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王锡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理论真的不可通约吗——兼与李致重教授商榷(原创)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3-11-14 15:44:53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实际上,中西医理论之间,结构与功能之间,到处有桥梁。但中医人都看不到这个桥梁,是因下的功夫不到家呀。

这么说,王先生已经在中医中找到了跟结构与功能对应或相似的概念?是什么啊?说说吧!

点评

同时谈多个问题,谈不过来。有机会再谈吧。  发表于 2013-11-14 15:54
4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5:48: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1-14 15:49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14 15:33
我以为中医的精与细胞不能够通约,先生的论述、证明证据是不成立的。

    后天水谷之精的化生来 ...


哈哈,李先生确实很认真。也的确是绕糊涂了。
实际上,不用绕。我一再强调,您是否看懂了我昨天发的贴子?只需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就能霍然开郞。您之所以糊涂,原因一是你没有丢掉原来的精的概念,二是您没看懂我发的贴子。所以,才糊涂。

您再看这个贴子,糊涂吗?
何为“先天”?清末医学大家张锡纯明确指出,出生之前为先天,出生之后为后天。由此可知,先天之精便是源于出生之前,后天之精便是源于出生之后。
      首先指出,“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肉眼看不见的无形物质。《内经》将中国古代哲学之“精”引入了人体之内,用来描述人体内存在的某种物质。
   
      先天之精,又称元精。元精用于人体,主要见于道家练功书籍,如元精、元气、元神等。将元精一词引入中医书籍中,始见于明代医家张景岳的著作中。例如,《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又说“命门之火,谓之元气,命门之水,谓之元精。”用来表达人体内源于先天的物质。

      “先天之精”一词,主要为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书籍所常用,是指出生之前就已存在于人体内的精华物质,即“先身生之精”。对此,《黄帝内经》中有专门论述,但《黄帝内经》称为“精”,不称先天之精。《灵枢• 决气篇》说:“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意思是说,这个“常先身生”之“精”,是在形成胚胎之形之前存在的物质。“两神相博”是指男女交合。男女两神相博产生的精液与卵子结合而成的物质,而且又在胚胎未形成之前,就是“精”。

      从西医学可知,精子与卵子的结合物而且还没有形成胚胎的形状,属于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受精卵”。由此可以断定,《内经》这个“常先身生”之“精”就是西医学中胚胎形成之前的“受精卵”。
       受精卵是子代生命的本源物质,源于父母先天,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先天之精。

       此外,《灵枢•本神》也说“生之来,谓之精”。意思是说,伴随生命而来的物质叫做“精”,也是指受精卵。因为与生命伴随而来的是“受精卵”。
     《灵枢• 经脉篇》同时指出“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此段文字描述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更是明确指出了受精卵就是形成人体胚胎之前的先天之精。意思是说,人体在形成的初始,先形成精(受精卵),受精卵形成之后发育成胚胎,而胚胎则是先发育脑,再形成骨、脉、筋、肉、皮肤和毛发。这个描述基本符合胚胎发育过程,例如,的确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先发育,但这里没提心血管的事,也未尝不可。这还说明,古代医家是研究过胚胎发育过程的。如果观察,没有详述,但既然说得这么清楚,一定是通过观察而来。那么,这种观察,笔者推测很可能是通过观察怀孕不同月份流产的孕妇来实现的。当然,这句话不是本文要探讨的内容。
      据此做出结论:《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先身生之精”就是形成胚胎之前的先天之精受精卵。
      笔者将人体生命先天形成、发育及后天生长全过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受精卵生命期、胚胎生命期和后天生命期。
      前文已述,受精卵生命期的先天之精就是受精卵。那么,在胚胎生命期和后天生命期两期当中,人体的先天之精又是指什么呢?
      
      笔者认为:胚胎生命期的先天之精,就是整个胚胎或胎儿一身所有器官和组织细胞。这是因为,整个胚胎的一身细胞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分化而来的,所以,每个细胞都是先天之精,只不过是先天之精的数量增多而已。结论是,胚胎生命期的先天之精就是胚胎一身的组织细胞。
      
      那么,婴儿出生之后的后天生命期,其先天之精是指什么呢?其实也好理解,婴儿即出生前的胎儿。所以,婴儿体内一身所有器官组织的细胞都是来源于父母先天的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在中医理论中,实际上是人体形成的建筑材料,构成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和皮肤腠理以及血液成分,同是也是人体发挥功能的物质结构基础。

       综上所述,所谓“先天之精”或称“元精”,就是指人体一身所有器官组织的细胞。

点评

再看这个贴子,糊涂吗? 再说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源于出生前,出生之前的胎儿就是由先天之精构成的。 先天之精构成了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一身所有器官和组织构成了人体整体。 从西医角度讲,能够构成人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4 15:52
4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5:52:24 | 只看该作者
王锡民 发表于 2013-11-14 15:48
哈哈,李先生确实很认真。也的确是绕糊涂了。
实际上,不用绕。我一再强调,您是否看懂了我昨天发的贴 ...


李先生再看这个贴子,糊涂吗?

再说先天之精。
先天之精来源于出生前,出生之前的胎儿就是由先天之精构成的。
先天之精构成了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一身所有器官和组织构成了人体整体。
从西医角度讲,能够构成人体一身器官和组织的是什么东西呢,只有两种物质,主要是以细胞为主,其次是连结细胞的细胞间支撑物质。
联系中医理论先天之精的功能,以及先天之精构成了人体所有的器官和组织,所以,先天之精就是人体一身所有的细胞,而细胞间物质不具有先天之精的特性。
那么,中医经典理论中是否谈过先天之精呢?笔者仔细查找了《内经》,发现其中并没有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的区分,但重点谈了“精”。
笔者从《内经。素问》中找到了三条论述“精”的证据。证明这个来源于父母的“精”(在现代医学中称为受精卵),就是子代先天之精的源头。
受精卵是一个细胞,由它分化成无数个细胞构成的胚胎,再由胚胎发育成更多细胞组成的一身器官和组织,从而形成了胎儿。所以,胎儿一身细胞便是先天之精。
胎儿出生后成为婴儿,而婴儿一身的细胞都是先天来的,所以,先天之精就是一身细胞是无疑的了。
44
发表于 2013-11-14 17:01:45 | 只看该作者
      先生的帖子我已经认真研究过了,先生说的那些医学常识没有人看不懂,竖着看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横着一看,问题全出来了!先生也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偷换概念。当把受精卵等同于先天之精的时候,以及埋伏下了偷换概念的准备,“脾胃器官”是偷换概念的地方,先天之精只能够在中医理论中流易,他只能够与中医的脾胃发生关系,不能够与西医的脾脏、胃等器官发生联系,同样,细胞与中医的脾胃无关。先生无意识的把中医的脾胃与西医的脾脏、胃搅和在一起,乱点鸳鸯谱,不自觉的把自己绕进去了。所以,先生回答不了我的提问。
    这不是先生一个人的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没有认识清楚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

点评

哪不叫“偷换概念”,你说错了。原来你不懂偷换概念的意思。那是在论证张三为什么是张三。还是请到百度搜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偷换概念吧。  发表于 2013-11-14 20:22
先生的帖子我已经认真研究过了,先生说的那些医学常识没有人看不懂,竖着看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横着一看,问题全出来了!先生也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偷换概念。当把受精卵等同于先天之精的时候,以及埋伏下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4 17:58
45
发表于 2013-11-14 17:17:5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14 13:36
逻辑是什么呢?就是通过公理、定理、常识做出正确判断或推理的能力。
-------------------------总算 ...

李老师啊,我举的例子,是近乎于公理的常识,具有普遍认可的内涵,并且是简单易懂,无需推理就可判断的。除了想言简意赅说明问题,再无其他意义,既没有褒义也没有贬义。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因为不会产生异议。其他例子,就简单到发热吧,中西医有着不同的定义,还要推理鉴别。

说了两点,一是,化学的H代表氢元素,物理的H代表高程(不同场合还有不同指代,仅取高程吧),相同的符号说的不是一回事儿,你不能说高程就是氢元素,也不能说氢元素就是高程;二是,一个现象,肛门排出气体,不管有人叫做放屁,还是有人叫做排气,说的是一回事儿,你可以理解放屁就是排气,也可以理解排气就是放屁。这很难理解吗?如果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我进一步讲解的话,那么我真词穷了。

点评

我31楼,说了几条您对我的“评论”,我请您指出,看来您是不愿意指出,就想那么随便说说。也罢,您不想说,就当您没说。 31楼还想请您介绍逻辑学,您这里也没有讲。我是请教,您不想讲,当然不能勉强。 还有驴唇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4 19:12
46
发表于 2013-11-14 17:18:43 | 只看该作者
梁常兵 发表于 2013-11-14 14:54
太白先生有点自相矛盾啊。
既然生理病理可以通约,那么中西医的基本概念自然也就可以通约。因为生理病理 ...

梁院长说的是生理学和病理学,太白侠说的是生理和病理。
4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4 17:58: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锡民 于 2013-11-14 18:10 编辑
中西医融合观 发表于 2013-11-14 17:01
先生的帖子我已经认真研究过了,先生说的那些医学常识没有人看不懂,竖着看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 ...


先生的帖子我已经认真研究过了,先生说的那些医学常识没有人看不懂,竖着看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推敲,横着一看,问题全出来了!先生也是不自觉的、潜意识的偷换概念。当把受精卵等同于先天之精的时候,以及埋伏下了偷换概念的准备,“脾胃器官”是偷换概念的地方,先天之精只能够在中医理论中流易,他只能够与中医的脾胃发生关系,不能够与西医的脾脏、胃等器官发生联系,同样,细胞与中医的脾胃无关。先生无意识的把中医的脾胃与西医的脾脏、胃搅和在一起,乱点鸳鸯谱,不自觉的把自己绕进去了。所以,先生回答不了我的提问。
    这不是先生一个人的问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关键是没有认识清楚中西医理论具有不可通约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看,又扯远了不是?
      这里没谈脾胃,只谈先天之精,与西医细胞的对应性。脾胃,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不在这里解决,到了访谈的时候,我自然会谈。现在谈,就跑题了。至于细胞与中医的脾胃有无关系,您认为无关,不等于我认为无关。要没有把握,我怎么会轻易地谈呢?
      我们现代只谈这一个先天之精的问题,不谈其它问题。千万不要再跑题了。我前面已经给您发几遍了。

      您要驳,就驳我的具体内容,错在哪?对在哪?您应表态。您要驳不倒,我就继续开讲。
     不要顾左右而言它。好不好?
     如果说不出,到此结束,好不好?我就不再发贴了,因为无人可与我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您到现在总是跑题,一点也不扣主题,看来您还不太明白学术探讨是怎么进行的。这样下去,岂不白白浪费精力?

     中西医能否通约,那是观点问题。我们谈的先天之精的问题,是一个具体问题。空喊一万遍,不如落实一件事。对吧?
     大家虽未发言,但都在看,这个问题也不是好插嘴的,这是真刀真枪的讨论。

48
发表于 2013-11-14 19:12:05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1-14 17:17
李老师啊,我举的例子,是近乎于公理的常识,具有普遍认可的内涵,并且是简单易懂,无需推理就可判断的。 ...

我31楼,说了几条您对我的“评论”,我请您指出,看来您是不愿意指出,就想那么随便说说。也罢,您不想说,就当您没说。
31楼还想请您介绍逻辑学,您这里也没有讲。我是请教,您不想讲,当然不能勉强。

还有驴唇对不上马嘴的话题,如果不和中医西医的内容联系起来说的话,是真的“逗咳嗽”。
就现在这一条,您不管是打比方也罢,讲道理也吧,反正是没有涉及中医或西医的内容。本帖是讨论中西医关系的帖,您愿意这样绕圈子,慢慢绕着。


另外,您对我,不管如何评论,批评批判都可以,我只要求实有其事(言论)。就31条我要您指出的,您没有说。不说就不说吧,如果您以后还想这样“逗咳嗽”,我不拦您,也拦不住。

点评

呵呵,太白侠重温《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不能学以致用,不应该与李老师辩论,浪费了李老师的宝贵时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4 21:22
49
发表于 2013-11-14 21:22:32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3-11-14 19:12
我31楼,说了几条您对我的“评论”,我请您指出,看来您是不愿意指出,就想那么随便说说。也罢,您不想说 ...

呵呵,太白侠重温《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不能学以致用,不应该与李老师辩论,浪费了李老师的宝贵时间。

点评

咱们辩论过?我记不得辩论过和中医理论有关的什么内容。 不过,您要是发表什么观点,我非常欢迎,您要对我的观点批评批判,也非常欢迎。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3-11-14 22:23
50
发表于 2013-11-14 22:23:43 | 只看该作者
太白侠 发表于 2013-11-14 21:22
呵呵,太白侠重温《庄子·秋水》:“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知道自己错了,错在不能学以致用, ...

咱们辩论过?我记不得辩论过和中医理论有关的什么内容。
不过,欢迎您发表有关中医理论的高见,您要对我的观点批评批判,也非常欢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0-2 02:15 , Processed in 0.08972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