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阴阳五行像什么?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3-30 18:17:08 | 只看该作者
单独运用五行学说或者阴阳学说都不能够构建起藏象理论
--------------------------------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但我们现在应该思考五行学说的利弊了。
    回复:
    既然单独运用五行学说不能够建立藏象理论,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单独的五行学说的利弊与藏象理论就没有了关系,先生思考五行学说的利弊干什么?
    先生是不是想要说明五行学说有缺陷!如果五行学说有缺陷,那么阴阳五行学说正好能够弥补他的缺陷!

42
发表于 2014-4-1 06:53:56 | 只看该作者
董建军 发表于 2014-4-1 06:36
你比老外还外,人家老外就知道本草纲目是物候学,你就是一位混球。

建议你学学这个: ----七慢------
一、慢,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做‘于等计己等’。二、过慢,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做‘于等计己胜’。三、过过慢: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四、我慢:执著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五、增上慢: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这叫做增上慢。六、卑劣慢:自甘卑劣的人,对于胜过他的人,以为:‘胜过我又该如何?’别人学佛修道,他以为:‘我不信佛,还不是照样过日子?’此为自甘卑劣之慢。七、邪慢: 于慢上起邪见,自己无德,反说︰‘佛菩萨也不过如此’。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这叫邪慢。

怎么从来没见到你说,自己哪个地方不懂,需要多学些呢? 都是人家不对,就你对, 你知道就自己对,不犯错的那个是什么吗? 死人,婴儿, 相信你不会把自己归类为死人,或者婴儿吧。
43
发表于 2014-4-1 09:11:25 | 只看该作者
若于本因贪物为罪。是人罪毕。遇物成形。名为怪鬼。
物怪之鬼。物销报尽。生于世间。多为枭类。
汝今应知。彼枭伦者。酬足复形。生人道中。参合顽类。
你今天应当知道,那些枭鸟之类的东西,其酬报业债足够之后便会恢复其形,投生于人道中,参合在愚顽的那一类人之中。怪僻刚强,顽固执着,什么道理都听不进去。
44
发表于 2014-4-1 12:01:25 | 只看该作者
这些是给你看的
45
发表于 2014-4-1 23:16:24 | 只看该作者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4-3-30 18:17
单独运用五行学说或者阴阳学说都不能够构建起藏象理论
--------------------------------
这个结论是正确 ...

博士前面讲的关于中医理论的形成的看法,我基本赞同。


生是不是想要说明五行学说有缺陷!如果五行学说有缺陷,那么阴阳五行学说正好能够弥补他的缺陷!

-----------------------------------


正是,五行学说的缺陷,就在于限制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请博士先生介绍“阴阳五行”如何弥补缺陷。
46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07:17:33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30 01:00
运气学说以五行学说为基础,应用了阴阳学说的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不能说阴阳和五行两种学说有必然 ...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那就麻烦您把这句话改一下呗。
47
 楼主| 发表于 2014-4-4 07:20:4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3-30 01:11
咱们再打个比方:

反正阴阳五行不相干,留下五行去掉阴阳,你看行不行?
48
发表于 2014-4-4 08:09:12 | 只看该作者
      《素问天元纪大论》中说:“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不可不通?”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这两段经文是一个意思吗?有什么区别?请赐教。

49
发表于 2014-4-4 11:21:57 | 只看该作者
gl0101 发表于 2014-4-4 07:17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那就麻烦 ...

不用改。不能改。《内经》原文要保留,不能乱改。
可以学习,讨论,研究,批判,扬弃,但不能改动。可以保留阴阳部分,去掉五行部分。


另外,再举两条原文: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对比这两条原文,以先生的学识,不难看出其中奥妙。
50
发表于 2014-4-4 15:23:10 | 只看该作者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

   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

   夫变化之为用也,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然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金木者,生长之终始也。气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损益彰矣。

   帝曰:愿闻五运之主时也如何?鬼臾区曰:五气运行,各终期日,非独主时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鬼臾区曰:臣稽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廖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总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帝曰:善。何谓气有多少,形有盛衰?鬼臾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形有盛衰,谓五行之治,各有太过不及也。故其始也,有余而往,不足随之;不足而往,有余从之。知迎知随,气可与期。应天为天符,承岁为岁直,三合为治。

   帝曰:上下相召奈何?鬼臾区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

   天以阳生阴长,地以阳杀阴藏。

   天有阴阳,地亦有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故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所以欲知天地之阴阳者,应天之气,动而不息,故五岁而右迁;应地之气,静而守位,故六期而环会。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帝曰:上下周纪,其有数乎?鬼臾区曰: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帝曰:夫子之言,上终天气,下毕地纪,可谓悉矣。余愿闻而藏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昭着,上下和亲,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终时,可得闻乎?
   鬼臾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弘,必得天殃。谨奉天道,请言真要。
   帝曰:善言始者,必会于终,善言近者,必知其远,是则至数极而道不惑,所谓明矣。愿夫子推而次之,令有条理,简而不匮,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纲纪。至数之要,愿尽闻之。
   鬼臾区曰:昭乎哉问?明乎哉道!如鼓之应桴,响之应声也。臣闻之,甲乙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帝曰:其于三阴三阳合之奈何?鬼臾区曰: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藏之金匮,署曰天元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4-24 23:38 , Processed in 0.05639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