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gl01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西化?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6-7-28 00:00: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黄中正 于 2016-7-28 00:01 编辑
llyyjj 发表于 2016-7-27 23:32
萧先生看问题深刻,深刻之处是看出来阻碍中医发展,有一部分人为因素。
萧先生讲中医西化的说法是“姓中 ...

中医西化不应只指中医工作中用西医方法来治疗。这里还应指在中医的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当然在理论研究方法几乎是一无所获,甚至得不到国家科学经费支助。而中药方面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来研究中药的作用。

点评

我前面介绍的,是“中医西化”一词最早出现的背景。顺便讲了我的一点看法,也算评论吧。以前,防止中医西化,是在中医人才培养上,说起来很明了,本来准备培养一流中医,出来的却是二流西医,这不是耽误事吗。讲这个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8 16:29
先生在同一段话里,前面说 接着就说 且先不讲这两句话说的是不是事实,但想先生先澄清一下,第一句话里“西医的方法”和第二句话里的“现代医学方法”是同一个意思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8 08:13
42
发表于 2016-7-28 00:10: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考者 于 2016-7-28 00:12 编辑

为什么会出现 “理论研究方面几乎是一无所获,” 的现象?
因为他们的误区是把中医当成一门医学来研究,其实,中医不是医学是哲学。
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古代哲学,除了“一无所获”之外,不可能有什么结果。
这就如同,我们用现代航天科学去研究嫦娥奔月,怎么会有结果?永远都研究不出来嫦娥究竟是怎样奔月的。








点评

先生说假话从不脸红。生命是嫦娥奔月吗?是哲学吗?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8 09:20
43
发表于 2016-7-28 08:13:41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28 00:00
中医西化不应只指中医工作中用西医方法来治疗。这里还应指在中医的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 ...

先生在同一段话里,前面说
指在中医的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甚至得不到国家科学经费支助。

接着就说
而中药方面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来研究中药的作用。

且先不讲这两句话说的是不是事实,但想先生先澄清一下,第一句话里“西医的方法”和第二句话里的“现代医学方法”是同一个意思吗?
44
发表于 2016-7-28 08:31:43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7-27 22:21
萧铁不傻呀,知道【中药药性只有气味归经】能说傻吗?原来萧铁之傻是装的。【用现代化学分析方法去搞清 ...

是不是探索中药的气味归经?是则为中医理论,不是则非中医理论。怎能说是意识形态?

气味归经只是手段,目的是治病。分析中药有效成分正是把中药治病的认识深化,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不管分析结果正确与否,完全只以“是不是探索中药的气味归经”来判断,根本就是本末倒置,根源当然就是搞“姓中姓西”意识形态斗争在作祟。



就说你嘛,只会抄书和吐口水,一到讲理,三无的原形就毕露。




点评

刚说你不傻,转身又装傻。什么是中医的病?什么是中医的治病?你知否?不知,还说什么中医呀?中药的气味归经不是手段,而是治病的实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8 09:49
45
发表于 2016-7-28 09:20:12 | 只看该作者
思考者 发表于 2016-7-28 00:10
为什么会出现 “理论研究方面几乎是一无所获,” 的现象?
因为他们的误区是把中医当成一门医学来研究,其 ...

先生说假话从不脸红。生命是嫦娥奔月吗?是哲学吗?
46
发表于 2016-7-28 09:49:30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6-7-28 08:31
气味归经只是手段,目的是治病。分析中药有效成分正是把中药治病的认识深化,达到“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

刚说你不傻,转身又装傻。什么是中医的病?什么是中医的治病?你知否?不知,还说什么中医呀?中药的气味归经不是手段,而是治病的实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你说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东东?是你老师教的吗?

点评

抄书比你造谣强。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8 11:13
你的回帖 - 抄书 - 口水 = 0  发表于 2016-7-28 11:00
47
发表于 2016-7-28 11:13:22 | 只看该作者
一吐了之 发表于 2016-7-28 09:49
刚说你不傻,转身又装傻。什么是中医的病?什么是中医的治病?你知否?不知,还说什么中医呀?中药的气味 ...

抄书比你造谣强。
48
发表于 2016-7-28 16:29:12 | 只看该作者
黄中正 发表于 2016-7-28 00:00
中医西化不应只指中医工作中用西医方法来治疗。这里还应指在中医的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 ...

我前面介绍的,是“中医西化”一词最早出现的背景。顺便讲了我的一点看法,也算评论吧。以前,防止中医西化,是在中医人才培养上,说起来很明了,本来准备培养一流中医,出来的却是二流西医,这不是耽误事吗。讲这个问题,我排了号,准备一一介绍,前面那一条算(一)。


到八十年代,开始重视中医工作,“中医西化”的说法也就慢慢的多了,涉及中医工作的各方面。就如先生所说:“中医西化不应只指中医工作中用西医方法来治疗。这里还应指在中医的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西医的方法来研究中医理论和中药”,但先生后面对此的评论是不妥的:当然在理论研究方法几乎是一无所获,甚至得不到国家科学经费支助。而中药方面的研究项目几乎都是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来研究中药的作用”。——————这些我们后面谈到具体内容再聊。
49
发表于 2016-7-28 23:40:5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27 23:32
萧先生看问题深刻,深刻之处是看出来阻碍中医发展,有一部分人为因素。
萧先生讲中医西化的说法是“姓中 ...

40楼我讲的是最先出现“中医西化”这个词的含义和来历。后来,这个词用的越来越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了,似乎把中医的不足,都要说成中医西化。
刚才看到贾谦先生一篇文章里的一段,文章标题《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
………………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
  一是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
  二是按西医模式培养中医学生,中医教育日益衰退。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习要求不低,中医理论训练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技能培养上,西医实验不少,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毕业后,学生普遍不会用中医思维看病,多半人转行西医,或名行中医实以西医为主。上研究生深造者,大都不是在中医理论及临床上提高,而是遵循西医教育方法,要求硕士做到细胞水平、博士做到分子水平才能毕业。不少中医硕士、博士不会用中医理论与技能看病,难以称为真正中医。
  三是纯正中医后继乏人。师徒传承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方式,几千年来造就了一批批中医大夫。中医的精髓和技能往往“只可心授、不可言传”,故自古师徒如父子,自当尽心传授。但现行医疗体制,使师徒传承几无立足之地。纯正中医后继乏人,这已成中医发展的极严重问题。
  四是按西医方式管理中医医院,中医已无真正的临床基地。目前全国有2800多家等级中医院,但没有一家是真正的传统中医医院,几乎都是中西医“结合”医院。据统计,2001年全国等级中医医院的药品收入中,中药只占40%,西药则占60%。可以说,目前多数中医院已经不姓“中”了。其原因,一方面,60年代后期以来培养的多数中医已不大会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了,必须借助仪器化验才能诊疾断病。另一方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五是以西医标准评判中医,贬低甚至否认中医成果。中西医本是两个不同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各自有一套临床方法与评判标准,两者基本无法兼容。但在现行医疗理念与制度下,中医的诊病、治病与验效,新中药的开发、评审与推广,基本采用西医标准来判定。
  六是片面理解中药现代化,中药科研走向废医存药。中药需要现代化,但如何现代化却是一个非常严肃和科学的问题。从中药现代化多年实践来看,基本思路是按西医科研途径,主要采取数量化、客观化办法,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搞清中药的化学成分,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类似西药的专治“某种病”的“新型中药”。采用这种方法,若是借以从中药中开发出新西药,本来无可非议;但若将其作为中药现代化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其结果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药的西药化。如被称为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王牌”成果的“青蒿素”,通过有效成分提纯后,已不具备中药的四气五味等性能,不能参与中药处方的配伍,已不再是中药,应归于西药范畴。
  因此,按照现行中药现代化的片面做法,根本不可能开发出像六味地黄丸那样的名方成药来。六味地黄丸并非专为治疗某一种疾病而设,可治之病达400多种,但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针对肾阴虚证型辨证施治才有效。中药现代化走简单模仿西药研制道路,导致中药研究日益脱离自身理论基础和特有临床体系特点,使中药科研走向异化。其结果,中药不仅赶不上西药,而且很有可能重蹈曰本“废医存药”的覆辙。(二)

点评

《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backcolor]》: ………………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29 22:58
50
发表于 2016-7-29 22:58:40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6-7-28 23:40
40楼我讲的是最先出现“中医西化”这个词的含义和来历。后来,这个词用的越来越多,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了 ...

当代中医药发展与管理改革研究》:
………………
二、中医药发展面临严重困境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党中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国人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
  一是中医人员与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中西医医生比例由3.2:1变为1:5.8。
--------------------------------------
这是本文中讲到的第一个问题。在讲这个问题前的总述中,说-----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异化,日益不姓“中”。可是,这第一个内容,中医与西医力量的对比,应该和“西化”没有什么关系。

点评

这些应该是西化的表象,应该是市场作用的结果吧。西化的源头不在医院诊所,在院校和师傅那里呢。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8-5 16:1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23 15:22 , Processed in 0.063950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