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千秋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奇的子午流注 让你手到病除 (转)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4 17:57:20 | 只看该作者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经络是存在的,经络循行也是存在的,穴位的特殊治疗意义也是存在的。当然,如果你否认这一切,所谓针灸治病当然也就无所谓了。也就没有什么讨论的意义了。

点评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知。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1-4 18:30
42
发表于 2014-1-4 18:15:05 | 只看该作者
十九、“经络”本质及针灸作用机理——五行学说从中医理论中脱离与否大辩论系列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15
[size=14.285715103149414px]一、经络传统循行路线不存在   但经络的本质是神经、循环、淋巴、内分泌等系统及肌肉组织等功能的集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于殿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作者  家传中医    不经常应用针灸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十二经是由五行学说再加变通而套生出来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因五脏配五腑之和等于10,无法与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总数的12相对应,故将“孤之腑”“ 三焦”拉上凑数。但还欠少了一个脏,即又牵强地将 “心之包膜”算做一个脏来填空缺。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十二经循行路线、乃至相互顺接的内容,是通过临床所见、、猜测、艺术加工等形式,人为地编制而成。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证实: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脾脏具体所指至今都不明了,其经络起止,就无从谈起。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如果说心包络能算一经的话,那么,肾包络呢?肝包络呢?而胸腔则更不应该遗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胆囊不过是替肝脏贮存胆汁的一个囊而已,其自然不能与心、肺、肝等脏器“同起同坐”。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4)、三焦具体所指是模糊的,却能绘出个“经”来,的确是牵强。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大脑如此重要器官,竟然没进入“五行学说”所规定的“经”的范围。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6)、胆囊、膀胱、一个肾等脏器切除后能生存,就说明十二经循环圈是不符合实际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7)、伤残后,少一条胳膊、少一条腿的人,也能生存,也同样证明十二经循环圈不存在。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经络与神经  针剌时的得气,显然是神经的反应。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4、经络与循环系统  《难经》一难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经络  有脉管,有非脉管  
[size=14.285715103149414px]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取气于卫。用形哉,因四时多少高下。病在脉,调之血;病在血,调之络;病在气,调之卫;”
[size=14.285715103149414px]——调之血,在脉管;调之卫,则非脉管。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6、经络与腺体   人体的腺体可分为有管腺和无管腺两大类。有管腺又叫外分泌腺,其分泌物需经导管排出,如消化腺、汗腺;无管腺又叫内分泌腺,它由腺细胞为主体组成,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没有腺导管,其分泌叫激素,直接进入血管。腺体分泌的激素,既然进入血管,也就敷布到全身。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综上所述,由五行学说等演绎出来的,并经过人为编制而成的“十二经及其循行路线”,事实证明是不存在的。但“经络”是真实存在的,是目前已知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肌肉组织等等功能的集合。而针灸作用的机理,恰恰就在于用各种针灸手法,通过上述诸系统对人体进行多向调节而实现的。


43
发表于 2014-1-4 18:1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4 14:19 编辑

http://www.gtcm.info/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1215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size=14.285715103149414px]二、经络循行路线的实质——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论理工具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许进京先生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经络学说的真面目》——许进京先生著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作者曾担任中医内科医师、针灸科医师、门诊部主任、院长。现任定州市卫生学校中医教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经络学说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在经典文献中,“脉”和“经”通用。“脉”可称“经”,“经”可称“脉”。比如:“手太阴经”古称“肺手太阴之脉”。其中,“经”和“脉”都不是血脉,而是都指“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脉”的本义是名词,但有“贯通、连络、概括或条理”的引申义。在古代,凡物之贯通、连络成为一体而有条理者,皆可称脉。比如,地脉、山脉、。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医学领域创建了“经络”以后,对“经络”的表述虽“脉”和“经”通用,但主要指“经”。比如,肺手太阴之脉、大肠手阳明之脉以及十一脉、冲脉、带脉等,都是“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阴阳离合和三阴三阳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经络系统以“十二经”为主。十二经的基本形式是“三阴三阳”。“三阴三阳”导源于“阴阳离合”的哲学原理。所以,十二经有非常明显的哲学内涵。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素问•阴阳离合论》的记载可以证明,“十二经”的命名,主要根据“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 “十二经”最初是“三阴三阳”的基本形式。这段经文虽没记载手六经的“根”和“结”,但《灵枢•根结篇》有补充,更能证实这一点。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以上说明,十二经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哲学的烙印。其命名、起止、排列顺序、直行主干等,都有哲学因素。这是非常明显的。因此,不能把“经”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而是以“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为“经”。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六合和八肱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1 “六合”有多种解释。比如,上、下、东、西、南、北,为六合;十二地支的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为六合;时令和季节交替,孟春与孟秋合、仲春与仲秋合、季春与季秋合、孟夏与孟冬合、仲夏与仲冬合、季夏与季冬合,为六合。再如,十二经的表里关系,手少阴经和手太阳经相表里、足少阴经和足太阳经相表里、手太阴经和手阳明经相表里、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相表里、手厥阴经与手少阳经相表里、足厥阴经与足少阳经相表里,为六合。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古代医家创建十二经,就是以“三阴三阳”为基本形式。比如,手六经和足六经都是按“三阴三阳”的六个概念命名的。再如,十二经受“三阴三阳”基本形式的限制,没分布在人体前正中线和后正中线,也没环腰一周的“经”。因此,在十二经的基础上补充了奇经八脉。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2 “八肱”指四方和四隅。如《淮南子》说:“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又说:“九州之外有八寅,八寅之外有八纮,八纮之外有八极。”所谓“九州”,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的合称,也是古代中国的名称。所谓“八寅、八肱、八极”,是九州外围渐远之地,相当于中国的国境以外。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古人认为,“六合”和“八肱”可以概括整个宇宙。其中,“六合”是上、下、东、西、南、北,“八肱”是四方和四隅。古代医家创建经络学说时,是按六合的形式创建十二经,对应九州。按八肱的形式创建奇经八脉,对应九州外围渐远之地。因此,十二经和奇经八脉概括整个宇宙和整体人体。奇经八脉主要弥补十二经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奇经八脉主要分布在十二经没能概括的部位,进一步加强了人体前正中线、后正中线、以及头、尾、腰、膝、手、足等八个部位的联系。所以,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合起来,才能概括整个人体,才能与整个宇宙相对应。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3)以上说明,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各有各的核心内涵,各有各的基本形式,是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概括性更强,既能概括整个宇宙,也能概括整个人体。所以,不能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误解为人身体上的某种组织或某种结构。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5、“根”和“结”
[size=14.285715103149414px]《素问•阴阳离合论篇》和《灵枢•根结篇》的记载表明,“三阴三阳”的六个哲学概念成为十二经的名称,最早是从“根”和“结”开始的。“根”是“经”的起点,在四肢末端。“结”是“经”的另一端,在头或胸腹部。创建了“根”和“结”,“三阴三阳”的六个基本概念在人体上就有了相应的部位。“根”和“结”之间就是“经”的直行主干。所以,“根”和“结”是十二经的起源
[size=14.285715103149414px]        总而言之,“经络”本身的实际意义,是古代医家在人本上创建的,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不是有腔隙的管道,不能容纳“气”和“血”,没有运行“气”和“血”的功能,而是概括或反映“气血”的运行规律。《内经》对“经络”的解释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天文学和地理学对“经纬”的应用也能说明这一点。并且,从古典文献的记载看,根本没说“经”或“络”本身有腔隙。所以,在近代,把“经络”说成是人体上有生理功能的一种特殊结构,认为“经络”有运行“气血”的生理功能,是错误的。




补充内容 (2014-1-4 17:44):
其实,只是复制、粘帖,所以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几次回到重新编辑时,状态就完全恢复正常了。总之,我对这方面的技术问题,还是不熟练。
44
发表于 2014-1-4 18:18:16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也已经说明问题了。
45
发表于 2014-1-4 18:30:41 | 只看该作者
千秋雪 发表于 2014-1-4 17:57
不管你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经络是存在的,经络循行也是存在的,穴位的特殊治疗意义也是存在的。当然, ...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知。
46
发表于 2014-1-4 20:29:14 | 只看该作者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4 14:30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 ...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双方的理论水平,是为了追求真知,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因此,不管双方年龄、学识的差距有多么悬殊,但在学术争鸣这一点上都是平等的。同时,学术争鸣唯一需要的是论据,不是怎样挖苦对方。也因此,没有论据的支撑,一切语言都等于零。
47
发表于 2014-1-4 21:38:50 | 只看该作者
我与千秋雪总版主的友谊,是在几年中医论坛活动中形成的。我向来对千总版以师长待之,同时,千总版向来也尊重我这个晚辈。正是在这个氛围中凝结成的友谊,使我受益良多。特别在我废除五行学说的行动中,受到莫大非议与巨大压力之时,千总版给我的支持,让我感动终生。
48
发表于 2014-1-5 12:08:46 | 只看该作者
仁海中西医 发表于 2014-1-4 20:29
学术争鸣的目的是什么?是提高双方的理论水平,是为了追求真知,不是为了辩论而辩论。
因此,不管双方年 ...

我是就事而说的,真没有对应某人,我并不想伤害您,请不要对号入座。
49
发表于 2014-1-5 21:1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仁海中西医 于 2014-1-5 17:18 编辑
大光明云 发表于 2014-1-5 08:08
我是就事而说的,真没有对应某人,我并不想伤害您,请不要对号入座。

提出异议的一般都没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 自己说不清楚,连否定都不知道自己在否定什么, 弄出笑话还不知。
——————————————————————————————————————-
      其实,先生如果不做这个解释的话,我还觉得有些欣慰。
      为什么呢?
      因为先生如果挖苦我一个人,那只能说明,是我确实有错误而值得被先生挖苦。而您不是对我一个有错误的人表现出这样的态度,那么,这个问题就非常严重了。您能对整个中医界提出异议的人群表现这种态度,实在让我感到莫大的悲衰。事实上,这不是先生您一个的心态,而这恰恰是长期以来整个中医界的病态,在先生一个个体身上的流露。
      正是整个中医界有这种病态,才会使中医学沦落到如今这半死不活的地步。
      可以说,这不是先生您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中医界几乎所有同仁的错。

      举几个例子就能说明之:
      一、大多数教中医的老师,跟学生明言,对中医传统理论要信,不能质疑。毫无疑问,对任何科学,错了,就要改。同时,通过质疑,才能知对错。
      二、国医大师级的中医,对十二经循行路线对错的认识,只是认为他们小时就是那样学习的,他们的老师就是那样教的,不信行吗?难道有老师教过,有学生学过的,就是正确的?这到底是什么逻辑?
      三、、、
      不说了,整个中医界几乎将中医学看成是不能质疑的宗教,持如此心态的中医界会将中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可想而知。
50
发表于 2014-1-5 22:24:1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9 16:45 , Processed in 0.05406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