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杨鸿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集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21:18:10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七  正面回答了网友的一些学术问题
巫毒童子:我有个问题,在现在的大多数科学研究中,要研究某种因素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会尽量割裂研究对象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在尽量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看看他到底是什么样子,该因素在事物的发展变化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科学家花费大量金钱建造实验室,而不在大街上做实验,主要原因就在于此.既然隔离的联系,其本来就是和辨证法背道而驰的,难道一直以来的科学研究都是形而上的?
杨鸿智:你说得很好,确实是这样的。只不过在现代机械论科学范围内的人不会把这个认为是错误,反而认为是“科学”,是“光荣”。他们在与其他理论进行斗争的时候会明确表现自己的这个观点。只有脱离了机械论科学的人才能看到这个错误,而且,一但发现这是个错误,同时也还感觉到这是个多么幼稚的错误。但是,非常残酷的事情是,现在,机械论科学仍旧是科学的主体,系统论科学才刚刚开始传播。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传播系统论思想。
巫毒童子:单纯的决定论是形而上学,而非决定论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混沌论则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辨证关系的一对范畴,是辨证的,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杨鸿智:决定论里包括两个思想。
    1 世界是物质的,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物质的,确定的答案。这一条是在与封建迷信斗争中产生的,到现在也应该是正确的。系统论不反对这个思想。
    2 决定论所说的答案是一个直接的,线性的因果关系。这种情况在简单物质的运动中是存在的,但是,这种情况在复杂系统中是不存在的。复杂系统中的关系是长程关联,是蝴蝶效应。
    我们是系统论者,是非决定论者,但是,我们不是宿命论者。宿命论也是一种决定论。只不过这里的决定者不是自然的物质,而是命运和上帝。
往事如风:难得楼主这么大度,论坛里有不同声音很正常,人人都能这样想就好~ ~
杨鸿智:谢谢!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学习新知识是主要的,首先看一个知识自己是否知道,如果不知道时会有两种反应,一个是先学习学习再说如果学习后认为是对的,当然接受,如果认为不对,再反对不迟.另一个是见到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立刻反对,这实际是他认为自己是真理,凡是与自己不同的.包括自己不知道的知识都是不对的.我认为面对自己不知道的新知识,应该采取第一个态度
巫毒童子:从哲学认识论来看,认识事物应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如果后现代科学处于理性认识的阶段,当这个阶段"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的时候,是不是所有科学真的就终结了呢?也许基于我们现在的认识水平,还不足以认识到理性认识之后的认识阶段.楼主怎么看?
杨鸿智: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但是,不是一次飞跃就永远认识了绝对真理。这个过程是不断地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我们每一次得到的真理,只是我们这一段实践的总结。我们得到一个真理并在这个真理的指导下实践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又会总结这一段实践,并得出新的真理。
网友A.Z写道:楼主对疾病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在楼主看来,疾病=组织结构器质性损害。我想一个普通的医学生都明白组织器官的功能性障碍(而不一定要等到机体发生器质性损害)同样可以导致疾病,而现代医学的发展方向就是功能性诊断和防治。作为一套正确的理论犯这种常识性的错误未免太不小心了。
    杨鸿智:我现在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不小心犯了错误,现在我可以正式说:现代医学“功能性疾病”和“亚健康”的概念都是错误的。要想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有一个大家都承认和接受的思想方法。我想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大家不会有意见吧,好在,现在中国还是共产党领导,还没有什么人会公开否定这个思想方法。这个思想中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是说:世界是物质的,不是精神的。物质的一个特点是要运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没有“没有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没有物质的运动”违反了这一点就变成唯心主义了。物质和运动除了不可分离以外,还有另一个特点是物质和运动要相互适应,相互对应。即什么样的物质结构就有什么样的运动方式。如飞机的翅膀这个机构与“飞行”这个运动相联系,车轮和汽车在路上行驶相联系。这在辩证唯物主义中形成了一个原理,叫“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现在,我们用这个原理来分析现代医学的“功能性疾病”这个概念时就很容易发现它的错误。人体结构大家是清楚的,按还原论的观点,这个结构是: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原子等。它们的运动方式就是生理功能的正常和不正常。正常的是健康,不正常的是疾病。按“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正常的机体结构和健康相对应,不正常的机体结构和疾病相对应。那么,所谓“功能性疾病”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这个概念说的是机体的结构是正常的,而机体的运动却是不正常的。这样,就使结构与运动相分离。相对立,相矛盾。这违反了“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所以是错误的。正是这个错误,使现代西医在临床实践中陷入一个尴尬境地。许多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者,在现代西医检查时说指标正常而被宣布“没病”。实际上是现代西医现在的检查方法没有发现机体结构已经发生的改变。现代西医为了改变这个尴尬境地,最近几年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就是说机体可以处于一种即正常又不正常的运动状态。这样,就不只是结构与运动不对应的问题了,而是在一个运动方式上都说不清楚。所以就更是错误得没有边际了。
A.Z.:“只要能维持干细胞的正常再生机制,人体就不会得病,得病后,也能得到治疗。干细胞机制可以治疗一切疾病。”从楼主的观点看来,疾病的产生是在于干细胞的非正常再生。如果干细胞能够“正常再生”,是否就没有疾病的发生了呢?我们知道干细胞本来就具备多向分化潜能,除非是骨髓抑制等此类抑制干细胞再生的疾病,干细胞是能够分裂增殖“正常再生”的,虽然可以“正常再生”,如果分化或成熟异常也会导致严重的疾病。楼主,如果“正常再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样,那么又是指一种什么样的生长呢?也许上面的问题是因为楼主再次的不小心。那我们就看看这一句:“干细胞机制可以治疗一切疾病”。我想大多数受过正规教育的医生都明白说话不要太绝对这个道理,即便是没有什么临床经验的医学生也经常受到类似的教诲。先不说楼主指的疾病是什么样的,就从理论上说,干细胞虽然可以分化成熟成为各种类型细胞,但其遗传代码不可能发生改变,难道“激活”了干细胞,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再者,干细胞在分裂分化过程中会发生变异,如果没有变异和变化的话,肿瘤从何而来?因此,干细胞技术不可能从根本上征服疾病,这是从内因的角度来看的。而疾病的发生总是同时受机体内在环境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从楼主的理论看来,似乎控制了机体内环境(且不说这个“控制”是否确实可行可信)就能够防止疾病的发生,这未免太可笑。——至少是和辩证法相抵触的。再者,一切疾病不知道指什么样的范围。我举一个看似很可笑的例子:一个胸主动脉瘤突然破裂的病人危在旦夕,请楼主用你的干细胞技术救救他。
杨鸿智:我的这个思想来源于裴雪涛。我是用自己的话说的。他的原话是:
3 干细胞研究的应用前景
  研究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机制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理论上讲,干细胞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而且应用干细胞治疗疾病具有很多传统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1)一次性介入,永久性治疗;2)不需要完全了解疾病发病的确切机理;3)还可能应用自身干细胞移植,避免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关于裴雪涛的介绍:
裴雪涛,1962年5月出生,军事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所长、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细胞工程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造血调控、细胞因子、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治疗研究等。在Exp Hematol、Leuk Res、Stem Cells、Int J Heatol、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著120余篇,并有多部专著问世,曾获得军队科技 进步一、二、三等奖和国家发明专利各1项。
  承担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军队指令性课题等多项重要课题的研究,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邱晓斌:裴雪涛说的话就一定是对的吗?
Qingqinghe:自然界虽然存在一类确定性动力系统,它们只有周期运动,但它们只是测度为零的罕见情况。绝大多数非线性动力系统,即有周期运动,又有混沌运动。虽然并非所有的非线性系统都有混沌运动,但事实表明,混沌是非线性系统的普遍行为。混沌即包含无序,又包含有序。
杨鸿智:这样平等地对待无序和有序还不到位.对于任何非线性系统,无序只是微观局部,而在宏观全局上是有序的.当然,这个有序的"序",不是机械论所能够了解的.辩证法并不是"既是-----又是",辩证法是承认物质有自己特殊的本质的.机械论者往往把辩证法理解为"既是-----又是",这使辩证法变为"捣浆糊"的东西了 。系统论问题是个复杂问题,由于篇幅和叙述顺序的关系,这里只是提出问题,有些问题还要深入说明.请继续关注后面的文章。
山人:第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
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是混沌运动的本质特征。这也就是人们当今常说的所谓“蝴蝶效应”。我们中国人常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在西方,控制论的创立者维纳引用过一首民谣对这种情况作了特别生动的描述:
    钉子缺,蹄铁卸;
    蹄铁卸,战马蹶;
    战马蹶,骑士绝;
    骑士绝,战事折;
    战事折,国家灭。
这是规律还是定理??!
杨鸿智:在复杂系统的研究中还没有"定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是机械论现代科学的常用语,因为机械论科学研究的是与时间和空间都没有关系的绝对真理,所以,机械论科学里有许多定理.而系统论科学研究的是复杂系统的发展问题,它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系统运动的"不确定性原理,在系统科学中只有"规律"没有"定理"
42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21:18:52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八  《下面这些话是随时为网友解答问题时写的,没有记录网友原来的提问》
后现代理论医学是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医学理论。而我们原来所在的现代医学是以机械论为指导思想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指导思想。所谓接受后现代理论医学,就是要我们在思想中完成从机械论向系统论的转变。所以,后现代理论医学问题的实质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思想方法问题。正因为如此,我在真正说明医学问题以前,首先是说明一系列思想方法问题。关于现代医学的机械论性质不是一个新问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老问题。所以,有时说起来不会引起人们的激动。但是我们一般人有谁能够说出医学机械论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变呢?基本没有。所以从这个角度,我现在所做的是一个重要而实在的工作。
接受一个新思想不可能是短时间的事情,但是,只要没有特别的偏见,也是容易接受的。真正新颖的观点还在后面,现在只是绪论部分,请大家继续看来。
你的问题已经超越了医学的范围.按生物学原来的进化规律,一个生物在完成了生育任务后,就算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全部任务.很多生物在这以后会很快死亡.哺乳动物有了一个进化,就是在生育子代以后没有立刻死亡,而是继续生存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用来照顾子代,保证子代有更高的成活率.而对于人类来讲,人们要求生育后的生存时间进一步延长,越长越好.这已经是脱离了生物学规律,完全是社会问题了.人要求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社会的大家的生活都更好一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延长生命是最基本的一条.这样看来,我们医生的工作除了自然科学的一面外,还有社会科学的一面.我们的工作为人们带来了真正社会意义上的幸福.这有什么不好吗?可能有一些人的生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我们延长生命的技术一定在整体上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增加幸福美好的因素.
把社会心理因素引入医学当然是正确的.但是,认为多了几个相互作用的线条就是系统论,这个认识是不对的,这不没有改变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机械论思想,现在的问题不是用社会心理因素来弥补机械论生物学的不足,而是应该在生物学中用系统论取代机械论.所以恩格尔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还是有问题的.我们必须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已经发生的疾病,这是我们临床医生的任务,我们希望用社会的方法使我们不得病,但是,这只是希望而已.我们不可能不得病.因此,在自然科学范围内,用系统论取代机械论就是我们不能回避的问题.
实用主义在我们中国一直是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不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个"方法"就行,也不管这个方法到底怎样.这个思想方法使我们容易在困难的时候继续生存,但是,也使我们失去追求科学真理的动力.这可能也是我们科学落后的原因.还有一个情况是,在我国,少数先进分子为了让大多数落后群众跟上自己的步伐,往往采取"急用先学,立杆见影"的方法,这也是实用主义在我们中国流行的一个原因.但是,这些对于解决复杂问题是不行的.实用主义象是运动战,但是,到最后,还是要有阵地战,要有三大战役解决问题.科学的事情是不能有一点马虎的,经院哲学也不是完全没有意义.关键时候还是得有这样一点经院哲学.我所说的是指科学研究的阵地战.实用主义也表现了我们在科学研究方面的浮躁心理.我们应该在这方面进行反思,这才有可能在科学方面做出有意义的工作
现在许多医生都知道不应该滥用抗生素,但是在诊断不清的情况下,只好用抗生素来安慰患者,也是安慰自己.后现代理论医学可以使我们知道一些新的疾病知识,从而知道一些新的治疗方法,这样就可以自然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在我所走过的医院,在提高治疗水平的同时,医院药房主任都会自动告诉我,在我来医院和,抗生素的用量如何大量地减少.如果已经确定是细菌感染性疾病,凭经验使用抗生素还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在疾病没有确定诊断的时候就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后现代理论医学可以为我们在没有现代医学的客观检查证据的困难条件下,提供新的诊断和用药思想,从这里我们可以摆脱抗生素滥用如果我们医学技术整体提高了,我们能够更科学地治疗疾病,我们就能够有效地吸引患者,经济利益就会有保证,这样就有了控制抗生素的滥用的基础.我不把思想问题放在第一位,我认为主要是科学问题,是技术问题,用提高科学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只说思想问题要好
现在,社会上最出名的大科学家,一般都是自己的学说一出来就立刻得到社会承认的人。这也是社会民主的一种表现吧。但是,出名不见得就是最好的。因为,按着民主的模式,是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的。而谁都知道,所谓多数人的意见,就是最一般人的意见,最没有创意的意见,这个意见肯定不是最坏的意见,但是,同样肯定的是,这个意见也不是最好的意见。因为最好和最坏一样,是少数人的意见。历史的事实也是这样,凡是好的超过了时代人们的一般水平的东西,总是要等几十年,上百年后才能够被人们接受。我们本来可以做一个名利双收的现代人,可是,命运把我们推向后现代的未来。当然,后现代实现的那一天,我们肯定已经不是活人而是灵魂了。但是,我想,那时,我们的灵魂也会快乐的。因为,历史将证明,我们在我们的那个时代曾经应该是最好的。
我主要是说那些以专家教授自居而实际上只不过是个“匠人”的人。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不可能改变的,我这里说一说,只是要把事情说清楚,然后,个人还是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的。有的医生当了领导,有的当了医药代表,也有我这样的,干脆辞了这个“匠人”一样的医生不做,做我可以自由去做的事情。唯物主义说环境决定人,而辩证法说人可以改造环境。表面看来,这两条有矛盾。但是,实际是不矛盾的。被环境决定的人是大多数人,改造环境的人是少数人,这两个“人”不是一种人。我们是有权力,也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的。
九  关于下一部分内容的说明
下面的内容首先是介绍后现代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后现代理论医学。敬请网友注意收看,
《论坛反应与交流》
《肝胆相照》
特深沉:我在网上搜索了这个名字,和相关内容,没有发现有卖药或行医的情形。虽然不赞成你的文章,但支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的反对意见仅代表自己。我不是学医的,理工科。但我同你一样,也看了很多科普书籍,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我的基本观念,科普书籍仅仅是皮毛,无法同真正的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相提并论。哲学,只要说得通,没有内在逻辑矛盾就可以成立。但哲学不能直接指导科学实践。
杨鸿智:人类对事物的理性抽象不单是数学一门知识,另外还有一个更高级、更本质的抽象,就是哲学。所谓哲学,就是事物相互作用的最本质关系的抽象,而且,因此,哲学抽象高于数学抽象,特别是在研究复杂事物时,哲学抽象比数学抽象更真实可靠。这样,使我们知道,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用数学或哲学理论指导,形成假说,然后再寻找机会,创造条件证明。为什么要补充这一点呢?一个是为了论述问题的全面,同时也是为不懂数学的人寻找一条出路。现在,人们熟知一条格言,不懂数学就不懂科学,或者说你这门学问如果不能应用数学,那么你这门学问就还算不上是一门科学。那么,现在我们可以说,不懂数学时,如果懂哲学也可以研究科学,特别是在研究复杂事物时,懂哲学可能比只懂数学更重要。数学研究的是量变,哲学研究的是质变。所以数学只适用于研究以量变为主的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而复杂物质的复杂运动只能用哲学来指导研究。
BWPLAYBOY:对杨鸿智的文章的看法。赞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杨鸿智老师表示敬仰。应该是很好的文章!但因为个人观点的不同,可能有人不能理解。我的观点是赞成!我觉得马寅初之所以是马寅初,在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毛泽东之所以是毛泽东,也在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只不过是那时毛泽东是中国的领袖,马寅初是一个学者。所以,才有了中国后来的计划生育。但愿,在医学、HBV上不要有计划生育!个人观点,敬请批评指正!
《医学联盟论坛>内 科》
路久:看来我们的队伍在扩大。
《研学论坛  &raquo; 生命科学版块  》
pzhangyh生命科学版块-版主:感谢杨鸿智老师一直对本版块的支持。
《五绝医学论坛 → 学术论坛 → 论文发表》
kingshare1:什么,太乱了,感觉有点象自卖自夸。搞学术的人?不象
myx3142008:杨老师,你是一个智者,悟到了一些东西的人,不被常人理解是正常的事。是我多年来寻找的那种不堆砌知识,有头脑的学者。我希望能和你成为忘年交。
《嘉兴二院>专业知识》
误入凡尘(管理员):这么多人支持杨鸿智老师,也希望杨鸿智再接再厉,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开辟一条后现代理论医学的道路.
43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19:30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4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1)—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既是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又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诸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一部分西方知识分子对当代资本主义官僚政治秩序的强烈不满,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人的尊严的推残的严厉控诉,对现代科学进步所带来的实际成就的深重忧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基础之可靠性的深刻怀疑。它以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知识、反社会、反文化等等方式,来展示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和文化矛盾。它通过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在精神创造力上的整体衰竭,来宣告当代资本主义文化的必然衰落。以否定传统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的方式来呼唤新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体系。与其他社会思潮一样,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
一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对个体生存方式与生产活动的强制。
马克思当年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时候曾经特别提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强制,揭示过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劳动力商品,即创造剩余价值的角色。马克思说:“‘机械发明’,它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并且由此引起生产关系上的改变,因此引起社会关系上的改变,‘并且归根到底’引起‘工人的生活方式上’的改变。”生产方式作为社会历史链条梯次发展的最终驱动力量,它的任何变革和进步,都会促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的革命性变化,都会导致社会上层建筑的深刻嬗变,从而引起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伦理结构审美结构的边连性变化,最后,又都有归结为文明和文化的更新,并以综合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其更适合于生产方式的变化。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社会个体尤其是无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一直具有一种强制性。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这种强制不仅没有得到松驰,而且有越来越强化的趋势。在今天,社会个体,尤其是无产阶级不仅越来越依附于劳动对象,越来越受制于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而且在其劳动之余,仍然越来越受制于各种国家机器的强制性影响。统治阶级(资产阶级)通过对国家机器的操纵,全面地控制了所有社会个体的生产活动与生活方式。个体的生存方式与工作方式完全地被纳入了固定的程式之中。自由不仅意味着没有闲余的时间,而且意味着没有可以自由地即不受他人干扰地消费闲余时间的空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代的发展,虽为社会个体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闲时间,但是他们为此丢失了全部私人的空间,从而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异化。
二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在传统上受人尊重的人文学科和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威胁。
使得一部分艺术家和思想家的创作理想和艺术目标发生了重大偏离,并使他们对西方传统文化的信仰和信任发生了根本动摇。现代艺术家和人文学者对自身前途的忧虑,又导致对整个西方文化之前途的忧虑。由于他们找不到消除当代科学技术对于人文学科和艺术生存与发展之威胁的途径,它导致了当代西方文化在整体上的衰落。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的创作活动越来越丧失了自主性和自由性。个体越来越受制于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作品和成果越来越趋于时间化,时尚化和世俗化。作者、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日益疏离和陌生化。另一方面,它又要同诸媒体争夺观念和读者市场。面对着传媒系统中之各种新闻、信息和传闻的巨大吸引力和影响力,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已经远远地把对事物真相(真理)的关切抛在了脑后。因为“事物的真相”成为越来越难以驾御的东西,越来越成媒体的“产品”和“赢利手段”。传媒系统成了一个最为庞大的造摇中心。正象学者们的职责在于不断地制造出真理一样,媒体的职责在于不断地杜撰出新闻(新奇之闻),以迎合受众的各种需要。整个传媒行业的兴盛最明显地衬托出了某些人文学科的衰落或不景气。这是后现代主义思潮得以在西方社会兴盛的一个基本的文化背景。
三  西方反理性主义文化的发展导致主体尊严的丧失和人的价值的失落。
一些具有反传统色彩的现代哲学家,如尼采,海德格尔和弗洛伊德等在批判罗各斯中心标准,价值丧失主体,知识失去尊严。他们认为“道德”、“理想”、“理性”、“真理”都是一些被西方传统文化,尤其是西方社会进入近代文明之后,人为拨高的东西。到了现代以后,这一切都已经蜕变成为现代人兜售其个人私货,掩盖其个人欲望,渲泄(放纵或释放)其个人情绪(欲)的托辞。如弗洛伊德视文明为原欲的升华,合法化或合理化。这些具有反传统色彩的现代哲学家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否定方面作了许多工作,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他们没有为西方文化给出一个光明的前景。后现代主义思潮同上述思想倾向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是它在整体上是一股消极性悲观性的思潮的原因之一。
四  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还表现为知识分子的角色、职责、地位和存在
价值的危机。
自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追求真理,实现知识的价值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神圣职责。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或工业化过程中,科学和理性日益强化着它们的个性功能,而弱化了对社会现实,对自身的批判性功能。现代理性和科学实际造就的一切也不断地偏离了知识分子预设的理想目标,使知识分子对科学、理性和真理产生了怀疑。由于发现了真理背后的操纵者,由于真理主要的不再是一个事实问题而是一个价值问题,由于真理日益成为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由于真理日益具有类似于时毛商品那样的时效性,一部分知识分子不再愿意为真理而战。由于科学不再迷人,理性不再崇高,真理不再神圣,他们对文本世界和话语世界的解释和说明变成了一场自娱性随意性的游戏。那种把一切都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为统一的科学目标而奋斗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受到了他们的唾弃。结果,后现代的西方知识分子不再自视为社会中一类具有特殊身份的人物,他们心甘情愿地被社会,被他者所同化,所“溶化”。随着后现代知识分子之社会角色的多元化和模糊化,他们的工作和职责也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结果是,经典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即作为“社会良心”,以“社会正义”、“公正”、“普遍真理”的维护者和追求者自许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正在消声匿迹。
五  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商业活动已经全面地扩张到了文化领域。
现代文化工业的兴起使得文化生产,精神生产全面地商业化了。一方面,在今天,连高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艺术精英、思想精英等等都可以“批量生产”了,新的思想和思想家,新的艺术和艺术家一次又一次地“被大批量地制造出来”。另一方面,艺术家们和思想家们的艺术创作和精神创作比以往更多地受制于各种外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艺术创作和精神创作活动被强行纳入到了一定的程式之中。随着艺术与非艺术,学术与非学术,艺术与生活、理论与生活,艺术品与商品界限的日益消失,艺术、学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活动正日益受到生活化、平庸化的处置。所有的文化行为首先被当作也要求被当作是一种商业地为。艺术活动、精神创作活动首先被要求遵循的是商品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科学活动、学术活动、艺术活动和其他精神创造活动都已经丧失了传统的价值意蕴和社会地位。科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对于某种特殊精神财富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而成了为填补人们的空虚灵魂而进行批量生产中种精神商品的特殊生意人或工匠。成了迎合社会中各色人等之特殊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物质上的一精神上的各种需求的可怜小丑。
六  人作为社会动物,自始自终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之中。
必然形成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经济的、福利的等多种类型的生活方式。而其中政治的和法律的生活方式。往往作为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最高层次和重要内容构成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由社会等级分化所决定的权力关系和由物质需求所决定的资本关系。在金钱和权力的双重控制下,充满友谊和情感的语言交往日益困难,个体的语言行为越来越具有强制性(被迫性)、功利性和程序性。在社会交往中,自然的充满温馨的话语日渐减少,政党的语言交流日益受到怀疑,言语行为不再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自然流露,而成为一种表演,成为掩饰其真情与本意的基本手段。这样,语言不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有效工具,而是类似于谜语的东西。语言成为达成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成为说者要谨慎小心地说出,听者要费尽心思去揣摸和猜测的对象。结果,在社会生活意义上,人的语言行为受到了完全的控制,成为一种非主体性的,非主观的,非自然的行为。语言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陷阱,一张无所不在的天网。当资本主义对个体生存权的控制和剥夺已经渗透到了对其语言能力进行全面控制和剥夺的程度。个体被剥夺了自由言说的权利。这也正是许多后现代主义者以语言为突破口,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全面反省和批判的原因。
七  自我意识的丧失与价值标准的失落。
在自由的资本主义时代,人们以对物质财富的无止境占有为主要目的。个人主义,对个人能力的推崇,对自我个性的强调是这一时代的文化特征。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想要成为的那一种人。个人是行为的绝对标准。个人的利益追求是一切的行动轴心。但是,在当代,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的基本完成,每一个体已经被完全地职业化和角色化。每个人都按照其所从事职业和所扮演角色的要求来活动。他的言行举止完全地受到他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他担负的社会职责的约束和限定。人的个性在一体化的社会角色中被抹去,被排斥于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个体的行为都无一例外地被一体化。每个人按照其职业或角色要穿同样的制服,吃同样的饭菜,说同样的话语,甚至住同样的房子。别人的行为标准也就是自己的行为标准。结果个体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终极追求。自我沉沦于他人之中,沉沦于角色之中,沉沦于整个社会关系网络之中。他在社会现实之中找不到真实的自我。个体开始过着双重或多重生活。但他就是找不到属于自己的那种生活。于是,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工业化或后工业化社会里,个体因其职业化和角色化而怀疑自己的真实身份,怀疑自我,并最终否定了自我的价值。正是基于个体被后现代社会所全面角色化和职业化的状况,一些后现代主义者发出了“人死了”、“主体死了”的感叹。
八  当代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开始进入一个后工业化和后现代化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面临着各种为前现代社会和现代社会所没有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随着工业化的完成,西方社会中满足个体生存的物质条件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个体如何生存”的问题日益尖锐起来。于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也构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并盛行的一个重大原因。
综上所述,当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多种因素,促成了后现代主义,并且使之成为一股颇具吸引力的思潮。由于“现代社会是可怕地复杂和复杂地可怕”,后现代主义便采用一种拒斥的逃避的虚幻化的态度来时待现代世界:“把现代世界变成一堆感觉或技巧问题,宣称这个世界的不可知性,甚或不存在;或者逃出这个世界而躲进青春期;或者把它保持为一部小说……或虚幻,或真实,像其他小说一样,或者对这个世界采取偏执狂的态度。”如此等。由此,后现代主义便在当代西方的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领域迅速地泛滥了起来,并且很快地向着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渗透开去。  《中心与边缘》P10-17
我们所讲的“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指的资产阶级的工业化。在西方世界,目前这个现代化已经实现了。实现的结果,社会个体获得了比以前任何社会阶段都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但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性和自由也几乎丧尽,个体的生存方式和工作方式完全被纳入固定的程序,并受到严格的限制和操纵。物质生活水准的提高是好事,但是人性的丧失和自由的丧失是不好的事。正是针对此点,后现代主义者发起非难和攻击。因此,总的来讲,后现代主义属于批判资本主义落后面的思潮。马克思主义就是批判资本主义中产生的思潮,所以,后现代主义从某种角度来看,属于同一思潮范畴。所不同的是,马克思的思想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起步时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实现之后的批判。再有一个差别是,马克思的批判,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边缘”人对社会主流的批判,而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是资本主义社会主流成员对自己的社会所作的“自我批判”。由于时间不同,两种批判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也不同。马克思的批判因为是某种程度的预见,所以更带有学术气,而后现代主义,因为是在现代化的事实已经出现,所以更具体,更大众化。还有一点,后现代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因为只是发现了问题,并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批判多停留在揭露和指责层面,而在社会上落实的时候,只能采取消极反对的种种发泄手段,缺少建设性的东西。当然,随着时代的前进,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正在出现。目前,后现代主义思潮正从消极反对,向建设性转变,许多关于后现代主义的描述仍着重于后现代主义的消极对抗方面,这种描述是不全面的,这不能使我们正确的认识后现代主义。前面所引述的内容就是这样的描述,我们在后面关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科学的介绍将进一步使读者对后现代主义有一个全面的积极的认识。



《论坛反应与交流》
《佛山市一健康论坛》
雪来:当我们刚刚跨进现代化的大门,确发现后现代化的大门就在眼前,看来要想不落伍,只有赶紧推开这扇门,少走弯路。
杨鸿智:所以,我们不可能走发达国家现代化的老路,而且我们可以在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就开始走后现代的道路
雪来:太对了,我想这种思想应广泛地传播,杨先生的学识与勤劳很值得敬重,为我们广大信息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以杨先生目前的地位能这样持续地给予我们帮助,版主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还要认真地学习,争取把杨先生的巨论吃透并提练,传播给更多的人去领略、去分享。
杨鸿智:感谢支持!我为后现代理论医学影响的不断扩大而高兴.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并参加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学习和研究.
《博客中国 -> 博客论坛 -> 爱科学吧》
3565111:杨老师介绍知识颇有价值。但是都与医学无关。
《急救快车论坛 → 医师讨论区 → 急救医学讨论》
山人版主:“杨鸿智:感谢支持!我为后现代理论医学影响的不断扩大而高兴.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并参加后现代理论医学的学习和研究. ”现代科学走过头?要进入,后现代科学时代吗?
杨鸿智:感谢斑竹的关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一个过程.任何过程都有阶段的划分.现代科学只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现在已经知道,"现代科学"的后面是"后现代科学".当然,现在的问题是两个:
    1 是否知道科学是发展的?不能把现代科学看成是永恒的.
    2 是否知道有"后现代科学"这个概念?
    所有这些都是知识问题,是知道或者不知道的问题.如果不知道,那么,在我这样说过以后就知道了。希望继续关注<后现代理论医学>问题。
山人:如果人类会出现后现代科学。我想首先也不会出现在医学领域。任何巫师,气功大师都想在医学领域里捞一把。医学是从巫师起源,全世界各个民族都是如此。经过漫长的演变。直到怀疑哈维的轮《心脏运动论》1626年,才进入真正的医学发展阶段。到现在,还不到400年。就过时了?!我们是急救医学栏目。想讨论些与急救有关的问题。你的后现代医学观点很新颖。但是,希望到别的栏目里讨论。谢谢。
杨鸿智:(1)后现代科学出现要从爱因斯坦算起,到现在已经100年了。我并没有说后现代科学是从我这里开始。我只是在100年后,想把后现代科学引入医学领域。100年的时间差,还算早吗?已经很晚了。(2)一项科学技术是否过时,与时间没有关系。现在一个科学常识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越是先进的知识,更新的越快。机械论的现代医学已经400年了还不能够更新吗?(3)我现在所讲的这些知识与急救医学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我说的是没有“直接关系”,而且是“现在所讲的知识”。作为《后现代理论医学》这门知识整体来讲,与急救医学是有非常重要的直接的关系的。医学分科过细正是机械论的表现,急救医学是否有不能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困难问题,是否需要开放自己,到其他学科学习新知识?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就没有最基本的科学意识。
《凯迪社区 → 健康社会》
杨雪:楼主厉害!一直在观注中。。。
《经纬论坛 → 生物交叉学科》
Darknova(副站长管理员):谢谢杨先生的文章。思维的融合,知识的集成,是创造的捷径。
44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0:05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5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2)— 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根源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个完全独创性的思潮。它实际上是一些背景不同,来源各异,经常互相冲突的因素的混合。它挪用、篡改和超越了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反形而上学传统,怀疑论和不可知论,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现象学、精神分析学,接受美学、虚无主义、通俗主义(大众主义),存在主义解释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和无政府主义的某些因素。大致说来后现代主义思潮主要地同以下流派或思潮具有渊源关系。首先,后现代主义尽管是一股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但是,它的产生同西方科学主义哲学思潮中的反形而上学的倾向,即“治疗性”倾向,具有一种内在的联系。自从黑格尔以后,西方哲学中一直有一个强烈的反形而上学倾向,这个倾向在20世纪又具体化为三种反形而上学潮流。第一种潮流来自逻辑实证主义者。第二种潮流来自日常分析学派。第三股潮流来自海德格尔哲学的一项努力:怀疑与摧毁西方文化的整个“被歪曲的基础”,即形而上学。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尤其以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反思和批判的影响为最大。
一  后现代主义者造成西方马克思者马尔库塞和霍克海默等人的如下见解:现代科学是神州启蒙遗产是极权和统治。
二  他们从社会批判理论克尔纳等人那里汲取了对工具理性和现代技术、对现代社会中媒体作用的怀疑。霍克海默认为,现代科技的发展既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增长,也产生了许多灾难性的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的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马克思创立的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不再适用于解释或解决现代西方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现代西方社会弊病的根源已经不再是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味着统治者对被统治者的统治力量的日益增大。对人性的压制和异化的日益增长。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压制人性,束缚人的自由的罪魁祸首。马尔库塞认为,当前的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使个体全面遭受压制的社会,社会文明对个人本性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和统治。这主要表现在,国家资本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对社会命脉的操纵。对科学技术,文化和政治的总体性集中、管理和协调,它借助庞大的传 媒体对个人欲望的“制造”和控制。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机关报型的社会统治力量,它的发展也是对社会统治和个人控制的扩张。结果是,人在物质和技术的压制下已变成只求物质,不求精神,只顾现在,不讲将来;只讲技术合理性,而没有批判性和创造精神的“单面人”。社会也变成了没有反对思想,没有反对派的单面社会。
三  他们还从法国结构主义者如列维一斯特劳斯对于人道主义,主体和作者的怀疑中得到启示。结构主义者强调结构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作用,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四  后现代主义的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尼采和海德格尔那里继承了对于“真理”和“理性”的怀疑。尼采反对现代科学和理性,认为西方社会的弊病来自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他断言,科学和理性扼杀了生命意志,扼杀了精神生活,导致了病态的生命,现代科学活动产生了野蛮化。
五  后现代主义者从法国存在主义者加缪和萨特等人那里汲取了虚无主义者的观点。
六  后现代主义者从萨特,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人那里继承了反人道主义的传统。他们更多地从消极意义上来理解人的当代处境。
《中心与边缘》P17-24
西方世界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转变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是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一个是思想上用唯物主义突破神学唯心主义的束缚,另一个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械论。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民。这无疑是进步的。但是,早期自然科学只能接触到简单物质的简单运动,只能接触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因而,这时期的自然科学必然是带有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性质。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所依据的形而上学机械论与社会思想领域中产生的唯物主义相结合,就形成了一种形而上学的、机械的唯物主义思想。这种思想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建立的主导思想,也就是工业化、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机械唯物论与唯心主义神学相比,当然是进步的。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与农业的封建社会相比,当然是进步的。但是这种进步也不是绝对的。其中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而这种缺点和不足却是和一种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相比较而言的。
因为机械唯物论和工业现代化有缺点,在它刚一出现就遭到一些人的批判,这就是来自黑格尔,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的批判。而且这种批判一直保持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当然这些批判的出发点和角度各有不同。而就某一作者来讲,他对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的缺点的批判可能正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个作者的其他理论也是正确的。这里所说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根源就是说,后现代主义是从黑格尔开始的从未间断过的对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批判的思潮的一部分,因此,后现代主义之前的这些批判就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根源。当然,这些先人自己却并不知道自己的理论最后会演变成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一个特点是,它从各门学派中吸取批判形而上学和工业现代化的内容,但并不同意和接受这些学者其他的观点。因而,后现代主义实际上是一个批判资本主义形而上学和工业文明的统一战线。一切学派和作者不论自己持何种理论,都可以在这一观点上组合起来,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战线样的状况表明,后现代主义还处在形成和发展中,还没有形成自己更集中,更严密的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会有一个比较明确、固定的队伍。

45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0:48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6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3)— 后现代主义在法国的兴起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1968年,当中国那场浩劫式的“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之际,巴黎的大街上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的法国青年。法国报刊当时惊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这些罢课,造反的法国大学生当时并不知道,他们反叛的行为,形式和规模都创造了战后西方社会冲突的新篇章,留下了很多对历史发展意味深长的东西。“五月风暴”狂飚一曲,预示了时代的转折。
1968年3月22日南特莱学院的学生举行集会,抗议当局逮捕因反对越来战争向美国在巴黎的企业扔炸弹的学生并由此引发巴黎各大学的广泛响应,5月2日,南特莱大学校长决定不定期关闭该大学,市政当局派500名防暴警察包围了学校。5月3日警察进校逮捕学生,发生武力冲突,600名学生被抓,数百名学生受伤。这样引发全巴黎各大学生走上街头,5月6日,巴黎6万名师生上街游行,受到军警干涉,700名学生受伤入院。全巴黎大学停课上街,坚起路障,5月10日,学生占领拉丁区,至此,巴黎30个高校有20个罢课,全国350所高校被学生占领。5月13日,巴黎工人介入。80万工人罢2支援学生,至5月22日,参加罢工的工人达上千万,几乎是全法国劳动力的总数,整个法国日常生活的全部秩序都陷入空前的混乱,为收拾残局,法国总统戴高乐释放了在押的右翼政党领导人,5月30日,右翼举行百万人游行示威,并向左翼群众开火,政府利用右翼势力,将这次风暴镇压下去,参加闹事的工人领袖被开除学生被开除。但是最终结果戴高乐于次年下台。
当我们在30年后拉开了历史的距离重新审视1968年事件和当时人们对它的种种评价时,我们对“五月风暴”的历史意义有了更客观、更冷静,也更有历史根据的判断。“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今天的眼光看,1968年事件从性质上说,是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包括异化的官僚等级制,工具化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异化的消费社会,以及压抑人性的工业文明等)的一场大规模的,自发的文化抗议运动。这一文化抗衡性质的运动在资本主义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是新的社会力量,新的斗争主题和形式出现的预兆。引起这场风暴的原因是非经济因素。1968年运动学生领袖和他们的支持者基本上是出身于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家庭,属于在战后长期繁荣和富裕中长大的一代。比如,挑头闹学潮的南特莱学院,是法国大学中最“贵族”的学院,学生家庭背景富裕,社会地位高,不必以上大学作为取得社会地位的跳板,出身已保证了他们毕业后的出路和前途。又如,左翼学生领袖邦迪,出生于法国的德裔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另一个学生领袖克里万,则出生于一个法国的俄裔犹太人家庭父亲是富裕的牙科医生。即使是卷入这场运动的工人,也不是为了实现传统的工会斗争中向资方争取物质利益的具体目标。而是具有与学生相同的感觉:学生们认为发达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学校失去了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功能已经异化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再生产劳动力的物化的非人的机器;工人们也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压抑工人的创造性,把人变成了异化制度的牺牲品。因而,他们支持学生运动,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为了争取工人管理企业的权力。“五月风暴”代表了一代人的文化意识和觉醒,是一代人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抗议。1968年运动的非经济,非物质的倾向,集中地表现在学生和工人当时涂写在学院和大街上的标语口号中:
“消费社会不得好死,异化社会不得好死,我们要一个新的独创的世界,我们拒绝一个用无聊致死的危险去换取免于饥饿的世界。”
“直到用最后一个资本家的肠子勒死最后一个官僚之前,人都是不自由的。”
“革命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是对工业文明的起点的挑战。”
“我们在领导一种奇异的生活。我们睡,我们吃,我们不触及钱,没有人想它,这已是我们创造的社会。”
即便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10年,最初接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我们这一代校园人,由于缺乏对西方物质富裕和人性压抑的切身体验,面对西方青年的愤怒宣泄也难以真正理解和认同。  引自周穗明《文明的震荡》P2-12
《论坛反应与交流》
军民软件(论坛版主):所谓“后现代”是西人对“现代”的反思,但它仍与“现代”构成因果。在中国,没有西人的那种“现代”,更没有什么“后现代”;不过成为西化者新的西化手段而已。
张诚敬:医学远未到达巅峰!现代医学理论是与现代生物学、生理学脱节的?由于过细的研究,而这些研究很难用来阐释人类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后现代医学也算是正在反思!应该值得欢迎!
杨鸿智:“现代”与“后现代”是因果关系。因为我们没有“现代”,所以我们也谈不上“后现代”——这个说法对吗?如果有这样的绝对的因果关系存在,那么,“没有”就始终是“没有”。“有”是如何产生的呢?版主总是打着民族的旗号反对西化,是否还知道中国的一句老话:“无中生有”?而且按版主的思想,我们还能够进行“现代化”建设吗?这是否已经与中国的现实矛盾了?难道版主希望我们永远停留在封建社会吗?按系统论思想,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是旧事物内部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事物不是旧事物,但是,又离不开旧事物。这是一个道理。还有一个道理是说,不仅第一个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中产生的,而且,以后任何一个这样的“新生事物”都需要经过这个过程。如:人是这样进化来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我们现在的人,不是父母用什么人工方法突然制造出来的,一个胎儿在母体中还是要经过上面说的生物进化的全过程。即,不同时期的胎儿外型会象鱼,有尾巴,有时候会生出有尾巴的孩子。把这个道理应用在社会科学中,就得出一个原则是:一个国家社会的发展,不能够跳过应该有的发展阶段。比如我们中国,不可能从封建社会跳过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反过来说是:我们中国一定会有一个资本主义阶段的。事实上也是这样。我们曾经有过“民国”时期的资本主义阶段。但是,现在看来这个阶段走得还不充分,现在还必须重新再走一回,当然,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中国特色的。这就是说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现代化的社会的。至于说到“后现代”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我们“现代”还没有实现,还不到说“后现代”的时候。这里。又要说一个新道理:新生事物虽然在产生的时候必须重复旧事物发生过的过程,但是,不可能“完全重复”这个过程。在重复的时候会发生质变,最后的产物是新生事物,而不是旧事物。比如人的胎儿,虽然要经过“鱼”或者“猴子”的阶段,但是,我们不会生鱼或者猴子。把这个道理应用在社会问题上就得出一个原则:一个国家,在一个社会阶段不发达时,在下一个阶段就会发达起来。这样国家的发展虽然不能跳过一个阶段,但是,会出现“发达”与“不发达”交替出现的情况。如:西方奴隶社会发达,封建社会不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又发达,社会主义又不能出现。而我们中国,奴隶社会不发达,封建社会发达,资本主义不发达,社会主义又发达。按这个规律,虽然我们现在在“现代社会”的建设方面落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后面,但是,我们应该在建设“后现代社会”问题上走在资本主义的前面。我们现在学习西方,学习现代化,但是,我们并不把目标停止在现代化上,而是要建设后现代化。这是我们的理想,而且是有科学理论指导能够实现的理想。


46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1:21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7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4)— 后现代主义在美国的演变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与欧洲大陆不同,后现代主义在北美呈现为另一种景象。并且,这股思潮最初不是发生在哲学领域里,而是发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战后的美国社会世风日下,传统的权威中心已经腐烂,传统习俗已经不再受到重视,到处弥漫着消极厌世的情绪。年轻的一代缺乏社会目标,缺乏事业心,缺乏坚强的信念。在当时,恰好有一些小说描述了美国社会这样一幅阴暗的陌生化的虚无主义的景象。于是一种所谓的“后现代小说”应运而生。后现代小说家们已经不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亲密的和可知的。他们摈弃了传统的文学创作规范,摈弃了英雄和英雄人物的冲突。他们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极度畸形极度病态的世界。因此,他们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现代主义衰落的标志。在当时许多美国学者看来,后现代主义被当作是一股改头换面的“反智性思潮”。被看作是现代主义的一个终点。而且是一个毫无希望的终点。因此,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最初是一个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尤其是一种文学现象。而它作为一种学术现象则比欧洲大陆要晚得多。
进入60年代以后,美国文学评论家对后现代主义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有人开始从积极的肯定的角度来看待后现代主义。这样,后现代主义在北美得到了不同的表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旗帜下,一些当代艺术家崇尚实验,拒斥理论,抵制解释,也逃避解释。他们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原有观念,也大大地拓展了艺术活动的空间。他们注重体验甚于注重理解,注重境界甚于注重形象。他们以游戏的态度对待艺术,也以游戏的态度对待一切。借助文学和艺术,尤其是小说,诗歌和绘画等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想开始在北美获得全面的泛滥。《中心与边缘》P30-32
《论坛反应与交流》
《天一论坛>放眼宁波>甬城医院》
lixt9229:中国需要象你一样有思想的医生。你可看看:《微漪之塘--宇宙中的第五种场》这本书。作者:欧文.拉兹洛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

47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1:53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8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5)— 科技人员介入后现代主义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罗马俱乐部1968年4月成立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并由此得名。名马俱乐部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性的,非意识形态的,结构松散的学术研究团体和社会团体。它首创对当代威胁人类生存的“全球问题”的研究,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激发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方面,有着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罗马俱乐部在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工业革命的生态负效应及其严重后果作出了激烈反应。它也是为解救人类的生态困境而成立的第一个社会团体。它认为,新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全球时代,人类的失控制引起的严重后果相互纠缠,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在性质上涉及全人类的利益。所以被称作“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人口问题,工业化的资金问题,粮食问题,不可再生的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态平衡问题)。罗马俱乐部提出,解决“全球性问题”需要全球性的行动。罗马俱乐部追求的目标是:促进和传播对人类困境有较为可靠和有深度的理解,在一切可用知识的基础上,鼓励那些能纠正现在状况的新态度、政策和制度。也就是在认识和实践上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态度和行动方向。罗马俱乐部聚集了一批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哲学家、天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未来学家等。他们围绕罗马俱乐部的宗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提交了一系列专题报告:
1969年,贝切伊发表《深渊在前》
1974年,贝切伊发表《前途如何》
1977年,贝切伊发表《人的素质》
1981年,贝切伊发表《未来的一百页》
1972年,米都斯等《增长的极限》
1974年,梅萨罗维奇《人类处在转折点上》
1976年,廷伯根等,《重建国际秩序》
1982年,弗里德里希与沙夫《微电子学与社会》
等等。
1972年,罗马俱乐部在《增长的极限》这份最著名的报告中,清醒地提出了“全球性问题”,即前面所列的5个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米都斯等人在报告中的主要结论是:西方发达国家正处在经济矿山速增长的繁荣期,这是“一个充满巨大幻想的时期”。如果当前的这种增长趋势继续发展下去,在今后几代,我们这个实际上很小的星球将要达到人类扩展的极限,从而使这个体系陷入无法控制的崩溃和瓦解的境地。如果能限制和控制增长,改变增长目标,还来得及避免最终的灾难。但是,如果时间过得越长,这种改变就越痛苦,成功的机会就越少。该报告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而使罗马俱乐部一举成名。对于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面临空前困境的天才预言,在当时陶醉于高增长,高消费的“黄金时代”的西方世界,人们根本听不进去。同年,荷兰出版了《反罗马俱乐部》一书;1973年,塞塞克斯大学一个研究小组出版了《毁灭的模型——对增长极限论的批评》;1973年,柯尔主编了《崩溃的模型》一书。反罗马俱乐部的势力迅速形成,人们思想一片混乱。但是,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同时,许多国家俗物欠收,导致物价上涨,饥荒发生,经济陷入严重混乱。“黄金时代”的经济奇迹结束了。西方流行的高速增长论的乐观调子难以为继,世界发展态势被罗马俱乐部不幸言中。罗马俱乐部的危机警报终于得到了广泛认同。报纸、传媒、会议室、研讨班、乃至跨国公司、全世界的人都在讨论增长的极限问题。《增长的极限》一书,在发表后的短短几年内,被译成30多种文字,再版十几次,发行几百万册。
罗马俱乐部另一个影响很大的报告是美国学者梅萨罗维奇和德国学者佩斯特尔等人合作完成的《人类处于转折点》一书。该书指出,人类目前突然面临的人口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原料危机等等是一场全球性危机。与过去的自然灾害不同的地方在于,现在的危机是人为的。人类首先要转变自己的价值观念,不要认为自然的供给系统在所有方面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当避免过去那种在全球发展方面追求所谓的进步而越来越快地走上了不加区别的发展过程。报告还指出了危机的全球性、并存性和迅捷性这三种性质。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人类必须从全球的观点和长远的观点从事世界范围的合作,否则,不能根本矫正世界现状和人类前景。由于拖延不及早作出决策所带来的后果,不仅对经济、政治方面,而且对人类本身的伤害方面都将极其可怕。该书指出人类要走有机增长之路,避免细胞分裂式的无差异增长,指数增长、走上全球性世界发展的新道路。为此要进行社会变革和个人价值观变革。发展一种新的全球伦理学,包括:发展一种世界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发展一种使用物质资源的伦理学,使人们不以浪费和丢弃为荣。发展对待自然的新态度,其基础是与自然协调而不是征服自然。人类为生存下去,养成一种与后代休戚与共的习惯,并准备以牺牲自己的当前利益去换取后代的利益。这一“有机增长”的观点比米都斯等人提出的“零增长论”更容易被人接受,从而为罗马俱乐部争取了更大的支持。
与此同时,罗马俱乐部还通过与各国政府首脑和高级政治家会晤、举行各种类型的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他们的观点。推行他们的主张,其中有影响的有:
1976年4月,在美国费城召开的“人类新的地平线”会议。
1980年5月,与联合国培训和研究中心等机构在联合国总部举办的探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国际会议。
1982年10月,在东京召开的“通向21世纪——全球问题及人类的选择”会。
1983年9月,在布达佩斯召开的世界粮食问题讨论会。
等等。
罗马俱乐部的这些活动,很快使生态意识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勿庸讳言,罗马俱乐部早期对未来预测有悲观主义倾向。然而,罗马俱东部的活动,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唤醒当代人类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新的责任感,敦促人类共同行动等方面,影响深远,功不可没。不仅如此,它还直接触发了西方世界70年代开始的大规模的社会运动——生态保护运动(环境保护)
周穗明《文明的震荡》P20-27
我们在这里引用罗马俱乐部的事例在于说明人类走向后现代科学的途径。罗马俱乐部的出现,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反思这个社会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个反思首先发生在法国,在法国是以哲学思考和政治冲突的形式表现的。这一反思在美国则表现为各个领域中出现的“反社会”的“西皮士”的表现。表面看来,这些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但这正是人们用“无意义”来抗议资本主义现代性对人性的压迫。罗马俱乐部的出现,表明这一反思已经从哲学家、普通市民,转向自然科学研究者。他们使反思又深入了一步。他们的工作指出,资本主义的危机原因,不仅在政治制度层面,更重要的是在科学技术层面,是由这些科学技术所制约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从罗马俱乐部之后,人们除了继续认识大工业生产方式造成的环境破坏之外,将进一步研究为什么现代科学会产生这个结果。研究发现,原来现代科学本身就是形而上学机械论的只看局部,不顾全体,因而才造成了人类局部经济的发展而整体前途却受到威胁的结果。由此,人们呼唤一种新的系统论的科学,并将这种新科学命名为“后现代科学”。当人们有了对系统科学的需要时,当人们为此而对现代机械论科学进行批判整理时,才发现原来系统论科学早已经产生,只不过象所有新生事物的早期发展形式一样,被“现代科学”这个大帽子压制着,还没有独立出来,而正是后现代主义的努力,使人们认识,发现了后现代科学的存在,并使后现代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48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2:27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论坛反应与交流》
《凯迪社区 → 健康社会》
杨雪:杨鸿智老师真的太精彩了!!!
低调行者:放屁贴唬人不浅。强忍着恶心,看完全贴,文章中间充斥着主观的臆测,这样的文章出自所谓的专业委员,呵呵!我到网上一查,嘿,吓我一跳,不过是民间学术团体而已。再一看,又下一跳,早就有不同的声音了。不知到这个杨××,为何不一并转过来。这么高的干细胞理论,颠覆了我数年的研究呀,呵呵!真的有临床价值吗,老美投资了这么多钱,不如来请你。哈哈哈!笑破肚子。
杨雪:看来这次是高手遇见高手啦!
杨鸿智:首先,纠正《低调行者》网友的一个错误:《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不是民间学术团体。在信息社会中连民间与政府都分不清,我不知道怎么与你讨论复杂系统问题。第二,我在每一篇文章的后面,附有《论坛反应与交流》栏目,把网友的回帖附在里面。特别是有激烈反对意见的帖子,不论长短,我都附上。目的是怕有些论坛比较沉闷,没有讨论,有些网友进入的论坛比较少,不知道其他论坛的讨论。这是有目共睹的,怎么会“为何不一并转过来”?第三,你的反对意见没有新意,没有实质内容,没有超过前面反对者的水平,所以,我也就不用再回答了。如果你能够看懂我的文章和对反面意见的回帖,你应该在那里面得到答案。但是,不论如何,我感谢你对这些问题的关注!
JXJIANjian:中医及与其相关的所谓中医文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其对国人科学与理性素养的损害正日益为包括国人在内的广大世人所认识,应该大力揭穿中医的虚假面纱,如所谓脉诊的欺骗性,然而却总是不断有人打着科学的旗帜宣扬反科学的中医,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法来证明中医是科学,甚至套用现代科学前缘的一些学说来证明中医甚至比现代医学还先进,荒谬至极!肺炎.结核,内外妇儿,中医对在那些疾病确实有效甚至现代医学目前的水平而使中医在当今社会还有存在的必要?各种讨论,总是吹毛求疵.惟独难见实际效果的科学分析,或者又说不能用西方科学标准衡量评价中医.或许他们又要搞一套不同于现代科学的中国科学了.可不要忘记,如不是现代科学从西方传入,中国还没有高血压病的概念呢!科学不是万能的,但离开科学却万万不能.作为现代科学一部分的现代医学,确实还面临许多难解之谜,这只能依靠不断发展的科学才能不断解决,而不是非科学存在的理由,试问中医在起几千年的历史中解决过什么难题,对人体及疾病的认识取得过什么实质性进步?科学工作者应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正确引导公众,而不能为私利误导社会安!
没有必要把中医无暇拔高。用现代科学前缘的一些还无定论的一些假说或学说硬套在中医上,以为几千年前的国人就已达到极高的认识境界,其实是对古人的一种亵渎。人类社会认识客观世界是由低级到高级低级的的过程,产生于几千年前的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怎么能达现代水平?中医只是古人对人体及疾病一种低级的很模糊的认识,但由于中国现代科技起步很晚,加上长期封闭,国人理性与科学素养较低,特别是长期不恰当的渲染,使得中医及其相关的中医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给国人认识客观世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对国人科学与理性素养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牙痛了,几乎每个国人都会说是火气,可很少有人探讨火气是什么?就认识而言,建立在阴阳五行基础之上的中医已无多大实用价值。当然,中医内容繁杂,其中或有少量有价值的东西,可通过科学方法加以识别整理并进一不提高到现代社会需要的程度。但这并不妨碍对中医的全面否定。医学首先就是治病救人,传说中医治疗麻疹有特效,但是否得到确认?现代医学认为多数麻疹能自愈,相反的事实却是,关于传染病的危害,历史上中国并未因中医的存在而比世界其它国家要轻。尽管如同不知道能治好何病一样,中医也不知不能治好何病,从诞生到现在,整个中医学内就没有什么治不好的病!可是SARS时期却有人来赶热闹了,对于众多学者用现代科学技术都未完全破解的疾病,倒好象由几千年前的古人准备好了什么方子似的!据说还有证据,不知道能否的到普遍认可?但另一事实是,尽管已经证明,中医药对癌症几乎没啥作用,可总是不断有人宣称经过多少年来研究某人挖掘祖国遗产在攻克某某癌症上取得重大进展!
至于一些人提出不应该完全用所谓西方科学标准来评价中医的问题.首先应确认,科学无国界,事实也反复证明,科学真理放之四海皆准确,也没听说美国的电灯在中国点不亮,什么东方西方科学?!如果谁真搞出了一套东方科学并得到普遍公认的话,那西方也得来学了,不还是普遍的科学吗?
现在各地各级都建有至少一所中医院,但有几个是纯粹以中医看病呢?大概只有几个江湖郎中吧?社会上不少人相信中医治慢性病好,能得到科学确认吗?一些人认为西医对感冒,肝炎等病毒性疾病疗效不好,中医是否会更好呢?假如确实疗效更好的话,那欧美医学科技人员全都偏见,而且为了维持这种偏见,宁愿疗效低也不大力引进中医药,他们就不怕公众的谴责吗?
杨鸿智:现在我根据 JXJIANjian网友的帖子,说一下关于中医是否科
学的问题。当然,首先感谢他这样认真地参加讨论。
关于经验医学第一个重要讨论的问题是:它是否科学?就我们中国来讲就是:中医是否科学?首先应该知道,这个问题是在现代西医产生并传入我国之后才产生的。在我国几千年、数万年历史中,有什么人会怀疑自己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吗?经验医学是认识论中第一个阶段感性认识的成果。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产生、发展、形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认识过程的某一部分给予否定。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表明提问者不明白一个正确的理性认识产生的正确过程。我们前面曾提到,因为医学不是原创科学,医学是由当时的自然科学直接派生出来的,不可能由经验医学直接上升为现代实验医学。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经验医学在认识史上的感性认识的地位及与现代实验医学的内在联系。只不过,它是古代自然哲学的部分的身份,与自然哲学一起向近代实验科学转化,并成为近代实验医学的基础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基因与个体生命的关系作比喻: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以为是父母的身体变成了我们的身体,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父母的身体是由上一代基因增殖分化而来,这个机体一旦形成,只能走向死亡,只不过在父母的身体死亡之前,基因离开他们的身体,又发育成了我们。我们与父母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和父母都是基因的产物,是基因的依据,是基因的房子。这个观点,出自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与中医是否科学的问题相联系,产生了一种为许多人接受的流行的说法,即: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这种说法企图以中医与西医无关系来避免对中医的否定。既然无关,既然无可比性,可就无所谓谁科学,谁不科学。然而,研究科学的人都知道,任何结构的物质只能有一种与该结构相对应的运动规律。不可能有两个。这在哲学上也形成一个规律,就叫做结构与运动的相关性。如果我们现在承认中医学与西医学是说明同一个生命结构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相互独立的理论体系,那就等于实际上承认,这两种医学中一定有一种是不科学的。而这种说法实际上增加了否定中医的可能性。为此,我认为,还是将中医学视为认识史上的一个阶段,以此来保证它的科学地位更好些。
低调行者:杨主任,你的后现代医学和自然科学结合得如何呀??你得所谓得干细胞理论渗透了什么自然科学理论呀??呵呵,你重来就是把自己弄得太高,好得,我到你们网上把你们的身份摘下来,看你在这里说我搞不清民间,在zf
http://www.cmia.info/AboutUs.asp
CMIA-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简介
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CMIA--China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是从事研究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应用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民间学术团体,是国际医药信息学会(IMIA--International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的成员,是中国在该国际组织中的唯一代表。学会也称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于1981年成立。其学术活动一直得到电子部、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领导部门以及中国电子学会的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目前,学会有会员5750多人,83名理事,专业委员会31个,地方学会23个。
医药信息学是近年来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医药信息学探索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宽广。医药信息学的发展正在迅速改变着医学和药学的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医学和药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
中国电子学会医药信息学分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各种学术活动。曾先后于长沙(81)、西安(83)、昆明(84)、厦门(87)、大连(91)、武汉(94)、承德(97)、苏州(99),召开了八次《全国医药信息学大会》,进行全国性地学术交流。出版论文集十册,汇集论文1680余篇。1983年被"国际医药信息学会"接纳为国家会员,并于1989年主办了《第六届世界医药信息学大会》。1990年在北京主办了第一届中日医药信息学会议。1997年在日本神户举办了第二届中日医药信息学会议,1999年在苏州举办了第一届中日韩医药信息学会议,国际间交流论文500多篇。
我的反对意见没有新意??哈哈,你只要把那些问题自己弄清楚了,就知道你的所谓理论没有依据,很多是唯心的凭空想象而已——譬如你的所谓干细胞理论。披着好看外衣的垃圾理论而已!!!
杨鸿智:在我们中国,一切学会组织都是民间的群众组织,像《中华医学会》也是民间的群众组织.但是,这样的学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成立的,甚至学会的领导人也都是政府安排的.所以,我们中国人称这样的组织是半官方组织.如果谁真的按字面去理解,认为这些组织是民间的群众组织,实在是天真.我作为一个已经退休的医生,一个在省卫生厅科教处工作十年(医学会的政府主管部门)的人,我想,我的理解不会错吧.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讨论的,你尽可以随便贬低,但是,我想,大家心里是明白的.其实,我所宣传的是后现代理论医学这个知识,这是主要的事情.我只是担心,你为了"斗气"放弃了学习后现代理论医学这个新知识,就不值得了。

49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05:23:21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第39篇  后现代科学的发现(6)—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作者:
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北京分会后现代理论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鸿智
后现代主义传布到科学界之后,自然科学研究者发现,现代社会是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代社会的诸多弊端,均来源于现代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机械论的思想。这样,反对现代性的社会运动就转变成在自然科学中如何反对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问题,要反对机械论,必须要有一个武器,当人们回顾科学发展史,希望在科学界找到一个能批判机械论的工具时,发现这个工具早已存在了,这就是系统论科学,而当后现代主义拿起系统论作为工具批判现代科学的机械论时,也就同时使系统理论与现代科学分离开来,使系统理论在更大的范围内被人所知,并走了脱离现代科学独立发展的道路,后现代主义将系统科学命名为“后现代科学”。当后现代主义与系统理论结合之后,后现代主义就完全摆脱了对现代社会消极抵抗的破坏者形象,而走上用系统理论建设更美好社会的道路,因此,现在社会公认,这样的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目前,美国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雷•格里芬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下面我们就依据由他主编的《后现代科学》一书,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进行初步介绍,从中也就了解到后现代科学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后现代科学在后现代主义发展前景中的重要地位。
下面就是他主编的《后现代科学》一书中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进行介绍的有关内容:
正是现代性及其在西方世界所产生的一系列严重的现实问题构成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存在依据。也正是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奠定了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的存在价值。首先,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哲学的二元论和还原论。它认为,坚持二元论和还原论的现代哲学家是一种“祛魅的哲学”。正是这种哲学最终导致了世界和“自然的祛魁”,所谓“自然的祛魅”是指否认自然具有任何主体性经验和感觉。由于这种否认,自然被剥夺了其丰富的属性,被抽象为“空洞的实在”。在这个过程中,由伽利略所创始,继而被笛卡儿所完善的分析的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一种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分析方法是一种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方法,在科学发展史上功不可设。但它毕竟是一种有限的方法。一旦将这样一种有限的科学方法非法地升格为哲学方法,夸大为无限的方法,就导致了形而上学的还原论。还原论要求将事物从复杂还原到简单。从多元还原到一元。根据这种方法,要了解事物的真象,就必须尽可能地了解构成事物的最简单的基本粒子或“终极粒子”。它是事物的最小单位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础。它代表着存在本身,是存在的存在。它的特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性。在终极粒子中是没有精神的位置的。它排除了色彩、声音、结构或质量这样一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东西。
这样一种理论和方法实际上是“机械的”。由此产生的世界观便是机械论的世界观。机械论的第一要旨就是尽可能地将世界还原成一组基本要素。第二,这些要素彼此之间基本上是外在的,它们不仅在空间上是分离的,而且每一要素的基本性质彼此之间也是独立的。第三,由于要素之间仅仅是通过彼此推动而产生机械的相互作用,因而其作用力难以影响到其内在性质。在过去的年代里,机械论一直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现在在某些领域中也仍是行之有效的。然而,并不能因此将它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事实上,尽管机械论的拥护者们也承认这一原理是有局限的,它在许多方面有待改进,但仍不恰当地将之夸大为唯一普遍适用的方法。他们声称:所有事物最终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处理。并认为“如果我们运用了这种方法,我们便可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则向这种机械论哲学进行了挑战。
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机械论世界观的挑战武器是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后现代有机论坚持认为,所有原初的个体都是有机体,都具有哪怕是些许的目的因。一切事物都是主体,它们都有内在的联系。从目的论意义上看,所有的生物都是生命的核心,都有其自身的利益,所有的生物都具有平等的内在价值。整体主义则认为,我们之所以对保持一个人类生活于其中的健全的生命圈关怀备至,是因为这样一个世界远比一块溶化的岩石更有价值。但是,除非我们能够说出,从哪种观念上它更有价值,否则,这种信念很难于理解。这种使整体主义者认为生命的价值高于岩石的价值的观念,便是“整体的观念”。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以生物学的最新成果为依据,进一步对机械论的还原论进行了质疑。生物学中的机械论认为,有机体从单个的受精卵发展为一个复杂的生物有机体,这一过程与汽车从零件组装成整车没有什么两样。然而,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你在发育着的青蛙胚胎早期切下其肢体的雏形,摇散其细胞,然后随意把它放回原处,一条正常的青蛙腿还会发育出来。位于某一位置的细胞并不是注定要成为某一部分,任何细胞都可以依其整体环境而成为腿(但不是眼)的一部分。机器的零部件可以拆散和重新组装,而胚胎与此不同,它的各组成部分的形成似乎是由它们在胚胎发育的关键时刻的空间关系所决定的。据此,菜沃丁质问道:“如果发展真是事物间关系的产物,那么我们如何能将关系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还原成为一组可操作的规则呢?我们又如何使用那种属于笛卡儿式分析的实验方法来达到这一点呢?”
后现代的整体有机论对“有机”、“整体”、“内在联系”的强调昭示人们的是:我们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含在他人中,而且包含在自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世界观的人类中心主义。根据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人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并有权力为了自身的利益去掌握和控制自然,甚至随心所欲地塑造自然。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是自然的主人”。人对自然的理解基本是为了如何征服自然、超越自然,而不是如何与自然融为一体。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告诉我们:从思维方法上看,“我们首要的错误是假设我们能够把某些要素从整体中抽取出来,并可在分离的状态下认识它们的真相。”事实上,我们对于作为整体的宇宙的任何认识都是我们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抽象出的结果,这种方式有时极为便利,也很有功效。但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它的局限性,陶醉于一时之得,便会导致盲人摸象的境地,其结果是可悲的。有鉴于此,奥德姆教授强调指出,任何一个层面上的发现,都有助于另一个层面上的研究,但绝不能完全解释那一层面上发生的现象。当某个人目光短浅时,我们可能会说他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许,阐明这种方法的更好的方法是:“要理解一棵树,就必须研究树所构成的树林,和构成树的细胞和组织。”整体论的研究方法来源于它所研究的对象,这个对象是“一个有机体和无机体密切相互作用的无止境复杂的网络。”  《后现代科学》序言P4-10
关于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科学产生经过和内容的介绍,此处就无需叙述了,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在《后现代科学》一节中有专门的介绍。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科学的结合,对后现代科学起了一个宣传作用,使人们认识到后现代科学与机械论的现代科学有什么不同,并促使后现代科学脱离现代科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现在,后现代科学还不为大多数人所认识,但后现代主义却已经为大家所熟悉(当然对中国来讲仍是陌生的),通过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科学的宣传,能帮助后现代科学的更快普及。
《论坛反应与交流》
《博客中国 -> 博客论坛 -> 哲学与心理》
江湖破:要将科学纳入一种主义?不敢想象会出现什么严重后果!可怕。 具偶所知,科学史对科学不是以古典,现代来论述的,何来后现代?还主义? 你发明的吧? 一个概念当它超出其源定义时往往会产生谬误,特别是就科学而言!
杨鸿智:后现代科学,或后现代主义的科学,这个概念不是我发明的。正如本篇文章所介绍的那样,这个概念是美国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大卫•雷•格里芬发明的。现在,大卫•雷•格里芬这个名字和他的书《后现代科学》,是在世界科学界很著名的。在这里,我只是向我国的医生们进行一个介绍,希望大家也能够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怎么敢说是自己发明了后现代科学这个概念呢?如果你看过本文章还这样说,这就不能用简单的玩笑来理解了。至于科学与主义的关系,我认为科学当然是有主义的。现在,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有两种主义的科学,一个是机械论的科学,另一个是辩证法或系统论的科学。你所说的凌驾与一切思想之上的科学,实际上不过就是机械论的科学。机械论科学的信仰者认为除了机械论科学以外再没有科学存在。而且人的正确思想也只能是这个科学的产物。但是,在机械论科学产生以前,人类不知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而机械论科学也正是这个历史的产物。现在简单表这个态度,在后面的文章中会有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注意收看。
《三思论坛 > 地宫 > 城隍庙 》
snorri三叶虫:大师啊!!!在下五体投地!!佩服啊,专业得不能再专业了!!
《精品文化论坛>四海搜奇》
Guojun(论坛管理员):您的理论专集非常棒,由于本版块和您的主题不对应,因此把您的<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移动到“我的博客”版块了,本版的专集继续保留,新对应的专集板块请进:
http://www.009bbs.com/thread.php?fid=4
或者直接进入您的文集:
http://www.009bbs.com/read.php?fid=4&tid=17
(请以后直接在新的文集的位置续接您的论文,谢谢!)

50
发表于 2005-6-2 11:49:51 | 只看该作者

<后现代理论医学>专集

两年前,当胡松华因重症心脏病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时,已经62岁了。手术非常成功,医生、媒体和他周围的人纷纷向他贺喜,说在他身上创造了医学科学的奇迹——因为他是当时国内成功接受别人心脏年龄最大的人。两年后的今天,这个和那位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同名同姓的老人,却再也高兴不起来了。手术后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他深感当初这场“以生命为赌注换来的医学奇迹”是否值得,他一度甚至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他说他每个月必须付出8000元的药费,以防止那颗来自异体的心脏被他自己的免疫系统“谋害”。

西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只能是属于在几千之前黄帝内经就已经定义为的:下工
也就是最初级的医学,
用中药来彻底根治第一杀手病,就是等于"伪科学"?
有病还是没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16 15:25 , Processed in 0.06224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