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中医药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DSAASD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6-7-19 21:33: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3:57pm 发表的内容:
东垣云: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诀曰: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医门法律》云,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
星河已经沾沾皮毛了
从网上找了些中暑的名言一粘贴
大家可不要这样学
大家继续讨论
4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21:34: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26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你想当大师吗?我引用你的话说那个不懂装懂的两个<其实是一个>大师呢!
失礼,孔雀了!!
4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21:43:19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星河2006/07/19 03:57pm 发表的内容:
东垣云:避暑于深堂大厦得之者,名曰中暑。
诀曰:暑热伤阴,益阴而暑自退。
《医门法律》云,凡治中暑病,不辨内伤外感、动静劳逸,一概袭用成方者,医之罪也。
星河先生言此,就是认为此案应该辩证为暑热了。
若以时间来看,辩证为暑热是不可置疑的。
不但要请星河先生,也要请各位仔细看一下患者所在得环境!
44
发表于 2006-7-19 21:51:3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9 08:44pm 发表的内容:
jingzhezi 先生:你说:“治以桑菊饮后,更助其外寒,故脉转沉缓。(此时楼主诊为凉燥,乃舍脉从证之积习作祟也。然其治也,倒歪打正着)复投麻杏石甘汤加味”
在下要说:
1.桑菊饮、麻杏石甘汤,皆非本人所投 ...
既然楼主有勇气把所有异己见解都驳斥了一遍,在下就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桑菊饮并非阁下所投不假,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不是麻杏石甘汤加味吗?
2,既然是吹空调感风寒为何要诊为凉燥?既然误服桑菊饮后脉转沉缓为何还要诊为凉燥?
3,“出汗不停,量微”不是“微汗出”吗?学生为何要服桑菊饮?不是他自己觉得喉咙痛吗?我说“喉痛,微汗出”,难道有错吗?
4,“表虚之体”与“患者体健”是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吗?基本问题,翻翻书去!
5,正因为患者表虚之体,又值夏月,故麻黄量再少也不失其为峻药!在下清楚记得经方中生石膏的量是“如鸡子大”。况且你说的麻杏两药的比例也不对。回到本案,因为你用了麻杏石甘汤加味,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了。

-=-=-=-=- 以下内容由 jingzhezi2006年07月19日 09:54pm 时添加 -=-=-=-=-
本案错漏甚多,阁下还是虚心接受吧。对异己意见则反理穷辩,是不行的
45
发表于 2006-7-19 21:59:2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00pm 发表的内容:
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
下面引用由红莎草2006/07/19 09:26pm 发表的内容:
下面引用由DSAASD在 2006/07/19 09:10pm 发表的内容:
红莎草版主,你说:“大师应该无言了!只会背经典方子,不懂三因治则是不能应付临床需要的.”,是否是说在下??

呵呵!你想当大师吗?我引用你的话说那个不懂装懂的两个<其实是一个>大师呢!
做评论的红斑竹请注意,以你这样的姿态,是不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学术讨论场合中的。企图以评论者的身份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做法是幼稚而可笑的。快点亮出你的观点,别牛扭捏捏的象什么样?
46
发表于 2006-7-19 22:05:4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首先何为凉燥?。
《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燥病论》:“然燥病起于秋分以后,小雪以前,阳明燥金,凉气当令……”

今正当盛夏,何以来的凉燥?不是由于不慎吹空调而生的凉燥吧?

“燥胜则干”,,则有鼻燥咽干、唇燥、皮肤干燥之症。病人何以见到?
“观其舌红,苔薄白,脉沉缓。此是凉燥也,方用:杏苏散。”
-------难道因脉沉缓而定凉燥?这又奇怪了,我在杏苏散条下只见到脉弦 脉紧
不知楼主怎么发明的沉缓脉.

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楼主之方何以体现?
观其方正是麻杏石甘汤加味,于杏苏散基本未涉及
正所谓,误打误撞


-=-=-=-=- 以下内容由 薄涛2006年07月19日 10:09pm 时添加 -=-=-=-=-

同志们的发贴真快,我的俩个贴子相隔了那么远
47
发表于 2006-7-19 22:10:07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薄斑竹说的对,凉燥,小寒也。
48
发表于 2006-7-19 22:16:56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吴氏立杏苏散一方,明言避麻,桂,姜,附
不知先生“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
怎么用的
49
发表于 2006-7-19 22:30:11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DSAASD2006/07/18 11:48am 发表的内容:
此案时间:2006年7月11日,而断为凉燥。请问各位:是否有不妥?请说明理由。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级,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是何原因?
“服第一剂,无大汗出,其接着服第二剂”--------------当天一下服俩副-------------------出现当天夜里恶寒发热,大汗出,不能停止,一直到凌晨5点才止。
虽说里郁外寒一时而解,(寒热相争,---恶寒发热,大汗出)
但药也不能这么服吧?---------第二天自诉干咳无痰,喉痛。
严重伤阴,出现人造燥邪----(汗出太过,肺津已伤),-----只能用清燥救肺汤救其偏了
50
 楼主| 发表于 2006-7-19 22:34:53 | 只看该作者

[原创]现有一个咳嗽病案,请各位指导。

下面引用由jingzhezi2006/07/19 09:51pm 发表的内容:
既然楼主有勇气把所有异己见解都驳斥了一遍,在下就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桑菊饮并非阁下所投不假,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 ...
先生既然回帖,那我也对阁下的回答逐一解释:
1.你说:“可是服后脉转沉缓,已不可单看为表证”,此言甚是!但在辨证论治中,本人已经没有单看为表证,案中也说本人里热也盛,故在方中加石膏50g方可。外寒里热也。断为凉燥,乃是按照温病诊治之法也,根据起病症状、环境、特点,先诊断病名,再根据来诊时症状,而诊断当时病机为外寒里热。所以你说:“阁下仍断为凉燥,是否舍脉去症?”很欠妥!!
2.你说:“阁下所投的所谓的杏苏散加味,难道不是麻杏石甘汤加味吗?”方中是有麻杏石甘汤组分,但我在此案辩证为凉燥,就根据凉燥为主病,主要病机,使用杏苏散加味。不能说我以麻杏石甘汤为主旨。
3.你说:“既然是吹空调感风寒为何要诊为凉燥?”此是我断凉燥敲门所在。若按当时时间,诊断为暑热,那患者就不死也残废!你说:“既然误服桑菊饮后脉转沉缓为何还要诊为凉燥”在第一点回答你了。
4.你说:“学生为何要服桑菊饮?不是他自己觉得喉咙痛吗?”患者也是中医学生,但对喉咙痛这个症状体会很少,辩证又不对,所以才会自己服用桑菊饮。还有就是,喉咙痛不独于外感,火神派也有喉咙痛的治疗记载。何况此案起时是喉微痛。结合症状,能服用桑菊饮吗???
5.你说:“在下清楚记得经方中生石膏的量是“如鸡子大”。”没错,伤寒论中是如此。但是,你看过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没有?看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比例,就会知道不止鸡子大。
6.你说:“香燥之品甚多,区区石膏不足以制约得了。”是最有意义的。
7.你说:“表虚之体”。何以见得????那岂不是变成桂枝汤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导航中医药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4-11-30 05:31 , Processed in 0.05556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