经证(白虎汤证)、阳明腑证(承气汤证);有太阳阳明、正阳阳明、少阳阳明;有阳明中风、阳明中寒,并不是凡阳明病都用承气汤,就是阳明腑证(承气汤证)也要根据热与实的程度,分别使用大、小、调胃三个承气汤,如果使用不当,一是疾病未除或者除而未净;二是病情加重或者引起变证。本条就是热而未实,下之过早或者下之过重,可能引起结胸证,也可能引起栀子豉汤证,以出现的症状为依据。不结胸,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这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这里主要应当强调的是病与病之间、证与证之间的演变关系,治疗错误、误用汗、下、火法可以促进这种演变关系,有些则是疾病本身的演变规律,因此在临床上主要根据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体征,进行辨证论治,不必一定去追究是否误治或者误治的方法。例如本条,在阳明病的过程中,只要出现“心中懊憹,饥不能食,但头汗出”,用鉴别诊断的方法排除结胸证、痞证、小柴胡汤证,分析其病机是热扰胸膈,就是栀子豉汤的适应症,即发热-栀子豉汤证态。
    栀子豉汤证的临床表现特点是: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没有某一个器官感染的特异性症状;病位在胸膈,在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胃、十二指肠、肝胆等),包括膈在内。栀子豉汤证与小柴胡汤证、结胸证的病位一致,所不同的是栀子豉汤证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与小承气汤证、白虎汤证一样,也是一组非特异性症状,是由于高热本身引起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变化;与小承气汤证、白虎汤证不同的是,栀子豉汤证的症状表现在胸膈,在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小承气汤证、白虎汤证、栀子豉汤证都可以是发热本身引起的全身各器官系统的变化,是一组非特异性症状,只是病变部位与临床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它们是一个大证态,可以分为几个具体的证态,即发热-小承气汤证态、发热-白虎汤证态、发热-栀子豉汤证态。
      栀子豉汤
      药物药理作用:淡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素,具有消炎、解热、助消化作用。栀子具有保肝、利胆、退黄、降低转氨酶和血清胆红素含量的作用、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对胃机能产生抗胆碱能性的抑制作用、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栀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及部分皮肤真菌具有抑制作用,煎剂在体外能杀灭血吸虫,具有抗菌、抗炎作用;栀子还具有镇静、降压、止血、降温等作用。豆豉具有制菌解热、兼助消化之功,重用30g以上可治血尿。所以栀子豉汤的药理作用与栀子豉汤的适应症(栀子豉汤证、热扰胸膈证)是一致的;与栀子豉汤的禁忌症也是一致的,原来就有慢性腹泻的病人,不要用栀子汤,因为栀子具有显著的泻下作用。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待续)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7-16 06:31:44 | 只看该作者
     (六)上焦气热烁津证-早期败血症
   【证态概念】主要由温邪客于上焦,由卫入气,气分热盛,津液受灼而致。热在气分,犹未入营,故以发热,胸膈烦闷,口渴欲饮,脉数为主要症状。治宜泻热凉膈,用凉膈散(《和剂局方》)加减。若烦渴烦热,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气热烁津,急用凉膈散,散其无形之热,再看其后转变可也。慎勿用血药,以滋腻难散。
     凉膈散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川大黄、朴消、甘草各600克、山栀子仁、薄荷叶(去梗)、黄芩各300克、连翘200克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竹叶7片,蜜少许,煎服。
     功用:凉膈泻热。
      主治:上、中二焦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颔颊结硬,口舌生疮,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大便秘结,小便热赤,以及小儿惊风,舌红苔黄,脉滑数。
     禁忌:体虚患者及孕妇,忌用或慎用本方。
     鉴别诊断:
(1)与热扰胸膈证鉴别
(2)与暑伤津气证鉴别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待续)
47
发表于 2014-7-17 09:07:25 | 只看该作者
看目录觉得非常有吸引力,嘿,正文第一句还没看完,我整个人就顿时昏过去了。先生是觉得中医不如西医是吗?那你干嘛还学中医呢?还是怎么回事?你把病看好了不就没事了吗?干嘛要用西医的理论证明给西医人看呢?要知道“你想天下人谁都说你好是不可能的!”就像每个人的身边,知己就那么几个。再说了为了么不叫他们自己来学中医,用中医知识来理解中医。古诗词翻译成英文你觉得会是什么味道?
48
 楼主| 发表于 2014-7-17 09:11:22 | 只看该作者
      
       二、肺部感染综合征
     西医关于肺炎的认识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肺炎是指肺泡腔和间质组织在内的急性肺实质感染性病变。引起肺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肺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可以按病变扩展方式分类、按病变部位分类或按病因分类等,在临床上为了便于治疗,一般都按病因分类,包括细菌性、肺炎支原体性、立克次体性、衣原体性、病毒性、真菌性、原虫、螺旋体、寄生虫、过敏性、放射性和化学性肺炎等。按其病变范围可分为大叶性肺炎、肺段或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成人最常见的病因是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厌氧菌、金葡球菌等,而肺炎支原体是年龄较大儿童和青年人的常见感染病因。婴儿和儿童的主要肺炎病原体是病毒,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感染途径:①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②全身性感染的肺部表现,如Q热肺炎,钩端螺旋体肺出血型,阿米巴性肺脓肿,血吸虫肺部感染等;③各种败血症病原体经血液循环至肺。此处以由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的各种病原体感染为主。肺炎可以引起胸膜炎、脓胸、胸腔积液,病情进一步恶化还可以引起败血症,MODS等。中毒性肺炎病情险恶,经过短暂的前驱期,或者直接发生MODS,产生严重的后果。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在风温中已经叙述过,可供参考。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感染性肺炎:
     (1)细菌性肺炎
     是肺炎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成人中约占80%。
     由肺炎球菌引起者往往突发寒战,持续约半小时左右,继之高热可达39~40℃,同时有头痛、全身酸痛、食欲不佳、呼吸增快及脉搏加速等。此时有发作性干咳,继而咳痰,早期咳白色泡沫痰,可带少量血丝,典型者1~2天后出现铁锈色痰,以后痰液增多而呈粘液脓性或纯脓性(黄痰)。在咳嗽咳痰同时,胸部往往有剧烈的刀割样锐痛或针刺佯疼痛,随呼吸和咳嗽而加重,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和口唇紫绀,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葡萄球菌肺炎常先有感冒、呼吸道病史,发病急,高热、胸痛与肺炎球菌肺炎相比,其病情往往严重,咳黄脓性痰,量多,可伴有咳血。引起细菌性肺炎的病菌有许多种,特征是对抗生素敏感,病人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高于80%。
     抗感染治疗:抗生素种类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制定。
    ①肺炎球菌性肺炎用青霉素G40万~80万单位,2~4次/日,肌注;重症患者可用大剂量静滴,疗程一般7~10天,或于体温降至正常后3天停药。亦可选用红霉素1.2克/日,林可霉素1.2克/日,头孢唑啉4克/日,交沙霉素1.2克/日,以上药物分次注射或口服。
    ②葡萄球菌性肺炎:使用苯唑青霉素(新青Ⅱ)6~10克日,或乙氧萘胺青霉素(新青Ⅲ)4~6克/日,分2次肌注或静滴。亦可选用头孢类抗生裹,常用为头孢噻吩(先锋霉素工)或头孢孟多2克,静脉注射4~6小时1次,氯林可霉素6印毫克静注,每6~8小时1次。
    ③链球菌性肺炎:常用青霉素G80万~100万单位静脉注射,每4~6小时1次,亦可选用头孢菌素、红霉素及氯林可霉素。大量胸腔渗液可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治疗。
    ④克雷白杆菌及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一般选用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如人孢类可选用头孢噻肟1克,静脉注射,12小时1次;头孢他定克,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头孢曲松1~2克,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氨基甙类可选择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1.7毫克/千克,静脉注射,每8小时1次或丁胺卡那霉素5毫克/先克,每8小时1次。亦可选用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治疗。
      (2)肺炎支原体肺炎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冬春二季,常为散发,也可小流行发生。开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头痛、乏力、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症状,2~3日后出现干咳,咳嗽逐渐加重,为阵发性剧烈咳嗽伴胸骨下紧闷不适,无痰或咯少量粘痰,偶带血丝。不治疗4周左右可自愈,应用红霉素、四环素治疗可加速炎症吸收,一般7~10夭可完成。
      (2)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常见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其次是副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某些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埃可病毒等,以及水痘、风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多发生于冬春季节。病毒性肺炎主要引起广泛肺间质炎症,病变还可以累及肺实质、咽喉部、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细支气管周围和肺间质有以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变。肺充血、水肿、增生,在脱落的肺间隔细胞内可见到核内包涵体。部分肺泡内可充满脱落的上皮细胞和水肿液。恢复期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可以修复。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起病缓慢,头痛、乏力、发热、咳嗽、乾咳或少量粘痰。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肺部体征较少,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高。胸部X线检查有斑片状炎症阴影。一般病程约1~2周。确诊依赖于病原学检查(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检测)。
     诊断依据
(1)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可散发流行或爆发。
(2)起病缓慢,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持续乾咳。肺部体征少。
(3)血白细胞计数正常、稍低或稍高。
(4)病原学检查:
      病毒的分离:痰液或咽拭子分离出病毒;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活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病毒;呼吸道分泌物中细胞核内的包涵体可提示病毒感染。
      血清学检查: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
      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和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中病毒的特异性IgM抗体。
      病毒和病毒抗原的检测:取下呼吸道分泌物或肺组织活检标本,通过光镜发现细胞内包涵体;电镜下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分泌物内的脱落细胞或肺组织内的病毒抗原。
(5)胸部X线检查见斑点状、片状或均匀阴影,多见于两侧下2/3肺野。胸膜很少累及。
(6)抗生素治疗无效。
      治疗原则治疗以对症为主,吗琳呱(病毒灵),三氮唑核甘(病毒唑)有一定疗效。如有继发细菌感染应积极抗菌治疗。金刚烷胺对治疗及预防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肺炎有一定效果,成人200毫克/日,分2次口服,儿童一般剂量为每日4毫克/千克,1次2次或3次口服。麻疹、风疹或水痘等病毒的肺部感染者,一般主张用无环鸟苷,成人5毫克斤克,每8小时1次,儿童250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金刚烷乙胺副作用较少。白细胞干扰素也有一定的疗效。
各种病毒性肺炎与邪热壅肺麻杏石甘汤是一个证态。
   (3)霉菌性肺炎
     由于不同种类的霉菌可引起不同的霉菌性肺炎,它们的症状、严重程度等并不相同。总的说来,霉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非常近似,一般均有咳嗽、喀痰发热、胸痛等症状。由霉菌引起者,咯血较多见;由隐球菌引起者,症状相对较轻;由放线菌引起者,病程晚期可延及胸壁,形成脓肿,穿破后在胸壁上造成窦道。本病的X线表现比较多样,肺部可能为沿支气管分布的小片状阴影即小叶性肺炎,亦可能为占据一个肺叶或肺段的大片状阴影即大叶性肺炎。此外,还可能表现为弥漫性小结节阴影。所以霉菌性肺炎的X线表现与细菌性肺炎相类似,缺少特征性表现。检查痰中的霉菌对这类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病人有无感染霉菌的条件、临床表现等为诊断提供了线索。一旦怀疑有本病的可能时,就应进行痰霉菌检查。肺霉菌感染可选用抗霉菌药物,如二性霉素B、芦山霉素、克霉唑等治疗,这些药物对霉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象细菌感染一样,不同的霉菌对抗霉菌药物有着不同的敏感性,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选择相应的抗霉菌药物。大剂量青霉素对肺放线菌有效,应首先选用。治疗霉菌病,一般疗程较长,过早停药可致复发。同时药物不良反应较多,应当注意。霉菌性肺炎的发生多具有一定的致病条件。因此,对于需要长期应用的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等应注意尽量控制使用。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强病人体质,改善免疫功能,有助于减少本病的发生。
       常见的肺炎从临床表现方面来看,可以归为两类:1.病毒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比较相似,咳嗽、咳痰、发热比较轻,痰为粘液,量少,以干咳为主;2.细菌性肺炎临床表现比较重,痰为脓性或者出现铁锈色,霉菌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常见的细菌性肺炎非常近似,一般均有咳嗽、喀痰发热、胸痛等症状。细菌性肺炎特别是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其分期明显临床表现典型,称为典型肺炎,所以,病毒性肺炎与支原体肺炎又称为非典型肺炎。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待续)
49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6:31:42 | 只看该作者
世事难料 发表于 2014-7-17 01:07
看目录觉得非常有吸引力,嘿,正文第一句还没看完,我整个人就顿时昏过去了。先生是觉得中医不如西医是吗? ...

         中西医打了300多年的架,现在还在打,我从医半个多世纪,希望二者能够成为一家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与责任感促使,我不得不把二者平等的放到一起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二者可以融合。
          中国的医学要超过西方,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只有走中西医融合的道路,中西医融合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突破口,于是我做了。
50
 楼主| 发表于 2014-7-18 06:40:45 | 只看该作者
      (一)风热壅肺-急性肺炎证态
     【中医别名】热在肺胃证,风热闭肺证,痰热壅肺证,邪热壅肺证,温热壅肺证,风温犯肺证,肺热证,汗后余热迫肺证,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麻杏石甘汤证,太阳热邪迫肺证。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发热,口渴欲饮,气喘,咳嗽痰黏色黄,鼻翼煽动,心烦,胸闷胸痛,小便黄赤,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或见症:微恶风寒或寒战,汗出,头痛,面赤唇红,鼻翼煽动,咽喉疼痛,痰白粘稠或如铁锈色或痰中带血,心烦,胸闷胸痛,大便干燥或带粘液,小便黄赤。其中痰白粘稠,微恶风寒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使用麻杏石甘汤;痰如铁锈色或痰中带血,高热、寒战,属于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或千金苇茎汤加减。
    【证态概念】本证见于风温病邪在气分阶段,或外感风寒之邪失治误治之后,外邪化热入里,壅闭于肺,灼烁津液,失宣降,以热、渴、喘、咳四大症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热、渴、喘、咳四大症符合急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感冒之后,如果治疗失当或者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以继发细菌感染或者病毒感染向下漫延引起细菌性或者病毒性肺炎。邪热壅肺证与急性肺炎是一个证态。这个证态还可以分为几个次级证态,如太阳热邪迫肺-病毒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非典型肺炎的典型期即属于该证态;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典型肺炎(肺炎双球菌引起的肺炎)的证态分期与中医治疗:
    肺炎的初期多为邪犯肺卫,表现为恶寒、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咳嗽、痰白或微黄、胸闷或隐痛、口渴,为卫分-前驱期证态,可选用银翘散加减;
    肺炎实变期多为痰热壅肺,表现为身热、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稠或铁锈色痰或带血丝,为风温犯肺-肺炎实变期证态,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清热解毒,宣肺化痰;胸痛者,加赤芍、瓜蒌、郁金;痰中带血者,加侧柏叶、白茅根。千金苇茎汤:苇茎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15克,冬瓜子10克,熬成汤剂,一日一剂,5~7剂即可痊愈,
    肺炎恢复期多为气阴两亏,痰热未清,表现为咳痰减少、低热、手足心热、自汗出、神疲纳呆,为余热未尽-恢复期证态,可用竹叶石膏汤加减。
    如出现面色苍白、汗出淋漓、四肢厥冷、气短、脉微细欲绝等休克表现时,为厥脱-休克证态,可用参  附汤加减以回阳固脱。见于中毒性肺炎。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源于《伤寒论》
    63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去节四两、杏仁去皮尖五十个、甘草炙二两、石膏碎,绵裹,半斤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162 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解说】
   《伤寒论》认为:太阳病伤寒,发汗后表证仍在者,可与桂枝汤治疗;太阳病中风,服桂枝汤后,表证仍在者,还可与桂枝汤治疗;太阳病汗、下之后,因为表证仍在,还可与桂枝汤治疗。如果汗下之后,表证不存在,就不能再用桂枝汤。63条162条所述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所以知道表证已经不复存在(感冒已经痊愈),“汗出而喘,无大热”为里证。无大热,是表无大热,而是热壅于里,并非热势不甚。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是肺感染的重要表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具有解热抗炎、解痉平喘、降低血清钾、降低血粘度、抗甲型流感病毒等作用。本证发热、喘、痰的特点符合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无论是否用了汗下法,只要出现发热、呼吸急促、咳嗽、咯黄痰等肺炎、支气管炎的表现,都可以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加减治疗。邪热壅肺证、麻杏石甘汤证与病毒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是一个证态。
    本证以气喘为主症,应注意与麻黄汤证、小青龙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鉴别。
   【诊断】
   (1)先出现感冒表现,而后出现以上典型表现者。
   (2)肺部X光照片显示有阴影。
   (3)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正常或偏低属于太阳热邪迫肺病毒性肺炎证态;白细胞升高属于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
   (4)痰白粘稠,微恶风寒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使用麻杏石甘汤;痰如铁锈色或痰中带血,高热、寒战,属于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
【治疗】
    (1)按照肺炎常规治疗。根据病情降温、吸氧,止咳祛痰等。
    (2)太阳热邪迫肺-病毒性肺炎证态,使用麻杏石甘汤。
    (3)温热壅肺-细菌性肺炎证态,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使用抗菌素。
    (4)如果病程中出现湿热的证候(湿热阻肺-亚急性肺炎证态)再酌情加减祛湿、清热中药。
    麻杏石甘汤药理研究
     (1)镇咳、祛痰、平喘:动物实验证明本方对氨水、猪毛、电刺激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镇咳为指标对本方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按古方要求组成的煎剂镇咳作用最强,而且持续时间也最长,比四药分煎后按比例混合,或者原方去掉一、二味生药者效果均好。动物实验证明本方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水浸液对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呈抗组胺的作用,其效应与色苷酸二钠相似,显示本方具有平喘镇咳作用。
    (2)解热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的确具有解热、抗病毒作用,但是退热作用不是直接抑制病毒,而是通过其它途径产生。实验还表明,麻杏石甘汤改善病毒性肺炎小鼠症状,减轻肺水肿,对小鼠肺炎病毒性渗出性病变有治疗作用,醇提取液麻杏石甘汤降温优于水提取液。
    (3)抗炎作用:对甲醛所致的大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抗变态反应:本药对Ⅰ型变态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大鼠腹腔致敏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使致敏肠管组胺的释放量显著降低,缓解由于抗原刺激而增强的肠管蠕动。并能保护肠管中的肥大细胞免受抗原的攻击,但是不能对抗组胺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对小鼠被动皮肤过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5)抗病原微生物:本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6个不同菌株,乙型溶血性链球菌3个不同菌株,白喉杆菌2个不同菌株及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有效浓度为1:240,而对绿脓杆菌的最小有效浓度则为1:60。对陕西61-1珠甲型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最小有效浓度为1:800。并对多种杆菌和甲、乙链球菌等亦有明显的抑制效应。
   (6)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动物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煎剂对特异性免疫功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本方能增强机体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免疫功能和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中和抗体产生。另外,该方尚能明显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及致敏大鼠肠管释放组胺,同时保护大鼠免受抗原攻击。哮喘病人之IgE水平可因服用本方而降低,提示其具有抗I型变态反应的效应。
    (7)其它:口服给药后可使家兔肠蠕动明显增强。张氏用肺炎球菌作“邪热壅肺”家兔模型,证明麻杏石甘汤能起到解热抗炎、解痉平喘、降低血清钾及降低血液粘度作用。
     另外,本方尚对心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其毒副作用并不明显。
      千金苇茎汤
组成: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用法:研末,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胶。
      现代用法:苇茎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15克,冬瓜子10克,熬成汤剂,一日一剂,5~7剂即可痊愈。
       本方为治疗肺痈(肺脓肿)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
       方中苇茎一药,现代临床上多用芦根,而鲜用茎者,是古今用药习惯不同使然。
       方中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化裁: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生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苇茎汤药理研究: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1)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本方水煎液按照临床用量与小鼠灌胃,每日2次,1月后,可显著提高小鼠肝、脾巨噬细胞对碳粒的摄取量,说明本方可活化机体巨噬细胞系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2)适应原作用:实验显示本方具有明显的抗寒冷作用及抗疲劳作用。
(3)本方对于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具有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使“瘀象”得以改善。
           (二)燥热伤肺-急性间质肺炎证态(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7 04:06 , Processed in 0.06604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