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南京陈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973计划中医理论专项研究面临三个无法回避、难以逾越的困难”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4-4-4 19:35:36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2 10:40
我不同意上引这句话。我们可以说,古人没有对人腰/肾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剖,至少没有文献可以支持此一 ...

要弄清楚肾的意思,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简单的,中医讲肾,第一句都是肾藏精。然后如何如何,一条一条讲下去。把这些论述合起来一看,原来讲的都是精的作用,前面戴了一个肾藏精的帽子。把这个帽子去掉,全是精的事。换顶帽子,改成小肠藏精,还照样说的下去。


另一个方法就复杂了。肾者主水,肾者水藏,肾非皆肾也,左为肾右为命门,云天雾地,要费很多口舌。


您讲的解剖,尿道和精道,这些对联系肾和生殖、排尿这些生理是起了一定作用。但中医肾的理论实际上是很精妙的。不可能靠那点点解剖观察建立起来,


就以精道和尿道的关系讲,中医有句话,尿道开则精道闭,反过来也可以说。前者是从治疗湿热下扰引起的遗精中发现的生理。和现代医学的说法一样。后者可从性交时不能排尿观察出。湿热下扰引起的遗精,是常见病,小病。中医治的精的病大部分是大病重病。
42
发表于 2014-4-5 22:34:14 | 只看该作者
萧铁 发表于 2014-4-2 10:40
我不同意上引这句话。我们可以说,古人没有对人腰/肾进行现代意义上的解剖,至少没有文献可以支持此一 ...

所以把生殖功能归到肾上去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说其实相当合理,至少比归到其他器官合理。--------------------------------------------


我想不是这么个思索过程。解剖发现五脏,和把生理现象过到五脏,这中间可能有个阶段。
萧先生可能还记得,咱们讨论过《内经》和《伤寒论》的关系。用藏像学说解读《伤寒论》,是后世医家的事,不是内经、伤寒时代的事。
生理活动归结为五脏功能,大概也是类似的情况。关键点就是五行学说的介入。应该在董仲舒以后。

点评

五行学说的介入肯定对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有影响,但这影响我想主要是在五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在于每一脏本身的基本功能。 我认为古人对脏腑的生理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不是解剖),我在前帖所述,基本上只是还原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6 13:55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本来五脏都是藏精的。后来变成肾藏精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猜三个原因:1,五行学说介入,五脏的划分成了五个生理系统。2,肾没事干,其他四脏有事干。解剖明显地可以看出来。3,肾的位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5 22:38
43
发表于 2014-4-5 22:38:47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5 22:34
所以把生殖功能归到肾上去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说其实相当合理,至少比归到其他器官合理。---------------- ...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本来五脏都是藏精的。后来变成肾藏精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猜三个原因:1,五行学说介入,五脏的划分成了五个生理系统。2,肾没事干,其他四脏有事干。解剖明显地可以看出来。3,肾的位置最隐秘。就和农村土财主一样,有点财宝尽量放卧室里。

点评

你查一查“不”的文字本义,也不是“没有”,  发表于 2014-4-7 10:29
张冠李戴,胡编乱造  发表于 2014-4-7 10:28
越解越曲,越描越黑。  发表于 2014-4-7 10:21
现在见到的医书几乎都是晋唐以后的,其内容受五行学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所谓五行学说,应该至少包含生克说。而从历史文献看,从洪范提五行到“谈天衍”(克说)到生说再到白虎观“统一认识”,前后经历了近千年,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4-4-6 14:15
44
发表于 2014-4-6 13:55:19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5 22:34
所以把生殖功能归到肾上去以当时的认识水平来说其实相当合理,至少比归到其他器官合理。---------------- ...

五行学说的介入肯定对中医对脏腑的认识有影响,但这影响我想主要是在五脏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在于每一脏本身的基本功能。

我认为古人对脏腑的生理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不是解剖),我在前帖所述,基本上只是还原生活实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算不上是思索(形而上),但这种可观察到的现象却可以是成为否定错误推论的事实根据。这里要注意一点:对某个问题(譬如生殖功能应属那个脏)要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需要的知识和力气(成本)可能很高,但如果有人提出一个可能的解答(生殖之脏无非就是五个中之一个),要证明这个答案不确所需花的力气相对来说可以少很多。如果一开始就假设生殖功能必来源于五脏之一,那古人从生活实践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必定偏向于将之归入肾。

至于“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这句话之前,应该是先有了对脏腑分别的认识:“藏(脏)者藏也”,藏什么先不说,古人应是首先注意到所有消化道器官(腑)的中空(“泄而不藏”)相对于肝脾肺肾的“实心”,即这两类器官结构上的差别。我再一次强调,这就是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从表象通过形而上(抽象)得出脏腑类器官本质差别的认识过程,并不需要现代的解剖来达到。有了这个认识,才会有“藏什么”的问题,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猜想 ...
45
发表于 2014-4-6 14:15:36 | 只看该作者
llyyjj 发表于 2014-4-5 22:38
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本来五脏都是藏精的。后来变成肾藏精了。

现在见到的医书几乎都是晋唐以后的,其内容受五行学说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所谓五行学说,应该至少包含生克说。而从历史文献看,从洪范提五行到“谈天衍”(克说)到生说再到白虎观“统一认识”,前后经历了近千年,有很多生理认识应该是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来,不一定与五行学说有关,但五行学说在当时的确提供了一个之前所无的理论框架把中医的经验知识组织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9-23 01:32 , Processed in 0.091267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